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结局如何?客死他乡,无钱运棺椁回老家

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结局如何?客死他乡,无钱运棺椁回老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21 8:47:24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20万大军,进大宋境内劫掠,北宋朝臣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

便在这危难之际,刚刚担任宰相1年的寇准站了出来,对宋真宗道:“要是抛弃太庙太社,人心崩溃,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知道迁都一事,是王若钦提出,寇准直接把王若钦调到前线,在寇准和毕士安的苦苦劝说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虽然到达檀州城下的宋真宗,吓得两腿发软,但依旧极大鼓舞了北宋军民,使得北宋军民气势倍增,而此时的萧太后、辽圣宗已经劫掠大量物资,知道再打下去,也讨不到便宜,最终决定议和,双方签订《檀渊之盟》。

《檀渊之盟》虽然每年宋国要给辽国30万岁币,但在北宋历史上,也算是难得的一次对辽胜利。

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签订《檀渊之盟》,也让寇准名垂青史,那么,寇准最终结局如何呢?其实,一点也不好,蒙冤遭贬,客死他乡,死后,他的妻子,竟没钱将他送回老家安葬,只能草草葬在洛阳巩县。

上文提到,为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寇准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王若钦。

《檀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沾沾自喜,认为是自己御驾亲征的功劳,对寇准当初的决策,也很欣慰,很是重用寇准。

王若钦见状,便问宋真宗:“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寇准有功吗?”。

宋真宗点了点头,王若钦又道:“《春秋》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檀渊之盟其实就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吗?”。

王若钦说完,宋真宗脸便拉了下来,但王若钦根本不在乎,继续对宋真宗道:“赌徒有一种心理,叫“孤注一掷”,现在想想,当初寇准让您亲征,你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还真是危险啊!”。

宋真宗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啊,从此,开始冷落寇准。

见宋真宗开始笼络寇准,王若钦一派,开始猛攻寇准,终于,在公元1006年,寇准被免去相职,去陕州做了知府,这一去,便是13年,直到1019年,在丁渭的帮助下,才重返中央。

这丁渭,帮助寇准,是爱惜寇准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丁渭,想当宰相,但自己声望不够,这才请寇准回来,让寇准当宰相,让寇准为自己服务。

但寇准此人刚正不阿,当上宰相后,寇准并不给丁渭面子,曾公开对宋真宗说:“丁渭是奸佞之人,不能辅佐少主。”。

此事,让丁渭怀恨在心,巧的是,刘太后与寇准,也有仇怨,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寇准挤出中央。

于是在1022年,寇准被贬到了雷州,据说,此事,是刘太后和丁渭私自下的决定,宋真宗都不知道,在寇准被贬后,宋真宗还问:“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

被贬到雷州后,寇准是忧愤交加,第二年,便病逝雷州,享年62岁。

寇准病逝后,其妻宋氏乞葬故里,当时的宋仁宗,因为年幼,只是个傀儡,朝堂被刘太后把持,朝廷虽然同意,但仅仅给宋氏拨了一点钱。

寇准的棺椁,到洛阳巩县后,钱便用完了,宋氏无奈,只能将寇准葬在巩县,寇准临终想葬家乡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更多文章

  • 寇准晚年和这个女人死磕,虽然有皇帝力挺,还是被罢了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寇准,皇帝,刘皇后,刘娥,丁谓,曹利用,晏殊,宰相,宋朝,中国传统音乐,古典乐,艺术家

    天禧三年(1019)在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真宗皇帝突然“得风疾”。第二年春天,真宗病情加重,无奈只好下旨令“皇太子亲政”。虽然有旨皇太子亲政,但仁宗这时候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朝政,行使皇权的能力。因此,代理真宗行使皇权的,只能是刘皇后了。真宗身体健康时,刘皇后就开始学习处理政事,真宗生病

  • 辽军大举进攻大宋,前线连续送来5封战报,被寇准扣下,他想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赵恒,大宋,皇帝,宋太宗,辽军,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1004年,20万辽军侵入大宋疆域。一晚上前线送来5封战报,都被主战派寇准扣下,他正与副宰相喝酒说:没事,不差这一晚。一早就有人将此事报给宋真宗,皇帝竟不在意,他心里另有盘算。自从辽国萧太后和皇帝率领部队南侵以来,前线的战报不断飞向大宋朝廷。身为大宋皇帝,宋真宗虽然没有去前线(他也不敢),但每

  • 周怀政趁宋真宗病重时发动政变,宰相寇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恒,寇准,丁谓,宰相,宋朝,诗人,周怀政,宋真宗,平民百姓

    周怀政政变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差点影响了整个大宋朝的走向。政变虽然以周怀政及其党羽的失败而告终,却对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周怀政及其党羽被诛杀以外,宰相寇准也被牵连其中。寇准不但被罢免了宰相官职,还获罪被发配充军,以寇准为首的北党集团的政治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事件的另一

  • 人生三起三落的北宋名相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寇准,丁谓,王旦,宋太宗,宰相,刘皇后

    寇准是北宋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宋辽澶渊之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带着皇帝真宗来到澶州击退了辽军,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奠定了宋辽之间百年的和平环境。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寇湘非常有学问,五代时期曾中过进士,寇准从小家境贫寒,却非常聪明好学,大约在19岁的时候就考

  • 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寇准,宰相,丞相,刘皇后,王钦若,真宗

    寇准同包拯一样,都是宋代有名的清官,但他最后却是贬谪而死,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事情。按照中国人好团圆的心理,像寇准、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其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但历史显然不同于小说与影视剧。历史上的寇准虽然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没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为什么呢?一、“开挂”般的政治生涯公元96

  • 从寇准的贬官生活来看,物质方面生活没有太差,反而活的很安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寇准,安逸,赵恒,皇帝,太宗,王安石,贬官,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时,他是皇帝的宠儿,权利滔天且风采依然,但一旦他从神坛跌落,却经

  • 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寇准,皇帝,宰相,宋太宗,赵恒,刘皇后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中,时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来形容宰相,由此可知,宰相的权利仅次于皇帝,拥有实权。在中国的历史中,宰相约有1500多人,在历史的记载中,王安石、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李斯等皆为德才兼备的宰相,身居高堂,身怀天下。宋朝名相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事后采访中,葛优就

  • 寇准笔下的柳枝|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寇准,诗词,高超,柳枝,诗人,宋朝,古典乐,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寇准所作,诗题为“柳”,却不带一个“柳”字,但处处有“柳”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柳枝也有它风流的一面,在极具动感的同时,又饱含着诗人对柳枝的情感。全诗描绘出一幅清雅别致的江南春色图,感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足以体现寇准的高超水平。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

  • 寇准出身名门,被宋太宗评价“尤文皇之得魏徵”最终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宋太宗,魏徵,丁谓,王钦若,刘娥

    寇准被称为“渭南三贤之一”。公元961年8月27日,寇準(准)出生于华州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宋的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生可谓是众星捧月到望洋兴叹。追溯寇准的家世,他的先祖就曾在西周武王时期担任司寇(次于三公,位同六卿),且因屡建大功,被赐以官职为姓。他的父亲寇湘也在后晋开运年间考中了进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