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穿皇袍,皇帝很生气,有人骂了他一句,反而救了他

寇准穿皇袍,皇帝很生气,有人骂了他一句,反而救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1/16 15:47:22

皇袍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别人谁穿了都是僭越,是造反,别说穿,碰都碰不得。可是寇准不但穿了,而且还那么理直气壮,穿着龙袍,骑着大马,一路狂奔炫耀!

寇准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以忠直著称,面对国家危机,他总是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但因为过于刚直,屡受迫害,仕途几起几落。这次他准备跟宋真宗PK吗?当然不是,说出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寇准纯粹喝高了,喝得得意忘形了!

寇准

那是寇准被贬邓州知州期间,这个狂浪了一辈子的才子,到了邓州,丝毫没有因为受贬影响他娱乐的心情。正好没有朝廷杂务烦神,他乐得逍遥自在,于是把他的个人爱好发挥到极致——歌舞酒乐。寇准喝酒的场面,听起来令人咂舌。他通常召集一群朋友,关上门窗,不见阳光,四周烛火通明,通宵达旦地喝。不知道时间怎么办?有办法,看蜡烛油,一定要喝到蜡烛油流得满地,堆成小山,估计阳光早就普照了,结束战斗!

有次寇准过生日,很好的喝酒理由,寇准令人“造山棚大宴”,宾客室内坐不下,就在室外搭帐篷,帐篷大得像座山!那天,寇准照例牛饮一通,然后,醉醺醺的他玩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花样,他不知道从哪儿弄了一件皇袍,堂而皇之地穿上了,还四处炫耀......不知道在座的宾朋是啥反应,估计胆小的赶紧开溜。

寇准影视形象

这件事很快被人汇报给宋真宗赵桓,赵桓很生气,他问宰相旦:“寇准每每行事都学朕,如此僭越,可以吗?”看来寇准干类似的混蛋事不止一次了,这次赵桓决定要跟他算总账了。

王旦跟寇准在朝中搭班子多年,虽有冲突,但两人总的来说,还算是心心相印的好友。王旦有心替寇准解难。

正常情况下,王旦的办法有几种:一是辩解,指责这是谣言,皇帝不要轻信;二是替寇准认错请罪,下不为例;三是找替罪羊,是别人恶搞,寇准不小心上当了。但是细想一下,无论哪一种方法,这事后果都很严重,处分轻不了,说不定被人利用,掀起大浪也未可知。且看王旦的智慧,他用了第四种方法:避重就轻。

酒宴图

王旦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准诚贤能,无如呆!”寇准这人是很有才能,可惜他有点缺心眼,呆头鹅,真拿他没办法!真宗楞了一下,慢慢气消了,说:“然,此正是呆尔。”就是啊,这个人就是痴呆罢了,算了算了,不跟他一般见识了。

一件危机,就被王旦举重若轻地化解了。明明是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硬是被王旦说成个人秉性的缺陷。一来我是顺着皇帝您骂寇准了,您不好跟我急眼,还得跟着我的思维走,二来对方都是缺心眼一个了,您还要跟他计较吗?那您得多缺心眼啊?在宋真宗眼里,寇准就是那种见不着还有点想,见着了头就大的主,连拽皇帝衣服不让走的事都能干出来,跟他还真没法计较。

瞧瞧古人的智慧,佩服吧!

标签: 寇准皇帝王旦赵恒宰相

更多文章

  • 铡美案、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的戏词忒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有趣故事标签: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铡美案,评剧

    豫剧和其他剧种不同之处,在于豫剧最不讲章法(乱弹的后代),也就是说对于格律限制最少,唱腔如此,唱词更是如此,这主要原因还是豫剧的平民性决定的,这也是豫剧得以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的原因所在。单说唱词,先看铡美案包公与陈士美的对唱:陈世美唱:有人告我啥凭据?包公唱:要凭据,有凭据,人命大状拿手里

  • “澶渊之盟”是名相寇准发起的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寇准,澶渊之盟,宋军,赵恒,辽国

    引子:北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宋、辽两国经过多年鏖战,尤其是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双方人员、物资损失极大,将士均感疲惫。公元1004年秋,辽军再次大举南下,杀至定州,与在此筑垒防御宋军形成对峙 。双方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谁都不能一口吃掉对方 。两军就这么僵持着、干耗着。澶渊之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代

  • 宋朝著名宰相寇准并不是山西人,为何会被叫做“寇老西儿”?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寇准,山西,宰相,宋朝,皇帝,太宗,诗人,古典乐,寇老西儿,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刘邦时期的萧何,秦始皇手下的李斯,以及齐桓公麾下的管仲等等。他们都身居大才,为国家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左右也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宰相名叫寇准,而在后世的评书以及民间传记中,都亲切的称寇准为“寇老西儿”。但是大家不知道

  • 大争之宋(增二)寇准罢相后,宋真宗让李迪接任,为何遭到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寇准,赵恒,李迪,丁谓,宰相

    在宋真宗赵恒执政的中晚期,宋朝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史称天禧党争。这次党争的双方是以寇准为首的北方党和以丁谓、王钦若为首的南方党,双方展开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混乱。赵恒也因此而大权旁落,无法主导朝廷政治的方向。于是赵恒立刘娥为皇后,授予其代理朝政的权力。刘娥上台后联

  • 名相寇准:他把南宋的屈辱推迟了上百年,却把自己推向绝境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寇准,赵恒,宰相,丁谓,王钦若,皇上

    一、兵临城下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大军长驱直入,向宋朝都城开封一路进犯。这已经说不上是辽国第多少次进攻大宋了。已经登基7年的宋真宗站在开封城头,看着远方的旌旗飘摇,好像遍地都是辽军一样。胆战心惊之余,他不觉有些心神恍惚。他记得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辽国进犯的

  • 大争之宋(六章)为何寇准不顾同僚反对,坚持借天书事件出任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寇准,丁谓,宰相,赵恒,王钦若,王旦

    北宋名臣寇准一生的政治生涯堪称跌宕起伏,既有拥立宋真宗的大功,也有澶渊之盟的巅峰,还有因天禧党争的失败而被一撸到底的窘迫。他多次进入政事堂出任参知政事,位列副相之中,却很难挤到首相的位置。在天禧年后,他好不容易借着王旦去世和王钦若获罪的契机,终于回到汴梁出任首相,却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他并不是走的

  • 寇准对曹利用说:“你跟辽国和谈赔偿超过30万,回来砍你的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曹利用,赵恒,杨延昭,宋军,宰相

    公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不甘心前三次侵宋的失败,乘秋高马肥之际,又发动了第四次入侵北宋的军事行动。这一次,她分兵两路,10 万人兵出云州,攻打雅门关,另一路则由萧太后和统帅萧达兰亲率,从河北地区南下,打算直捣北宋的首都开封。既然萧大后和萧达兰都在东线督战,河北一线当然是辽国的主攻方向。战争一开始

  • 宋真宗怕了,筹划削弱皇后的权力,却害惨了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赵恒,寇准,皇后,刘娥,皇帝,太后,宋朝,诗人,宋真宗,古典乐,女皇武则天

    宋真宗不是个胆大的皇帝,当初辽国兵至澶渊,他就动了逃跑的念头,在寇准等人的生拉硬拽下,勉强渡过黄河,心里已是怕得要死。到了天禧三年,宋真宗缠绵病榻,皇后决策朝政,唐朝武则天的故事似乎又要重演了。赵氏的江山会不会也受到同样的威胁?这个念头萦绕在他的心中,看到还未成年的儿子,更是感到手心直冒冷汗。刘娥抱

  • 寇准击败辽国,为何却被宋真宗贬谪千里?全因他犯了这个忌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寇准,赵恒,宰相,宋神宗,韩琦

    有宋一朝,积贫积弱,从“驴车皇帝”赵光义,远征辽国,想要光复幽燕,结果屁股中箭,大败而归,把宋朝的开国精兵全部耗掉了。此后,宋朝面对辽国,一直呈现守势。宋朝的名相寇准,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本来是一件莫大的功绩,可是,最后寇准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檀渊之盟后,寇准不仅没能得到封赏

  • 北宋名臣曹利用,为何死于“漏洞”之上,只因他没明白寇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寇准,太后,赵恒,刘娥,太监,宋朝,曹利用,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从古至今,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边远小官,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那就是坚持原则。只有能在官场上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臣,却是一个反面典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