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他的孙子却做到了宰相

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他的孙子却做到了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留泽说美食 访问量:1206 更新时间:2023/12/14 4:05:56

李承乾虽然被唐太宗废为庶人,但他的孙子却在唐玄宗时期做到了宰相,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李承乾得以陪葬昭陵,算是了了李承乾的一桩心愿。

太子李承乾的悲催人生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14个儿子,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中,李承乾还是李世民的长子,所以作为嫡长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快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对李承乾非常看重,给予了非常严格的教育,李承乾也很争气,只要李世民交给的工作任务,都能很出色地完成。有时候李世民外出巡幸,就留李承乾监国,而李承乾也能“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但是,李世民不仅爱李承乾,也很爱嫡次子李泰,不仅给予李泰很多赏赐都超过了太子,而且还给了他很多特权。而李泰本人也是才华横溢,他主编的《括地志》影响很大。时间一长,李承乾和李泰都有了一个错觉,李泰觉得只要拉李承乾下来,自己就能当上太子,而李承乾觉得,李泰对自己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巨大威胁。

随着李承乾年龄的增大,作为从小就出生在皇家的他,和戎马一生、通过兵变才登上皇位的李世民之间,自然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父子之间隔阂越来越深,这同样也让李承乾觉得,李世民已经不爱自己了,很可能会改立李泰为太子。于是,李承乾决定先发制人,就派人去刺杀李泰,但却没有成功。随后,李承乾决定舍命一搏,和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效仿李世民当年兵变。不过因为李祐谋反的事,竟然导致事情败露。事发之后,李世民非常伤心,但是他仍然不想杀李承乾。为此,他将如何处置李承乾拿到了朝堂上进行讨论,众大臣面面相觑,这还讨论啥?自古以来,凡是谋反一律诛杀,罪在不赦。最终,有一个小官看懂了李世民的心思,为李承乾说情,李世民赶紧就坡下驴。最终,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但帮助李承乾造反的人,全部被李世民诛杀。但是,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到被贬为庶人,形同囚禁,李承乾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一年之后,就在黔州郁郁而终,年仅27岁。

李承乾的孙子做了宰相李承乾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为他生了五个孙子,孙子们又为他生了十二个重孙,这些子孙一生大多平平无奇,虽然在李世民的庇护下,没有因李承乾谋反而受到牵连,但也无法受到朝廷重用。到了武则天掌权的时候,对李唐宗室进行了疯狂屠杀,有人统计过,在武则天登基前后,先后共杀害了李唐宗室子弟五十七人之多,而李承乾这一脉因为有个谋反的祖宗,子孙们行事都格外低调,所以反而没有遭到迫害。李承乾的子孙大多都在朝廷为官,但官职都不大,只有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官做得最大,在唐玄宗时做到了宰相。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为了巩固皇室地位,开始重用李唐宗室中人,可是李唐宗室子弟已经被杀得七零八落,剩下的实在不多了。这个时候李适之作为李承乾的孙子,得到了重用。

李适之仕途起步的职位是朝散大夫,按说起点并不高,只是一个从五品的职位。但李适之很有能力,干得非常出色,先后担任武陵太守,唐州、通州、梓州刺史,陕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都是地方上的最高长官。尤其是在做河南尹的时候,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大喜,为李适之勒石记功,拜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唐朝是从三品,相当于中央最高检察官,级别已经很高了。李适之向唐玄宗提出,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归葬于昭陵。按说,谋反之人是没有资格陪葬昭陵的,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唐中间还夹杂了个武则天的大周,所以此时看来,李承乾当年的谋反就没那么严重了。因此,唐玄宗不仅答应了李适之的要求,还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承乾已经去世的子孙们也都得到了追封。这算是了结了李承乾的一个心愿吧,毕竟他死的时候,李世民没有给他任何爵位,也没有给他任何谥号,只是以国公之礼下葬。虽然说李世民这么做已经很厚道了,但被排除在祖坟之外,想必九泉之下的李承乾还是很在意的。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唐玄宗于是任命牛仙客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即为宰相。但牛仙客在位期间,遇事不敢裁决,只是一味地依附李林甫。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改封牛仙客为左相,李林甫为右相。同年七月,牛仙客病逝。牛仙客死后,李适之接任左相,位在李林甫之下。但李适之作为皇族,自然不会像牛仙客那样对李林甫卑躬屈膝,而是想方设法与之争权,可惜他并不是李林甫的对手。

说起来,李林甫也是李唐宗室中的人,他的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所以算起来李林甫是李适之的堂叔,只不过到了他们这一辈早已出了“五服”,血缘关系很淡了。李适之经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中,《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的话可以增加国库收入,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就将此事告诉了玄宗。玄宗就此事问李林甫,李林甫却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不易开采,我就没说。”虽然唐玄宗没给李适之扣一个谋害皇帝的罪名,但也觉得李适之考虑问题不成熟,从此便不再信任他了。李林甫深得玄宗信任,大权在握,开始排除异己,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全部贬官流放。这些人平时都和李适之关系不错,由此李适之也害怕了,思来想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年(746年),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罢相之后,李适之认为躲过了灾祸,高兴得甚至大宴宾客进行庆祝。但是,李林甫并没有放过他,就在他罢相之后不久,李林甫就弹劾他勾结废太子李渶,意图谋反,于是李适之就被贬为宜春太守。第二年,李林甫派罗希奭南下,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害死于贬所,只有在杀裴宽的时候没忍下手,裴宽得以出家为僧,躲过一劫。就到罗希奭快要到宜春的时候,李适之听到消息,自忖必死,于是提前服毒自杀了。

综上所述,李承乾因谋反而被废,但他的子孙却没有受到牵连,至少都保住了性命。到了其孙子这一代,出了一个李适之是个人才,曾在唐玄宗朝中做到了宰相,仅在李林甫一人之下。但李适之最终还是没斗过李林甫,被诬陷以谋反的罪名,先是被贬,后被逼死,和他的祖父李承乾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李适之掌权期间,奏请唐玄宗将李承乾陪葬昭陵,算是了结了李承乾的一个心愿。而且李适之虽然被诬陷谋反,但他提前自杀,也保全了自己的子孙。李承乾一脉以后虽然再没出什么人才,但总算人丁兴旺,这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文章

  • 李承乾李泰得不到的皇位,李治却轻松获得,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

    说起李治,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武媚娘传奇》中那个心里眼里只有武则天的文弱皇帝,抑或是各大影视剧中武媚娘身边的陪衬丈夫,因为妻子太过强大,导致众多影视剧为了凸显武则天这一千古女帝的形象,往往会将唐高宗李治的能力和性格弱化,殊不知,他其实本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细细品味这段历史后,我们会发现,也确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何却要谋反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李治,唐玄宗

    有一种太子叫作明君的太子,尤其是那种还挺能活的明君,当他们的太子大多没有好下场,公认的明君无外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如果再加几个人的话,我认为秦皇之前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算一个,宋祖往后的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都能够算得上吧!我们看看他们在皇位继承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吧!赵武灵王被梁启超认为是

  •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大唐上阳,东宫,窦建德,皇上

    任见: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苦恼-《大唐上阳》085第二十二章 妾身火热若未被幸过,怨恨还没有靶标,还不会那么强烈。若肉体未被开发过,怨恨还没有联想,至多做些茅草地的欢情梦,自我制作一些缥缈无际的期待。现在的武媚娘,早已不是当初的纯情小女儿,她被一个中年人,被一个阅人无数御女无数的老皇帝老拖拉机手深耕

  • 《庆余年》:弱势中艰难图存,太子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李承乾,胤礽,皇位,太子

    现在的影视剧里面,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不是好位置,看着挺有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活靶子,两边受气不说,还不能发作不知道这样的戏路是不是从《雍正王朝》开始的,自从胤礽的故事被搬上大屏幕之后,之后各个剧里的太子总有他的影子。胤礽出生后,1岁就被康熙皇帝立为太子,虽然中间也曾被废、重立。他生于康熙13年,康熙1

  • 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治

    要说宠儿子的皇帝,很多人会说是康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宠起儿子来,比康熙还要厉害。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想将最好的都给他。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严肃、威武的帝王。但在他的儿子面前,就如同这世间,所有普通父亲一样。李世民一心想要将帝国传给爱子,在李承乾12岁

  •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一生之痛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李纲,长孙无忌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字高明,武德年间封中山郡王。长孙无忌,也是唐长子,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而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培养他做太子的本事,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但李世民如此看重的李承乾,为何会从优秀的太子变成阶下囚?李承乾早年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李渊的爱戴。李渊为皇孙赐名,寓意“承继皇业,统领乾坤”,

  • 李承乾选他当老师,想不被废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承乾,李纲,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东宫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谢文浩情感测试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皇位,李恪,玄武门之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西元644年)年底,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去世。李世民对嫡长子的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命人按照国公的礼节安葬——此前,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人。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

  • 历史篇篇:重庆大唐同志太子李承乾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长孙皇后,杜如晦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繁荣昌盛,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之一。即使是在最最自由,最繁华,最昌盛的朝代,也总会有郁郁寡欢的人。今天来说的,就是大唐前期,李世民之子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故事。李承乾的墓地在今天的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在北方草木枯萎的季节,这里还能看到绿色

  •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可悲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太宗,东宫,魏王,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隋朝,黄易小说人物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史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