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被授上将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被授上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907 更新时间:2023/12/9 10:09:08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

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

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李烈钧,历史上的确是孙先生的拥趸,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他还敢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

当时掌权的蒋介石对共可是极为仇视,李烈钧能如此,可见他的革命信念和对孙先生的拥护。如果再把他的家世拉长一点,真的可谓是一门革命之家了,他的父亲参加了反抗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他的五个儿子都在日寇侵略时参了军!

李烈钧的父亲叫李骏兴,江西九江武宁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本来一度展现出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奈何在强盛期却发生了“天京事变”,最有谋略的东王杨秀清被杀,内部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秦日纲韦昌辉等人一死,石达开再一出走,太平天国的情况急转直下,后面主要就是靠陈玉成、李秀成这一对“双子星”在支撑。

江西方向的战事本来是由翼王石达开负责,他走后,太平天国就派出了李秀成来主导,在这一时期,李骏兴家中的四兄弟都加入了李秀成的部队。

李秀成的确很能打,李骏兴加入后作战也很勇猛,但大势并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最终太平天国还是走向了覆灭,而李秀成也被清军抓获后处死。

当年加入太平军的人有很多,清朝政府没办法做到赶尽杀绝,李骏兴的职务又不高,见到颓势尽显时就回到了家里,因此逃过一劫。之后李骏兴就安心务农,再也没有过问世事。不过他毕竟有过从军经验,就把自己的见闻和武艺都教给了儿子李烈钧。

李烈钧从小天资聪颖,本是个读书的好苗子,1901年武宁县令出于爱才,让他进入江西武备学堂,改变了他的一生。

天才之所以叫天才,就是因为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别人,李烈钧在江西武备学堂表现出众被选送到北京,到了北京依然亮眼,又被选赴日本深造。

可以说,清政府对他还算不错,只不过他自带反清基因,深切地意识到腐朽的清政府是国家强大的阻碍。到了日本后他与黄兴、孙中山等人意气相投,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回到国内后,李烈钧先后担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云南讲武堂教官、陆军小学总办等职,走到哪里就到哪里宣传反清思想,即便曾经被捕也没有妥协。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李烈钧与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等人策动了九江起义,在这个过程中他立下大功,被推举为海陆军总司令。

后来清政府派出冯国璋向武昌发起反扑,已担任安徽都督的李烈钧率领革命党驰援,迅速在武昌军事要地部署好军队,让冯国璋不敢越过长江。黎元洪有感李烈钧的功劳,便授命他为五省联军总司令。

1912年,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很快就任命李烈钧为江西都督。不管是看贡献还是职务,李烈钧都属于反清领导人。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李烈钧知道自己麾下的力量很难抗衡强大的袁世凯,但他还是毅然举兵。在全国各省都督中,只有他和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三人紧密跟随孙中山讨袁,其他大部分都在观望。

虽然革命党人思想比北洋先进,但很多时候还是实力说了算,二次革命很快失败,李烈钧被迫流亡于海外。

1915年袁世凯开了历史倒车,李烈钧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云南,策动了唐继反袁。随后他们组织了“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共同举兵,袁世凯不久在悲愤交加中去世。

后来的护法战争,孙中山自任海陆军大元帅,李烈钧担任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对孙中山极为忠诚,打下桂林马上就将孙中山迎了过来,成立北伐大本营。

只可惜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后,李烈钧原先的人马都丢得差不多,此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掌握过军队,只在孙中山身边协助出谋划策。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烈钧不重要,孙中山曾离开广州去上海处理事务,李烈钧就代行了大元帅职务,由此可见他的地位。而且他还做过一件影响近代历史的事——强烈推荐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作为一个国民党中的后辈,却能逆袭汪精卫、胡汉民等大佬,主要倚靠的就是黄埔系的力量。而孙中山在下令筹办黄埔军校时,李烈钧认为陈炯明背叛革命时,蒋介石的表现非常忠诚,可堪大用,于是就劝孙中山“校长一席,非蒋莫属”。

李烈钧的话在孙中山心里的分量很重,不说一锤定音,至少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李烈钧对蒋介石算是有恩,但老蒋只把他当成“吉祥物”,地位放得很高,却一点实权都不给,李烈钧索性称病休养了几年。

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多次致电蒋介石,督促他出兵抗日。他并不是那种只怂恿别人上战场的人,他还把五个儿子都送去参军,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

李烈钧与妻子华世琦有三女七子共十个孩子,长子已在香港当医生、幼子年龄还太小,基本上能扛枪的儿子都被他送去扛枪了,这个情怀还是很令人动容的,时人也赞誉“党国元老,五子从戎”。

但是李烈钧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回应,蒋介石最后选择了忍让。李烈钧无奈,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做贡献。

1933年日寇侵犯察哈尔省,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军随即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多处失地,但此举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

因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有共产党的参与,在老蒋看来,抗不抗日不要紧,但是跟共产党有关就绝对不行,所以老蒋就向抗日同盟军施压,甚至调动了军队呈包围势态。

李烈钧在这样的时刻跟老蒋对着来,公开致电说冯玉祥“举义张胆,志在收复失地”,并希望国民中央对分析仪“请授大权,俾当大任”。虽然说他的话没起到作用,但有这个勇气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往后他一直为统一抗日奔走,后来1937年还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名请求恢复孙先生的政策。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便李烈钧喜欢跟老蒋对着来,但他的资历太老,老蒋也只能忍着不快授予他二级上将军衔。

1946年2月,李烈钧病逝,周总理、邓颖超、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都亲自前往吊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所以,称李烈钧为革命家也是不为过的!

更多文章

  • 李秀成本有绝佳机会将曾国藩聚歼于祁门,却因一人而功亏一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秀成,曾国藩,祁门,李秀,太平军,左宗棠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初1,经一年多的苦战,曾国荃率部攻克安庆,太平军将士1万7千余人被屠杀。自此,太平军战力每况愈下,基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曾国藩感觉胜利在望,遂放松了警惕,竟把湘军大营(指挥中枢,相当于司令部)扎在了祁门。祁门属徽州府,西南与景德镇接壤,东边是巍峨群山,有山路通

  • 太平军攻武昌救安庆因何失败?因李秀成态度消极加陈玉成政治幼稚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武昌,安庆,清军,李秀成,陈玉成,太平军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因李秀成的缘故大打折扣咸丰十年(1851) 五月,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策划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的攻击目标是再次克复九省通衢的战略重镇武昌 ,逼迫围攻安庆的湘军精锐回救两湖,以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因为安庆的安危关乎太平天国的整体大局,而解救安庆危局的时间又很紧迫

  • 李秀成在浙江统30万大军,为何却被只有两万人马的左宗棠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左宗棠,清廷,曾国藩,石亚达,巡抚

    自安庆失守后,忠王李秀成便把兵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江浙地区。从江西向东进的侍王李侍贤部以及从广西回归天京的翼王石达开旧部加起来几达30余万人,一时间,忠王麾下兵多将广,气势大振,太平军几乎遍布了浙江全省。而一直主张“保越图吴”的左宗棠在湖南湘阴等地大肆招兵买马,他招揽了曾国藩弃将王錱的旧部,还招徕了

  • 太平天国战争:陈玉成打不赢湘军,便联手李秀成去打八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胡林翼,八旗

    1860年初,陈玉成增援太湖,湘军名将鲍超被围困在小池驿。陈玉成集中兵力,重点攻打鲍超的“霆军”,太平军连续发起猛攻,鲍超招架不住,“霆军”死伤惨重。接下来,多隆阿、唐训方率兵来增援,跟鲍超换防,让“霆军”从一线下来休整。即便多隆阿到来,陈玉成还是压着他们两人吊打,太平军士气高昂。不出意外,“霆军”

  • 安庆被清军围攻时,李秀成为何不积极率军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安庆,李秀,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清军,安庆市

    1853年被太平天国攻占的安庆,一直是拱卫天国西部的战略军事重镇,也是清军重点进攻的目标之一。文献记载,1859年后半年,从三河之役惨败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的曾国藩,开始调集湘军主力分路进军安徽。曾国藩的战略构想是:先攻取安庆(当时的安徽省府),就可以全取安徽全境,继而向天京(今南京)推进。1860年春

  • 南京之魂方山,秦始皇祖龙顶挥鞭,李秀成宝积庵被捕!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嬴政,祖龙,方山,李秀成,宝积庵,南天门

    天印宫花园,方山之巅定林寺的左后方,就是方山十八盘了,比较陡峭,雨雪天气不建议由此攀爬上山。正常时间,从这里上去,经过一片茶园,很快就能到达方山之巅——天印宫花园。由于我去的这日,十八盘正在维修中,不能攀登。我便沿着柏油道慢走。方山上有不少军事基地,是禁止靠近和拍照的,所以不要自找麻烦。倒是有一些已

  • 湘军攻克南京后杀了多少人?城破后忠王李秀成为何仍能突围而走?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战争纪标签:李秀,太平军,李秀成,曾国藩,天京,城破

    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繁华六朝古都顿成人间地狱1864年7月19日午后,湘军吉字营用穴地攻城法炸塌南京(太平天国王都天京)城墙一角,终于攻破了固若金汤的石头城——南京。湘军兵勇冲入南京城后,开始了一场疯狂的烧杀抢掠。城中太平军虽然断粮已久,个个饥疲无力,但仍然举起刀枪进行抵抗,与杀红眼的湘军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2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2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历史官方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石亚达,洪秀全

    清政府晚年爆发长达2年多的鸦片战争,军费和赔款花了约一亿两,这些钱都是收刮民脂民膏而来,在短时间内全国各地增加税收,老百姓赋税沉重,尤其是两广富庶之地,承担的赋税就要多一些,加之长年旱灾,老百姓苦不堪言。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上帝教会众2万多人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是

  • 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平军,曾国藩听完大怒:立即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军事制度,科学家,清朝,艺术家

    我们都知道,晚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有着属于它的辉煌,但也有着属于它的多事之秋。清朝末年是一个灾祸横行的年代,那个年代中内有太平天国举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掠夺中华民族的财富资源。种种的缘由让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急时刻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汉臣开始崛起,他们靠着自己的能力支撑起了风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的真相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明星十级研究学者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军

    太平天国,一个前期生猛活跃,被民众视为希望,后期内部四分五裂,遭到朝廷打压,成为朝廷巩固自己腐朽统治的牺牲品。不管是洪秀全,还是其他的王,最后都惨死在朝廷手上。大力想要摧毁太平天国,而不是与其一起联手击退洋军,宁愿任人宰割,也要将农民起义的势力扼杀在自己手里。太平天国的失败让世人看到清末朝廷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