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率3000兵马设伏击杀僧格林沁,后因喝醉酒被清朝凌迟

此人率3000兵马设伏击杀僧格林沁,后因喝醉酒被清朝凌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石头人呦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4/1/6 8:52:14

俗话说“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这话用在清末众多起义军将领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对起义军首领或重要人物,清朝处理方式很简单,就是凌迟处死;侥幸逃脱者,清朝也会追杀到底,派出密探寻找其下落,然后逮捕,凌迟。捻军“童子军”小兵张皮绠,在麦田里一刀砍下僧格林沁(僧王)脑袋,改变了晚清政治格局;让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势力之触角伸到中原,沉睡200余年的这股势力,最终埋葬了满清。可惜,张皮绠为人太高调,回乡之后经常向人炫耀自己战功,结果被清朝密探逮捕,受凌迟而死。但是,有一人比张皮绠更可惜也更倒霉,他曾率3000兵马设伏击杀僧格林沁八旗马队,为赖文光、张宗禹取得“曹州大捷”立下赫赫战功。结果,此人喝酒误事,被清朝安徽巡抚英翰逮捕,受凌迟处死。

宋景诗,山东冠县人,从小家境贫困,生活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典型的赤贫户,处在社会最底层。幸运的是,宋景诗人高马大,臂力过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舞枪弄剑,在乡里名气可不小。要知道,山东冠县可是习武之地,民间流行练拳术(后来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此处爆发);没有一点水平,别人会看不起你。1860年11月,僧格林沁率3万骑兵在八里桥惨败,被英法联军步兵方阵打得怀疑人生。此时,太平军又乘胜东征,夺取苏、浙等财税重地,清朝由此而陷入财政危机。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清朝将负担转嫁到北方老农,派征粮队下乡“收粮”,搞暴力征收。宋景诗本就贫困,还被征粮,自然不满意。为此,他号召农民起义,抵抗官兵征粮,打死冠县兵勇10余人,起义由此爆发。

200号人搞起义,力量未免太过弱小。为此,宋景诗决定寻找得力靠山,主动加入“大汉盟主”张乐行捻军集团,所部改编为“黑旗军”。这里的“黑旗军”,不是民族英雄刘永福部队,而是捻军“五旗军”中的一旗。加入捻军后,宋景诗便追随张乐行攻略河北、山东,席卷13府,声势十分浩大。此时,清朝派遣胜保南下督师,率2万八旗、绿营兵围剿张乐行捻军,稳定两淮地区。1862年6月,钦差大臣胜保凌迟陈玉成后,率部围攻正在颍州盘踞的宋景诗,将其团团包围。好汉不吃眼前亏,宋景诗直接率部投降胜保,所部被编为“靖东营”,并参与西征陕甘。一般而言,追随胜保混,都是官运亨通,宋景诗不到半年就被授予副将职务,这在武官中地位仅次于提督、总兵,是从二品高官。就此而言,宋景诗算是找对人了,跟对了上司。

追随胜保征讨陕甘起义军,宋景诗迎来了人生之巅峰,当了副将。但是,他的好运很快就到头了,因为上司胜保被慈禧斩首,其所“收编”之队伍,也备受打击。胜保,清朝八大姓之一的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曾与僧格林沁携手消灭北伐军,并在“辛酉政变”中铁定支持慈禧,由此一度成为清朝显赫人物。但是,胜保好大喜功,经常“养寇自重”,辖区内一旦有起义爆发,则立刻采取招抚方式,承诺给高官厚禄。只要表示归顺,平时就算作恶,劫掠乡里,他也丝毫不理会。西征陕甘,胜保依然采取“招抚”方式,但起义军反复叛降,清朝消耗了众多饷银,效果却寥寥。此外,胜保经常伸手要官、要钱,还私自在军中安插亲信,抗拒朝廷命令,形同军阀。如此,慈禧忍无可忍,秘密派遣多隆阿(后被起义军打死)前往陕甘,捉拿胜保,并将其押解回京,绞死。

胜保被绞死,曾经接受“招抚”的义军为避免被清朝消灭,于是纷纷倒戈。1863年初,宋景诗率部离开陕甘,再次掀起反清斗争,于临清一战中消灭清军1000余人。5月,僧格林沁率马队追击而来,将宋景诗包围在堂邑小刘贯庄;双方连续血战多日,清军依靠“洋枪队”,成功将宋景诗封锁在庄内。接着,僧格林沁在庄外挖掘两道壕沟,构筑炮台、修建栅栏,昼夜不停地向庄内炮击,起义军死伤无数。7月,雨季来临,僧格林沁则采取水攻,妄图淹死起义军。不过,僧格林沁有勇无谋,认为起义军已经频临绝境,于是放松警惕,宋景诗趁着夜色突围,朝防御薄弱的东南方向杀出,跳出包围圈。宋景诗虽然突围而出,但损失惨重,所部剩余兵马不到一千。幸运的是,陈得才等在北方机动,并有南下增援天京战场之势,僧格林沁将注意力转移,宋景诗压力有所减轻。

趁着僧格林沁与扶王陈得才厮杀之际,宋景诗抓紧时间扩招兵马,训练士卒,所部增加至3000余人,力量再次复苏。1864年12月,扶王20万大军在黑石渡覆没,遵王赖文光突围而出,并与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合作,继续抗清。此时,宋景诗率部加入赖文光领导的“新太平军”(新“捻军”)。1865年5月,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等在山东高楼寨设下伏兵,引诱僧格林沁马队前来追击,而后将其“包饺子”。此战,宋景诗亲率3000精兵与赖文光埋伏于山右侧,并亲自操刀冲锋陷阵,与蒙古马队展开血战,以报“小刘贯庄被炮轰之仇”,故而其勇不可当。结果,蒙古马队惨败,阵亡7000余人,僧格林沁逃往麦田避难时被小兵张皮绠一刀砍死。高楼寨之战,宋景诗虽说没有赖、张、任耀眼,但其功不可没。

1868年,遵王赖文光在扬州全军覆没,受凌迟处死。宋景诗则突围而出,前往徐州、亳州一带混迹江湖,靠收授徒弟、符水治病过日子。但是,清朝并未放弃对其进行抓捕,安徽巡抚英翰四处派出探子,寻找诸位义军首领,而后逮捕。宋景诗呢?此人爱好饮酒,但酒后喜欢夸夸其谈,终酿大祸。1871年2月,宋景诗在亳州一客栈与朋友饮酒,畅谈人生。酒过三巡,宋景诗开始炫耀自己之“丰功伟绩”,大谈当年与清军厮杀之战绩。如此,宋景诗被清朝探子找到,英翰趁着其酩酊大醉时,将其逮捕。次年3月,将其凌迟处死。就此而言,宋景诗是被“酒”给坑死,喝酒误了性命。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等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能被道光帝看中,真是因为一个梦?专家:低估道光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道光帝,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咸丰,八旗

    僧格林沁,可与清初蒙古战神博尔济吉特·策棱相提并论、被晚清朝廷评价为“国之柱石”的一代悍将。被大清王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自僧格林沁去世后便一蹶不振,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军猛将林凤祥、李开芳,军功卓著;面对英法联军,他更是取得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的胜利,抵御外辱、名垂千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八里桥,清军,骑兵,咸丰,联军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八里桥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的清军统率是僧格林沁。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清军西撤,与此同时,英法联军持续进攻通州,9月18日,通州陷落。通州当时是北京城外的唯一防护

  • 太平天国灭亡后,太平军最后一个名将,击毙僧格林沁,打败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曾国藩,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太平天国,捻军

    1864年7月19日,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历时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时间来到1864年8月,正在天京外围与清军激战的西北太平军听到消息后,心中支撑的信念忽然崩塌了。他们跳到清军包围圈的外面,就是抱着“援救天京”的坚定信念,在缺衣少粮和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与清军鏖战多日,而现在天国的领袖:天王

  • 1913年,蒙古亲王和福晋的照片,僧格林沁曾孙先祖是成吉思汗二弟

    历史解密编辑:射手娱评标签:福晋,先祖,二战,成吉思汗,蒙古亲王,世界大战,金庸笔下角色,1913年台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这是一张拍摄于1913年的老照片,照片中帅气的男子和俊俏女子分别是蒙古亲王和福晋,两人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这位长相英气逼人、气度不凡的亲王名字叫做“阿穆尔灵圭”,他是僧格林沁的曾孙,其先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他6岁时就承袭亲王爵位。常年驻京,在修铁路、兴办新式学堂方面都有贡献。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朝,军事,军队,皇帝,捻军

    清朝是个非常复杂的朝代,提到清朝我们的感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仿佛一进入中国近代史,学到的全部都是屈辱和不堪,而这些全部都要怪罪到清政府的头上。而事实上,前期的清朝是非常牛的,为什么说清朝很牛,因为他是古代中国的终极形态,什么叫终极形态,终极形态意味着,古代中国的模式到了清朝这里,已经进化完成了。古代中

  •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如何被僧格林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张洛行,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清廷

    在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的同时期,在我国长江以北的苏皖鲁豫等地区还活跃着另一支反清农民起义军――捻军。捻军与太平军南北呼应,也给清军制造了很大麻烦,可以说是太平军的友军。“捻”的意思即一股一伙,即成群的人。捻党是一种反对土豪乡绅和官府的穷苦贫民的组织,它“居则为民,出则为捻”,具有隐蔽性,是一种民间的秘

  • 嘉庆最宠爱的妃子,为其生下皇长子,外孙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历史解密编辑:林丽说生活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嘉庆,皇长子,清朝,道光帝,咸丰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看重长子。作为一名父亲来讲,这是自己的一个儿子抑或有可能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喜悦之情自认涌上心头;作为一位皇帝来讲,如果这位长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接班人。作为皇长子的母亲的嫔妃的心情自然也不用多说,不但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更因为他是皇长子,是在“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及所幼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八里桥,联军,清军,骑兵,蒙古

    僧格林沁之所以选择在八里桥的开阔地段同英法联军展开决战,实际上是因为认知差异,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火力会如此之强。同时,他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开阔地本身就适合蒙古骑兵冲锋,所以从他自身认知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选错决战地点。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之所以要选择同英法联军决战,是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了。

  • 晚晴名将僧格林沁,曾带军抵抗英法侵略者,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天国,侵略者,咸丰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穷山沟里走出来的治世大将军,一生功勋卓越,曾经在那个列强侵略,兵荒马乱的时代力挽狂澜,他的一生高光不断,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抗击英国并取得近代史上首次抗击侵略者的重大胜利。清嘉庆十六年六月五日,蒙古草原诞生了一个婴儿,他的家人们并不会想到此后这个孩子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他们是

  • 三千蒙古骑兵冲锋,只七人存活,僧格林沁的诱敌深入战略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骑兵,联军,法军,大沽口

    1858年5月20日,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使用1200名士兵从大沽口登陆,仅仅2个小时就打垮守军,占领炮台。此战中,清军9000多人仅有300人死亡,看来伤亡总数不会超过900,不到十分之一,就全部撒丫子跑了。僧格林沁认为是炮台火力不够,在海口设置了3道封锁线,封锁线都有横穿内河的锁链,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