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绍:我和太平公主是真爱,我没有前妻

薛绍:我和太平公主是真爱,我没有前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1478 更新时间:2023/12/11 8:17:24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年幼的

太平公主

在元宵节灯会上偶遇美男子

薛绍

,只是因为揭错面具多看了一眼,她就对他恋恋不忘。

武则天为了女儿的幸福,强行让薛绍当驸马,还偷偷处死了薛绍原本的妻子。

薛绍和太平公主相处几年后,深深爱上了她,从而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前妻,然后选择了死亡。

但历史上的薛绍根本没有前妻,他从始至终只娶了太平公主这一个妻子。

而武则天的这番强取豪夺,也不是凭空污蔑,她真的干过,只不过对象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武攸暨

1.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幼女,从小就备受宠爱。

她的外婆杨氏去世后,武则天做主,以替杨氏祈福为由,让她出家当女道士,道号太平。虽然名义上是出家,但实际上还是住在宫里,和之前没区别。

没过几年,吐蕃使者来求娶公主,点名要太平公主。唐高宗和武则天都不愿意让宝贝女儿去吐蕃吃苦,便下令修建道观,让太平公主正式出家,以此避开和亲。

少女时代的太平公主,天真活泼。

有一天,她穿着武官的服装在父母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则天被哄得大笑,问她:女儿,你又做不了武官,为啥要这样穿?

太平公主说:把它赐给驸马可以吗?

两口子这才明白,太平公主想嫁人了,便为她张罗婚事。

经过千挑万选,薛绍脱颖而出,成为太平公主的驸马。

2.

薛绍和太平公主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薛绍的母亲是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

城阳公主

当年,唐太宗也是一个标准的“女儿奴”,选了出身河东薛氏、才貌双全的

薛瓘

作为驸马。

因为城阳公主曾经有一次不完美的婚姻,所以唐太宗特意命人占卜吉凶,得出的结果是:白天办婚礼比较吉利。

唐太宗当场就决定,不顾傍晚办婚礼的习俗,要给女儿举行一场白天的婚礼,但遭到宰相马周的阻止。

城阳公主和驸马薛瓘结婚后,感情非常好,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就是

薛绍

唐高宗即位后,对城阳公主这个胞妹也非常宠爱,史书上说的是“友爱殊厚”。

公元664年,城阳公主卷入了一起巫蛊案,这在当时是重罪。但唐高宗知道后,不仅没有按律处死她,而且连责骂都没有一句。反而是驸马薛瓘被贬官,调到外地。

城阳公主和丈夫感情好,主动请求跟着一起去外地。唐高宗虽万般不舍,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唐太宗选外甥薛绍当驸马,一方面是出于对女儿的宠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妹妹一家的照顾。

但武则天作为丈母娘,眼光非常挑剔。

她没找到薛绍的缺点,却发现薛绍的两个嫂子萧氏和成氏家世不够显赫,就

想逼薛家休了这两个媳妇

不愧是你,阿武·找茬小能手!

后来,有人指出薛绍的嫂子并非出身寒门,武则天这才放过。

薛绍结婚之前,不止武则天在挑错,薛绍的大哥

薛顗

(yǐ)也很纠结。

他担心太平公主太受宠了,薛绍和薛家都会遭殃,就跑去问同族的户部郎中薛克构。

薛克构告诉他,当驸马非常危险,还给举了前面几个公主的例子,那些驸马都死得很惨。最后又讲,但如果恭敬谨慎一点,应该没有大问题。

薛顗怕得要死,但不敢说话。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才是真的坑货。

3.

太平公主的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堪称盛世奇景。

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有关部门不得不拆掉县馆的围墙。因为婚礼在傍晚举行,一路上设置了火把照明,沿途的树木都被烤焦了。

婚后,

太平公主生了二子二女

史书上没有说太平公主和薛绍的感情怎么样,但可以推测:薛绍要么和公主恩恩爱爱,要么对公主恭恭敬敬,总之公主过得很幸福。

在这段婚姻中,太平公主一直安分守己,没有传出什么丑闻。

公元688年,武则天作为太后,想要对付李唐宗室,自己称帝。

琅邪王李冲不想坐以待毙,当即起兵谋反。薛顗本来就和李冲关系好,收到他的信件后,立马招兵买马,给好友助力。

毫无意外,他们很快就被武则天干掉了。

驸马薛绍虽然全程没有参与,但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他的结局是“

杖一百,饿死于洛阳狱中

”。(都是驸马,薛绍比老爸惨太多。)

太平公主就这样成了寡妇。

4.

太平公主虽然被父皇、母后、皇兄等一大批人宠爱,看起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子,但她连自己的丈夫都救不了,还要被武则天摆布,嫁给下一任驸马。

薛绍刚死没多久,武则天就下令把太平公主嫁给自家侄子

武承嗣

。但刚好武承嗣生了一场病,这份婚约就黄了。

紧接着,武则天找到了新的驸马人选——堂侄

武攸暨

武攸暨原本有妻子,武则天为了让他娶公主,私下派人杀了武攸暨的妻子。

这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太平公主再婚之后,没有再生孩子

,武家原本有二子二女,都记在她名下。

不知道太平公主是不是在薛绍的死亡中感到了绝望,从此之后,她的形象变了。她不再是从前乖宝宝太平,而是

疯狂追求权势的钮祜禄·太平

她开始肆无忌惮地养男宠、私通朝臣,甚至把自己的男宠介绍给母亲武则天。对此,武攸暨啥都不敢说。

武则天称帝时期,太平公主开始参与政事,培植势力。

唐中宗李显

复位后,太平公主从幕后走到台前,明目张胆地参政。

李显和太平公主本来就是关系很好的亲兄妹,太平公主在朝政上又帮了不少忙,所以李显对太平公主非常看重。她不仅被封为“安国相王”,还享受诸多特权。

很有意思的是,

武则天在705年冬天去世,唐中宗在706年正月就为薛绍平反、复官、改葬。

要知道,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没下葬呢。这番操作,真的是相当急切!

其中有多少太平公主的手笔?

她是不是一直在等着摆脱母亲掌控,等着为亡夫伸冤?

2019年,薛绍墓被发现。

他的墓志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何彼浓矣,花如桃李。車服光光,剑履锵锵。

是怎样的风华绝代,才当得起这样的描述?

后人总说太平公主爱作,对她的评价也是贬大于褒。其实,不过是从娇公主被逼成了女强人,一步步在权力的斗争中迷失了自己。

如果薛绍没死,她应该也就只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妻子吧。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求情后丈夫薛绍仍然被杀,武则天为何却说“为你好”?

    历史解密编辑:真实有料标签:薛绍,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李显,韦后

    689年,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被判死刑,公主找武则天求情,武则天决定网开一面,但几日后薛绍却惨死狱中,这是咋回事?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的最后一个子女,或许是武则天多年来一直内疚亲手掐死大女儿的原因,所以武则天对这位太平公主格外得疼爱,从小娇生惯养。在太平公主很小的时候,就给了她很优厚的待遇,而且也比

  • 大唐第一驸马墓现世,隋唐史专家带你解密薛绍墓的背后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治,南唐,唐朝,唐玄宗,驸马墓,隋唐史,薛绍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女皇武则天

    2019年11月,西安咸阳空港新城,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考古队员在墓中找到了只管重要的墓志铭,拂去墓志铭上的黄土,发现了薛绍这个名字。这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他这么出名,有赖于《大明宫词》中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考古界经过考证,这座古墓确实是唐驸马都尉薛绍的墓,他的妻子太平公主是一个传奇人物,大家对

  • 武则天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他能坐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武则天,武承嗣,李显,武三思,李治,唐中宗

    哈喽大家好,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不知道今天的你心情怎么样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主人公吧。大家发生了什么?大家一起来随小编看看吧。如果武则天是个男人,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广纳天下美女,使劲儿给他生儿子,不愁没有继承人。但是,武则天是个女人,麻烦就来了。而且,武则天称帝时已是个66岁

  • 武则天曾想越子传位给侄子武承嗣,若武承嗣登上皇位,他能坐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武则天,武承嗣,李治,皇位,王皇后

    “贞观之治”后,朝臣们认为大唐会顺着原本规划的路线继续稳步发展,但是武则天的出现,打破了朝臣们的认知,也打断了大唐原有的发展道路。从后宫到朝廷,武则天完成了以前后宫嫔妃们完全不敢想的事情:从侍奉皇帝到自己成为皇帝,由此足见武则天的雄心壮志。继承李世民留下来的盛世后,武则天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庞大的帝

  • 魏王武承嗣:则天亲侄,大周开国功臣,图谋太子位失利,郁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武承嗣,魏王,武三思,李旦,武皇,太子

    魏王武承嗣,是热播剧《风起洛阳》中晋王武慎行原型武三思的堂兄,也是则天圣人的亲侄子,因为过早亡故,并没有在《风起洛阳》中获得露脸的机会,反而是他的跟班小弟梁王武三思,在剧中担当反派杠把子。由于武则天的缘故,武承嗣、武三思等诸武,在史料中一直都是打击异己、祸国殃民的邪恶大奸臣形象,但透过表象去勘察历史

  • 武则天欲传位给其侄武承嗣,狄仁杰奋力阻挠,最终天下还是李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李显,唐朝,武承嗣,狄仁杰,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谁给你的胆子来管我的家事?武则天想要立自己同姓氏的侄子武承嗣为储君,狄仁杰奋力劝阻,却使得武则天大发雷霆,吓得一众朝臣瑟瑟发抖......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承认的女帝,武则天上位后,将国号改为“周”,创立了武周王朝。然而,作为一位女性,在“一家一姓,万世不移”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封建

  • 唐朝名将李光弼,为治军怒斩御史,唐肃宗也只好默默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光弼,唐肃宗,宰相,郭子仪

    唐朝名将李光弼,一向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刚直不阿,治军严明,与郭子仪齐名,有“李、郭”之称。有关他严于治军的故事颇多,今天来讲讲他怒斩御史的事情。李光弼所斩的御史崔众,不是一般无名之辈,而是一个以皇帝作靠山的大人物。此人仗着得到唐肃宗和朝廷一些要臣的青睐,在军中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见到与自己官职相当

  • 大唐一代名臣李光弼,穷奢极欲难掩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平定,战功,节度使,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

  • 李光弼弃守洛阳却成叛军大患,河阳之战斩俘2万,避免唐朝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李光弼,叛军,史思明,河阳,唐军,安庆绪

    安史之乱中期,在安庆绪弑杀安禄山后,叛军局势逐步被动,史思明假意降唐,坐视唐王朝于安庆绪厮杀至筋疲力竭,最终在相州之战时,史思明为了避免安庆绪败亡后,自己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趁机再度反叛唐朝,僭称大圣周王,率部南下救援安庆绪,一举击溃数十万唐军,叛乱再次被史思明推向高峰,唐肃宗想要一举平定叛乱的计划

  • 地图上的战争:唐朝江淮之地燃起战火,猛将李光弼兵败邙山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光弼,史思明,节度使,仆固怀恩,唐军,史朝义

    上元元年,李唐王朝的万里山河再次显露出土崩瓦解之势,因为江淮税赋重地有人叛乱了。本来洛阳地区已经被史思明弄得鸡飞狗跳,可是如今江淮之地燃起战火,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唐王朝的局势开始越来越低迷,不仅往日的盛世繁华一去不复返,反而还呈现出一种行将就木的没落姿态。叛乱者叫做刘展,他还有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