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政政变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差点影响了整个大宋朝的走向。政变虽然以周怀政及其党羽的失败而告终,却对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周怀政及其党羽被诛杀以外,宰相寇准也被牵连其中。寇准不但被罢免了宰相官职,还获罪被发配充军,以寇准为首的北党集团的政治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事件的另一个影响便是,持续多年的天禧党争结束,朝政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有人说寇准是被周怀政所连累,也有人说寇准才是这次政变的主谋,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呢?
这次政变发生在宋真宗去世之前,发动政变的周怀政是宋真宗身边的太监。政变之前宋真宗已经病重,不能处理政务,便让皇后刘娥代理政务。由于病情越发沉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安排后事。按照《续资治通鉴长篇》的说法,是宋真宗先与周怀政商议,让太子赵祯监国。然后周怀政派人请寇准进宫,寇准和宋真宗商议了太子监国的事情,并让翰林学士杨亿起草了奏章。事情很快便被泄露出去,让寇准的政敌丁谓知道了,丁谓连夜找刘娥报信。刘娥以此事质问宋真宗,宋真宗声称"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于是寇准被以矫诏的罪名罢官。
事后周怀政怕被丁谓等人报复,便让弟弟礼宾副使周怀信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合门祗候杨怀玉商议。他们密谋发动政变,杀丁谓,恢复寇准的宰相官位,奉宋真宗为太上皇,让太子赵祯立刻即位,然后再废除刘娥的皇后地位。然而在约定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杨崇勋和杨怀吉向丁谓告密,丁谓连夜与曹利用商议,然后由曹利用进宫找宋真宗。宋真宗派人审讯周怀政,周怀政无法抵赖,最后被拉到城西普安寺斩首。周怀政死后第二天,他的党羽被搜捕,寇准也被刘娥削去莱国公爵位,连遭三贬,发配充军。
这个事情之后寇准以朋党案获罪,他的很多党羽和北党集团骨干都受到牵连。对于寇准在这个案子中扮演的角色,历史上众说纷纭,不同的史料上说法也不完全一样。被认为是正史的《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篇》认为,周怀政谋反和寇准朋党是两个案子,寇准是因朋党的关系被牵连,遭到了刘娥、丁谓等政敌的打击报复。也有很多私人修史和文人笔记则认为,寇准才是这个案子的幕后主谋,周怀政只是背锅而已。在我看来这个事情是天禧党争的背景下,朝中权力斗争的高潮,也体现出寇准貌忠实奸的本质。
主流的史学观一直将寇准作为忠臣和名臣,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他是貌忠实奸的典型。主流史学观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澶渊之盟中寇准的表现,以及寇准拥在宋太宗赵光义面前推举宋真宗为太子的做法。这两件事的确对当时的宋朝是有益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寇准就是忠臣,因为这两件事寇准都是既得利益者,都是他身后的北党政治势力所推动的。而天禧党争和导致周怀政政变的"太子监国事件",却恰恰说明了寇准貌忠实奸的本质。正是因为这样的本质,所以寇准在执政期间不顾国家大体,只为北党集团谋利,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
《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篇》里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寇准开脱,将黑锅扣在周怀政身上。实际上里面的说法破绽很多,经不起深刻的推敲。比如就宋真宗与周怀政说让太子监国,然后召寇准进宫这一段,就非常不符合逻辑。比如,周怀政只是太监,并非朝中重臣,有什么资格参与太子监国的讨论?当时的情况是宋真宗因病重不能处理政务,刘娥以皇后的身份代理朝政,寇准、丁谓等朝中重臣辅佐。刘娥是皇后,丁谓是参知政事(副宰相),这两位没到场的情况下,宋真宗怎么可能做出太子监国的决定?
更何况当时朝廷处于天禧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寇准的北党和丁谓的南党斗的不亦乐乎。北党势力很大,几乎垄断了朝政,南党靠着和刘娥联合才勉强维持局面的平衡。宋真宗单方面与北党魁首达成太子监国的协议,那岂不是私相授受,故意挑起政治斗争?宋真宗虽然性格懦弱,朝政长期让寇准把控,皇权出现旁落的风险,但他也不是笨蛋,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朝廷陷入党争的混战之中。他隐藏太子赵祯的身世,推刘娥走上皇位位置,就是为了维持朝中大局。在临死前,他还故意打破这个平衡,岂不是在坑还只有十三岁的赵祯?
所以我认为这是北党感到宋真宗即将去世,怕赵祯即位后刘娥以皇太后名义垂帘听政,使得北党的既得利益受损,于是发起了垂死反击。周怀政只是北党的爪牙,是寇准在宫中的耳目。他利用宦官的特殊地位,屏蔽了刘娥和丁谓的消息,暗中让寇准逼迫宋真宗提前定下太子监国的章程。
北宋名人魏泰在自己的笔记《东轩笔录》中记载,当时参与这个事情的不只有寇准,还有很多北党的名人,比如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勖等。这些人都是朝中权贵,北党骨干,既有朝政大权,又有将门世家。而且他们还提出了诛杀丁谓、曹利用,废除刘娥等计划,可见是早有预谋的。
很显然后来的周怀政找人密谋发动政变,很可能是在寇准的授意下孤注一掷的做法。从史料上看,周怀政找的人中除了他弟弟周怀信,其他人都不是他经常接触的。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合门祗候杨怀玉,永安军巡检使朱能,这些都不是周怀政能直接控制的人物。尤其是朱能,在周怀政被诛杀后,还起兵反抗,失败后逃入山林自缢身亡。而这位朱能也被认为是寇准的心腹,周怀政根本不可能指使得动。周怀政密谋发动政变的第一目标,便是让寇准恢复宰相的官位。上述的这些证据都直接指向寇准,说他不是主谋谁信?
很多人用寇准罢官后还被宋真宗礼遇来辩驳,声称打击寇准使刘娥和丁谓矫诏,这就是掩耳盗铃。寇准的行为从来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北党集团利益的体现。寇准被罢官,但北党利益集团还在,宋真宗和刘娥不可能轻举妄动。尤其是在宋真宗病重,宋朝即将发生皇位更迭的当口,宋真宗肯定会先维持稳定,等赵祯顺利登基后再动手。否则将事情闹大,被野心勃勃的赵元俨等人抓住机会,皇位传承会出现问题,甚至有灭国的危险。因此这次北党政变的失败也是垂死挣扎,刘娥挺过这一关,倒霉的自然是寇准这帮祸国殃民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