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的死都和赵光义有没有关系

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的死都和赵光义有没有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4798 更新时间:2023/12/9 10:58:47

关于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之死,之所以遗留种种纠缠不清的传闻,根子就在一件事——赵光义的皇位来得正不正?假如赵光义靠杀兄谋位,那么这三个人的死,很可能就是赵光义为巩固皇位,蓄意的谋害行为。

史料是如何记载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之死的呢?史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探析的地方呢?从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之死的史料记载

先交代一下三个人的关系。赵匡胤兄弟五人,大哥和小弟早夭,剩兄弟三人。赵匡胤是老大,赵光义是老二,赵廷美是老三。赵匡胤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和老三早夭,仅剩赵德昭和赵德芳哥俩。

  • 赵德昭之死

按《宋史》记载,赵德昭因为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训斥而自杀,赵光义为何要训斥赵德昭?

原来太平兴国四年征讨辽国的一次战斗中,宋军溃败,亲征的赵光义失踪,军中有人提议拥立赵德昭。虽然这事没有进行,但是让赵光义产生忌讳。

大军回京后,因为战事不利,赵光义迟迟没有封赏官兵,赵德昭因为这事向赵光义进谏,惹怒了心情不爽的赵光义,他训斥赵德昭:等你将来做皇帝自己封赏他们吧!这话分量太重,赵德昭惊恐之下,回家就自杀了: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描写得更加详细一点:

“德昭惶恐,还宫,谓左右曰:‘带刀乎?’左右辞以宫中不敢带。德昭因入茶酒合,拒户,取割果刀自刎。”

司马迁的《涑水记闻》中,赵德昭之死的记载则显得匪夷所思,说赵德昭喜欢吃大肥肉,吃多了把自己吃坏了身体:

“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
  • 赵德芳之死

就在赵德昭去世后仅仅两年(太平兴国六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芳也突然暴亡,他竟然是睡了一个觉,再也没有醒来:

“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
  • 赵廷美之死

赵德芳去世后三年的雍熙元年,三十七岁的赵廷美病逝于房州:“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

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勾结卢多逊,企图谋害赵光义夺位,事泄后被夺开封府尹,迁徙西京洛阳。不久有官员告赵廷美,在洛阳期间不思反悔,言多不逊。因此赵廷美被削王爵,改封涪陵县公,迁徙房州:

赵普以廷美谪居西洛非便,复教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诏降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

史料背后透露的种种疑问直指赵光义

从史料记载来看,似乎三人的死亡很正常,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有几个背景材料交代后,大家或许就会觉得,这三起死亡案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1.赵光义作为赵匡胤的弟弟是如何得到皇位的?

2.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赵德昭或者赵德芳?

3.如果说赵光义是按“金匮之盟”上位,赵廷美死得也太是时候了吧?

4.赵廷美的谋反案是否属实?

之所以由以上疑问,根子就在赵光义的皇位获得存在争议。偏偏在赵光义上位不久,五年内跟皇嗣有牵连的三个人,都先后去世。

赵德昭、赵德芳的死,似乎是赵光义为了掩盖杀兄谋位的罪行,彻底绝了赵匡胤的儿子们,以巩固自己的皇位。赵廷美之死,又像是为金匮之盟打补丁,解除赵廷美作为皇嗣对赵光义的威胁。

不过,以上说法仅仅是从逻辑关系推演的结果,需要事实作证。基于结论,人们还是从史料中得出了一些分析结果。比如,赵德昭之死,明显是被逼死,所谓吃肥肉吃死太欲盖弥彰;赵德芳睡死,大概率是遇害;赵廷美谋反就是冤案,他也是被一步步逼死的。

客观来讲,虽然三个人的死亡时间节点疑点太大,但是真的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们就是被害死的。那么,三人的死亡到底是时间巧合,还是另有阴谋呢?

是巧合还是阴谋?没有实证指控赵光义

我认为,从时间本身来讲,就是巧合,从意愿上将,确实更符合赵光义的愿望!直白一点说就是,三个人的死,是赵光义愿意看到的事,但不能因此就说一定是赵光义下了毒手。

赵德昭之死赵光义是有责任的,不过这个责任属于无心之责。试想一下,在自己失踪的情况下,竟然有人准备拥立赵德昭,这样的事件,无论哪一位皇帝都不会无动于衷。至少它释放了一个信号:人们对赵光义的皇位是存在疑虑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表现出来的猜忌可以理解,不算过分。赵德昭进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显然时机不好。打了败仗还想请赏,尤其是发生自己差点被拥立的情况下,换谁做皇帝,都会联想到:别人拥立你,你就替别人请赏,想干嘛啊?

所以,赵德昭之死赵光义虽有责任,属于无心之责。

赵德芳之死史书记载很简略,后世的争议仅仅是猜测,没有任何根据。从时间节点和死亡方式上,虽说有点离奇,但丝毫没有赵光义谋害的影子。

赵廷美谋反事件,应该是真假各半,至少赵廷美自己也是有责任的,不完全是冤案。

赵廷美谋反案由多部门联合审结,是公开的,假如完全是冤案,赵光义不敢这么做,也没法做到明目张胆地构陷。案件审结后,由王溥牵头,朝中重要官员联合奏请处置。至少从程序上看,赵廷美谋反案的处置是合法的,不能单凭猜测就认为是冤案。

这个案子之所以带来猜疑,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赵普和卢多逊之间的政治斗争惨杂其中,让案情复杂化;二是赵廷美敏感的身份。猜疑归猜疑,如果想坐实赵光义谋害赵廷美,没有实证。

结论不在史册在人心

其实历史的真相永远也无法还原了,留下的只有争议。我个人认为,这三个人的死属于正常死亡,没有阴谋。

赵德昭之死,赵光义有轻微责任,不是故意陷害。赵德芳之死跟他们家族的遗传病史有关,赵氏皇族遗传基因的问题,从赵弘殷开始就有所体现。赵廷美谋反虽有扩大化的倾向,但是绝不是完全捕风捉影,肯定不是赵光义制造的冤案。

人们之所以更倾向于赵光义是凶手,其原因就是赵光义得位不正,人们带着这个情感偏向,用审视的目光看待每一件发生在赵光义身边的事。

赵光义即便没有杀兄,他得位肯定不正,至少他是在没有合法即位手续的情况下,非法自立的。本质上,他是从侄子手上抢过来的皇位,从道德层面说,他该受到谴责。

所以,有时候过度纠缠于真相也很没意思,人们愿意将赵光义列为嫌疑犯,推上被告席,那就这么做吧,公道有时候不在史册,而在于人心!

标签: 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宋太宗

更多文章

  • 身为宋太祖长子,赵德昭为何自杀?赵光义冷言相向,将其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宋太祖,赵德昭,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979年,北宋都城开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功郡王赵德昭自杀身亡。消息传出后,宋太宗急忙赶来,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流涕,说道:“痴儿何至此邪!”事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中书令、魏王。三年前,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如今他的儿子赵德昭又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

  • 宋太宗逼死了赵德昭吗?其实他真是一个“痴儿”傻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宋太宗,赵德昭,宋太祖,赵德芳,赵廷美

    赵匡胤死前,将帝位传给他的三弟赵光义,对于这一点,熟读历史的朋友们并不会有什么异议。《宋史》记载:''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续湘山野录》中同样有''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的描述。赵匡胤像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光义接替其兄长做皇帝是有合理手续的,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弑兄篡位。历史上亦有杜太后''金匮之

  • 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谁,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谁才是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唐朝,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俨,八贤王,宋太宗,中国军事制度

    在《杨门虎将》《杨家将传》《包公案》《三侠五义》等小说戏曲评书,亦或是现代的影视剧中,侠肝义胆、忠义无双的“八贤王”,总会在危急时刻出现,与朝中奸佞对峙,与皇帝周璇,因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么,你知道“八贤王”的历史原型是谁吗?说法一:赵德昭,赵匡胤次子,出自《杨家将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熊大木

  • 戏言宋祖(番外七)赵匡胤为何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出阁都不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皇帝,宰相,宋祖,唐朝,赵德昭,宋太宗,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突然离世,赵光义在争议声中即位,是为宋太宗。由于赵匡胤生前未立太子,北宋没有法理上的储君,于是赵光义即位后便引出了不少流言蜚语。其中有不少都是倾向于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说法,表达出对其抢夺侄子皇位继承权的反对。虽然这种说法后来在民间百姓之中成为主流,但仍旧存在

  •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去世时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为何不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太后,唐朝,赵德昭,宋太宗,赵德芳,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陈桥驿发生了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部属和士兵的拥护下“被迫”黄袍加身称帝,随即赵匡胤率军回攻后周都城开封,年仅7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让位于赵匡胤,于是赵匡胤称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在位十六年,在公元976年去世,但令人费解的是赵匡胤去世时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却始终没有被赵

  • 赵匡胤死后,她活了1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没有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系小猫标签:宋太祖,赵德芳,赵德昭,宋太宗,赵德

    十五年后,在赵匡胤征服契丹的路上,他晚上和弟弟谈了很长时间。半夜,他突然死亡,王位仓促传给赵光义。然而,他夺取赵匡胤的国家是事实。不到一年,所有赵匡胤都有继承权,直系成年子孙,均一常死亡。而且,赵匡胤的女王和女王都受到赵光义非前女王的礼貌,生活凄凉,没有任何照顾。而且,女王死后,赵光义不允许女王和赵

  •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16年皇帝,为什么始终没有立儿子赵德昭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覃仕勇说史标签:宋太祖,赵德昭,宋太宗,周世宗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雄谋大略之人,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是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首先,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坐了六年龙庭之后,和赵普合伙炮制出来的。这个以前已专门论证过了,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不过,不可否认,“金匮之盟”里杜太后的担心,赵匡胤是有的。毕竟,五代乱世,改

  • 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德昭,宋太祖,皇帝,宋太宗,皇位

    979年,赵德昭回到家中,他惶恐不安,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960年,以抵御契丹南下为由,赵匡胤率20万大军出征。途经陈桥驿时,赵匡胤表演了一场五代十国常见的节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帝,唐朝,赵德昭,宋太宗,五代十国,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