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放羊娃到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从放羊娃到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史搞笑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4/1/6 8:52:55

僧格林沁系晚清铁帽子王之一“博多勒噶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底层社会的放羊娃出身,一跃成为清朝的国之柱石。如此大的人生跨越,古往今来实在罕见。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嫡系后人,按照族谱和史书记载,由拙赤合撒儿到僧格林沁,他们家族大约已经传承二十六代人。

僧格林沁的身世

拙赤合撒儿素来与成吉思汗感情很好,二人仅有两岁的差别。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发动全面灭金战役,拙赤合撒儿自领左翼军,为蒙元南征计划作出很大的贡献,他本人绝非是那种依靠兄长混军功的人,拙赤合撒儿有着勇敢善射的天赋,基本上箭无虚发,箭到之处,人马应声倒地。可惜,经过明清两朝后,拙赤合撒儿家族早已经没落,僧格林沁的父亲布和德力格尔只能为那些贵族放牧为生。

公元1811年(清朝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生于科左后旗台吉家族。科左后旗属于四等台吉,也是台吉中最次等的爵位。台吉是清朝独有的爵位制,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辅国公,大致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一品至四品官衔。僧格林沁虽然世袭祖上的台吉身份,实际上也只剩下贵族的虚名而已。族人经常调侃僧格林沁一家为“雅玛台吉”,翻译过来便是以给人放牧为生的贵族。

因为家境贫寒,僧格林沁没有太多读书的机会,童年的时光便是跟着父亲给人家四处放羊。

有句老话说“有福之人自有天佑”。草原放牧的生活环境没有阻挡僧格林沁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或许该当僧格林沁人生发迹。他的本族伯父索特纳木多布斋(科左后旗萨克多罗郡王)始终没有生育子嗣,为了保有爵位的传承,索特纳木多布斋只能从本族中挑选某位子侄作为养子,天生仪表堂堂的僧格林沁成功入选,多年后成为十代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不要小看扎萨克多罗郡王,虽然仅仅是二等台吉,却是正宗的皇亲国戚。因为老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王妃是道光皇帝亲姐,攀上这层关系后,算是为僧格林沁的命运崛起奠定基础。

凭借对清室的忠心“飞黄腾达”

僧格林沁算得上满清以来最为忠心的大臣。他的忠心与卑微的少年经历有关,在僧格林沁看来,自己从一无所有到锦衣玉食完全得益于朝廷的恩宠。道光皇帝对僧格林沁确实厚待有加。15岁时,僧格林沁获得郡王爵位,陪侍登基不久的道光皇帝,受封三眼花翎。道光皇帝临朝称制后,僧格林沁成为御前大臣和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年仅25岁的僧格林沁已经做到镶红旗蒙古都统,成为整个蒙古部落最大的首领。

为了报答嘉庆与道光皇帝对自己的厚恩,僧格林沁为朝廷做起事十分卖力。道光三十年,京郊附近有盗匪猖獗,僧格林沁自告奋勇前去剿匪。僧格林沁与众将周密布局商议策略,上战场时,仍然冲锋在前,将此股悍匪一举歼灭,受到朝廷的赏识。同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继位,僧格林沁作为三朝元老,被授予顾命大臣一职。爵位也从郡王升至亲王,跃居铁帽子王之列。

曾格林沁有多忠心

僧格林沁对朝廷的忠心和卓越的军事才华,是在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得以充分表现。咸丰皇帝在位时,天平军席卷清朝各地,僧格林沁临危受命,领军屯驻天津南部阻击北上的林凤祥太平军,迫使林凤祥久攻不下只能退兵对峙。僧格林沁巧用水淹之计,打败林凤祥一部,太平军主将林凤祥遭遇生擒。趁着士气正盛,僧格林沁指挥清军主动迎击其他北上的太平军,又擒获一名太平军将领李开芳。

公元1859年,清朝与英法联军爆发二次大沽口之战,僧格林沁作为此次海战的最高指挥,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4000清军对抗1160名英法联军,最终取得清军伤亡32人,联军伤亡460的辉煌战绩。大沽口之战是僧格林沁的人生巅峰,也是成就他青史留名。

次年,英法联军再次找上僧格林沁,双方在京畿八里桥一带展开血战,由于僧格林沁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装备落后,根本不是英法联军洋枪火炮的对手,僧格林沁大败而归。慈禧太后对此十分不满,盛怒之下将僧格林沁革职。

同治四年,河南和山东一带爆发捻军作乱,已经五十五岁的僧格林沁奉召出证。出于对朝廷的感恩,僧格林沁率军奋勇平叛,由于平叛过急,僧格林沁想着一鼓作气消灭叛乱,结果连续作战十多天。常人很难想到僧格林沁是如何艰难地熬过十多天,由于体力不支无法驾驭战马,僧格林沁命人用绷布将自己绑在马背。最终,僧格林沁误入捻军埋伏圈,人困马乏战死沙场。

抛开朝代的成见不说,僧格林沁无愧为忠勇双全的晚清重臣,即便是放到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他的气节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后人评价说“南有曾帅,北有僧王,是实太平军之劲敌,而清祚之所赖以保存者也”。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大清柱石,铁帽子王,威风八面,却惨死于农家少年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廷,太平天国,咸丰,同治,曾国藩

    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天的某个黄昏,夕阳已经隐没在山后,天气还是热不可耐。涡阳(今属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集的许多人家,为了纳凉,纷纷把饭桌摆出屋外,在树荫灯影里用餐。张记粮坊的掌柜张凌云和坊间一班小伙计也不例外,在坊外院场上摆了两张八仙桌,团团坐一起,边吃饭边高声畅谈。张掌柜这天心情似乎特别

  • 此人率3000兵马设伏击杀僧格林沁,后因喝醉酒被清朝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胜保,清军,清朝,张乐行

    俗话说“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这话用在清末众多起义军将领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对起义军首领或重要人物,清朝处理方式很简单,就是凌迟处死;侥幸逃脱者,清朝也会追杀到底,派出密探寻找其下落,然后逮捕,凌迟。捻军“童子军”小兵张皮绠,在麦田里一刀砍下僧格林沁(僧王)脑袋,改变了晚清政治格局;让曾国藩、李鸿

  • 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真是因为一个梦?专家:低估道光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道光帝,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咸丰,八旗

    僧格林沁,可与清初蒙古战神博尔济吉特·策棱相提并论、被晚清朝廷评价为“国之柱石”的一代悍将。被大清王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自僧格林沁去世后便一蹶不振,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军猛将林凤祥、李开芳,军功卓著;面对英法联军,他更是取得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的胜利,抵御外辱、名垂千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八里桥,清军,骑兵,咸丰,联军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八里桥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的清军统率是僧格林沁。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清军西撤,与此同时,英法联军持续进攻通州,9月18日,通州陷落。通州当时是北京城外的唯一防护

  • 太平天国灭亡后,太平军最后一个名将,击毙僧格林沁,打败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曾国藩,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太平天国,捻军

    1864年7月19日,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历时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时间来到1864年8月,正在天京外围与清军激战的西北太平军听到消息后,心中支撑的信念忽然崩塌了。他们跳到清军包围圈的外面,就是抱着“援救天京”的坚定信念,在缺衣少粮和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与清军鏖战多日,而现在天国的领袖:天王

  • 1913年,蒙古亲王和福晋的照片,僧格林沁曾孙先祖是成吉思汗二弟

    历史解密编辑:射手娱评标签:福晋,先祖,二战,成吉思汗,蒙古亲王,世界大战,金庸笔下角色,1913年台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这是一张拍摄于1913年的老照片,照片中帅气的男子和俊俏女子分别是蒙古亲王和福晋,两人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这位长相英气逼人、气度不凡的亲王名字叫做“阿穆尔灵圭”,他是僧格林沁的曾孙,其先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他6岁时就承袭亲王爵位。常年驻京,在修铁路、兴办新式学堂方面都有贡献。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朝,军事,军队,皇帝,捻军

    清朝是个非常复杂的朝代,提到清朝我们的感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仿佛一进入中国近代史,学到的全部都是屈辱和不堪,而这些全部都要怪罪到清政府的头上。而事实上,前期的清朝是非常牛的,为什么说清朝很牛,因为他是古代中国的终极形态,什么叫终极形态,终极形态意味着,古代中国的模式到了清朝这里,已经进化完成了。古代中

  •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如何被僧格林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张洛行,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清廷

    在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的同时期,在我国长江以北的苏皖鲁豫等地区还活跃着另一支反清农民起义军――捻军。捻军与太平军南北呼应,也给清军制造了很大麻烦,可以说是太平军的友军。“捻”的意思即一股一伙,即成群的人。捻党是一种反对土豪乡绅和官府的穷苦贫民的组织,它“居则为民,出则为捻”,具有隐蔽性,是一种民间的秘

  • 嘉庆最宠爱的妃子,为其生下皇长子,外孙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历史解密编辑:林丽说生活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嘉庆,皇长子,清朝,道光帝,咸丰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看重长子。作为一名父亲来讲,这是自己的一个儿子抑或有可能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喜悦之情自认涌上心头;作为一位皇帝来讲,如果这位长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接班人。作为皇长子的母亲的嫔妃的心情自然也不用多说,不但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更因为他是皇长子,是在“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及所幼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八里桥,联军,清军,骑兵,蒙古

    僧格林沁之所以选择在八里桥的开阔地段同英法联军展开决战,实际上是因为认知差异,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火力会如此之强。同时,他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开阔地本身就适合蒙古骑兵冲锋,所以从他自身认知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选错决战地点。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之所以要选择同英法联军决战,是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