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李泰得不到的皇位,李治却轻松获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他?

李承乾李泰得不到的皇位,李治却轻松获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檀子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3/12/22 11:54:25

说起李治,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武媚娘传奇》中那个心里眼里只有武则天的文弱皇帝,抑或是各大影视剧中武媚娘身边的陪衬丈夫,因为妻子太过强大,导致众多影视剧为了凸显武则天这一千古女帝的形象,往往会将唐高宗李治的能力和性格弱化,殊不知,他其实本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

细细品味这段历史后,我们会发现,也确实不怪后世会这么改编,毕竟李治他爹是唐太宗李世民,妻子又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这两人的衬托下,他确实不算那么出众。

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不是唐高宗李治那个杀伐果断的爹,也不是他那个冷漠狠戾的妻子,而是李治这个人。众所周知,李治固有的形象就是一个犹豫不决、斯文又稍显怯懦的帝王,那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选择将皇位传给他呢?

唐高宗李治,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子,他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也是他的嫡三子。

李治虽为长孙皇后所生,但当他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位哥哥,分别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传位方式,再加上两位哥哥也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在当时看来,李治的一生原本应与皇位毫不相干。

怪只怪,李承乾与李泰被皇权冲昏了头脑。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琴瑟和鸣,对于他们俩的几个孩子自然也是格外宠爱,不管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李世民都给予了足够的父爱,而这两个儿子也不负他的期望。

太子李承乾多次被授予监国的任务,他处事恰当、进退有度,做得是有声有色,深受李世民肯定,可惜的是,一次意外来临,李承乾瘸了脚,自此,他的心境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豢养男宠,连和父亲李世民的关系也越加不和,最后因一次逼宫之举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之位。

魏王李泰则是在李世民的一次次宠爱中迷失了自我,李泰自小就十分聪明,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在太子李承乾瘸了一只脚后,就有大臣曾上书建议李世民改立身体健康的李泰为太子。

而这个举动也正是后来触发太子李承乾逼宫的一条导火索。

明明知道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出长子,为何会有不怕死的大臣敢这么给李世民上书呢?那自然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泰明目张胆的偏爱。

按照当时的规矩,已经成年的李泰不应该继续留在京城生活,但因为李世民太过溺爱他,不愿意这个儿子离开自己太远,不仅准许他留在京城,还支持他在自己的府邸设置文学馆。也许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个态度,才让李泰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第一次有了与哥哥李承乾争夺皇位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脑中的想法越发强烈,李泰开始明里暗里地和哥哥李承乾较劲,意图将他拉下太子之位,最终逼得李承乾不得不“反”。

可没想到,李承乾被废后,自己却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李世民是个慈爱的父亲没错,可他同时也是君王,心里自然清楚李泰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脱不了干系,如果将他立为太子,那么自己百年之后,按照他的性格,小儿子李治能不能活尚且不说,可能连自己费力保下的先太子李承乾也会失去性命。

于是 ,为了三个儿子的安全,最终李世民决定将15岁的李治立为太子,而魏王李泰则被他贬为东莱郡王,再也无缘皇位。

那么,李世民决定立李治为皇太子除了想同时保全另外两个儿子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李治作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最小的一个儿子,9岁时便失去了母亲,自此,李世民一边忙着处理政务,一边亲自带这个儿子,而李治也是唯一一个由李世民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两人的感情自然不同寻常。

再者,李治是出了名的孝顺,因为与父亲长年待在一起,当李世民要领兵出征时,他当场泪流满面,亲自将父亲送出城外,望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依依不舍,而在外的李世民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李治的来信,还专门为此设立了飞表奏事制度,只为双方互通书信。

那么,李治是真的像影视剧中的那般懦弱吗?

当然不可能,先不说李世民是否会将幸幸苦苦得来的皇位传给一个无用且怯懦的儿子,再说由他亲自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会无用?

还有就是妻子武则天,武则天作为千古第一女帝,少女时期就表现出了女子少有的魄力,甚至于不顾世俗的压力与还是太子的李治交往,如果李治无能,她又怎么会爱上他?

真实历史上的李治,其实自登基后自始至终都是大权在握,武则天虽与他相识于少时,又贵为皇后,但行事都得看他眼色、顺着他的意思来,她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所说的那样,操纵着他的生活,她真正掌权其实是在李治去世后,李治去世后留下了一封遗诏,在遗诏中给予了武则天莫大的权力,致使她后来可以为他治理李唐江山。

可以说,聪明如李治,武则天实则是他最强大的一颗棋子。

标签: 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李治,唐玄宗

    有一种太子叫作明君的太子,尤其是那种还挺能活的明君,当他们的太子大多没有好下场,公认的明君无外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再加几个人的话,我认为秦皇之前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算一个,宋祖往后的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都能够算得上吧!我们看看他们在皇位继承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吧!赵武灵王被梁启超认为是

  •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大唐上阳,东宫,窦建德,皇上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第二十二章 妾身火热若未被幸过,怨恨还没有靶标,还不会那么强烈。若肉体未被开发过,怨恨还没有联想,至多做些茅草地的欢情梦,自我制作一些缥缈无际的期待。现在的武媚娘,早已不是当初的纯情小女儿,她被一个中年人,被一个阅人无数御女无数的老皇帝老拖拉机手深耕

  • 《庆余年》:弱势中艰难图存,太子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李承乾,胤礽,皇位,太子

    现在的影视剧里面,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不是好位置,看着挺有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活靶子,两边受气不说,还不能发作不知道这样的戏路是不是从《雍正王朝》开始的,自从胤礽的故事被搬上大屏幕之后,之后各个剧里的太子总有他的影子。胤礽出生后,1岁就被康熙皇帝立为太子,虽然中间也曾被废、重立。他生于康熙13年,康熙1

  • 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治

    要说宠儿子的皇帝,很多人会说是康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宠起儿子来,比康熙还要厉害。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想将最好的都给他。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严肃、威武的帝王。但在他的儿子面前,就如同这世间,所有普通父亲一样。李世民一心想要将帝国传给爱子,在李承乾12岁

  •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一生之痛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李纲,长孙无忌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字高明,武德年间封中山郡王。长孙无忌,也是唐长子,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而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培养他做太子的本事,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但李世民如此看重的李承乾,为何会从优秀的太子变成阶下囚?李承乾早年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李渊的爱戴。李渊为皇孙赐名,寓意“承继皇业,统领乾坤”,

  • 李承乾选他当老师,想不被废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承乾,李纲,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东宫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谢文浩情感测试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皇位,李恪,玄武门之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西元644年)年底,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去世。李世民对嫡长子的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命人按照国公的礼节安葬——此前,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人。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

  • 历史篇篇:重庆大唐同志太子李承乾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长孙皇后,杜如晦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繁荣昌盛,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之一。即使是在最最自由,最繁华,最昌盛的朝代,也总会有郁郁寡欢的人。今天来说的,就是大唐前期,李世民之子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故事。李承乾的墓地在今天的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在北方草木枯萎的季节,这里还能看到绿色

  •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可悲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太宗,东宫,魏王,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隋朝,黄易小说人物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史书载:“

  •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太子,日子为何过得生不如死?不得不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李渊,皇帝,魏征,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李渊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这话的意思,便是指当初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亲手弑杀了他的兄弟,然后逼李渊让位给他。对此,李渊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才会在临死之前说出这样的话。李渊临死之前,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的唐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