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为救哥哥努力升官?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官长期不如他哥

苏辙为救哥哥努力升官?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官长期不如他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路上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4/1/17 11:12:06

苏辙官至副相,苏轼官路又跌宕起伏,网上盛传,苏辙是为了救哥哥,才这么努力,当官当到了副宰相。事实真是如此吗?

为此,我整理了大小苏两兄弟的官职表,并简单绘制了官品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对下图说明一下,官品依据的是本官官品,在元丰改制前,表现为寄禄官阶,元丰改制后,变现为差遣品级(即职事官品级);红点、黑色线代表苏轼,蓝点、蓝色线代表苏辙,紫色点代表两兄弟同一年官品一样。

从上图可以看出,苏轼的级别长期高于苏辙,两人最高级别都是正二品,苏轼在中间阶段,起伏比较大,是因为厌烦了朝廷里的尔我诈,多次上书,自愿外出任职,苏辙在此阶段能够稳步上,有高太后补偿苏轼的原因在里面(二苏能够在此阶段得到重用,全依赖高太后)。不过每次苏辙倒的确是因为苏轼贬官的。因为苏轼才华横溢又“性不忍事”,容易遭人嫉妒又容易得罪人,两人是亲兄弟,感情又是出奇的好。苏轼有事,苏辙必上书为兄辩护,结果就是两人都有事。

所以,苏轼的级别长期高于苏辙,基本上都是苏轼升了,苏辙也升,苏轼降了,苏辙也降。苏辙救不了苏轼,总被兄长拉着忽高忽低。

更多文章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却比武将更甚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辙,王安石,宋神宗,苏轼,宋哲宗,王安石变法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格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是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不断的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修养,不要只知道长篇大论说一些对于个人规划或者是国家建设的言论,将所思所想付诸实际之中才是真正重要的。而对于这一点结论在历史上也是有着真实的反面

  • 唐宋八大家无一弱者,苏辙写元宵节的七律,剖析后发现手法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苏辙,七律,首联,颔联,尾联,颈联,宋朝,元宵节,王安石,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苏辙,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七律八句五十六字,比七绝多一倍,那么其文字内涵肯定也就大很多,那该如何写呢?苏辙作为唐宋大家之一,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苏东

  • 苏轼和苏辙告诉你,人与人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宋仁宗,乌台诗案

    北宋时,苏轼苏辙为兄弟,又一起读书,同朝为官,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成绩。宋仁宗赵祯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可见,当朝对他们兄弟的评价很高,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时过境迁,我们回头看苏轼苏辙,就明显感觉到,苏轼的名气和才华,盖过了苏辙。不禁想起电影《教父》中的一句台词:“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

  • 苏辙多有钱?把他为苏轼的付出转化为钱币,这个数目让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桔公子标签:苏辙,苏轼,宰相,一品,宋朝,汴京,记者,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苏辙作为“宠弟魔”,弟弟数次惹事三次流放,他要帮;弟弟在外搞扶贫,他赞助;弟弟家的儿子们生活贫困,他资助;弟弟无暇顾及的父母,他一力承担。在自己的小家,有两子娶亲,五女外嫁。要知道,在嫁妆内卷的宋朝,嫁女儿的花费,一点也不比娶新人的花费低。苏辙贵为宰相,子女的婚嫁花费自然也要与身份相匹配。所以,这七

  • 苏辙写于麦收时节的一首小诗,朴实平易,清新明快,充满田园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苏辙,苏轼,孟浩然,苏洵,新麦,王安石,唐朝,宋朝,艺术家

    写在前面:“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这两句话出自苏辙的《渔家傲 和门人祝寿》,是他七十岁生日时所作。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他说自己早年写文章是为经世致用,中年时却笔落生禅,好像是上天有意让他明白似的。人生行至暮年,性情沉静简洁的苏辙历经宦海沉浮,不但落笔生禅,更是将世事看得透彻明了,他收

  • 有情有义好兄弟,一生一世一双人。苏轼光芒下的苏辙,活得好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茶,苏辙,苏轼,苏洵,宋朝,王安石,欧阳修,书法家,乌台诗案,一生一世一双人

    众所周知,唐宋八位最有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的六位大家,苏家一门便占了三个名额,苏洵为父,苏轼和苏辙为兄弟。而三人中,苏轼以其在诗词、书法等多领域里的耀眼才华,受到千载以来的崇敬与爱戴。但是你知道吗?相比起一生坎坷的

  • 苏辙:人生每一次见面,都有可能是永别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苏辙,苏轼,徐州,彭城,闲话,唐朝,散文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逍遥堂会宿二首宋 苏辙其一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其二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古代官员有个规定:官员无故是不能离开驻地的,再加上交通不方便,亲戚朋友要是想见个面,这就难了。苏轼到彭州(徐州)当官,苏辙到南京(商丘)上任,

  • 最能体现苏轼、苏辙兄弟感情的一首诗,可惜读过的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苏轼,苏辙,黄庭坚,韦应物,欧阳修

    作者:丁十二《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直深深停留在我的脑海——徐庶(字元直)本来在新野刘备的手下出谋划策,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也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曹操囚禁了他的母亲,徐庶是非常孝顺的,故而不得不弃备投曹。徐元直走的时候,刘备痛哭流涕,十分不舍,大声命人砍掉前面那片树林,属下问其故,刘备说:“因为

  • 苏辙|我也不想当丞相,全是我哥苏轼逼我的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苏辙,苏轼,司马光,苏洵,王安石,宰相

    他是北宋第一暖男,是个不折不扣的宠哥狂魔,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他最出名的身份,就是苏轼的弟弟。公元1039年3月18日,苏辙出生,是个典型的双鱼座暖男,个性安静,不爱说话,感情丰富,善解人意,比哥哥苏轼小两岁。兄弟俩从小一起学习,一起玩,感情好到不行,有多好

  •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苏轼不停地作死,苏辙不停地求救

    历史解密编辑:木子觅食记标签:苏辙,苏轼,王安石,苏洵,宋神宗,宋徽宗

    苏轼和苏辙这一对兄弟为何能相处如此融洽,这要从他俩的出身说起,苏洵和程夫人共生育了6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其中三个夭折了,两人的姐姐还因为受到婆家的虐待也很早就离开了,所以从懂事起苏轼、苏辙就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两兄弟的性格迥异,苏辙反而更像哥哥,他性格更加沉稳、实际、谨慎、而苏轼则开朗、豁达、不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