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是个有争议的人,对他的评价基本上冰火两重天。
正面的评价是:尚可喜在明朝末期,顺应形势,他不仅没有走袁崇焕的老路,反而把握机会,与时俱进,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并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成了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铁腕人物。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负面的评价的:尚可喜吃得是大明的俸禄,可是因为上司要除掉他,他一怒之下,投降了清朝。尚可喜在降清后,他不仅帮助清朝剿灭了李自成等起义军,他还率领手下,干了诸如“广州大屠杀”这样的暴力之事。他在广东驻兵期间,部队的军纪并不佳,还出现了士兵们骚扰百姓的事情。
尚可喜对清政府是有功的,他从一开始的“智顺王”到“平南王”再到“平南亲王”,官职可谓一路高升……尚可喜功功过过,是是非非,相信读者朋友们自有公论,小编在这里暂且不说了。
咱们今天单从尚可喜投降说起:尚可喜投降,皇太极真的没有想到,为什么没有想到,因为尚可喜的家族,是忠君报国的世家。
尚可喜的父亲尚学礼、兄弟尚可义全都战死和清军交战的沙场,正因为满门忠烈“根红苗正”,他才能被任命为广鹿岛统领,他在任统领期间,他将家人留在了抚顺,抚顺城被皇太极的手下攻破之后,尚家一百多口人,竟都投海殉城。
毛文龙去世后,沈世奎新任的东江总兵,他与尚可喜有间隙,一到任就想置尚可喜于死地,消息走漏,尚可喜一怒之下,向盛京的皇太极投降,皇太极听到尚可喜携带者五岛军资器械,以及全部手下将士来投奔,他不仅亲自接出了城,而且欣喜若狂地讲:“天助我也!”
尚可喜的这只军队,也被皇太极称之为“天助军”!
尚可喜镇守广东后,朝廷觉得广东之乱未除,还需要尚可喜为清朝廷效力,故此,对他封赏不断。当时清廷的一位老太后,为了显示朝廷的皇恩浩荡,赏赐给了尚可喜夫人一件紫貂皮的袍子。
可是这位老太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尚可喜先后娶过23位夫人,除了正妻刘氏,还有杨氏、舒氏、胡氏等等一干夫人。
这些夫人中,有两位最受宠,这两位夫人,都对这件紫貂皮的袍子非常心仪,便你争我夺地吵了起来。
尚可喜别看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平南王,可是在夫人面前,不免有些英雄气短,为了家庭的和睦,他决定将这件紫貂皮的袍子,原封不动,送回京城,并修书一份,写上了因为两位夫人“争吵不断”而退还皮袍子的理由。
可是他手下的谋士却认为不妥,尚可喜是封疆大吏,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怎么能够替朝廷守土?便将“争吵不断”改为了“礼让不止”。
北京的老太后一见这封信,不由得大受感动,当即又命内务府做了一件紫貂皮的皮袍子,然后将这两件皮袍子,全都送给了尚可喜,他的两位夫人这才破涕为笑,不再搞家庭战争了。
后来,吴三桂叛变,尚可喜却始终没有对清朝落井下石……从他退回清廷赏赐的皮袍子的这件事,可以洞见,他很“实在”,并不是一个聪明如“吴三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