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军大举进攻大宋,前线连续送来5封战报,被寇准扣下,他想干嘛

辽军大举进攻大宋,前线连续送来5封战报,被寇准扣下,他想干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175 更新时间:2024/2/11 4:18:09

###1004年,20万辽军侵入大宋疆域。一晚上前线送来5封战报,都被主战派寇准扣下,他正与副宰相喝酒说:没事,不差这一晚。一早就有人将此事报给宋真宗,皇帝竟不在意,他心里另有盘算。

自从辽国萧太后和皇帝率领部队南侵以来,前线的战报不断飞向大宋朝廷。

身为大宋皇帝,宋真宗虽然没有去前线(他也不敢),但每天为前线的战事担忧。

宰相寇准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他说,辽国二十多年来萧太后都没有亲临一线,但这次她和皇帝倾巢而出,剑指大宋,并深入大宋疆域,意义非同一般。所以管家您也应亲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宋真宗不以为然。他非常排斥亲征,心里早有前车之鉴。父亲赵光义北伐时亲临战场,结果中箭受伤,仓皇撤离,北伐失败。所以真宗断然拒绝亲征。

前线又传来辽军胜利的消息,宋真宗马上召开御前会议,商讨防御之策。但是争论不休,讨论的结果是:再给前线压担子。

这仗打得有点胶着,从秋天打到冬天。辽军收获并不大,夺取的城市也“无关痛痒”,虽孤军深入,来势汹汹,但并无章法。

后辽军对战略重镇瀛洲展开猛攻,又受到重创,提振了大宋朝廷上下的信心。但是没过几天,又传来辽军名将萧挞凛攻打澶州的消息,辽军骑兵进攻速度之快,超乎寻常。

所以,一晚上前线送来五封战报。按理,战报先报到枢密院,再由枢密院送给宋真宗,但不知怎么的,都落到了宰相寇准手上。

那天晚上,寇准与值班的副宰相在喝酒下棋。寇准却压着不报,继续下棋喝酒。

连副宰相都看出不对劲,觉得寇准平时头脑清晰遇事沉稳,今天这是怎么了?坐不住提示寇准:军情紧急,不能贻误啊!寇准看着他,醉眼朦胧地笑笑:喝酒!喝酒!

副宰相有点摸不着头脑,看他好像没有喝醉的样子,怎么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寇准眼睛里掠过一丝狡黠。

不久,寇准喝醉了,捂着5封战报鼾声大作。值班副宰相整夜未眠。

次日早朝,宋真宗听说这事,质问寇准。寇准说:大半夜的,怕官家您睡不好觉,就没有连夜上报。宋真宗居然没再苛责他。

看完战报,辽军进军速度超出预料,宋真宗脸色惨白,心急如焚。他向满朝文武通报战况,廷议现场一片混乱。

满朝都知道澶州的重要性,这个门户一开,汴京就岌岌可危了。所有人都有点心惊肉跳,仿佛当年辽国给宋朝的印象就是虎狼之师,宋远不是其对手。

只有寇准在一旁冷笑。他看到群臣议论纷纷,紧张起来,他就高兴;见到宋真宗紧张,他更加高兴。他要让宋真宗一定紧张起来,并说服他亲征,否则一般说说,他只会像前次一样置之不理。

大臣意见分成两种,一种是放弃汴京,南迁金陵或成都;另一种是宋真宗御驾亲征,到前线去指挥。宋真宗在想着,答案只有A和B吗,能不能还有C啊?一时间难以决定。

宋真宗把目光投向宰相毕士安。毕士安是他钦点的重臣,他的意见很重要。可是毕说,皇帝应该亲征,以振士气。宋真宗有些失望,又转过头去问枢密使王继英,王也说,陛下应该亲征。

这时宋真宗才往寇准那里看。宋真宗对老臣寇准还有些忌惮,当年寇准向他父亲宋太宗进言,宋太宗犹豫不决正要离开,寇准竟拉扯住皇帝的衣服不让走,定要把建议说完。这件事情让宋真宗觉得寇准是个固执的老头,但他没有一句话是出于私利,所以皇帝也对他奈何不得。

这时寇准开口了:官家您希望战争是早点结束还是晚点结束?宋真宗狐疑地回答,这还用说吗?寇准说,那就得斩了那几个想“南迁”朝廷贼子!官家如果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其结果是丧权辱国、划江而治,岂不让天下人嗤笑?

提出南迁的是副宰相王钦若、陈叟,他们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怨恨上了这个老东西,后来就常常设计火坑让寇准跳,这是后话。

宋太宗听得头皮都发麻,他其实是愿意南迁的,但理智里又觉得寇准说得也没错。

寇准接着说,只要官家您亲临前线,五天就可以结束战事。

宋真宗一听到前线,心里更畏惧了,辽是虎狼之师,我要深入前线,岂不是狼入虎口吗?心里很不情愿,嘴里却说:五天?痴人说梦吧?

寇准说,辽军这次南下,大名府是首当其冲的重镇,一旦攻破,整个黄河以北就只剩下澶州了。官家亲征到大名府去,距离前线近,能鼓舞士气,可以一锤定音。

宋真宗说,不可不可,他又把着急的目光投向毕士安。毕士安看了看寇准,对宋真宗说,我看陛下还是亲征到澶州就可以了。毕这样一说,寇准竟然没有再坚持要亲征大名府,说,陛下如果真的不想去大名府,就去澶州吧。

宋真宗此时有再多的畏难情绪,也只能先按捺住了。大臣都不怕死,难道皇帝就该胆小如鼠不成?

虽然宋真宗后来亲征澶州,订立了“澶渊之盟”,它是一个打了胜仗,却倒过来每年供奉辽国岁银的不平等条约,但总算胆小的宋真宗愿意亲征了,这是以寇准为代表的主战派的胜利。

试想,如果当时南迁金陵,提前改名“南宋”,情形会是怎么样?欢迎留言讨论。#历史那些事#

更多文章

  • 周怀政趁宋真宗病重时发动政变,宰相寇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恒,寇准,丁谓,宰相,宋朝,诗人,周怀政,宋真宗,平民百姓

    周怀政政变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差点影响了整个大宋朝的走向。政变虽然以周怀政及其党羽的失败而告终,却对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周怀政及其党羽被诛杀以外,宰相寇准也被牵连其中。寇准不但被罢免了宰相官职,还获罪被发配充军,以寇准为首的北党集团的政治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事件的另一

  • 人生三起三落的北宋名相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寇准,丁谓,王旦,宋太宗,宰相,刘皇后

    寇准是北宋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宋辽澶渊之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带着皇帝真宗来到澶州击退了辽军,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奠定了宋辽之间百年的和平环境。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寇湘非常有学问,五代时期曾中过进士,寇准从小家境贫寒,却非常聪明好学,大约在19岁的时候就考

  • 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寇准,宰相,丞相,刘皇后,王钦若,真宗

    寇准同包拯一样,都是宋代有名的清官,但他最后却是贬谪而死,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事情。按照中国人好团圆的心理,像寇准、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其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但历史显然不同于小说与影视剧。历史上的寇准虽然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没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为什么呢?一、“开挂”般的政治生涯公元96

  • 从寇准的贬官生活来看,物质方面生活没有太差,反而活的很安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寇准,安逸,赵恒,皇帝,太宗,王安石,贬官,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时,他是皇帝的宠儿,权利滔天且风采依然,但一旦他从神坛跌落,却经

  • 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寇准,皇帝,宰相,宋太宗,赵恒,刘皇后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中,时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来形容宰相,由此可知,宰相的权利仅次于皇帝,拥有实权。在中国的历史中,宰相约有1500多人,在历史的记载中,王安石、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李斯等皆为德才兼备的宰相,身居高堂,身怀天下。宋朝名相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事后采访中,葛优就

  • 寇准笔下的柳枝|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寇准,诗词,高超,柳枝,诗人,宋朝,古典乐,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寇准所作,诗题为“柳”,却不带一个“柳”字,但处处有“柳”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柳枝也有它风流的一面,在极具动感的同时,又饱含着诗人对柳枝的情感。全诗描绘出一幅清雅别致的江南春色图,感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足以体现寇准的高超水平。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

  • 寇准出身名门,被宋太宗评价“尤文皇之得魏徵”最终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宋太宗,魏徵,丁谓,王钦若,刘娥

    寇准被称为“渭南三贤之一”。公元961年8月27日,寇準(准)出生于华州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宋的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生可谓是众星捧月到望洋兴叹。追溯寇准的家世,他的先祖就曾在西周武王时期担任司寇(次于三公,位同六卿),且因屡建大功,被赐以官职为姓。他的父亲寇湘也在后晋开运年间考中了进士甲

  • 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皇上

    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但寇准确实是宋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