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奉宋丞相陆秀夫秘令入琼,宋亡,落居海口江东为岑氏入琼始祖!

他奉宋丞相陆秀夫秘令入琼,宋亡,落居海口江东为岑氏入琼始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梨岛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3/12/6 19:14:48

岑琳

岑氏渡琼始祖

此去全凭在抱怀,临行半句不须题。

君恩戴却同天覆,君望如毋望归。

—— 陆秀夫

南宋未年,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丞相陆秀夫秘授将领岑琳新职,令其入琼执行任务!临行赠诗一首。

此诗称为《临别诗》,铭刻于岑琳墓碑上,岑氏后人世代相传,铭记一段南宋臣子的爱国情怀!

岑琳入琼

陆秀夫,众人熟知的宋末丞相、民族英雄,负帝投海成为壮烈历史事件!

岑琳,字玉振,号孔集,祖籍福建福州闽县人,科举考取功名后,曾任广西平乐知县,宋未跟随陆秀夫扶幼帝赵昺流亡广东新会。

祥兴二年(1279年),时任左丞相的陆秀夫秘令岑琳为参知琼崖军政事,奉命统兵渡琼,于是就有了陆秀夫赠诗送别的壮行。

丞相的信任,朝廷的厚望,岑琳肩负重任,砥砺而行。

岑琳的职务相当于奉丞相陆秀夫指令,到海南开辟抗元根基地,以防宋军在广东新会阻击蒙古军队失败时,可退到海南岛做最后的打算。

时运不济,在强大的蒙古大兵压境之下,大宋皇朝残喘最后的一口气息,也被扑灭。

在岑琳入琼之前的祥兴元年(1278年)十月,元军将领阿里海牙率大军渡海攻琼,不到一个月时间,琼管安抚使赵与珞被元军杀害,琼州已归附元朝统治。

岑琳秘赴琼州一事应当在祥兴元年(1279年)一月,当时琼州已是元兵把守,即使此时有抗元志士,也趋于飞蛾扑火之势。

祥兴元年,宋帝赵昺迁驻广东新会崖山,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军在广东新会崖山与蒙古大军进行了著名的崖山战役,最后以宋军全覆告终,陆秀夫负帝赵昺投海而亡,在历史上留下了悲壮一幕,宣告宋朝灭亡。

岑琳闻讯,“北拜号天,折纛(dao)散党”。

朝代更迭,大势已去,岑琳无能为力,遣散了手中的军士,带着家眷落居琼山东岸道宋之地(今海口排田村),成为岑氏渡琼始祖!

岑琳墓园

岑琳入琼生活了30来年,卒于元皇庆元年(1312年),卜葬于琼山东岸道宋坡。

排田村位处海口江东琼山大道东侧,岑琳墓位于排田村东面,如今的道宋坡已是楼房林立,岑氏墓园处于民房与校园间,坟墓经过修缮壮观气派的“岑氏渡琼始祖纪念园”,为始祖岑琳夫妇合葬墓与二始祖岑元辅夫妇合葬墓。

始祖墓碑于二0一一年海南岑氏裔孙重立,正中题刻:宋渡琼始祖考朝廷秘授参知琼崖军事岑五公、妣谥慈惠诰封四品侯恭人之墓。

左边题刻南宋丞相陆秀夫赠岑琳临别诗!

排田村为海南岑氏发祥地,道宋坡为岑氏堪舆宝地!后世蕃昌,人辈出,杰出的代表是澄迈近代文化大师岑家梧!

墓园的文化墙上,题刻铭文,纪念岑氏这位著名学者。

标签: 岑氏丞相赵昺始祖宋军入琼宋朝陆秀夫

更多文章

  • 【史话】744年前,崖山海战败、陆秀夫背宋幼帝投海,浮尸十余万

    历史解密编辑:年之父标签:明朝,元朝,宋军,宋朝,陆秀夫,文天祥,宋幼帝

    崖山古炮台曾几何时,"崖山之后无中华,明朝之后无华夏”的说法不时会出现在某些媒体上。1279年,蒙元军队一路追击南宋残余势力到了崖山(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崖门镇附近,当时是一个海岛),并将被俘的文天祥押到崖山海面劝降宋军。文天祥不从,诵出千古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后回大明朝贡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陆秀夫,朝贡,明朝,元朝,跳海,郑和

    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都会涌现出很多忠心耿耿的臣子,他们即使是到了王朝的灭亡之际,也仍旧不愿意向敌人认输。今天我们介绍的陆秀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其子远渡东南亚,建国后回到大明朝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元军大举南犯,当时的宋朝已经接近灭亡了,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

  • 宋末三杰”——陆秀夫,惊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气节!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元军,宋朝,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陈宜中,宋末三杰

    陆秀夫,“宋末三杰”之一,和文天祥同年,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人。楚州地处淮南地区,这里是南宋抗元的前线,战乱不断,全民皆兵,所以,家仇国恨让陆秀夫从小就养成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不过在陆秀夫3岁的时候,他随父亲迁到了相对安全的江南镇江。小时候的陆秀夫是一个学霸型的乖乖娃,非常出众,远近闻名。长大以

  • “宋末三杰”之陆秀夫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陆秀夫,宋末,张世杰,李庭芝,陈宜中,文天祥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学,在跟随父亲迁居到京口之后,就跟随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所以来孟先生这儿读书的人不少。

  • 陆秀夫背起八岁赵昺,用白绸相缠,从容投海,他们真的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便民军事指南标签:陆秀夫,赵昺,张世杰,元军,张弘范,宋军

    《宋史》记载:祥兴二年(1279)二月六日,元军攻破厓山,陆知君臣难以脱险,先拔剑驱妻儿入海,后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赵显)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藏玉玺于赵昺怀内,背负幼主,命人用白绢将君臣两人相缠,从容投海。这君臣二人到底死了没有?据说当年,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

  • 崖山海战的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赵昺,元军,宋朝,元朝,张世杰,陆秀夫,张弘范,陈宜中,崖山海战

    宋元崖山之战,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原本是南宋水军:张世杰麾下有三千艘战舰,“元将”张弘范只有三百艘战船,无论是装备还是吨位,元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崖山之战的结果,读者诸君都知道了,所谓“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虽是杜撰(张弘范不承认自己是宋人),但却符合历史真实——宋军一败涂地,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跳海殉国,

  • 诗词山东·济南行|“趵突”者,曾巩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曾巩,诗词,泉水,宋朝,趵突泉,济南行,济南市,山东省,齐州二堂记

    此刻,我就在趵突泉边,900多年前,曾巩也望着同样的泉水出神,这就是济南的“魂”!凡一提到济南,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身后的趵突泉。话说北宋以前,趵突泉并不叫“趵突泉”,而是有着各种名字!直到公元1072年之后,曾巩任齐州知州,在泉边建了一个“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趵突泉才正式有了

  • 从曾巩里巷中走出的老学童(图)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都市报标签:曾巩,书法,草书,王羲之,篆书,书法家

    ■饶振华简介饶振华,1966年4月出生,原陶博吾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赣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作品先后被吴道子艺术馆、曾巩纪念馆、李时珍博物馆等单位和海内外人士收藏,多次在全国及省市重要书法比赛中获奖,并在《中国书法》《书画世界》《江西日报》等学术刊物和报刊

  • 虞云国|曾巩《局事帖》二题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曾巩,晏殊,进士,唐朝,宋朝,局事帖,王安石,欧阳修,虞云国,散文家,抚州府志,唐宋八大家

    前贤时彦对曾巩《局事帖》多有考论,笔者不贤识小,仅对两个相关问题,结合文献,略说浅见;当然,限于史料,也仅是管窥而已,不当之处,尚祈指正。曾巩《局事帖》资料图片无党乡贤之旁证据《式古堂书画汇考》卷12著录云:“曾子固《局事多暇帖》,行楷书,印书纸背。”今据存本行款,过录标点如下:局事多暇,动履禔福。

  • 曾巩为官二三事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曾巩,为官,齐州,知州,官府,地方官

    曾巩,字子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一名政绩卓著的官员。嘉佑二年,曾巩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仕途生涯。早年间在朝廷担任一些文职,多年后出任地方官职。曾巩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他被任为越州通判,其时越州大旱,粮食紧缺。曾巩考虑到常平仓的粮食供应不了境内粮荒,各地百姓也不可能都到州城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