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象升去世之后,为何百姓都对其遭遇感到愤怒?

卢象升去世之后,为何百姓都对其遭遇感到愤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2198 更新时间:2024/1/20 20:01:16

卢象升是晚明时期的一名重臣,其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心怀天下,赢得无数百姓的爱戴,同时获得诸多下属的尊敬,在他手上,几乎没有败仗,就算是那些刺头下属,只要到了他手上,依旧会变得十分听话。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以至于很多百姓在得知卢象升去世的消息后,都十分震惊,甚至很多人为此愤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如此震惊和愤怒呢?

文武双全的卢象升

卢象升出生于1600年,从小就饱读诗书,因此后来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从此进入官场拼搏,与很多文人不同的是,卢象升不仅满腹经纶,还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可以说卢象升是那个年代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人物。

科举中进士之后,卢象升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升职为大名知府、大名道等职务,也就是在大名任职期间,卢象升开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对于一个文官而言,大多数人只会玩政治手腕,却很少有军事才能,可卢象升却完全不一样。

卢象升对政治手腕并没有多少兴趣,反而对为民除害以及军事方面充满兴趣,他在大名任职期间,不仅在赋税方面给了百姓很多优惠,而且在政治以及军事方面都颇有建树,他不仅稳定了大名的政治局面,还带兵与当地的流寇斗争,打得那些流寇听到卢象升的名字就落荒而逃。

在与流寇斗争的过程中,卢象升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对卢象升的印象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能够保全百姓安危,并且让百姓确实感受到优惠的官员少之又少,卢象升的出现给了百姓诸多希望,大家对卢象升的敬佩之情逐渐增加。

为何卢象升能够在明末那种混乱的历史背景下,还发展出一支铁血军队呢?实际上这一切和卢象升的胸怀息息相关,很多将领喜欢对不听话的下属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比如直接斩首之类的,这种手段从短期而言,确实很利于威慑他人,但是从长期而言,则不利于获得军心。

卢象升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对待刺头下属时,他没有采取最无奈的斩杀策略,而是采用宽容的处理方式,给士兵一个机会,随后自己以身作则感化士兵。靠着卢象升自己的带头作用,很多一开始对其不服气的士兵,后来都对他马首是瞻,这就是一个领导的真正人格魅力,拥有这样的领导,是士兵们的福气,靠着卢象升的人格魅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士兵投入到卢象升麾下,大大增加了卢象升队伍的战斗力。

明明自己就文武双全,现在还有那么多对自己马首是瞻的下属,因此卢象升的军队在战场上可谓是所向披靡,不管遇到流寇还是清军,卢象升都能够做到战无不胜,他的名声以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随着战功以及政治功劳不断提升,甚至百姓都将其视之为救世主。

当然了,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会成为他的致命点,比如卢象升也是如此,在明朝阉党以及东林党明争暗斗之际,卢象升依旧保持自己的性格,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一针见血的评价,这种评价给卢象升带来诸多麻烦。

卢象升认为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不应该随便参与或者影响军事活动,因为用外行指导内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让内行束手束脚,在战场上无法施展手脚;此外,卢象升还不愿意参与党派斗争,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卢象升都不愿意站队,他始终坚持自我,不愿意同流合污。

卢象升这种敢做敢说的性格,在一些有志之士看来,确实相当可圈可点,而且他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朝廷内存在的问题,确实也是相当优秀的,要是遇到一个好的时代以及一个好的君主,卢象升必然会创造奇迹。

奈何卢象升不仅没有处于一个好的时代,还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君主,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可谓是中国古代皇帝失败的典型人物之一,其虽有满腔抱负,但是多疑、能力差的特点,促使他不仅无法力挽狂澜改变明朝走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很多像卢象升这样的优秀将领,就是死于崇祯的多疑以及犹豫之中。

卢象升之死

崇祯是一个多疑的皇帝,他在杀了魏忠贤之后,就始终担心有人会再次成为魏忠贤,所以崇祯皇帝不愿意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只要一个将领优秀一些,崇祯就会开始对其产生怀疑,不管袁崇焕还是卢象升,最终都因崇祯的怀疑而间接致死。

为何说是间接致死呢?主要是因为崇祯的怀疑,给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而就是这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不断阻碍,才促使卢象升在战场上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最终落得一个战死的悲壮结局。

我们可以结合卢象升战死的整个过程,来详细分析一下他战死的真实原因。前边就说了,卢象升因为不愿意和东林党以及阉党同流合污,所以得罪了很多当时掌权的重要人物,比如杨嗣昌、高起潜等人,就是代表人物。

本身崇祯就多疑,再加上杨嗣昌、高起潜等人的不断怂恿,崇祯居然产生了议和的想法,这种想法直接导致后期的战事吃紧,杨嗣昌等人得到了崇祯的支持,卢象升自然很难从朝廷调兵遣将了。

崇祯给了卢象升艰巨的任务,又不给他充足的士兵以及军饷,在这样的情况下,卢象升想要取得胜利,简直难于上青天,不过卢象升依旧靠着自己的能力取得很多胜利,一直到自己弹尽粮绝之际,卢象升都没有放弃对朝廷的忠诚。

很多人劝诫卢象升暂时不要出战,靠着他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只要他活下来,必然可以召集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其中,奈何崇祯的命令已经下达,杨嗣昌等人不断催促卢象升,他认为军令不可违抗,就带着仅有的下属拼死一战,最终战死沙场。

实际上卢象升当时也看明白了崇祯的意思,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卢象升早已对崇祯以及大明朝都没有了信心,战死沙场,也许是这位猛将最后的体面了。比较悲哀的是,卢象升去世后,杨嗣昌等人还要不断阻挠他人为卢象升办理后事,甚至两人想要栽赃陷害卢象升,以此毁坏卢象升的形象。

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百姓实在忍不住了,因此不仅对卢象升的去世表示震惊,同时对朝廷的行为感到愤怒,明朝的灭亡,到这个时候已经十分明显了,早已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轻易扭转局面了。

结语

杨嗣昌死后,卢象升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被追赠太子少师以及兵部尚书的头衔,百年之后,就连曾经的敌人都对卢象升表达了敬佩之情,乾隆皇帝下诏表彰卢象升,赐他谥号“忠肃”,这个让敌人都尊敬的人,至此终于再次得到世人的敬佩,他的传奇故事,也终将流传千古!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标签: 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百姓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战死后,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

    历史解密编辑:深度军事标签:卢象升,袁崇焕,毛文龙,崇祯,后金,努尔哈赤

    凌云摘要: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清军作战时战死,消息传来,为什么天下都为之震动?【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大赛”参赛文章】【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卢象升,他官职品级并不高,在与

  • 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崇祯,清军,明末,忠烈,明朝,卢象升,杨嗣昌,农民军

    卢象升明末柱石之一,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创立的天雄军将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是明朝的英雄,相貌堂堂,高大无比,文武双全,天启二年进士。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骑射、治军都很在行,他组织了一支天雄军,这支部队都是按照亲属关系和乡土籍贯进行编制的,大家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是真的“打虎亲兄弟

  • 卢象升的牺牲,是皇帝催战逼死的?还是不能为父尽孝赴死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皇上,总督,袁崇焕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和事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

  • 崇祯:可否与皇太极议和!卢象升: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卢象升,皇太极,杨嗣昌,李自成

    崇祯上台之后,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满清在东北虎视眈眈,随时进犯,东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亦是不时劫掠;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袭扰,华夏大地可谓是狼烟四起,战乱不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便腾出手来剿灭各地农民军,待到国力复苏之时再出兵关外,一举荡平女真,于是便萌生出与皇太

  •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李自成,洪承畴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

  • 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卢象升,崇祯,明朝,巡抚

    卢象升的死代表着明朝的死,不要认为我说得极端,因为卢象升死之后,大明朝再无可用之人。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啊,明朝的时候军事理论家不是很多吗?没错多是多,但是卢象升是最特殊的那一位,相对而言他要谋略有谋略,要智商有智商,忠心耿耿地侍奉崇祯以及大明朝,却被某些文臣颠三倒四的胡说一气。更重要的是就连皇帝都不信

  • 徐光启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有何影响?这场调研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光启,徐汇

    今年是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以来睁开双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先河。他主张东西交融,互帮互学,为上海播下了科创的种子,植入了创新基因。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中国最早的天文台、气象台、图书馆和慈善学校等都建在徐家汇。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一行就徐光启对上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五一来徐汇进行一场追光阅读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汇,追光,崇祯,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地方官员,徐光(1960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的百年书香之旅里感受宇宙魅力;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为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徐汇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有光”世界读书日徐汇区主题活动启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火器,徐光启,徐汇区,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读书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田泓4月22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徐汇区主题活动,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启幕,将陆续推出近百道全民阅读盛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体现徐汇“天问”精神在徐家汇书院中庭举办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

  • 崇祯和徐光启穿上了西装!“明朝那些事儿”还能这么演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嘉定标签:明朝,火器,徐光启,科学家,数学家,崇祯皇帝,天文学家

    @嘉定的小伙伴们,你喜欢看历史题材的话剧吗?昨天(4月2日)晚上,嘉定区公益文化周项目第4场《大明崇祯五年》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在这部话剧中,徐光启和崇祯皇帝身着西装,以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生命。这是一个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故事。大明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明朝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