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三篇奇文,就是骆宾王一生的写照,惊艳开场,惊艳收尾

这三篇奇文,就是骆宾王一生的写照,惊艳开场,惊艳收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3/12/16 3:52:12

在唐朝历史上,为诗歌文化登上历史顶峰的是李白杜甫,但开这场诗歌艺术盛世大门的,则是“初唐四杰”。普遍认为,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成就最大的当属王勃,但如果说普通百姓最为熟悉的,当然应该是骆宾王。

之所以熟悉骆宾王,那是因为他的《咏鹅》基本上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篇唐诗。其实,加上《咏鹅》一起,三篇奇文就浓缩了骆宾王的一生。他的传奇经历,尽在其中,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一篇当然是《咏鹅》,如果论到艺术性和思想性,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当然算不得什么。但是,它的看点在于这是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古今中外,号称神童的人不少,然而能够拿出真本事,而且不是捉刀代笔的伪作,骆宾王就算其中之一。

这首诗是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为了考较小小年纪的骆宾王,即兴出题,而骆宾王也是不假思索而作。它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将自己对于鹅的喜爱,以童声来表达。而且他对于鹅的观察入微,更是让成年人汗颜。所以,这首奇诗,就代表着骆宾王不同凡响的童年。

成年后的骆宾王,文才依旧华丽,然而命运多舛。唐朝虽然实行科举制,但选官还是以举荐、世袭等多种方式并存,而且门阀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偏巧骆宾王出身县令之家,并没有多少可以炫耀的资本。因此,这也导致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尤其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他多次出言讥讽,因而下狱。

后来,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时,骆宾王就是他的重要幕僚,掌管文书机要。这次起兵声势虽然大,结局却寥寥草草。但是,当时的檄文,也就是本文要说的第二篇奇文却是天下皆知,那就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先是历数武则天的罪恶,从而到处讨武的必要性,再写讨武的争议性,最后号召天下共同反武。逻辑上一环套一环,丝丝入扣,联系紧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文才华美,连武则天都不禁动容,认为这样的人才没有为自己所用,是宰相的失职。

这篇奇文,也就代表了骆宾王的盛年。他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却被人视而不见,而最后他也被月亮的光辉所掩盖。

徐敬业起兵失败后,骆宾王的下落就成了一个谜团。有的人说他早已经死在了乱兵之中,还有人说他隐居山中,更友人绘声绘色说他在灵隐寺出家,并化为一位老僧与武则天的御用文人宋之问有过交集。

当年宋之问被贬时,落过灵隐寺,并借宿其中。他深感灵隐寺的美景,想要作诗一首来歌咏,可想到第一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就再也憋不出来了。此时,灵隐寺中归隐的骆宾王,以老和尚身份,给他补上了一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让宋之问大感意外,连忙行礼拜见。最后两人也就你一句我一句,将《灵隐寺》这首诗完成了,在很多诗集中,将这首诗归于宋之问名下的同时,也归于骆宾王名下。而且千百年以来,专家评论这首诗中,始终认为,就是“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其余不足道也。这首奇诗,也就代表了骆宾王不甘寂寞的晚年生活。

大部分人,认识骆宾王,了解骆宾王,也就是从这三篇奇文中说起的。读懂了两诗一文,也就读懂了骆宾王的人生。

标签: 骆宾王宋之问王勃奇文武则天咏鹅

更多文章

  • 在唐朝统治者眼里骆宾王是个怎样的人?武则天:他是个大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唐朝,李治,李旦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国家强盛也就意味着百姓会拥有较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生活,不同社会现状下文学体裁的主导地位大不相同,诗歌在唐朝兴盛,歌颂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所以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无道理,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骈文万古流芳。初唐时期,诗歌兴起,家喻户晓的初唐四杰在唐

  • 他是天才少年,是大骂武则天的勇士,一口气看完骆宾王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宰相,宋之问,李治

    大约在公元626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这一年,骆宾王出生于一个诗书门第,他祖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士,他的父亲在当地也颇有声望,他在7岁时便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从那之后骆宾王明振乡里,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我家熊孩子的7岁和人家的7岁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他从小博览群书,一直到18岁人生都顺

  • 为了让道士重新爱上道姑,骆宾王辗转千里前去劝解,结局让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骆宾王,李荣,道士,李治,资治通鉴,通鉴,白居易,道姑,唐朝,艺术家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初春,乍暖还寒,朝阳初上,长安城一片金黄。一百五十年后,大诗人白居易登高远眺,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万年县修行坊一座洁室内,一位女冠(女道姑)正在素手弹琴,琴声幽怨哀伤,毫无清新出尘之意。道姑容颜俏丽,不施粉黛,眉头微蹙,宛若

  • 看看骆宾王的前半生,就知道唐朝文人找工作有多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长安,李治,诗人,骆宾王,颜真卿,卢照邻,唐朝文人,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101626年,年仅28岁的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帝都长安改天换月,朝堂波谲云诡。远在千里之外的鹜州义乌县却平静无波,故隋右军长史骆雪庄这一年又得一孙。老人以《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为契,为孙子取名为宾王,字观光。期翼他日后

  •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与王勃相比,他更想建功立业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骆宾王,王勃,唐四杰,卢照邻,杨炯,滕王阁序

    684年,58岁的骆宾王手持大刀,冲入阵中与唐军厮杀。前后波涛汹涌的大海,后有唐朝十万追兵,他只能奋力一搏,求得一线生机。结果,李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倒戈,砍下李敬业、骆宾王的首级,然后送去洛阳给武则天。与其他“初唐四杰”相比,骆宾王的进取心更强,更想建功立业,结局也更悲怆。王勃,山西龙门人,是“初唐四

  • 初唐四杰诗歌欣赏:王勃七律夸滕王阁,骆宾王五律咏蝉,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五律

    唐朝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文坛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主要活动在唐高宗和武后时期。正是从初唐四杰开始,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从宫廷走向市井,由初唐前期的绮靡纤柔风格走向刚健雄浑。被后人称道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正是由他们才开始定型。可以说,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

  • 有说被杀,有说出家,神童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宰相,神童,诗人,唐朝,骆宾王,宋之问,徐敬业,武则天,杜审言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401献诗《帝京篇》之后,或许是裴行俭打过招呼,或许是有诗才加持,骆宾王又升职了,他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县属于京县,级别较高,所以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正九品上提至从八品上。公元666年之前是没有明堂县的。由于京都两县“户口盈积,市狱殷繁”,为了能够改变“东西两县,官曹尚

  • 湖南老人模仿骆宾王写《咏鸡》,斩获文学奖,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咏鸡,咏鹅,诗词,闰土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他也因《咏鹅》而有“神通”之誉,骆宾王因为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之后下落不明。古人重读书,特别是儒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诗词歌赋更是被推向了巅峰,所以古人作诗就跟平常吃饭一

  • 骆宾王:7岁能写五绝诗,骂武则天却得她赞叹,晚年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治,曹操,宋之问

    读唐诗的人,可能都会记得这样一首简洁明快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五言绝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对仗工整,富有动静交替、色彩对比强烈的自然美感,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好诗居然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之手。幼时咏鹅骆宾王的家乡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在那里他度过了欢快的

  • 骆宾王的故事:因为孝顺,他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王勃,骆宾王,裴行俭,帝京篇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301回到长安后,骆宾王升任武功县主簿。武功县隶属于京畿重地雍州,是唐初的八十二个畿县之一。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原来的从九品上升到正九品上。隋唐以前,主簿相当于是各个机构长官的机要秘书,权势还是挺大的。隋唐的三省六部不设主簿,只有御史台、诸寺等几个部门设置,主簿成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