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松锦大战: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一代基业

松锦大战: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一代基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草莓文旅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1/17 1:41:51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是明朝边防上最重要的一座关隘。这座关隘,把大明和大清分隔开来。要灭明朝,必先攻山海关,这是皇太极和大清官员的共识。

皇太极通过十多年时间,巩固了政权,解决了蒙古问题和朝鲜问题,然后,他开始把目光盯在山海关上。

崇德五年(1640年),为了彻底消灭明朝在关外的部队,皇太极决定发动松锦大战。

锦州是明朝在辽西最重要的军事重镇,锦州南部约十八里处是松山,锦州西南四十里处是杏山,杏山西南二十里则是塔山。杏山、松山、塔山三城形成了一道屏障。在锦州以西一百余里,就是宁远城。要攻破山海关,必先攻取锦州和宁远。

此时,驻守在锦州的,是明朝总兵官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部将,长期驻守辽东地区,和清军多次交锋,战斗经验很丰富,他率领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天聪年间,皇太极就与祖大寿有过交锋。皇太极对祖大寿的军事才能非常赏识,多次派使臣传话,让他投降后金。还把他的儿子祖泽洪、侄儿祖泽润、养子祖可法抓起来,逼迫他投降。但是祖大寿首鼠两端,既和皇太极搞暧昧,又不和明朝撕破脸。所以,皇太极叫他献出锦州,他不理睬。崇祯皇帝叫他进京面圣,他也不敢去。

对祖大寿这种态度,皇太极非常气愤。他几次派出大军进攻锦州,结果都被祖大寿打败了。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命济尔哈朗、多铎将锦州包围起来,围城军队三月一换。

清军这一围,就是一年时间,导致锦州城里粮饷缺乏。粮饷缺乏,就容易造成士兵哗变。

祖大寿手下的士兵,有一部分是蒙古士兵。这些人眼看锦州城守不住了,见异思迁,决定投降清朝。他们与清军中的蒙古部队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叛变了。济尔哈朗借此夺取了锦州的外围阵地。但是仍旧攻不进去。

祖大寿眼看锦州城内粮食吃完了,士气低迷,快守不住了。急忙向崇祯皇帝告急。在奏折里,祖大寿说:现在锦州城内的粮米就只够士兵吃一个月,而马匹的粮草连一个月也支撑不了,假如锦州失守,那么其他城池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崇祯皇帝接到这道奏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他急忙命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带领吴三桂等八位总兵官,率十三万大军,驰援锦州。

洪承畴科举出身,镇压农民起义立功而受崇祯重用。

崇祯以为,有了这十三万大军,应该可以把清朝军队给打回去了吧。他万万想不到,洪承畴这一去,竟投入到敌人的阵营里。

洪承畴这个人,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他长期带兵打仗,曾督办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军务,担任兵部尚书。他率领大军抵达宁远,然后驻军松山。洪承畴充分发挥明军大炮的威力,让清军不能逼近城池。清军火器不如明军,损失惨重。皇太极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前线指挥战斗。

当时,皇太极正在生病,身体虚弱,鼻中流血。很多大臣都劝他不要前往前线,但是他不听,坚持到前线。路上行军速度极快,部将建议他“徐行”,皇太极说:“朕如有翼可飞,当即飞去,何可徐行也!”

在松山阵地前线,皇太极见洪承畴的兵营营寨林立、旌旗翻飞,战马嘶鸣、阵容严整。他大为惊异,赞叹说,人家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名不虚传。

但是,久经沙场的皇太极还是看出明军的破绽。他召集全军高级将士开会,商讨对策。他对将士们说,明军首尾不相顾,假如能在明军后方挖开一条深壕,断绝粮道,明军必然大乱。将士们听了,深以为然。于是,清军开始挖深壕,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间,一直到海口,而且连掘三道,将明军包围起来, 切断了他们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洪承畴眼见大军被壕沟包围,便率军冲闯,但是没能闯过清军挖掘的壕沟。

明军将士随身携带的干粮有限,眼看后方道路被清军阻断,大为恐慌。明军多年养成了一个烂毛病,就是一遇到困难就想撤退。这次也一样,一些将士眼见被包围,便开始寻思撤兵。危急时刻,洪承畴召集将士开会。他对诸将说,大家必须命令本部人马,死战到底,解围在此一举。但是,很多将士提议,放弃松山,撤回宁远。洪承畴眼见将士们没有抵抗之心,非常愤怒,但也无计可施。几天之后,明军开始逃跑。先是大同总兵王朴率兵逃跑,继而吴三桂、马科等总兵也纷纷逃跑。皇太极瞅准时机,命令大军阻截明兵,一路追杀。明军混乱不堪,自相蹂践,弓箭、甲胄全部丢弃。这一战,清军斩杀明军五万余人,缴获战马七千余匹、甲胄九千余副,史书记载,“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鹅鹜”。

战后,吴三桂等残兵败将分别逃入杏山和宁远,洪承畴则与两位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坚守松山。至此,清军把明军分别围困在锦州、塔山、松山、杏山四个孤立的城池里。不久之后,清军攻破松山,赫赫威名的洪承畴当了清军的俘虏。除他之外,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等人也悉数被俘虏。坚守在锦州城里的祖大寿,见救援的明军全部败北,心灰意冷,也开城出降。至此,松锦大战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次战役,是皇太极生前的最后一战,也是清朝入关前的最后一战。这一战,把明朝在关外的武装力量全部消灭。后人总结说,萨尔浒之战是“王基开”,松锦之战是“帝业定”。可见,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了一代基业。不仅如此,皇太极还收获了洪承畴等一批能员干将。特别是洪承畴,清军入关后,他为清军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多尔衮对他尊敬有加,顺治皇帝对他深信不疑,是清朝的首位汉人宰相,位极人臣,一直活到康熙四年才去世。

更多文章

  • 祖大寿十年间两度投降皇太极,心中也有挣扎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祖大寿,皇太极,洪承畴,吴三桂,袁崇焕,崇祯

    在袁崇焕被宣布罪名后出走,崇祯皇帝设法劝其回头。皇太极大展人才招降术,使其被迫投降,期间又曾背叛了与皇太极的“降约”,两朝均未讨好。在其身后,对其评价非常低,《明史》无传,《清史稿》将其列为“贰臣传“。他就是明末辽东汉军中的宿将祖大寿。作为袁崇焕心腹爱将,目睹他的大帅被逮捕的情景,非常惊讶,以至“战

  • 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是不是在加拿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祖大寿,皇太极,洪承畴,崇祯,孔有德,吴三桂

    有人说祖大寿是汉奸是不恰当的。何谓汉奸?汉奸,当然属汉族的败类。这败类的性质败坏在哪儿呢?清无名氏 《汉奸辨》下的定义是:“所谓真汉奸者,助异种害同种之谓也。”即汉族中投靠外族或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民族利益的人。祖大寿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是在尽了自己最后一分力的情况下才降清的。说起来,

  •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努尔哈赤,吴三桂,崇祯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时,祖大寿从基层游击军士干起,凭着多年摸打滚爬赢得的战功,屡获升迁,后驻守宁远。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祖大寿还之以炮火,结果,努尔哈赤被炸城重伤,退回大本营后

  • 祖大寿与祖家将的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祖大寿,祖家将,孙承宗,袁崇焕,宁远,康熙

    祖大寿这个人是明末辽东将领中极富争议的一个人。说他是忠臣的也有,投降了清廷是不得已,然后又回到明朝这边;说他是奸臣、二臣的也不少。杀何可纲,不战而降,吃平民...等等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又是怎样起来的呢?据《宁远卫选簿》,祖大寿到了二十五岁,继承其父祖承训的卫所武官之宁远指挥佥事一职。“辽事”爆发后,

  • 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皇太极却不重用他,当初又为何招降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后金,崇祯,明朝,清朝,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小说家

    明朝崇祯时期,在与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战斗时,逐渐处于下风的原因,除了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断臂膀的行为外,还与明朝将领,纷纷降清有关系。在这些投降的将领中,有一位就是祖大寿。皇太极为了劝降祖大寿,费了很多功夫,可是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却不重用他。这就很奇怪了,既然皇太极费尽心思拉拢他,为何又不重用他呢?

  • 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崇祯,明军

    祖大寿的陵墓竟然在遥远的加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祖大寿这个人,这个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祖大寿是明末勇将,他出身于宁远望族,其祖上历代为明朝武将。到他的父亲祖承训时,战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骑兵立有大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虎父无犬子,祖大寿长大后,也投身军旅,21岁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吴三桂,祖大寿,袁崇焕,皇太极,努尔哈赤,清军

    2014年4月份的一天,央视4台《国宝档案》播出了一期非常耐人寻味的节目,这期节目讲述的就是祖大寿及其他的坟墓为什么保存在加拿大的故事。在回答这道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大寿。一、祖大寿是何许人也?在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1.吴三桂的舅舅。2.世代为辽东望族。3.祖氏三兄弟皆为辽东将领。4.协助

  •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葬于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努尔哈赤,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崇祯,吴三桂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

  • 同样投降清朝,为何祖大寿骂名很少?他的坟墓又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清军,清朝,明朝,祖大寿,吴三桂,袁崇焕,洪承畴,皇太极,加拿大,小说家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

  •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汲古知新标签:明朝,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怒江州委,杨国柱(泾阳)

    微信公众号“怒江州人民政府网”消息,5月4日,怒江州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州委副书记杨国柱出席并讲话。此消息显示,原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杨国柱是大理州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也是一位白族干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