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铡美案、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的戏词忒好了

铡美案、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的戏词忒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有趣故事 访问量:4718 更新时间:2024/1/17 13:54:10

豫剧和其他剧种不同之处,在于豫剧最不讲章法(乱弹的后代),也就是说对于格律限制最少,唱腔如此,唱词更是如此,这主要原因还是豫剧的平民性决定的,这也是豫剧得以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的原因所在。

单说唱词,先看铡美案包公与陈士美的对唱:

陈世美唱:有人告我啥凭据?

包公唱:要凭据,有凭据,人命大状拿手里,

状纸上告你三款罪——

陈世美白:拿过来!

包公唱:(念白:慢来!)陈驸马你扯碎状纸我问谁?

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丈夫陈世美,

陈驸马,陈千岁,一字不差就是你。

一告你,双亲亡故不戴孝,身在朝中穿红衣,陈驸马,可是穿不得。

二告你,贪图富贵起恶意,差定韩琦杀前妻。

三告你,已婚男子重婚配,在宫中招亲把君欺。

这本是欺君罔上,抛父弃母,杀妻灭子三款罪,宗宗款款犯条律。

不是包拯我儿戏,是你遇事三分迷。常言说,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奉劝驸马认下好,认下好,若不然,祸到临头后悔不及。

多好的劝人词,直白,有一说一,可是——朝中大臣也说老百姓的家常话啊?

您再看《寇准背靴》里重臣寇准的唱词:

“八千岁为人忠厚容易哄,听为臣一桩桩一件件,桩桩件件说与你听,佘太君柴郡主惶惶不定,还有个冒冒失失乱使眼色假装正经的老杨洪,灵堂里陈设歪三扭四乱七八糟多不齐整,八姐九妹孝戴不正,两个蜡烛一个灭来一个明,郡主她干嚎装的怪像,眼中无泪可就是不悲痛,小宗保装哭假哼哼,他那里东张西望多不宁静,郡主她又恼又气又担惊,只是拿眼瞪不敢吭出声,用手拉他不听,急的个郡主用足蹬,蹬啊蹬,她蹬了好几蹬。”

中国古典戏曲,不惟有音声婉转的唱腔,亦有辞采华茂的戏词,有的更像老百姓拉呱,您看这段《程咬金照镜子》:

在戏里,七奶奶听说丈夫程咬金做了高官,于是骑着毛驴,带着儿子进京寻夫,临行前邀请街坊邻居“有空来坐坐”,自己一定会“擀捞面,烙油馍,绿豆面叶随便喝。”多么朴实的家常饭啊,这也是堂堂的国公夫人待客的“盛宴”。

其实,在老年间的评剧里,这样通俗易懂的戏词也比比皆是,比如老版《花为媒》阮妈唱的词:

“天可不早了,有道是生铁可得趁热打,船走顺风要抓紧划,买卖要赶那及时价,说媒配对就好象串珠,花串不好那个珠子呀满地下撒。”

评剧《马寡妇开店》里的一段唱,好听,词也顺溜:

我低下头来暗思想,也不用那小堂倌大师傅。

这些菜何不我来亲手做,嗯,煎炒烹炸下功夫。

我做的是爆肚炒肉熘鱼片,那个醋熘腰子炸排骨。

冷热肥来那个四碟菜,白干老酒烫一壶。

精米水饭下绿豆,香油大饼到口酥。

我等时之间做完毕,连酒带菜一起端进屋。

尊客爷放下书本快用饭,酒菜要是凉了滋味可不足。

写饿了,呵。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是名相寇准发起的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寇准,澶渊之盟,宋军,赵恒,辽国

    引子:北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宋、辽两国经过多年鏖战,尤其是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双方人员、物资损失极大,将士均感疲惫。公元1004年秋,辽军再次大举南下,杀至定州,与在此筑垒防御宋军形成对峙 。双方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谁都不能一口吃掉对方 。两军就这么僵持着、干耗着。澶渊之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代

  • 宋朝著名宰相寇准并不是山西人,为何会被叫做“寇老西儿”?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寇准,山西,宰相,宋朝,皇帝,太宗,诗人,古典乐,寇老西儿,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刘邦时期的萧何,秦始皇手下的李斯,以及齐桓公麾下的管仲等等。他们都身居大才,为国家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左右也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宰相名叫寇准,而在后世的评书以及民间传记中,都亲切的称寇准为“寇老西儿”。但是大家不知道

  • 大争之宋(增二)寇准罢相后,宋真宗让李迪接任,为何遭到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寇准,赵恒,李迪,丁谓,宰相

    在宋真宗赵恒执政的中晚期,宋朝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史称天禧党争。这次党争的双方是以寇准为首的北方党和以丁谓、王钦若为首的南方党,双方展开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混乱。赵恒也因此而大权旁落,无法主导朝廷政治的方向。于是赵恒立刘娥为皇后,授予其代理朝政的权力。刘娥上台后联

  • 名相寇准:他把南宋的屈辱推迟了上百年,却把自己推向绝境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寇准,赵恒,宰相,丁谓,王钦若,皇上

    一、兵临城下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大军长驱直入,向宋朝都城开封一路进犯。这已经说不上是辽国第多少次进攻大宋了。已经登基7年的宋真宗站在开封城头,看着远方的旌旗飘摇,好像遍地都是辽军一样。胆战心惊之余,他不觉有些心神恍惚。他记得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辽国进犯的

  • 大争之宋(六章)为何寇准不顾同僚反对,坚持借天书事件出任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寇准,丁谓,宰相,赵恒,王钦若,王旦

    北宋名臣寇准一生的政治生涯堪称跌宕起伏,既有拥立宋真宗的大功,也有澶渊之盟的巅峰,还有因天禧党争的失败而被一撸到底的窘迫。他多次进入政事堂出任参知政事,位列副相之中,却很难挤到首相的位置。在天禧年后,他好不容易借着王旦去世和王钦若获罪的契机,终于回到汴梁出任首相,却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他并不是走的

  • 寇准对曹利用说:“你跟辽国和谈赔偿超过30万,回来砍你的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曹利用,赵恒,杨延昭,宋军,宰相

    公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不甘心前三次侵宋的失败,乘秋高马肥之际,又发动了第四次入侵北宋的军事行动。这一次,她分兵两路,10 万人兵出云州,攻打雅门关,另一路则由萧太后和统帅萧达兰亲率,从河北地区南下,打算直捣北宋的首都开封。既然萧大后和萧达兰都在东线督战,河北一线当然是辽国的主攻方向。战争一开始

  • 宋真宗怕了,筹划削弱皇后的权力,却害惨了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赵恒,寇准,皇后,刘娥,皇帝,太后,宋朝,诗人,宋真宗,古典乐,女皇武则天

    宋真宗不是个胆大的皇帝,当初辽国兵至澶渊,他就动了逃跑的念头,在寇准等人的生拉硬拽下,勉强渡过黄河,心里已是怕得要死。到了天禧三年,宋真宗缠绵病榻,皇后决策朝政,唐朝武则天的故事似乎又要重演了。赵氏的江山会不会也受到同样的威胁?这个念头萦绕在他的心中,看到还未成年的儿子,更是感到手心直冒冷汗。刘娥抱

  • 寇准击败辽国,为何却被宋真宗贬谪千里?全因他犯了这个忌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寇准,赵恒,宰相,宋神宗,韩琦

    有宋一朝,积贫积弱,从“驴车皇帝”赵光义,远征辽国,想要光复幽燕,结果屁股中箭,大败而归,把宋朝的开国精兵全部耗掉了。此后,宋朝面对辽国,一直呈现守势。宋朝的名相寇准,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本来是一件莫大的功绩,可是,最后寇准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檀渊之盟后,寇准不仅没能得到封赏

  • 北宋名臣曹利用,为何死于“漏洞”之上,只因他没明白寇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寇准,太后,赵恒,刘娥,太监,宋朝,曹利用,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从古至今,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边远小官,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那就是坚持原则。只有能在官场上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臣,却是一个反面典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

  • 入仕32年的北宋名相寇准,竟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寇准,丁谓,王钦若,赵恒,魏征,宋太宗

    寇准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杨家将演义里为杨家平冤昭雪的是他,在正史中力主抗辽,并且在澶渊之盟时,最大限度减少北宋的损失也是他。由此可见,寇准无论在民间还是正史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寇准的结局却与他的功劳不相匹配,不仅没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反而客死他乡,无钱安葬。那是什么原因造就寇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