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明末督师卢象升一家满门忠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3/12/13 16:49:17

卢象升明末柱石之一,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创立的天雄军将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是明朝的英雄,相貌堂堂,高大无比,文武双全,天二年进士。

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骑射、治军都很在行,他组织了一支天雄军,这支部队都是按照亲属关系和乡土籍贯进行编制的,大家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是真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由于这层关系,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极强,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

卢象升自己每次都会亲自上阵,带头冲锋,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皆被他打得大败,天雄军曾经绝了三天口粮,卢象升自己也跟着士兵们挨饿,因此得到了士兵门第拥戴,每次都能打胜仗,农民起义军遇到天雄军都不敢前进,绕道而行。

清军屡次侵扰明朝,卢象升奉命入京探讨对清军的作战和防御,当时崇祯没有主意,而他宠信的大臣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主张与清军议和,崇祯听后也打算与清军议和,但是卢象升却力主抗清,后在大臣的争吵下,崇祯决定抗清,但是崇祯不放心卢象升,他以杨嗣昌和高起潜牵制卢象升,卢象升虽为督师,牵制天下兵马,但是实际却只有两万军队,而且崇祯还给杨嗣昌下密令:“戒勿浪战”。

周围的人看出了苗头,劝卢象升另谋良策,卢象升拒绝了,因为他不能回头,回头便是袁崇焕的下场,他含泪告别父老,率领残兵与清军作战,果然,卢象升被队友坑死,高起潜、杨嗣昌二人见死不救,卢象升英勇战死,其部将寻到尸体,发现里面还穿着丧父,卢象升还在为父亲服丧。

卢象升死后,杨嗣昌以为他诈死,派人去查看,查看的人说卢象升死了,杨嗣昌鞭打他,但是士兵俞振龙宁死不屈(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最后卢象升的尸体八十天后才被收敛,卢象升的妻子请求朝廷抚恤,朝廷拒绝,第二年,卢象升的兄弟再次请求,朝廷拒绝,直到杨嗣昌战败自杀后,朝廷才肯抚恤。

后来,南明时期,卢象升的弟弟卢象观为国尽忠,跳河殉国,卢象晋出家,卢象同战死,卢家陆陆续续百余人为国尽忠,可谓是满门忠烈啊!

更多文章

  • 卢象升的牺牲,是皇帝催战逼死的?还是不能为父尽孝赴死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皇上,总督,袁崇焕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和事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

  • 崇祯:可否与皇太极议和!卢象升: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崇祯,卢象升,皇太极,杨嗣昌,李自成

    崇祯上台之后,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满清在东北虎视眈眈,随时进犯,东南沿海的西方殖民者亦是不时劫掠;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四处袭扰,华夏大地可谓是狼烟四起,战乱不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便腾出手来剿灭各地农民军,待到国力复苏之时再出兵关外,一举荡平女真,于是便萌生出与皇太

  •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卢象升,杨嗣昌,崇祯,李自成,洪承畴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

  • 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卢象升,崇祯,明朝,巡抚

    卢象升的死代表着明朝的死,不要认为我说得极端,因为卢象升死之后,大明朝再无可用之人。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啊,明朝的时候军事理论家不是很多吗?没错多是多,但是卢象升是最特殊的那一位,相对而言他要谋略有谋略,要智商有智商,忠心耿耿地侍奉崇祯以及大明朝,却被某些文臣颠三倒四的胡说一气。更重要的是就连皇帝都不信

  • 徐光启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有何影响?这场调研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光启,徐汇

    今年是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以来睁开双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先河。他主张东西交融,互帮互学,为上海播下了科创的种子,植入了创新基因。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中国最早的天文台、气象台、图书馆和慈善学校等都建在徐家汇。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一行就徐光启对上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五一来徐汇进行一场追光阅读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汇,追光,崇祯,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地方官员,徐光(1960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的百年书香之旅里感受宇宙魅力;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为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徐汇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有光”世界读书日徐汇区主题活动启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火器,徐光启,徐汇区,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读书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田泓4月22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徐汇区主题活动,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启幕,将陆续推出近百道全民阅读盛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体现徐汇“天问”精神在徐家汇书院中庭举办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

  • 崇祯和徐光启穿上了西装!“明朝那些事儿”还能这么演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嘉定标签:明朝,火器,徐光启,科学家,数学家,崇祯皇帝,天文学家

    @嘉定的小伙伴们,你喜欢看历史题材的话剧吗?昨天(4月2日)晚上,嘉定区公益文化周项目第4场《大明崇祯五年》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在这部话剧中,徐光启和崇祯皇帝身着西装,以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生命。这是一个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故事。大明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明朝末期

  • 七夕会美食 | 徐光启“尝”野菜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荠菜,明朝,火器,徐光启,野菜谱,七夕会,科学家,救荒本草,农政全书,天文学家

    约莫廿年前,我从旧书网上买了本《上海的野生植物》,这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介绍上海常见的可食用野菜竟达27种之多,除了人们常吃的荠菜、马兰等外,还有鹅儿肠、鼠麴草等。也有的野菜实在不敢轻易认可,如扁蓄,这是一种茎枝很硬的野草,书上说它的嫩茎叶可食用,还可“晒干供冬用”等。正

  •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时便曾预言后世必将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徐光启,几何原本,翻译,数学,几何学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第一个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Elements)的是明朝数学家徐光启。不过史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蒙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里几何算比较发达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理的结论并提出3、4、5一组勾股数,这在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巴比伦、埃及和印度,是第四个发现勾股定理的古代文明。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