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5月,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先后攻占了上海外围的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南汇等地,见上海告急,列强军队开始出面干预, 激战中,英国正规军司令霍伯被击伤,法军司令普罗德甚至被太平军击毙。
清廷命曾国藩率军增援。曾国藩派李鸿章率领不久前才在桐城、舒城一带编练成军的淮勇五营和郭松林部湘军六营,共5500名湘淮军,分七批由租用的英国商船运载偷越太平军布设的长江防线,由安庆抵达上海。
清廷为了驱使洋人协助清军作战,特地将美国人华尔建立的“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想利用器械精良的“洋枪队”帮助抵御步步紧逼的李秀成。
李鸿章一到上海,就用金钱收买、雇佣了华尔的“常胜军”,华、洋结成了共同抗击太平军的同盟。太仓之战打响后,李秀成大军勇悍善战,湘、淮军战死者多达数百人,被逼落水者千多人,溺死者不在少数,中外联军构筑的30余座堡垒被太平军攻破,还缴获了大量彼时最先进火炮 、枪械、弹药。在接下来的青浦之战中,“常胜军” 副统领法尔思德被太平军活捉。
淮军初试锋芒,却连连遇挫。正在太平军连战连捷、攻取上海在望、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天京(今南京)被清军围困,军情紧急,洪秀全一日连发3道急诏,令李秀成立即率师回援天京。
李秀成无奈,只好放弃看似唾手可得的上海,率主力从松江前线撤往天京,只留慕王谭绍光等人带领少量人马围攻上海,这就使李鸿章和其麾下新建不久的淮军有了喘息和重新发展的时机。
李鸿章在上海大肆采购洋枪洋炮,疯狂扩军备战,淮军的人数由数千人一下子增至四万余人。他趁天京被围困、李秀成孤军奋战之机, 从东往西发起进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
淮军攻占了吴江,驻扎江、浙两省的太平军联系从此被切断;李鸿章、程学启诱降太平天国苏州守将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比王伍贵文等人,唆使他们刺杀主将慕王谭绍光,于同治二年4月攻占了苏州城;接着又收复了无锡和嘉定,并一举攻克了常州,与围困金陵的湘军遥相呼应。
左宗棠率楚军攻占了杭州,李鸿章占常州,湘军围攻金陵, 湘、淮、楚互为犄角,合到了一起,为曾国藩最后完成他攻克金陵、镇压太平天国的宏图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平定太平天国后,淮军逐渐取代了湘军,并成为北洋军阀的鼻祖。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