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年2月25号蒲松龄在山东病逝,蒲松龄,字留仙,世称就是聊斋先生。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聊斋志异》,很多人研究他的作品,在这个作品当中,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他个人经历的映射,比如说很多作品里面有一个落魄书生上京赶考有这个情节,然后有什么古寺有什么破败的院落借宿一夜,然后夜里有女鬼什么的来相会这个落魄书生,有的是心不甘情不愿,有的沉醉于温柔乡中,从故事中这个落魄书生,其实就能看到蒲松龄的影子,要么就是去应试,要不就是在应试的路上,蒲松龄四次举人考试全部落榜,所以做一个标准的话,他不能算很成功,但是他留下这部作品,让他在今天是一个大文豪文学家,当年那些成功的人,今天可能我们还真不知道有谁啊,历史就这么有意思。
据考证蒲松龄生在1640年,应该是六月份,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曾祖做过元代的总管,到明朝万历以后,家族逐渐的败落,到了蒲松龄的爸爸叫蒲盘把手中的土地,分给几个孩子,大家逐渐就独立过日子独挑门户,蒲松龄19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得了县、府、道3个第一,名震半个山东。他起点很高,有才气,年纪轻,按照常理,只要努力,考个举人博个功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科举时代有一句话,叫"场中莫论文",考场成败有时候跟才华没啥关系,与运气关系很大。蒲松龄的运气就特别不好。此后的50多年,他一直卡在秀才这个级别上。考了一辈子,再无所获。
许多时候,蒲松龄靠在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维持生计,虽然不能说多穷困潦倒,但是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因为教书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他和妻子刘氏聚少,一生
熟悉民间疾苦,留意采集民间传说异闻,呕心沥血数十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等形式,批判社会、政治
1714年他两个孙子患了天花夭折,这对他打击比较大,直到这年正月22的晚上,把聊斋志异放在案头,倚窗危坐而赫然已逝,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