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836 更新时间:2023/12/13 5:10:31

寇准同包拯一样,都是宋代有名的清官,但他最后却是贬谪而死,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事情。按照中国人好团圆的心理,像寇准、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其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但历史显然不同于小说与影视剧。历史上的寇准虽然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没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一、“开挂”般的政治生涯

公元960年,赵匡胤登基称帝,北宋建立。次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一个是新生的王朝,一个是新生的婴儿,但谁都无法预料,这个出身不算很好的婴儿会在日后拯救大宋。寇准出生后没多久,父亲寇湘便去世了,母亲将他一手带大。寇准幼时家境贫寒,读书却十分用功。公元980年,年仅19岁的寇准一举考中进士。在如此年纪就得中进士,在自科举产生以来的一千多年里,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

陈建斌版赵匡胤

公元981年,20岁的寇准被任命为巴东知县,这对寇准来说既是春风得意的好事,又是一副重担。寇准在地方任职时十分年轻,但他出身底层,对平民生活很了解,这为他处理繁杂的地方事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巴东知县是寇准仕途生涯的第一站,给他的仕途开了一个好头。寇准在巴东做了三年知县后,又在地方兜兜转转做了几年,随后被调入中央,开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公元991年,也就是寇准正式踏入官场的第十年,寇准被封为“参知政事”。许多读者可能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官职,简单来说,北宋为防止中央官员尤其是丞相一人专权,故将中央权力进行分割。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丞相分成了若干个丞相,每个人只拥有原先丞相的一部分权力,枢密使、参知政事、同平章事、枢密副使就是分割丞相权力之后出现的几个官职,地位虽不可与往昔的丞相同日而语,但已经是大宋朝廷最高的官职之一了。寇准才30岁,便跻身大宋官场的核心位置,且他本人并非出身王公大臣之家,这就更加凸显出寇准本人过硬的个人素质了。

梁冠华版寇准

二、寇准拯救了大宋朝

北宋军事实力较之北方的大辽来说一直处于下风,自北宋建立之后,大宋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辽国是威胁北宋国家安全的最大挑战。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但辽国显然不会因为大宋换了皇帝就不进攻了,反而乘新皇登基人心尚不安稳之际加紧侵掠北宋。

赵文瑄版宋真宗

公元1004年,辽圣宗与大辽一代“雄主”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宋,这对大宋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北宋朝堂之上,大量官员都主张向辽国求和,有一些官员如王钦若、陈叟等还提出了迁都金陵或者成都的建议。显而易见,他们并不认为大宋可以抵御辽国二十万铁骑。此时的真宗赵恒也拿不定主意,但他素知寇准性情耿直,敢直言上谏,因而向他询问意见。

影视剧中的萧太后

寇准不同意求和甚至迁都,面对真宗的询问,他没有顾及同僚间的“面子”,他向皇帝指出,不论是谁提出迁都的建议都应该处以死刑,一旦放弃都城南逃,大宋势必不保,当务之急是皇帝要与将士一同出征,将帅一心,奋勇杀敌,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大宋。真宗并非是昏庸之人,他十分赞同寇准的想法,决定放弃迁都,御驾亲征。

在与辽国作战的前线,寇准亲自制定作战方略与后勤运输路线,确保大宋在孤军深入的辽军面前,可以做到以逸待劳。辽军虽号称20万,但由于他们缺乏后勤补给,打的又不是运动战而是城市攻坚战,在大宋境内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战争开始不久,两国就着手议和。尽管寇准反对议和,但朝野上下大多主张议和,若是能做到不割地不赔款,与辽国议和也是可以的。公元1004年,宋、辽两国在澶渊签署协议,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大宋以每年输送辽国货币与物资的方式换取辽国不再南下攻宋的承诺。两国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大宋在战场上与辽军作战,以获得主动权,为澶渊之盟的签订以及保障大宋核心利益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寇准拯救了大宋。

澶渊之役地图

三、功臣惨遭陷害

寇准虽为大宋立下不世之功,但由于他性格刚直,在朝堂上招惹了不少政敌。仅在澶渊之盟签署两年后,寇准便被谪为陕州知州。尽管这与宰相职位天差地别,但寇准并不认为这就可以让他心灰意冷,相反,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仍关心民众疾苦,尽力做一个好父母官。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寇准也一直在地方任职。公元1017年,宰相王旦因年老体衰向真宗请辞,真宗问王旦有没有合适的宰相人选,王旦向他推荐了寇准。但寇准已远离中央十多年,真宗知道寇准的脾气,加之他身边奸臣的谗言,寇准还没法回京任职,直到1019年,奸臣王钦若也因故被贬谪,寇准才重返京城。

地方上修建的寇公祠

在寇准入京前,其门人曾劝说他不要再回到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最好是向朝廷称病,但他还是坚持回到京城,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更好施展个人抱负。但出人意料的是,丁谓与寇准同时拜相,但丁谓同王钦若一样,心胸狭窄且善于结党营私,他对寇准十分反感。寇准曾反对真宗立刘氏为皇后,刘皇后对寇准也心有怨气,丁谓也联合刘皇后,打压寇准。真宗去世前,朝堂内就立太子一事展开激烈斗争,寇准被牵连到这场风波里,再度由宰相贬为道州司马。

公元1022年,真宗去世,刘皇后以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寇准再度遭贬,成为雷州的一个小参军。在太子党与后党的斗争中,寇准因力挺太子而遭到以刘皇后为首的后党的联合打击,晚景凄凉异常。据说寇准到雷州时,最初连落脚的房子都没有,多亏当地百姓的帮助才算安顿下来。寇准在雷州无事可做,只能读读书写写字,一年后便去世了。

吴越版刘皇后

文史君说:

寇准一生为人正直不阿,在澶渊之役中他排除万难,坚持劝说皇帝不能迁都议和,并在前线认真指挥作战。寇准是大宋朝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是大宋与辽国保持百余年和平的重要人物。但像寇准这样的政坛精英,却依旧在政治斗争中被人陷害,以致于孤苦伶仃地在大宋一个边疆小城内去世,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教训。

参考文献:

1、湛之:《寇准》,中华书局,1962年。

2、姜正成:《耿介孤忠—寇准》,海潮出版社,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标签: 寇准宰相丞相刘皇后王钦若真宗

更多文章

  • 从寇准的贬官生活来看,物质方面生活没有太差,反而活的很安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寇准,安逸,赵恒,皇帝,太宗,王安石,贬官,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时,他是皇帝的宠儿,权利滔天且风采依然,但一旦他从神坛跌落,却经

  • 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寇准,皇帝,宰相,宋太宗,赵恒,刘皇后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中,时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来形容宰相,由此可知,宰相的权利仅次于皇帝,拥有实权。在中国的历史中,宰相约有1500多人,在历史的记载中,王安石、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李斯等皆为德才兼备的宰相,身居高堂,身怀天下。宋朝名相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事后采访中,葛优就

  • 寇准笔下的柳枝|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寇准,诗词,高超,柳枝,诗人,宋朝,古典乐,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寇准所作,诗题为“柳”,却不带一个“柳”字,但处处有“柳”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柳枝也有它风流的一面,在极具动感的同时,又饱含着诗人对柳枝的情感。全诗描绘出一幅清雅别致的江南春色图,感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足以体现寇准的高超水平。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

  • 寇准出身名门,被宋太宗评价“尤文皇之得魏徵”最终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宋太宗,魏徵,丁谓,王钦若,刘娥

    寇准被称为“渭南三贤之一”。公元961年8月27日,寇準(准)出生于华州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宋的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生可谓是众星捧月到望洋兴叹。追溯寇准的家世,他的先祖就曾在西周武王时期担任司寇(次于三公,位同六卿),且因屡建大功,被赐以官职为姓。他的父亲寇湘也在后晋开运年间考中了进士甲

  • 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皇上

    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但寇准确实是宋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悲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寇准,皇帝,赵恒,宰相,真宗,北宋,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赵光义儿子也是个窝囊废,不听从寇准打契丹,却执意要议和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宋太宗,寇准,契丹,赵恒,契丹人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于997年5月8日继赵光义为帝,即为宋真宗,在位25年。历史上说他是位聪明之主,说他幼小时就聪明英睿,姿表特异,和其它王子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戏,自称“元帅”。由此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在他做开

  •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甚至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