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和苏辙告诉你,人与人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

苏轼和苏辙告诉你,人与人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3038 更新时间:2024/1/19 5:07:48

北宋时,苏轼苏辙为兄弟,又一起读书,同朝为官,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成绩。

宋仁宗赵祯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可见,当朝对他们兄弟的评价很高,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时过境迁,我们回头看苏轼苏辙,就明显感觉到,苏轼的名气和才华,盖过了苏辙。

不禁想起电影《教父》中的一句台词:“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深以为然。

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两个人,经过日积月累的变化,就形成了差距。其根源,应该是以下三件事。

01

承受苦难的多少,决定了人生的成熟度。

在政治方面,苏轼和苏辙的主张是很类似,都站在了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派”。他们都因此被贬出京。

不同的是,苏轼卷入的乌台诗案,引发了蝴蝶效应,导致大半生都在漂泊之中,黄州汝州惠州儋州,越走越偏远,生活越发穷困。在路上,他还失去了爱人朝云,一个孩子夭折。苏轼有被重新用的经历,但是他在京时间不长,多半选择了外调。

苏辙被贬河南、南京等地,后被启用,再后被贬,但人生还不算太糟糕。年老时,复任朝议大夫,迁任中大夫。

我们经常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是不懂得人生的,也不能有深刻的感悟。

有几句熟悉的诗:“疾风知劲草;秋菊能傲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苦难越大,越能体现出人生的成熟度。

人生的毅力和磨难形成了对比,那么毅力就会特别突出,从而显得越发成熟。

如果没有深秋的寒露,就不会有金灿灿的稻谷,稻谷也不会饱满。

作家张爱玲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人生也就几十年,但是磨难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加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是可以超越生命本身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记住了很多古代的历史人物,知道了很多的历史典故。谈起苏家,我们更容易想起苏轼,然后才去想苏辙,这样的结局,和苦难多少是密不可分的。

吃苦多了,人就更加成熟,写下的,说出来的,都更加贴近生活,深入内心。

02

低谷时的心态好坏,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林语堂点评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不管人生进入什么状态,都要寻开心。人的灵魂是不能萎靡不振的。在黄州开荒种地,他找到了“东坡”的快乐,在杭州时,认真欣赏西湖美景。

就是到了最南的儋州,苏轼也没有悲观,而是力所能及地办学堂,还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地方学子通过学习,声名大噪。还冒出了百年一来的第一个乡贡。人们笑着说:“珠崖从此破天荒。”

再看苏辙,在被贬之后,也没有消沉。他在汝州做官时,励精图治。以至于离开那天,“州里父老送别他的人都呜咽流涕,延绵数十里不断”。

相对来说,苏辙更显得中规中矩,而苏轼显得更加活泼。

郭德纲说过:“我现在心态越来越平和了,瞧什么都可乐,这样就容易创作出好相声。”

诚然,好的心态会带来好的生活,也会带来好的作品。一些文艺范,又有内涵的东西,源远流长。

有是低谷里,看到身边的荆棘,然后哭着说:“老天爷为什么如此待我?”

有人抬头,看到了月亮和星星,然后说:“如果不是偏僻的山谷,是看不到如此干净的天空的。”

人生的高度,就在心态里。低谷是崛起的地方,是一无所有,也是重新拥有。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开始:强者推倒重来,普通人咬牙坚持,弱者畏畏缩缩。

03

待人接物的格局大小,决定了人生的宽度。

苏轼苏辙都喜欢结交朋友,也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比方说,秦观等。

但是从他们和王安石的交往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待人格局。

苏轼既能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个人交际上,却始终保持友善。以至于王安石退隐之后,还专程去拜访,在王安石被排挤时,还能站出来说话。

苏辙对王安石能提出建议,但多出于工作。

在文章的格局方面,就更加有差距了。《宋史》里有这样一句话:“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可见,苏轼在当年,就已经超越了苏辙一大截。

举个例子。

兄弟两个人因为中秋不能团聚,于是写下了《水调歌头》。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今天,还是我们很耳熟的诗句。

苏辙说:“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在气势上,就稍微弱了一些。

人生的宽度,就是说一个人的气势、文采、处事方法等,能辐射得多远,覆盖面有多广。

我们没有办法活上千万年,但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正所谓,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除了岗位和金钱、才华,还能用眼界、善举、思考的深度等来展示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走一步看三步,就已经很聪明了,如果走一步就看百年,那就是为人生谋局了。走一步看千年的人,多半是大人物。就像刘伯温一样,能知五百年。

04

苏轼出生时,父亲给他取名“轼”。

轼的意思是,马车上的把手,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马车颠簸的时候,可以起到稳定作用,能够沉住气,静待风平浪静。

苏辙出生时,取名为“辙”。意思很形象,就是车过有痕,人过留名。人要脚踏实地地走路,尽量求稳,不求速度。

也许从他们一出生,就有了差距。但是用了一生的时光,去慢慢浮现。

拿破仑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但是这种很小的差距,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如果你现在处于落后的状态,那就迎头赶上。不要让自己持续落后了。关键是超越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主动吃苦,终为人上人。

调整心态,好运自然来。

放大格局,心宽容万物。

坚持下去吧,日积月累之后,就是梦想的彼岸。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苏辙多有钱?把他为苏轼的付出转化为钱币,这个数目让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桔公子标签:苏辙,苏轼,宰相,一品,宋朝,汴京,记者,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苏辙作为“宠弟魔”,弟弟数次惹事三次流放,他要帮;弟弟在外搞扶贫,他赞助;弟弟家的儿子们生活贫困,他资助;弟弟无暇顾及的父母,他一力承担。在自己的小家,有两子娶亲,五女外嫁。要知道,在嫁妆内卷的宋朝,嫁女儿的花费,一点也不比娶新人的花费低。苏辙贵为宰相,子女的婚嫁花费自然也要与身份相匹配。所以,这七

  • 苏辙写于麦收时节的一首小诗,朴实平易,清新明快,充满田园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苏辙,苏轼,孟浩然,苏洵,新麦,王安石,唐朝,宋朝,艺术家

    写在前面:“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这两句话出自苏辙的《渔家傲 和门人祝寿》,是他七十岁生日时所作。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他说自己早年写文章是为经世致用,中年时却笔落生禅,好像是上天有意让他明白似的。人生行至暮年,性情沉静简洁的苏辙历经宦海沉浮,不但落笔生禅,更是将世事看得透彻明了,他收

  • 有情有义好兄弟,一生一世一双人。苏轼光芒下的苏辙,活得好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茶,苏辙,苏轼,苏洵,宋朝,王安石,欧阳修,书法家,乌台诗案,一生一世一双人

    众所周知,唐宋八位最有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的六位大家,苏家一门便占了三个名额,苏洵为父,苏轼和苏辙为兄弟。而三人中,苏轼以其在诗词、书法等多领域里的耀眼才华,受到千载以来的崇敬与爱戴。但是你知道吗?相比起一生坎坷的

  • 苏辙:人生每一次见面,都有可能是永别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苏辙,苏轼,徐州,彭城,闲话,唐朝,散文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逍遥堂会宿二首宋 苏辙其一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其二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古代官员有个规定:官员无故是不能离开驻地的,再加上交通不方便,亲戚朋友要是想见个面,这就难了。苏轼到彭州(徐州)当官,苏辙到南京(商丘)上任,

  • 最能体现苏轼、苏辙兄弟感情的一首诗,可惜读过的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苏轼,苏辙,黄庭坚,韦应物,欧阳修

    作者:丁十二《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直深深停留在我的脑海——徐庶(字元直)本来在新野刘备的手下出谋划策,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也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曹操囚禁了他的母亲,徐庶是非常孝顺的,故而不得不弃备投曹。徐元直走的时候,刘备痛哭流涕,十分不舍,大声命人砍掉前面那片树林,属下问其故,刘备说:“因为

  • 苏辙|我也不想当丞相,全是我哥苏轼逼我的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苏辙,苏轼,司马光,苏洵,王安石,宰相

    他是北宋第一暖男,是个不折不扣的宠哥狂魔,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他最出名的身份,就是苏轼的弟弟。公元1039年3月18日,苏辙出生,是个典型的双鱼座暖男,个性安静,不爱说话,感情丰富,善解人意,比哥哥苏轼小两岁。兄弟俩从小一起学习,一起玩,感情好到不行,有多好

  •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苏轼不停地作死,苏辙不停地求救

    历史解密编辑:木子觅食记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苏洵,宋神宗,宋徽宗

    苏轼和苏辙这一对兄弟为何能相处如此融洽,这要从他俩的出身说起,苏洵和程夫人共生育了6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其中三个夭折了,两人的姐姐还因为受到婆家的虐待也很早就离开了,所以从懂事起苏轼、苏辙就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两兄弟的性格迥异,苏辙反而更像哥哥,他性格更加沉稳、实际、谨慎、而苏轼则开朗、豁达、不计后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种什么体验:一路做官散财捞哥哥,苏辙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宰相,乐器,宋朝,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千古名句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种什么体验?网友:一路做官散财捞哥哥,苏辙才是“亲哥哥”吧!苏辙出生在文学大家。父亲苏洵文采斐然,哥哥苏轼自小就天资聪慧,常常妙语连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苏辙本身也才思敏捷。但小时候父亲苏洵常常不在家,他一心为官仕途奔忙,根本不重视两个孩子的教育。幸好有他们的母亲。在母亲的谆谆教

  • 比起苏轼,苏辙的人生更加耀眼

    历史解密编辑:范炜标签:苏辙,苏轼,宋仁宗,苏洵,宋神宗,宰相

    提到“三苏”,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苏洵、苏轼和苏辙,一门三父子,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这三个人的文学成就都非常高,而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苏轼了。 单是课本上学习的苏轼作品就不少,再加上随着对苏轼的深入了解,知道他不仅诗写得好,书法造诣也很高,还创造出吃货们喜欢的东坡肉,为人洒脱乐观,堪称现代人生追

  • 文豪苏轼的弟弟苏辙,官至宰相位列唐宋八大家,原来是个心机男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苏辙,苏轼,欧阳修,韩琦,宰相,苏洵

    “皇帝呀,你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嫌弃忠言逆耳,却特别爱听枕边风,堪比史上六大昏君……”宋仁宗看着这份考卷,气得浑身发抖,血压上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是谁这么胆大包天,敢在制科考试中这样直接骂皇帝,到底长了几个脑袋!这位“胆大包天”的仁兄,便是我们心机男主角——苏辙。他最有名的身份,当属北宋大文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