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的陨落该谁担责?望子成龙的李世民,还是毁人不倦的张玄素

李承乾的陨落该谁担责?望子成龙的李世民,还是毁人不倦的张玄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158 更新时间:2024/2/5 10:24:54

对一个父亲来说,人生最失败的一件事就是儿子与自己反目成仇。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倾心培养了23年的儿子李承乾以谋反罪被废黜,这个结局让李世民痛不欲生,他当着大臣们的面痛哭,甚至要拔刀自尽。

历史上有两位皇帝对培养太子最呕心沥血,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李世民。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是成功,可惜天妒英才,毁了老朱的心血。李世民却是失败的,虽然李承乾的天资远在朱标之上,却走上了歧途。

李世民在处置了一众参与谋反的党徒外,干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他下旨将李承乾的老师张玄素罢官夺职,废为庶民。

李世民为了培养儿子,一股脑几乎将朝中所有有名望的大臣都推到东宫为师,张玄素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些老师中,张玄素是最尽责的一个,李世民为何把李承乾堕落的责任,推卸给这么一位好老师呢?

张玄素的履历很简单,他出生于山西蒲州,隋朝时担任过县尉、户曹,差不多八品小官员。窦建德在河北起兵时虏获了张玄素,并准备将他处死。

这时候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县里的百姓一千多人集体下跪请求代死,他们说张玄素是清官,杀了他天理不容,您不是说替天行道嘛,怎么能让一个好人遭受刑戮?

窦建德虽是农民出身,但相当注重民情,礼遇士族,所以他赦免了张玄素,并请他出任自己的治书御史(五品)。可张玄素脖子硬:我是隋臣,怎么能给你(贼人)当官!

后来隋炀帝遇害,隋朝事实上已亡,窦建德再次请张玄素出山,他这才接受了窦建德邀请,出任黄门侍郎(四品)。

窦建德被李世民消灭后,张玄素归唐,被任命为景城县录事参军(八品)。李世民登基后,他被李世民召入长安“问政”,并以侍御史的身份留任京官,这一年他约45岁。

贞观四年,张玄素被李世民任命为少詹事兼太子右庶子,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太子之师生涯。

李承乾时年10岁,十三年后23岁,也就是说,张玄素把李承乾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毕业。按理来说,这份师生情足以堪比父子情,然而结果却是,李承乾差点杀了张玄素。

李承乾第一次加害张玄素大约在贞观十四年,他派手下的一个户奴夜袭张玄素,差点把张玄素打死。

第二次李承乾已经找好了刺客,准备直接送张玄素上西天。张玄素命好,刺客还没来得及行动,李承乾就落马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承乾不顾师恩,做出如此歹毒的举动呢?

从李承乾的角度找原因就是,他自甘堕落,烂泥扶不上墙;从张玄素的角度找原因就是,他教育失当,毁人不倦,结果恩情被仇恨取代。

我们从张玄素的三个致命弱点,讲述这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没有烟火味的张玄素

人活得精彩不精彩,主要看身上有多少烟火味,这东西如同作画的染料,缺了它就只剩下苍白。历史的精彩就在于那些人物的个性给人留下的印象,而张玄素就因为缺少烟火味,给人留下了苍白寡淡的模糊。

读《张玄素传》的开头让人眼一亮,以为动人的故事情节即将开始,没想到那仅是个“广告”,全文除了大段张玄素的宏篇大论,你察觉不到张玄素的任何心理变化,连个表情包都没有。

没有劝谏时的一脸正义,没有君王发怒时的惶恐,没有太子对抗时的忧心,甚至没有死亡威胁时的涟漪,张玄素如同入定的佛,永远处变不惊,永远一个面孔。

一个人如果活到这种层次,你可以对他表示无限的敬意,但你肯定没办法对他亲近,更没办法跟他心灵沟通,乃至于爱他。

李世民是个很重感情的帝王,大臣们有病或者去死,他常常哭得很伤心。平常也会因为冲突时而愤怒,时而失去理智,又时而破涕为笑。比如他与魏征之间,李世民曾经发誓要杀了这个“乡巴佬”,还曾经拿魏征喜欢吃醋芹捉弄他。

可李世民与张玄素之间,除了工作上程序化的交往之外,没有个人之间的故事,就像“人机对话”。

这就是张玄素教了李承乾十几年,竟然没有丝毫恩情的原因。

情商为零的张玄素

贞观四年,李世民打算修缮洛阳宫乾阳殿,遭到了张玄素的反对。

唐初的谏臣都被“惯坏了”,批评起皇帝来一个赛一个地火爆,但请注意,那仅是形式上的热闹,每个谏臣心里其实都很清楚,最终让皇帝接受谏言是目的,不能让皇帝打心眼里讨自己。因此,这些谏臣们很“狡猾”,通常是用糖衣包着药,一边抡巴掌一边给奖状,甚至正话反着说。

这叫什么?情商!因为他们知道,本质上他们是在摸老虎屁股,不能光顾玩着刺激,适当地拍拍“虎屁”还是必要的。

张玄素显然情商缺失,他光抡巴掌不给枣,而且巴掌甩得震天响。他从夏谈到商纣,从秦始皇谈到汉高祖,又从隋炀帝谈到眼下,最后呈堂定案:你的过失比隋炀帝还要严重!

李世民一向喜欢拿隋炀帝给自己增光添彩,结果却被张玄素公然打脸,当下气得冷冰地说了句:“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我跟桀、纣相比呢?”

这话充满杀气,连魏征都吓得大气不敢出。张玄素一脸平静:“假如这乾阳殿修好了,那就跟他们一样。”

如果换做魏征,他一定会这么说:陛下您怎么能拿自己跟亡国之君比呢?您英明神武,虚心纳谏,桀纣跟你比是黑白两个极端呐,你这么说臣很气愤……

明着批评,其实是在拍“虎屁”,于是李世民愉快地借坡下驴。张玄素不长眼,却说你只要修了就跟桀纣一样,逼李世民接受他的建议。

李世民只好自己给自己搭梯子:我修乾阳殿原本是想方便四方百姓,既然张玄素这么说了,那就不修了,我哪怕坐在露天之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世民“脸大”,有给自己下台阶的肚量,李承乾是个十几岁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哪里有这个气度?

有一次李承乾在宫中击鼓,这种事其实无关痛痒,可张玄素非要逼太子交出鼓。李承乾气得当着他的面,把鼓砍破,眼睛里满是怒火。

再比如张玄素认为李承乾不注重小节,一顿长篇大论后,用了刘备留给刘禅的一句遗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种话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可以说,但这种场合是不恰当的,你这说我就是昏庸的刘禅呗?你是我爹啊?

张玄素就是这么个人,光看到事,从来不看人心,更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

好贴标签的张玄素

没有烟火味让李承乾与张玄素没法亲近,缺少情商让李承乾对张玄素疏远,而张玄素给人贴标签式的批评,则让李承乾对他憎恨!

进谏如果涉及政事,需要引经据典,分析时政,往往需要宏篇大论,批评人者不宜如此,它需要精准,让对方心服口服,需要简短,不让对方情绪对抗,不能上纲上线,以免激怒对方。可是张玄素反着来,他就是要东拉西扯,就是要滔滔不绝,就是要上纲上线。

其实除了张玄素,李承乾跟于志宁、孔颖达、魏征也有矛盾,但为何他没有对这些人下毒手,却两次以极端的方式报复张玄素?很简单嘛,谁能受得了无休无止地批评?谁受得了给人贴标签式的指责?

所以,张玄素始终在“毁人不倦”!

我们不否认张玄素的初衷,也不能否认他的责任感,但毫无疑问,他的教育方式是导致李承乾堕落的推手之一。那么,李世民为何把张玄素放在李承乾身边呢?

这又是一个爱得越深伤害越深的悲剧!

其实李世民也不喜欢张玄素,他甚至做出过伤害张玄素感情的事。

有一次李世民问张玄素,你在隋朝做什么官?张玄素说都尉。李世民又问,做都尉之前呢?张玄素有点尴尬:流外。李世民继续追问:具体哪个部门呢?张玄素面如死灰。

你可能奇怪,简单的履历询问,为何让一向佛系的张玄素反应如此强烈?

原来那时候的官员都讲究出身,一般豪族子弟靠出身就能有个非常好的起点,而张玄素是庶族,只能从最基层做起。所谓“流外”,就是“不入流”,连从九品的级别都达不到。

以今天的观点,这是自我奋斗的典型,值得炫耀,可在当时,“流外”的身份一点不光彩。张玄素对自己的出身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又被李世民“公然羞辱”,气得面无人色,出了大殿连走路都不稳了。

为这件事褚遂良狠狠批评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愧疚地说,自己后悔了。也就是说,李世民知道这么做就是羞辱对方,他就是故意这么干的。由此可见,李世民不但不喜欢张玄素,甚至有点看不起他。

可李世民又觉得,张玄素不食人间烟火,能如此直率地匡正人君,正好是辅佐太子的好人选。就像一个父亲,总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厉一点,相信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当张玄素与李承乾的矛盾暴露出来后,李世民反而奖励张玄素,说明这个慈父也走上了歧途。

李承乾的结局是个典型的教育悲剧,不否认他自己的问题是主因,也不否认李世民与张玄素的善良本意,但很遗憾地说,他们二人对李承乾的结局,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多文章

  • 安以轩:错过李承乾和汪小菲,终嫁陈荣炼却守空房,她后悔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院角小蘑菇标签:戚薇,大s,安以轩,汪小菲,李承乾,陈荣炼

    说起娱乐圈的安以轩,不仅演技好,而且人也长的有一种很大气的美。在娱乐圈奋斗多年,安以轩演了《仙剑奇侠传》《大汉天子》《御姐归来》等让人记忆犹新的好剧。事业顺风顺水的她,爱情婚姻却十分的坎坷不平!01年少时,那青涩懵懂的小玩伴暂且不提了。真正长大懂事后,安以轩认真喜欢的第一个男人是李承乾。对,就是那个

  • 李承乾:李世民长子,唐朝未来的继承者,却因一乐童走上了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侯君集,东宫,长孙无忌,李渊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因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遂以此殿命名。作为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从一生下来就拥有了耀眼的光环,他的父亲后来成了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母亲成了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执掌中枢,是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二号人物。除此之外,李承乾本人从小就显得特别

  •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为何要逼宫?位列凌烟阁的他,也参与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凌烟阁,侯君集,皇位

    进来有一部网络穿越剧《唐砖》受到了很多人的观看,其中的太子李承乾也逐渐的被很多的人知道,在电视剧中,李承乾起初是一位非常好的太子,但是在李世民的决断之下,首先把李承乾喜爱的女子给处死,幸亏男主相救,接着李承乾就被奸人给算计,以至于本来很好的太子一步步的走向深渊之中。那么历史之上的李承乾为什么要选择逼

  • 李承乾为何不再等些时日发动政变,他究竟是有什么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李承乾,李世民,皇位,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太宗

    终唐一朝,皇帝与儿子们的关系素来不合。追根溯源,就是当初太宗皇帝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的子孙后代,有样学样,也想学着李世民谋权篡位,和老爹争权。李世民登基以后,鉴于自己的经历,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儿子的关系。他和长孙皇后的大儿子李承乾,那是嫡长子,江山社稷早晚都是他的。而李世民对李承乾也是百般呵护,生怕他

  • 废太子李承乾因为孙子追封为王,这个孙子能力不小,可惜结局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玄宗,太宗,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女皇武则天

    在唐朝前期,废太子挺多,从高祖朝开始,一直到玄宗朝,几乎一个朝代一个。如隐太子李建成,废太子李承乾,武则天两个儿子李弘、李贤,玄宗的太子李瑛等等。都觉得有点家族传染似的。既然被废,当然总有理由。当年李世民杀掉太子哥哥李建成做了皇帝,而到了他自己,嫡长李承乾不争气,在这一点,他比父亲果断多了。屡屡给承

  • 自甘堕落,任凭李世民使出浑身解数,都捞不起来的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皇位,李治

    或许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让历史上每一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一堆“能折腾”的子嗣,秦始皇、洪武帝、康熙皇帝等等,比比皆是如此,当然了一手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没能逃掉这个“魔咒”!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便成了大唐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并在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正式即位为太宗皇帝

  • 李世民册封的太子李承乾为何极度叛逆?他的子孙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李林甫,唐玄宗,长孙皇后

    当了十几年太子的李承乾突然极度叛逆。宠溺男子、刺杀老师、热爱突厥文化,最终自取灭亡。他的子孙大多平平,最能干的孙子被逼服毒自尽。李承乾的一生,从万人追捧到仓皇如丧家之犬。很好地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父亲李世民虽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却对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手足无措。可见教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让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承乾宫变失败,冥冥之中为何如此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玄武门之变,李渊,李建成,李治

    一个天上从来都只能有一个太阳,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距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之前的大唐王朝酒曾经因为皇帝之位多次爆发了争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都玄武门之变到今天都还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场震烁古今的政变最后在李世民都手中结束,整个大唐换了一个主人,以李世民斩杀他的兄长李建成,诛杀他的弟弟李元吉

  • 李承乾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谋反?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长孙皇后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他以后当皇帝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自幼聪明可爱,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就这样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什么还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谋反?为什么会说是因为一个男人引发的悲剧?我们看看李承乾造反原因。首先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其母就是长孙皇后,出身根正苗红更何况有

  • 李承乾的最后一天:心里想着仁慈的母亲,嘴里喊着宠爱的称心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元吉,李建成,朱高炽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相传这一天尝百草的神农氏会下凡赐药,拯救被病痛摧残折磨的孕育众生。这天,皇帝会赐给臣子红雪、紫雪、面脂、口脂、澡豆等物,受赠臣子亲笔撰写“谢上表”,感谢皇恩浩荡。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