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学全才—沈括

科学全才—沈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话请投币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1/15 17:00:00

1979年7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纪念沈括,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星”。

沈括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也是沈括一生的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书中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和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多条属于科技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但存世较少。

自幼好学

沈括出生于浙江杭州,是地道的江南才子。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做官,家里由母亲支撑。沈括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为人知书达理,贤惠慈祥。沈括自幼就喜学好问,于是母亲便成了他的蒙老师。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牛郎织女……小沈括常常偎依在妈妈的怀里,仰望当空的一轮皓月,津津有味地听妈妈讲那些动人的故事。

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沈括14岁时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沈括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1050年,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并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遂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工程结束后,沈括辞去职务,来到宁国县,准备科举考试。1061年,哥哥沈披主持芜湖万春圩工程,沈括有治水经验,遂献计献策并作了详细记录。1065年,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1068年,沈括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

沈括涉猎广泛,勤学好问,善于利用手上已有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因此,他对知识上的掌握是很全面的。他是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的人。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此外,我们现在用的“石油”一词,也是沈括命名的。当时,沈括不但命名了“石油”,还指出与“旧说‘高奴县出脂水’”的区别。意味着用新的“石油”一词否定并取代了石漆、石膏、石脂、石脂水、火油、猛火油、肥、可燃水等旧名。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沈括自己的研究心得。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沈括晚年遭贬后隐居润州,因日夜思念故乡之苕溪,故把住所取名为“梦溪园”,并在那里完成了这本著作,故取“梦溪”二字。笔谈,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沈括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他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該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1965年,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于香港购回。《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的影响。早在19世纪中期日本就排印了这部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到了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也早已出现。

《梦溪笔谈》中详细介绍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梦溪笔谈》涉及的面较广且多有创见,其中有7条笔记是涉及数学的,被数学界尊为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重要成就。书中详细介绍了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所谓“隙积术”,是指如何计算“垛积”。沈括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提出了准确的计算方法,并以堆积的酒坛为例加以说明。实际上,沈括是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可见,他已具有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维。在中国数学史上,他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而会圆术,实际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局部以直代曲,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一个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沈括是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长的近似值。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数学研究与应用方面,沈括提出了如何计算围棋可能的总局数的方法,并指出:“……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乃为通术也。”这实际上反映了他不拘一法、解法多样化、简约化的思想。在象数中,沈括否定了数的神秘性,肯定了数与物的关系。此外,笔记中关于测量汴河水位落差的方法等,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沈括非凡的数学才能以及统筹与应用的数学思想。

成果丰硕

《宋史·沈括传》的作者是这样形容沈括的:“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灵苑方》《良方》等;在出使契丹时,他沿途随时观察着当地的地理形势,根据观察制成一幅《使契丹图抄》,供政府参考;以及曾毁于战火中的《天下州县图》,是当时最为精准的一套地图……一系列的成果体现了沈括不仅在科学人文方面成绩显著,在政治、思想等方面也有不俗的理解。

《使契丹图抄》是最早的立体地图。

特别的是,沈括在出使辽朝南归的路上,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把那里的山脉河流、驿路关隘描画到地图上,还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作了细致调查。回到宋朝以后,沈括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以一代学者独有的视角著成图文并茂的《熙宁使虏图钞》,为宋代帝王、使臣、官员等了解辽朝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沈括还多次到宋辽边境巡视,根据边界政治、地理形势制作立体地图模型进呈给宋神宗,以期皇帝能够对边境情势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宋朝对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在沈括的诸多科学工作中,他对计量的贡献引人注目,而这一点常为当代学者所忽略。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认为:“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沈括称作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沈括天赋异禀,一生对科学研究非常好奇,热心科学研究,且兴趣广泛,加之北宋比较好的科研环境和气氛,以及比较宽松的社会氛围,最终促成了沈括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

标签: 沈括梦溪笔谈笔谈著作

更多文章

  • 结党营宋(二一)沈括提出差雇并行,为何遭到同阵营蔡确的弹劾?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沈括,蔡确,宰相,宋朝,王安石,司马光,宋神宗,数学家,结党营宋,天文学家,官宦世家

    宋神宗时期熙宁变法政策不但遭到了保守派大臣的阻止,在变法派内部也曾因为对各种新法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争执。这种争执在对新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新法的推进产生了阻碍作中。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推出中枢后,这种争执有了扩大化的迹象,甚至出现了新党内部互相弹劾攻击现象。当时的三司使沈括被同为变法派大臣的蔡确弹劾

  • 沈括是北宋名臣,为何被贬谪六年,他打了一场大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沈括,宋神宗,王安石,西夏,梦溪笔谈,种谔

    在英国学者李约瑟看来,北宋名臣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因为他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其实,沈括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北宋的名臣。然而,沈括的仕途并不顺利,特别是在后半生,居然被贬谪六年。那么,沈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他在晚年的境遇十分凄凉呢?一、北宋奇才

  • 宋朝下了一场怪异的冰雹,后发生一件大事,沈括:老天预言很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沈括,宋朝,王韶,宋神宗,宋军,梦溪笔谈

    史书中,有关天象的记载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好比“太白入月”、“荧惑守心”,日食、月食的记录,还有大风雨雪、雷电冰雹,一般超过常规水平或者构成灾害的天气变化,都会被记录下来。像《资治通鉴》里,某年月日下冰雹、大风拔木什么的,出现频率很高。古代谶纬学认为,不寻常的天象或者一些陆地上的奇怪现象都跟人世间的

  • 家有悍妻,屡受家暴,大科学家沈括为何如此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沈括,梦溪笔谈,王安石,宋哲宗,家暴,萍洲可谈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知识大爆炸”时期。“宋之缙绅,士各精其能”,这一时期,各领域都涌现出大量人才,其中还有很多异常博学的大咖。沈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沈括像我们可以列举沈括很多身份,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还有一个涵

  • 历史上有名的沈括,竟然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社标签:沈括,王安石,苏轼,梦溪笔谈,萍洲可谈,五杂俎

    沈括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岁的时候承父荫做了地方主簿,在此期间充分地展现了他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才能。二十三岁那年,沈括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宋神宗登基后,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由于王安石的新法覆盖面极广,需要各领域的人才,所以沈括这个全方位人才很快便得到了王安石的重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沈

  • 上管天,下管地,内管政治,外管外交——北宋最强打工人: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沈括,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梦溪笔谈

    近期,沈括塑像在中国石油大学落成,中石大隆重召开了以“勤思精研 求是创新”为主题的沈括塑像揭幕仪式。 沈括,历史课本上的那个沈括?那个诬陷苏轼造成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那个《梦溪笔谈》的作者?他和中国石油大学有什么关系?他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是第一个为石油命名的人……如果给沈括贴上当下的标签,那便是——

  • 从李阳夫妻和好,看北宋的沈括,家暴下的人生,或许旁人难以看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沈括,家暴,王安石,苏轼,李阳,进士

    12月4日,李阳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向妻子Kim道歉,并在文中称“谢谢你Kim,谢谢你原谅我。这么多年来,我对你一直心怀愧疚。曾经我的家庭暴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你,也对几个孩子带来了情感伤害。”随着李阳公开道歉并晒出全家合影的照片之后,广大网友纷纷热议,留言栏里更是挤满了祝福和点赞之声,当然也有许多不

  • 嫁李之仪,结交苏轼,沈括也虚心求教的胡淑修是怎样一名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之仪,沈括,苏轼,胡淑修,蔡京,诗词

    自古以来,侠人义士多为男性,描写男性侠客的诗词歌赋也很丰富,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也许是我们过于注重男性,一些拥有侠肝义胆的女士却被我们忽视了,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名叫胡淑修的女子,就是一位可以和男性侠士相媲美的奇女子。胡淑修一、嫁李之仪,在他身

  • 宋代名人——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沈括,宋神宗,梦溪笔谈,辽朝,宋英宗

    宋英宗死后,太子赵顼即位,史称宋神宗。沈括是杭州钱塘人,曾被宋神宗派遣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辽方提出的边界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

  • 沈括:他是天才,是伟大的科学家,却也是陷害苏东坡的无耻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沈括,苏轼,王安石,梦溪笔谈

    沈括:梦溪清涧水,难涤小人心 一生喜集邮,在早期发行的一套中国科学家第二组中,有两枚是描写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其实当时对此还很有些不以为然,难道仅仅记录些见闻就能成科学家啦。及至后来看《宋史·沈括传》,“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才发现此人甚是了得,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