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鄱阳湖水战中勇救朱元璋的廖永忠为何会成为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鄱阳湖水战中勇救朱元璋的廖永忠为何会成为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薇史小范 访问量:4581 更新时间:2024/1/11 10:23:32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曾在鄱阳湖水战中勇救朱元璋的明朝开国大将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带有龙凤图案的东西触犯律法,被朱元璋下旨赐死。

廖永忠也是属于第一批被朱元璋诛戮的开国功臣,廖永忠善于水战,还能治军理民,属于大明建国初期不可多得的稀缺型人才,况且还救过朱元璋性命,为何他会成为朱元璋第一批处死的功臣呢?

其实这和廖永忠的出身以及他的特长还有他的性格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就来说一说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廖永忠之死。

水贼出身的廖永忠也想名垂青史,誓死效忠明主朱元璋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廖氏兄弟都是安徽巢湖人,在元末乱世,廖永忠追随哥哥廖永安聚众在巢湖组建水军抵御流寇,保卫家乡。廖氏兄弟是当时巢湖一带实力最强的水军武装力量。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廖永安听闻朱元璋屯兵和州(现今安徽和县),于是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率巢湖水师归顺了朱元璋。

对于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的归顺,朱元璋是万分欢迎,因为朱元璋当时军队中唯独缺乏的就是水军力量,所以廖氏兄弟的归顺对朱元璋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朱元璋当时亲自从和州赶往巢湖收编了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的水师部队,在这里朱元璋与廖永忠第一次相见,朱元璋特意问廖永忠:“你归顺我是想得到荣华富贵吗?”

廖永忠却正色回答:“能为明主效力,扫除寇乱,名垂史册,才是我此生之愿。”

看看廖永忠回答的这个逼格多高,什么荣华富贵都是浮云,人家的梦想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这番话让朱元璋听后十分感慨,认为廖永忠有远大的志向,对其称赞不已。

正是由于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及时归顺,朱元璋才能在廖氏兄弟带领的巢湖水师帮助下顺利在马场河水战中击退元朝水师,后来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多次率领巢湖水师帮助朱元璋击败了元朝水军。

也是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带领的巢湖水师屡次击败元朝水军,这也坚定了朱元璋想渡长江争霸天下的决心。

此后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又率领巢湖水军帮助朱元璋攻克了南京,朱元璋有了廖氏兄弟的水军力量才足以与张士诚、陈友谅争夺江南地盘。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爆发的太湖水战中,廖永安由于援兵没有及时赶到惨遭张士诚俘虏,张士诚爱惜廖永安的才能想劝降他,但是廖永安坚持不肯投降,最终被张士诚囚禁起来。

廖永安被俘之后,朱元璋就让廖永忠接替哥哥执掌巢湖水师,此后廖永忠多次配合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作战,在朱元璋对抗张士诚和陈友谅期间发挥出了水军优势,廖永忠所统率的巢湖水师也是朱元璋对抗善于水战的张士诚和陈友谅的重要资本。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爆发了决战鄱阳湖水战,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兼心腹大将张定边瞅准了朱元璋的旗舰,亲率水军猛攻朱元璋所在的座船旗舰,张定边的穷攻猛打使得朱元璋被迫放弃旗舰,朱元璋刚跑到其它船上,他之前的旗舰就被张定边所击沉。

张定边在这场大战中还是死咬着朱元璋不放,眼看朱元璋危急之时,常遇春迅速锁定张定边,一箭将其射伤,随后廖永忠便不顾危险亲率船只围攻张定边,由于张定边负伤,陈友谅军队群龙无首,很快就开始败退,廖永忠追着张定边穷追猛打,这才救下了朱元璋的性命。

鄱阳湖水战中正是常遇春和廖永忠救下了朱元璋,后来廖永忠又在泾江口率水军阻击陈友谅,最终使得陈友谅败死泾江口。

后来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在武昌称帝,廖永忠又跟随朱元璋攻打武昌,廖永忠率水军在长江中结成水寨阻断了陈理的粮道,走投无路之下陈理只得开城投降。

彻底平定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回到南京盛赞廖永忠,并称他为“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还让他将这句夸赞之语制成牌匾悬于家门之外。

此后朱元璋又开始与张士诚作战,张士诚的弟弟张世德有谋略还十分骁勇,是张士诚的得力助手,后被朱元璋所擒获,张士诚为了赎回弟弟,向朱元璋提出了用廖永安交换张士德的提议。

廖永安虽然是忠勇善战,但他在朱元璋这里并不是不可替代之人,他的弟弟廖永忠在他被俘后完美地替代了他,而张士德却是张士诚身边不可替代的智勇双全的战将,如果放回张士德,日后肯定会给朱元璋带来更大的麻烦,因此朱元璋果断拒绝了用张士德交换廖永安的提议,随后立刻将张士德斩杀。

张士德被朱元璋杀害后,朱元璋为了安抚廖永忠,也为了安抚人心,遥封被俘囚禁的廖永安为楚国公、中书省平章事等职务,不过这些都没用,在张士德被朱元璋杀害之后不久,被囚禁了八年的廖永安也在囚禁之所而死。

虽然历史上没有交代廖永忠在得知哥哥廖永安死讯后是什么想法,但是估计他当时内心多少是对朱元璋不肯用张士德交换哥哥廖永安是有想法和不满的,即便廖永忠对此没有太多想法,那么好猜忌的朱元璋却不一定会这么认为。

此后廖永忠为了表现自己对朱元璋的忠心,又积极参与平定张士诚的战斗,张士诚被平定之后,廖永忠奉朱元璋之命迎接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义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到南京,结果韩林儿的坐船到瓜步时莫名其妙沉了,韩林儿溺亡,为此朱元璋曾申斥了廖永忠,但当时并没有给予他实质性惩罚。

因此后世都认为廖永忠不是接受了朱元璋密令就是擅自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故意溺毙小明王韩林儿,使得朱元璋可以名正言顺成为最高领袖。因此后世都认为廖永忠不是接受了朱元璋密令就是擅自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故意溺毙小明王韩林儿,使得朱元璋可以名正言顺成为最高领袖。不管韩林儿之死到底是如何,但可以想象到廖永忠此举肯定是为了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忠心。

多种因素造成了朱元璋将廖永忠赐死

此后廖永忠又作为汤和的副将,先后平定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割据福建的陈友定、割据广东的邵宗愚、盘踞广西的元朝势力,虽然名义上主将是汤和,实际上平定这些地区都是廖永忠出谋划策打下来的,廖永忠也证明了他不仅善于水战陆战也不差,不仅如此,他所到之处抚军安民深得人心。

后来廖永忠还曾跟随徐达北伐,后又跟随汤和剿灭了割据四川的明夏政权,尤其是迫降割据四川的大夏政权皇帝明升时,廖永忠与另一大将傅友德功劳最高,朱元璋曾称平蜀功劳为傅一廖二,可见廖永忠在明朝平定川蜀的功劳有多大。此后由于廖永忠擅长水战,朱元璋又派他率水师出海追捕倭寇。

后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先是称赞廖永忠舍生忘死在鄱阳湖水战中救了自己,作战骁勇,并称廖永忠为天下之奇男子,要知道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是很高的赞誉了,朱元璋这一辈子就称赞过两个人为奇男子,一个是对手元朝丞相王保保,另一个就是廖永忠了。

但是朱元璋紧接着又批评廖永忠没有照顾好韩林儿导致其溺毙,而且还派与他关系要好的儒生窥探朱元璋的想法,这让朱元璋十分生气和厌恶,因此按战功来说廖永忠本可以获封公爵,却因此在封爵时只封为侯爵,没有封给公爵。

关于韩林儿之死属于历史上的谜案,后世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朱元璋暗中指使廖永忠干掉韩林儿,另一个就是廖永忠揣摩朱元璋的心思,为了讨好朱元璋故意将韩林儿溺毙。

不管是哪种说法,韩林儿死了,最大获益者是朱元璋,廖永忠不管是接受朱元璋密令还是擅自做主,总之朱元璋和他之间从此肯定是有芥蒂的,如果是朱元璋密令廖永忠溺死韩林儿的话,那么朱元璋肯定会对知道自己黑历史的廖永忠有所介怀,而且朱元璋甚至会猜忌廖永忠会不会对自己此次没给他封公爵不满;如果是廖永忠擅自做主溺毙韩林儿,那么朱元璋肯定会恼怒廖永忠揣摩自己意图,还使得朱元璋要背负上嫌疑之名。

而且在洪武三年(1370年)时,爆发了宰相杨宪案,杨宪是一个文臣,他属于得意忘形的人,因此在他担任宰相之后不久就因罪被朱元璋诛杀了,在调查杨宪期间,朱元璋发现了廖永忠牵扯其中,但是朱元璋担心给人留下屠戮功臣的恶名,所以故作宽广以功臣之名赦免了廖永忠。《明史》记载为: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朱元璋在诛杀杨宪后宽恕廖永忠也是为了敲打他,不过廖永忠还是没有珍惜这次机会,后来他又僭用龙凤图案器物被人告发,最终引起朱元璋震怒,将他赐死。据《明史》记载为:八年三月坐偕用龙凤诸不法事,上赐死,年五十三。就这样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的廖永忠就被以僭越之罪赐死了。

僭越之罪在明清时期属于重罪,确实是罪可致死,但是这个罪名不过是廖永忠之死的导火索而已,身为大将的廖永忠曾与宰相过度亲密,加上之前朱元璋说他窥探圣意的举动,这肯定都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所以在杨宪事件之后估计廖永忠就已经上了朱元璋猜忌功臣的名单之中。

而再加之廖永忠的大哥廖永安之死与朱元璋也难脱关系,所以朱元璋本身就会猜忌廖永忠会不会因自己没有交换廖永安还有因韩林儿之死没给他封公爵的事而有何想法。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就是廖永忠并非朱元璋的淮西嫡系出身,廖永忠属于巢湖水师的领袖人物,朱元璋对廖永忠的信任度远不如徐达、汤和这些淮西兄弟,从廖永忠长期担任汤和的副将也能看出来,廖永忠的能力和功绩虽然比不上徐达和常遇春,但是比之汤和绝对是有过之无不及,可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却远不如汤和,这就在于廖永忠的出身并非朱元璋的淮西嫡系兄弟。

明朝建立之后,明朝的水军基本承自于巢湖水师,也就是说廖永忠在明朝的水师力量中影响很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一直希望分化巢湖水师,并用自己的淮西嫡系将领掌管水师,所以朱元璋才会调派廖永忠为汤和的副手去打陆战,而朱元璋用自己的淮西嫡系将领航海侯张赫、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等取代廖永忠、赵庸等巢湖水师将领。

所以廖永忠的出身加上韩林儿之死、廖永安之死还有他想窥探朱元璋的想法以及他与杨宪交结,这些使得朱元璋越来越猜忌他,而后来赐死他的罪名僭越之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僭越就代表着廖永忠的性质已经变了,在处理杨宪时朱元璋宽恕他就是在敲打他,可惜他没珍惜机会,僭越其实也代表着廖永忠对朱元璋的不满,韩林儿溺毙、廖永安之死加上朱元璋对他的打压没有给他公爵,这些肯定都会让廖永忠对朱元璋产生不满,所以他才会有僭越之举,既然如此,朱元璋也没有必要再留着他了。

而且毕竟廖永忠的强项水战当时已经发挥不出多大作用,如果廖永忠对朱元璋还很有用的话,或许会留下来,但是很明显当时驱逐北元更需要的是陆战,以陆战来说明朝开国的很多大将都不比廖永忠差,因此在诸多因素之下廖永忠就成了朱元璋屠刀之下的第一个功臣。

按照僭越之罪是可以诛连家人,而廖永忠死后朱元璋不仅没有牵连他的家人,还没有废除他的德庆侯爵位,让他的儿子廖权继续承袭了德庆侯爵位,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对廖永忠还是比较仁慈了,要知道朱元璋后期对功臣有多么无情,廖永忠的战友赵庸、傅友德那结局都很惨,不止身死,封爵被废除,连家人都受到牵连,比起他们廖永忠还算是幸运了。

不过廖永忠的孙子廖镛是支持建文帝的文臣方孝孺的门生,后来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方孝孺被朱棣诛灭十族,无人敢替方孝孺收尸,廖镛安葬了方孝孺而触怒了朱棣,被处以极刑,廖氏家族的德庆侯爵位也被朱棣废除,不仅如此,廖氏家族男丁全被发配充军,女性都被沦为官奴,可以说廖永忠的家族后人在朱棣时期才是最惨的,遭到毁灭性打击。

总的来说廖永忠被赐死有咎由自取之处,也有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之处,两者兼具,最终造成了他被朱元璋诛杀的第一个开国功臣。

更多文章

  • 第一个血祭朱元璋屠刀的为什么是廖永忠?只因他做了:瓜步沉舟!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朱元璋,廖永忠,平定,汤和,常遇春

    在北方残元、南方倭寇的不时骚扰,大的武装割据势力基本清扫完毕。朱元璋腹里的逐步稳固,边疆的渐次平定,武人勋臣问题的解决提上日程。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时机已经到来。朱元璋决定用最严厉的手段对付这些新贵,这些跋扈将帅。可是谁也不曾想到,第一个以自己的血祭元璋屠刀的,竟是德庆侯廖永忠。巢湖水师统帅廖永

  • 廖永忠:猛如虎的武将,救过朱元璋的命,却被朱元璋第一个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廖永忠,朱元璋,陈友谅,徐达,常遇春

    古代的名将,大多数却是“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英雄见白头”,很多名将等不住他们老去、凋零的那一天,就因功高盖主而被皇帝杀了。我国历史上,朱元璋是杀功臣最多的一位皇帝,他称帝之后,通过制造胡惟庸案、蓝玉案等案件,杀掉了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在内的数十位开国功臣,牵连其中被杀的人,更是多达

  • 驳明初廖永忠资历功劳不够封公爵的七大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公爵,平定,沐英,蓝玉,廖永忠,傅友德,常遇春

    廖永忠的资历够不够封公爵呢?上期主要讨论了廖永忠自身的功劳,今天淮下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把他的功劳和资历结合起来与其功臣进行对比讨论,也是顺便回应之前一位朋友的质疑。大家点点赞,支持一下!廖永忠第一,他说廖永忠不是淮西的,是半路加入的,所以不能封公爵。首先,这个淮西指的是两宋的淮南西路。在这个行政

  • 明初鄱阳湖之战第一功臣廖永忠,为什么没能封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公爵,曹操,廖永忠,陈友谅,常遇春,小明王,鄱阳湖之战

    廖永忠自身内在的功劳够封公爵吗?廖永忠是谁,廖永忠就是电视剧里大虎的原型。电视剧大虎剧照前面淮下书生讨论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时提到过廖永忠,很多朋友对书生关于廖永忠原本能够封公爵的观点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廖永忠功劳不够、资历不够,因此没有资格封公爵,那么今天淮下书生就用三期视频和文章专门来聊聊廖永忠!小

  • 曹端妃是被方皇后假传圣旨所杀?不,是嘉靖亲自送爱妃升天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圣旨,妃嫔,宫女,方皇后,曹端妃,嘉靖皇帝,孝烈皇后,乾隆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宫中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壬寅宫变,地位卑微的宫女因为被性格残暴的嘉靖奴役,导致几百人同时病倒,她们忍无可忍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嘉靖,但最后将绳子打了死结,有人又因为害怕而跑去将事情告诉了方皇后,导致行动失败,宫女们全部被抓获,而主谋则被定为王宁嫔和曹端妃,所有人全部凌迟处死。但是根据王子林先

  • 宫女暗杀嘉靖帝,曹端妃毫不知情,为何却被定为主犯

    历史解密编辑:蔚蓝史族标签:宫女,太监,曹端妃,方皇后,嘉靖帝,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深受皇帝宠爱的曹端妃,被处以凌迟极刑。相信大家也看出问题了,曹端妃深受宠爱,怎么会被凌迟处死呢?她被处死的罪名也很奇怪,竟然是“谋害皇帝”。她都如此受宠了,为何又要去谋害皇帝呢?所以这件事,怎么想都有问题。其实,这件事是这样的。由于嘉靖皇帝宠爱曹端妃,所以这天如常来到其居住的翊坤宫休息

  • 明朝后宫残酷事件:曹端妃躺着中枪,方皇后被活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方皇后,嘉靖皇帝,曹端妃,宫女,明朝,后宫

    作者:关如是我一直对明朝有好感,认为在朝代更迭中,他算得难得的铁血王权。网络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说的就是明朝。天子守国门,指的是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君王死社稷,指的是末代崇祯帝吊死在煤山。可是这样的明朝,免不了有几个涂抹家族的,我一直认为嘉靖帝就是明朝的黑历史。(一)

  • 美貌过人的曹端妃,被诬陷参与宫女杀害嘉靖皇帝,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嘉靖皇帝,曹端妃,宫女,方皇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如此行为,朝野震动,这一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然而,嘉靖帝命大,没死成,最后还是活了过来,捡了一条命,这些参与杀害皇帝的宫女却下场极其凄惨,都被凌迟处死。而嘉靖皇帝的宠妃,美貌过人的曹端妃,也

  • 明朝孝烈方皇后,一位能让嘉靖皇帝不惜与群臣翻脸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方皇后,皇后,嘉靖皇帝,宫女

    有。历史上有一位方皇后,那就是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任皇后,孝烈方皇后。嘉靖生前一共立过三位皇后,前两位皇后,嘉靖对她们可谓是冷血无情,孝洁肃皇后被嘉靖吓死,张废后被嘉靖幽禁而死。方皇后是他所册立的最后一位皇后,也是嘉靖唯一一个真心爱过的皇后。当年,方皇后被册封为皇后时,按旧制,嘉靖只需率领妃嫔拜谒皇宫内

  • 朱祁钰去世后,他后妃下场一个比一个惨,为何汪废后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皇位,皇帝,后妃,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汪废后,景泰帝,慈禧太后

    要说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的恩恩怨怨,就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自己被瓦剌俘虏。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王文、于谦等人的支持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是为明代宗。一开始,朱祁钰是不愿意当皇帝的,毕竟当时明朝处于危难之际,谁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呢。可碍于实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