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象升北上抗清,闯王大呼天不灭他,哪知走了一匹狼又来了一只虎

卢象升北上抗清,闯王大呼天不灭他,哪知走了一匹狼又来了一只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不完故事 访问量:1754 更新时间:2024/1/8 20:23:32

孙传庭厌烦官场尔我诈的争夺,就此辞官回乡,就整日与妻子张氏陪着母亲游晏玩赏,或者自己闭户危坐,焚香读书。但是很快,这样的悠闲自得的日子,随着后金的入侵而结束。面对朝廷内部的争斗,孙传庭可以选择避祸,但是外敌入侵,匪徒为患,家乡时常陷落兵灾之中,想采菊东篱下,也没有那个环境了。

崇祯九年三月,孙传庭被朝廷任命为右俭都御史,巡抚陕西。就此,孙传庭正式进入了风云诡谲的明末战场。孙传庭的前任名叫甘学阔,是和孙传庭同榜的进士,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适合坐在办公室搞搞行政工作,动动笔杆子。至于其他的,就是一个瓜怂。因为胆子小,人又怂,连本地的官员都觉得这个人罩不住场子,就纷纷写奏疏给朝廷,重新派一个。做官到这个份上,也是无语了。

孙传庭在前去赴任的时候,崇祯皇帝还特意召见了他,告诉他要好好干,不要辜负朝廷的期许,并最后慰问孙传庭家人。孙传庭听后,立即叩首而拜说了一大段话。这一大段话我就不重复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给钱”。崇祯也回答了一大段话,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就等你这句话了,孙传庭说既然国家没钱,加上筹兵难,筹军饷难,如今朝廷又资金紧张,那我自己筹备军饷可行?崇祯一听龙颜大悦,那是最好不过了。于是就这样,孙传庭获得了可以自行筹备军饷的权力,这给了他自己组建军队的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五月十六日,孙传庭入了潼关,恐怕孙传庭自己没有想到的是,这入潼关,从此一去不复还。

士兵都跑光了

一到陕西,孙传庭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到处都是盗匪了。要保境安民,就要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可一检查起来,孙传庭才发现所谓应该有的两万四千人的明军,很多都已经成为难民或者逃难出去,甚至有的已经加入了农民军。而那些归属于卫所的土地,也大都被当地的豪强大户所侵占。

剩下来的兵,也大都是一群兵痞,抢劫老百姓还行,打起战来比军官跑的都快根本无法使用。当时的朝廷看孙传庭真的很难,就调遣了两千甘肃兵过来帮孙传庭撑一下场子。没想到这群甘肃兵真的也就是撑一下场子,遇到流贼叛兵,这群甘肃兵也能上去打一下,不过每次也就是象征性的打一下,接触一下之后立马掉头就回撤,又一次因为跑的太快,超过了孙传庭,差点让孙传庭成为光杆司令被流贼活捉。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最让孙传庭头疼的还是银子。首先是屯田的问题,屯田当初的设置就是为了养驻守在当地的兵,这个制度的创立者朱元璋当初就非常自豪的说,我大明养甲几百万,但是不耗费国家一个铜板。

可如今,兵跑了,屯田也被强占了,所谓屯田养屯兵的国策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另外,为了对付关外的建奴,明朝对全国实施加派,又有九变需要岁禄,还要养在陕西的五个藩王,又加上连续五年的干旱和瘟疫,以及地方官员的贪污,明朝在陕西的统治其实已经崩溃。

面对陕西的问题,孙传庭深知民脂民膏已经被刮尽,如果还通过传统的方式来搞钱搞粮募兵,一定会加重陕西的恶劣状况。孙传庭明白,不扰民力,还能筹钱募兵,最后完成朝廷交给他的任务,只能用一个办法,清屯清兵。

对于孙传庭如何整理屯田屯兵的办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大明劫》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很好的还原了孙传庭是如何整理屯物,筹集粮草,军费和物资的。根据《鉴劳录》记载,仅仅整理吞物两个月时间,就清出课银共十万七千两,这还不包括清出来的粮草和军屯应该缴纳的丁条草马钱。你要问孙传庭是怎么做到的,基本上和大明劫里描写的差不多,就是不听话的,就让军人去他家吃饭。如果反抗的话,就直接当场宰杀。孙传庭这样做,对然效果好。但是也为日后他的结局,埋下了因果。整理好了军屯,有钱又有粮,那士兵自然好招。毕竟,高工资,又管吃管住,这样的机会在当时遍地饥荒,人吃人的陕西,几乎是最好的出路了。

出道则是巅峰

西北流民四起,分了很多的势力,在这群起义的部队中实力最强的要数义军盟主,号称闯王的高迎祥,此人也是后来灭了明朝李自成曾经的老大。然而不幸的是,高迎祥虽然厉害,却遇到了一个打仗不要命的疯子五省总理大臣卢象升。卢象升虽然是进士出身,又长的一副小白脸的样子,可是却非常善于砍人。据《明史》记载,卢象升在战场上挥舞一把类似于偃月刀一样的武器,追在敌人后面砍。高迎祥碰到卢象升,那就真是恨得遇到不要命的,被追的没有办法只好跑进了陨阳,襄阳山区。面对卢象升的捷报频传,崇祯皇帝是大为欣喜,于是命令卢象升赶紧带着部队进山追缴,争取一举荡平贼寇。

看看群山坏绕,在看看手中崇祯的指令,卢象升真的是心里问候了朱由检这个傻逼和他祖宗一千八百个好。人家高迎祥为啥跑进山里?他喜欢爬山吗?还不是因为他手下多是步兵,而卢象升的“天雄军”大部分是骑兵。进入了山区,卢象升的骑兵就失去了优势,根本无法追击。正当老卢因为这个旨意苦恼之际,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传到了他的手里:皇太极率领八旗越过喜峰口,已经逼近北京了。卢象升看到军贴,如蒙大赦,很快交接完工作,就带着“天雄军”北上勤王去了。

看到卢象升北上,高迎祥立刻出了山,心情是无比的喜悦,真是天不亡他。最可怕的老卢走了,洪承畴在陕北,关中无人矣。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走了一匹狼,又来了一只虎,这个虎就是孙传庭。此时的孙传庭已经将网治好,等着猎物的到来了。

更多文章

  • 卢象升去世之后,为何百姓都对其遭遇感到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百姓,明朝

    卢象升是晚明时期的一名重臣,其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心怀天下,赢得无数百姓的爱戴,同时获得诸多下属的尊敬,在他手上,几乎没有败仗,就算是那些刺头下属,只要到了他手上,依旧会变得十分听话。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以至于很多百姓在得知卢象升去世的消息后,都十分震惊,甚至很多人为此愤怒

  •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战死后,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深度军事标签:卢象升,袁崇焕,毛文龙,崇祯,后金,努尔哈赤

    凌云摘要: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清军作战时战死,消息传来,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大赛”参赛文章】【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

  • 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崇祯,清军,明末,忠烈,明朝,卢象升,杨嗣昌,农民军

    卢象升明末柱石之一,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创立的天雄军将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是明朝的英雄,相貌堂堂,高大无比,文武双全,天启二年进士。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骑射、治军都很在行,他组织了一支天雄军,这支部队都是按照亲属关系和乡土籍贯进行编制的,大家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是真的“打虎亲兄弟

  • 卢象升的牺牲,是皇帝催战逼死的?还是不能为父尽孝赴死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皇上,总督,袁崇焕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和事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

  • 崇祯:可否与皇太极议和!卢象升: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卢象升,皇太极,杨嗣昌,李自成

    崇祯上台之后,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满清在东北虎视眈眈,随时进犯,东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亦是不时劫掠;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袭扰,华夏大地可谓是狼烟四起,战乱不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便腾出手来剿灭各地农民军,待到国力复苏之时再出兵关外,一举荡平女真,于是便萌生出与皇太

  •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李自成,洪承畴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

  • 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卢象升,崇祯,明朝,巡抚

    卢象升的死代表着明朝的死,不要认为我说得极端,因为卢象升死之后,大明朝再无可用之人。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啊,明朝的时候军事理论家不是很多吗?没错多是多,但是卢象升是最特殊的那一位,相对而言他要谋略有谋略,要智商有智商,忠心耿耿地侍奉崇祯以及大明朝,却被某些文臣颠三倒四的胡说一气。更重要的是就连皇帝都不信

  • 徐光启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有何影响?这场调研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光启,徐汇

    今年是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以来睁开双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先河。他主张东西交融,互帮互学,为上海播下了科创的种子,植入了创新基因。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中国最早的天文台、气象台、图书馆和慈善学校等都建在徐家汇。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一行就徐光启对上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五一来徐汇进行一场追光阅读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汇,追光,崇祯,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地方官员,徐光(1960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的百年书香之旅里感受宇宙魅力;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为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徐汇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有光”世界读书日徐汇区主题活动启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火器,徐光启,徐汇区,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读书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田泓4月22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徐汇区主题活动,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启幕,将陆续推出近百道全民阅读盛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体现徐汇“天问”精神在徐家汇书院中庭举办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