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得天下?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得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982 更新时间:2024/1/15 10:23:08

有一种太子叫作明君的太子,尤其是那种还挺能活的明君,当他们的太子大多没有好下场,公认的明君无外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再加几个人的话,我认为秦皇之前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算一个,宋祖往后的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都能够算得上吧!

我们看看他们在皇位继承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吧!赵武灵王被梁超认为是继黄帝之后最有作为的一个君主,结果在立储的时候废长立幼,晚年的时候竟然还后悔了,最终在沙丘宫变中被人活活饿死。

秦始皇晚年一心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结果死在了外面,长子扶苏没有即位,反而公子胡亥即位,带领秦国走向灭亡。

汉武帝晚年时候宠爱钩弋夫人,生下刘弗陵,为了让刘弗陵当太子,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造反,最终兵败被杀。

赵匡胤的传位最为神奇,从金匮之盟到烛光斧影,反正皇位最后是没有传给儿子。

康熙被称为圣祖,晚年却发生九子夺嫡,太子胤礽被两立太子,最后也是两被废。

种种来说,也就是明朝的太子比较稳,立了之后就不再改,即使蠢起来像头猪那也是朱家的皇帝,最让人气愤的是,太子可以死,但是朱元璋立皇孙啊!当然,结果我们看到了,靖康之难后,建文帝的尸首丢了六百年,都没有找到。

上文没有提及的最后一个明君,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登基历史就不光彩,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弑兄逼父才登基的,在其登上皇位之后,也很重视对继承人的培养,不想再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情。

唐太宗一共14个皇子,在当时唐朝嫡庶之分很严重,其中为长孙皇后所生的3个儿子最为唐太宗所重视,他们分别为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唐太宗是很看好李承乾的,在即位的时候就立李承乾为太子,希望李承乾不要成为李建成第二,李承乾刚当太子的时候,有长孙皇后在,李承乾是一个好孩子,史载其“性聪敏, 太宗甚爱之”。

在李承乾八岁的时候,唐太宗就任命刚刚卸职的丞相萧瑀为太子少师,后来更是用著名大臣李纲为师,为的就是能够让李承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时李世民对李承乾十分照顾,李承乾生病的时候,一向不搞封建迷信的李世民,先是允许剃度三千和尚为其祈福,后来又请天竺高僧,总之,把李承乾当作手心里的宝。

如果长孙皇后不死,估计皇位妥妥是李承乾的,但是贞观十年的时候,长孙皇后去世,对于唐太宗和李承乾都是一种打击,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李世民跟魏征发脾气,最后劝李世民的总是长孙皇后,那是因为隋唐时期门阀制度特别厉害,长孙皇后代表的是很大的权势,即使是贵为皇帝的李世民也不敢轻易发脾气。

长孙皇后去世后,关于李承乾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了,先是李承乾贪玩,不好好学习,后来是李承乾有同性恋倾向,最后竟然是不尊重师长,甚至要谋杀老师。

反正不好的一面在长孙皇后去世全部都显现出来了,李世民对其逐渐不满。

李承乾的种种作为,相对于李唐皇室来说,远远算不上什么,从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李亨这些皇帝来看,丫的一个比一个会玩,恰恰是李承乾比较倒霉,受到的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一方面李承乾是一个坡脚,这种有伤大雅的行为在别人的眼里棕感觉不符合一个君王的形象,从而使得李承乾内心本来就有一些自卑;另一方面却是李世民的严格要求,希望李承乾是一个完美的太子,然而明君眼里的太子,又是相当难当。

明君眼里,如果太子比你出色,他会感觉到做父亲的不如自己的儿子,当儿子不如自己,他会感觉这个儿子有些傻,最后明君在选择储君的时候,都选择了那个不太争的那个,因为能够坐稳不争的那个人,往往是比较有城府的,前者是李治,后者是雍正。

当然,偏心眼是每个皇帝都犯的毛病,当时唐太宗十分宠幸魏王李泰,给李泰大肆进行封赏,在各方面规格都不输于太子,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事情,皇帝偏心眼最后立小儿子的事情是经常的事情,当时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向太宗进谏说您对魏王太过偏袒,使他“有逾于皇太子”。

李世民的这种作为,实际上也让李泰产生了幻想,认为只要扳倒太子,皇帝就是他的了,人最怕的事情就是有了不该有的幻想,当然,这种幻想还是李世民给的。

反太子政治集团的施压,导致李承乾选择了自暴自弃,最后被侯君集和李元昌所利用,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对于李承乾的谋反行为,李世民是十分震惊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培养的儿子,最后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不敢相信认为自己花了这么多的心血培养的儿子,会反他,然而当他思考后,就明白自己对李承乾的确是不公的。

唐太宗将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诛杀,对于李承乾,曾经弑兄逼父的李世民在群臣一致要求处决李承乾的时候,还是没有下去手,只是将其贬为庶人。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身为太子依然造反,很大程度上跟李承乾的教育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唐朝的皇子教育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失败的,这种为了权力发生宫廷政变的事件,李承乾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更多文章

  •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大唐上阳,东宫,窦建德,皇上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第二十二章 妾身火热若未被幸过,怨恨还没有靶标,还不会那么强烈。若肉体未被开发过,怨恨还没有联想,至多做些茅草地的欢情梦,自我制作一些缥缈无际的期待。现在的武媚娘,早已不是当初的纯情小女儿,她被一个中年人,被一个阅人无数御女无数的老皇帝老拖拉机手深耕

  • 《庆余年》:弱势中艰难图存,太子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李承乾,胤礽,皇位,太子

    现在的影视剧里面,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不是好位置,看着挺有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活靶子,两边受气不说,还不能发作不知道这样的戏路是不是从《雍正王朝》开始的,自从胤礽的故事被搬上大屏幕之后,之后各个剧里的太子总有他的影子。胤礽出生后,1岁就被康熙皇帝立为太子,虽然中间也曾被废、重立。他生于康熙13年,康熙1

  • 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治

    要说宠儿子的皇帝,很多人会说是康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宠起儿子来,比康熙还要厉害。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想将最好的都给他。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严肃、威武的帝王。但在他的儿子面前,就如同这世间,所有普通父亲一样。李世民一心想要将帝国传给爱子,在李承乾12岁

  •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一生之痛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李纲,长孙无忌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字高明,武德年间封中山郡王。长孙无忌,也是唐长子,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而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培养他做太子的本事,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但李世民如此看重的李承乾,为何会从优秀的太子变成阶下囚?李承乾早年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李渊的爱戴。李渊为皇孙赐名,寓意“承继皇业,统领乾坤”,

  • 李承乾选他当老师,想不被废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承乾,李纲,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东宫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谢文浩情感测试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皇位,李恪,玄武门之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西元644年)年底,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去世。李世民对嫡长子的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命人按照国公的礼节安葬——此前,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人。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

  • 历史篇篇:重庆大唐同志太子李承乾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长孙皇后,杜如晦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繁荣昌盛,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之一。即使是在最最自由,最繁华,最昌盛的朝代,也总会有郁郁寡欢的人。今天来说的,就是大唐前期,李世民之子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故事。李承乾的墓地在今天的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在北方草木枯萎的季节,这里还能看到绿色

  •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可悲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太宗,东宫,魏王,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隋朝,黄易小说人物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史书载:“

  •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太子,日子为何过得生不如死?不得不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李渊,皇帝,魏征,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李渊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这话的意思,便是指当初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亲手弑杀了他的兄弟,然后逼李渊让位给他。对此,李渊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才会在临死之前说出这样的话。李渊临死之前,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的唐朝历

  • 李恪:李世民第三子,连毛爷爷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问题无缘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李渊

    李世民是近代历史学家所公认的,最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有大限将至的一天,所以李世民也曾经为继承人事件感到非常苦恼和焦虑。说到这里,让我们想起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李承乾,一个是李治,一个是李恪。其中他的第三个儿子可谓是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他的两个哥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