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中,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一个太监发挥了大作用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一个太监发挥了大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3/12/11 11:34:55

755年的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打开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序幕,而这场叛乱在后世的名字,本该被命名为安禄山之乱,却变成了安史之乱,原因就是长达七年零两个月的叛乱,安禄山却只领导了最开始的一年零两个月,然后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杀死了。后来安庆绪成为首领,史思明作为安禄山的老部下并不服安庆绪的领导,逐渐夺权,处死了安庆绪然后成为叛军的老大。再后来就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杀死了史思明,继续领导叛军。

安史之乱先后换了四个首领,叛军内部就是这样的乱,却还是坚持了七年多,并成为大唐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也是很不容易了。那么,最开始由安禄山发动的叛乱,他自己为何仅仅坚持了一年零两个月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了呢?安庆绪的能力真有那么强吗,能杀死一个统兵近二十万的三镇节度使?其实整个事件看下来,安庆绪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小,点下头、站站岗就可以了;但也很重要,毕竟他是安禄山的儿子,有合法继承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庆绪就是一个傀儡,和他爹安禄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安禄山是有真本事的,智商、情商都在线,即便不是职场上如鱼得水的存在,也是绝对吃不了亏的那种人,他外表看起来憨厚无比,内心却狡猾无比,能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成为三镇节度使,绝不是仅仅靠他的嘴上功夫,当然还有他的实力。能在李林甫做宰相的时候保全自己,在杨国忠做宰相的时候依旧得到唐玄宗的信任,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安禄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个缺点足以让他丢掉性命,那就是肥胖。

安禄山是一个大胖子,体重一度达到了330斤,不过即便是这样的体重,安禄山依旧是一个灵活的胖子,丝毫不影响他带兵打仗,甚至还能在唐玄宗面前跳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起兵后,由肥胖引起的疾病或者说他的肥胖本身就是疾病引起的,连日的奔波再加上心理承受的压力让他的身体状况迅速的恶化。

他的体重在继续增加,身体上开始出现脓疮,视力下降,渐渐演变成失明,伴随着身体上的这一系列变化,安禄山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动辄打骂身边的人,不管是奴仆还是士兵还是谋士,都挨过他的鞭笞与侮辱,尤其是经常见到的人,更是成为安禄山的出气筒,比如贴身服侍安禄山的李猪儿,比如安禄山身边的重要谋士严庄。

李猪儿在年幼的时候就跟在安禄山身边,稍微长大点被安禄山弄成了宦官,谨慎侍奉安禄山的饮食起居,安禄山肥胖无比,自己没法穿衣服,每次都需要好几个宦官服侍着才能穿上衣服,而李猪儿扮演的是最重要的那个角色,因此很得安禄山的宠爱,但李猪儿也经常被安禄山责骂和鞭笞,好在他机灵聪明,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对安禄山是恨之入骨。

另一个恨安禄山的就是谋士严庄,严庄在安禄山的燕朝做御史大夫,是叛乱的主要谋士之一,却并没有得到安禄山的尊重,反而经常被安禄山鞭笞,毫无尊严可言,严庄不愿意跟着这样的人继续做事,但是不跟着安禄山还能跟谁呢?

他心里有了主意,然后就找到了安庆绪,说了一番大义灭亲、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之类的话,成功说服安庆绪反安禄山。那么,严庄为什么会找到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来除掉安禄山呢?原来,安庆绪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安禄山大约有十一个儿子,其中安庆宗和安庆绪是安禄山的原配康夫人所生,是嫡子,但嫡长子安庆宗和康夫人都被留在了京城作为质子,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们都被唐玄宗所杀。而嫡次子安庆绪从小很得安禄山的宠爱,因为他善骑射,小小年纪就跟在安禄山身边上战场,不过他性格上比较懦弱,还有点口吃的情况。

安庆绪未及弱冠已经被唐玄宗任命为鸿胪卿,也算是少年得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建立了燕政权,安庆绪又被封为晋王,原本安庆绪是毫无争议的太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不过安禄山渐渐的宠爱段夫人,顺带着宠爱段夫人生下的小儿子安庆恩,甚至打算让安庆恩来做继承人,这让安庆绪心里惊惧不已。因此严庄就拉拢了安庆绪,想要扶立安庆绪上位。安庆绪将除掉安禄山的计划交给了严庄。

严庄虽然是朝中重臣,但很难近安禄山的身,安禄山小心翼翼惯了,尤其是失明之后,一般人是不可能被允许近身的,但是谨慎侍奉他的宦官则不一样,都是得到安禄山充分信任的。所以严庄又找到了李猪儿。李猪儿算是最得安禄山信任的宦官,他靠近安禄山,并不会引起安禄山的警觉。

三人商量好后,在757年的正月,一天夜里,三人来到了安禄山的寝殿外面,严庄和安庆绪在门口守着,而李猪儿拿着大刀进了安禄山的房间,走到安禄山的床边,举起大刀,往安禄山的肚子上就是一刀。安禄山反应倒也是很快,他的床边是有佩刀的,只是失明后,他在情急之下并没有摸到佩刀,然后只能抓着帷幔高呼家贼,最终还是被李猪儿杀死。

三人在安禄山的大床底下挖了一个洞,草草将安禄山埋了,然后严庄矫诏让安庆绪继位,而死去的安禄山成了太上皇,死讯一度被封锁了消息。就这样,刚刚做了一年皇帝、一年零两个月逆臣的安禄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算是死在了自己儿子手中,虽然安庆绪没有动手,但是毕竟是在他的同意之下,安禄山才被杀死的。

安庆绪上位之后,也不过就是严庄的一个傀儡皇帝,他虽然是燕国的皇帝,但却对安禄山的部下没有什么控制力,像史思明这样的大将根本不服从安庆绪的命令,759年,史思明在救援安庆绪之后,打着为太上皇安禄山讨贼的名义处死了安庆绪。那时候的史思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死在儿子手中。

更多文章

  • 福祸盛唐(二七)史思明降而复叛,为何能扭转败局,吞并安庆绪?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军,唐朝,史思明,安庆绪,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起,安史之乱的战局便开始向着唐朝偏移,唐军也逐渐扭转了被叛军压着打的颓势。先是李光弼在太原保卫战中击败史思明十几万大军,迫使其溃逃至博陵躲避。然后又有郭子仪领军打通通向河东的通道,收复唐朝首都长安,迫使安庆绪放弃洛阳东撤。此时的叛军可谓是分崩离析,叛军的各路大将不断溃败,就连作

  • 安庆绪杀掉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抢夺帝位?还有这样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安禄山,安庆绪,唐玄宗,李世民,唐军

    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沉溺女色,独宠杨贵妃,不问朝政。杨国忠李林甫小人得志、把持朝政,他们胡作非为失去人心,给唐朝政权埋下危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杨贵妃的干儿子、胡人、胖子安禄山准确把握时机在范阳起兵,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之兵及罗、奚、契丹、室韦等胡人武装群起响应,共计十五万大军向李隆基发

  • 福祸盛唐(二四)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为何巅峰时被安庆绪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长安,大军,唐朝,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唐玄宗,洛阳市

    安史之乱的初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让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叛军从范阳和卢龙等地出发,仅仅两个多月便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长安的门户潼关之下。然后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潼关失守,李隆基被迫放弃长安向蜀中逃窜,叛军的声势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这期间安禄山也完成了他的皇帝梦,

  • 安禄山称帝一年后即被亲儿子安庆绪所杀,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节度使,史思明,哥舒翰,杨国忠

    汉皇重色思倾国: 唐玄宗在位后期独宠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荒废朝政,遂使藩镇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睿宗在位期间始设节度使一职,最初只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后来唐玄宗为了防御和控制周边的各游牧民族,将节度使增加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是为了帝位,还是身不由已?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李世民,唐玄宗,史思明,李渊

    文|飞鱼说史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不过此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好在他有一个极其出色的儿子。这个儿子无疑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李渊过早就当起了太上皇,拱手把天下给了他,不过不给他也没有办法,一来他的其他儿子都被李世民给杀了,二来如果看不清形势,那他的下场可不单单是让位那么简单了。还别说

  • 唐朝李季兰:是道姑也是女诗人,一首24字之诗,道尽心中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季兰,李冶,诗人,唐德宗,陶渊明,唐朝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八至》唐.李治李冶,字季兰,唐朝著名女道士,女诗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的李冶自幼时便聪慧机灵,又因受到家中读书氛围的熏陶,李冶自小便熟读诗赋并在这方面显露出一定的诗词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慧伶俐的女孩却在其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去了玉道观成为了一名

  • 唐朝才女李季兰: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季兰,李冶,唐朝,陆羽,唐玄宗

    作者:甘棠或许是武则天当政的原因,在唐朝,女子的地位相较于后世,更加的高。可是再高的地位,也没有办法扭转多数俗人的眼光和言行。如果这些偏见,是因为父母,那么注定这个女子的一生,永无出头之日。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一)6岁便令人刮目相看李季兰本不叫做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在李季兰离

  •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美貌招蜂引蝶,风流惊世骇俗,为何却孤老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季兰,陆羽,诗人,唐朝,刘长卿,玉真公主,唐玄宗,小说家,艺术家

    号称“唐朝四大女诗人”的李季兰,其美貌招蜂引蝶,其才情倾国倾城,其风流惊世骇俗。李季兰,浙江乌程人,本名李冶,出生于唐玄宗年间,其父人称李公,乃当地官员的一位幕僚。衣冠南渡之后江南文风起,历朝历代总有神童出世。李季兰就是如此,她小小年纪就在诗词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6岁那一年,家里种植的一株蔷薇开花了

  • 诗人李季兰:幼时被父亲送入道观在乱世之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季兰,诗人,道士,李治,才情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请关注大闫同学吧!大唐盛世,文豪墨客,思想开放,所以出了不少有名的女诗人,其中被誉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季兰,便是其中之一。李季兰与鱼玄机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但最后都是落了个不好的结果。李季兰,原名李治,字季兰,她的出身不算高,但也不差,父亲是当时官员后的

  • 李清照,李季兰,朱淑真等女诗人的70个诗句,惊才绝艳,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人,薛涛,诗词,宋朝,李清照,朱淑真,李季兰,小说家,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图片来源 | 网络在漫长的诗词文学史中,涌现了大片文采风流的才子,他们的作品传唱千古。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只有在社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才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女才子,如唐代的李冶、薛涛等,如宋朝的李清照、朱淑真等,如清朝的顾太清、贺双卿等,在女子学习备受打压的封建王朝,她们凭借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