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到底是谁所作?答案就在骆宾王诗集中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到底是谁所作?答案就在骆宾王诗集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狗子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4/1/22 4:32:51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几乎人人在小学时都学过这首《咏鹅》,可以说这首诗给孩童时期的我们留下了对唐诗最美的印象: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朗朗上口。而写这首诗的骆宾王也为我们树立一个“神童”的榜样,以七岁之龄脱口咏出这首《咏鹅》,确实当得“神童”之称。

  长大后的骆宾王不负众望成为当时诗坛文坛的佼佼者,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虽然骆宾王位居初唐四杰之末,但却是四人之中诗作最多的。而且骆宾王一身正气,其诗其文往往铿锵有力,诗骨天成,近代就有人评价他“天生一副侠骨”!

  在初唐四杰中,也唯有骆宾王当得起“侠骨”二字。《于易水送别》,一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苍凉沉郁中蕴含满腔热血,侠气凛然!《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如裂帛一问,卓然千古!还有《为徐敬业武曌檄》中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令武则天都为之动容。

  骆宾王一生的经历也尤为坎坷,早年贫困落拓,也曾久戍边城,在朝上书讽刺武后而被下狱,遇赦之后便被贬。骆宾王悲愤辞官,并作诗明志曰:“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大有春秋国士气概。后来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闻名投奔,并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成为初唐骈文的代表作,初唐四杰之中,仅有此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被选入《古文观止》之中。

  可惜的是檄文虽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徐敬业所起之兵却不堪一击,仅仅两个月就被击溃。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的下落却成了千古谜团。《资治通鉴》中说骆宾王与徐敬业一同被杀,有的野史则说骆宾王落水而死,还有传言骆宾王亡命不知所踪。

  而民间传说最多的是骆宾王亡命江湖,隐姓埋名落发为僧,晚年在灵隐寺隐居。据说武朝时期诗人宋之问回京路过钱塘投宿灵隐寺,夜不成寐便欲赋诗,刚刚吟出一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就难以为继,正苦思冥想,忽听身后老僧说道:何不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顿时惊喜,续成整篇。第二天再拜访老僧却不见,一问才知是骆宾王隐居于此,已云游远去。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当晚所吟的诗便是这首《灵隐寺》,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句为篇中警策,成为千古名句。因这一句太过出彩,使得人们愈加相信这句诗是出自骆宾王之手。而这个传言则是出自《唐才子传》。

  历经千年,诗坛为此争论不休,这一名句的作者也成为千古悬案。就连很多名家都为此争论不休,也有很多人的态度是:不必争论是谁所作,欣赏就好。比如明代一位诗论家就说:“不必辨为骆、为宋”!

  其实,这个谜团的答案早已有之,只是被很多人所忽略,再加上各种野史猜测,才会让人们难以注意。答案就在骆宾王的诗集中,在骆宾王的诗集中有这样三首诗:《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在兖州饯宋五之问》、《送宋五之问得凉字》。

  诗题中的“宋五之问”就是宋之问,《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是骆宾王在临海为官时所作,而后两首则是在兖州(山东一带)送别宋之问之时的酬唱诗作。三首诗均是骆宾王早年所作,足以说明骆宾王与宋之问是相识相熟的,那么《唐才子传》中宋之问不识老僧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也就是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当为宋之问本人所作,而非传言中的老僧骆宾王。

更多文章

  • 骆宾王写了一句诗,数千年来无人问津,清朝贵族抄袭后,它却火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骆宾王,武则天,纳兰容若,旧唐书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文笔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给后世的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震撼和精神享受。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因此每个人作品受欢迎的时代也有所区别,因此不少人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到了千百年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光芒。而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

  • 骆宾王写了一句诗无人问津,千年后一个满人抄了一遍,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一路荒凉如歌plus标签:骆宾王,诗词,纳兰,悼亡,典故

    古代文学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宋时期是诗词最好的时代,之后就走了下坡路,很少出现惊才绝艳的人物,也很少出现旷世名作。明清时期盛产小说,各种评书、演义和小说纷纷现世,而诗词的创作似乎被挤到了边缘,但并非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了,比如清朝权相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王国维对他的

  • 初唐四杰骆宾王:替妇女讨公道,骂武则天骂得天下皆知,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杨炯,唐朝,骆宾王,武则天,宋之问,卢照邻,初唐四杰,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的一个秋日,在浙江婆江流域的义乌县内的一户人家里,一个7岁小娃娃正在陪祖父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祖父每每见客,都要把他引以为傲的小长孙拉到人前,向别人展示这孩子的伶俐。据说这小孩儿从小就对诗很敏感,一首诗只要念几遍,他就能牢记心中。近年来他越发出息,不但能背诵经典,还能时不

  • 老农模仿骆宾王,写下一首《咏鸡》,只有短短18字却荣获万元大奖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咏鸡,骆宾王,诗词,咏鹅,一首,诗人

    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而诗词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喜爱作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和诗佛王维等等,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已经到达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以前有诗人,而现在的人们都忙着自己的工作,有些书香家庭专注于背诵和分析,电视

  • 用三首边塞诗,来认识最真实的神童骆宾王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乐府,唐朝,诗人,骆宾王,边塞诗,从军行,千古名句,饮马长城窟行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6 明月千里照君怀。01冷兵器时代,将士的丰碑是千千万万无名小卒的血泪铸就的。这人间的修罗场,冰冷到极致,又热血到极致。它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吸引那些年轻而蓬勃的灵魂,是曹子建笔下“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少年游侠;也是王维眼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少年将

  • 骆宾王的悲剧,在他写下这几首诗时就已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唐人,荆轲,送别,明月,高适,唐朝,诗人,骆宾王,王昌龄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7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01自古伤情多离别。离别是唐人的日常,他们以志向为翅膀,一次次地迈向诗和远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离别都具有浪漫的基调,大多数时候,一次次的远行其实是政治的流放。但了不起的唐人将不甚光彩的放逐都当成潇洒的远足,这样的价值观折射到文学的世界,则是又一

  • 7岁神童骆宾王,在职场上是个耿直的愤青?一生都绕不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宋之问,徐敬业,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唐中宗,军事政策,唐朝,军事制度

    7岁那年,骆宾王路过一条河,忽然口中说出了3个字:鹅,鹅,鹅。旁边的人就问他:咋打嗝啦?是不是吃太饱了?骆宾王没有理他,继续说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旁边的人这才恍然大悟,这小子居然在念一首诗!关键是这首诗还是骆宾王自己写的,更关键的是,这首诗写得还真不错!从此7岁的骆宾

  • 神童骆宾王用这几首诗告诉我们:孤独才是人生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李白,王维,孤独,王用,唐朝,诗人,骆宾王,孟浩然,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9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01每一个诗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正是因为无处诉说,所以他们将满腹的心事都交予文字。独处之时,最能观照自我,也最能谱写精彩的章句。孟浩然行舟远游,某个再寻常不过的黄昏,宿在建德江的埠头,看着缓缓升起的江心明月,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他说“日暮客愁新

  • 《咏鹅》算什么!这才是骆宾王的封神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杜甫,乐府,咏鹅,诗人,唐朝,骆宾王,刘希夷,帝京篇,白居易,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完结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01如果说要用一种文学体裁代表大唐,我想歌行是最恰当的。我们现在都习惯性地将诗笼统地称为“诗歌”。实际在先秦时期,我们的“诗”和“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诗以四言为主,歌则为杂言,多带“兮”字或“何”“奈何”“若何”“乎”等疑问词。到了乐府时代,诗歌的体裁

  • 老人模仿骆宾王《咏鹅》,写首《咏鸡》获大奖,写得到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骆宾王,咏鸡,咏鹅,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武则天,唐朝,艺术家

    古代的将领在起兵造反前,为了避免被人认为是师出无名,通常都会找人作一篇讨贼檄文。所以唐朝的徐敬业在起兵反抗武则天之前,特意找来了当时著名的文人骆宾王,让他帮忙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骆宾王本来就看不惯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所以马上就提笔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