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蒲松龄《聊斋·三生》、莫言《生死疲劳》,谁的故事更魔幻?

蒲松龄《聊斋·三生》、莫言《生死疲劳》,谁的故事更魔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笙情 访问量:1848 更新时间:2023/12/24 17:52:04

诺贝尔学奖得主莫言先生有一部畅销小说《生死疲劳》,讲的是一个地主冤死后,经历了六道轮回,分别体验了驴、牛、猪、狗、猴的一生,最后转生为一个大头婴儿蓝解放,整个故事由蓝解放讲述,充满了魔幻色彩和现实主义的悲欢。我想,莫言先生这个魔幻的脑洞,一定少不了蒲松龄老先生的示,因为在《聊斋志异》中就有《三生》一篇,说有一个行为不检点的劣绅,死后也经历了六道轮回,分别经历了马、狗、蛇的一生,最后转生为刘孝廉,整个故事也由刘孝廉讲述。

卑鄙的士大夫“刘孝廉,能记前身事。”他说自己第一世,是个行为道德很不检点的劣绅恶霸,六十二岁就去世了。死后来到幽冥殿,阎以乡绅之礼相待,用热茶招待他。可是他杯中之茶却浑如浊酒,阎王杯中的茶却十分清澈。他觉得这可能是迷魂汤,于是就趁阎王不注意,悄悄把茶倒在角落里,假装喝完了。过了一会儿,阎王却勃然大怒,原来是查到了他生前作恶多端。就命令群鬼把他叉出去,来世罚他做马。群鬼架着他来到一家门前,门槛很高跨不过去,他犹豫再三,被恶鬼打倒在地。

痛苦的马生“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再一抬头,自己已经在马槽中了。只听有人说:“生了生了,是个公的。”这时它心中已经明白自己成了马,但是说不出话来。加上饿得不行,就凑在母马的身体下面吃奶。马生无聊又寂寞,就这样吃着奶过了四五年,它长得又高又壮,可以当人的坐骑了——它终于成了一匹合格的马。被人骑得久了,它也有了被骑的经验——比如说,主人骑马时,都会配上马具,放松辔头信马由缰,这样跑起来就很轻松;如果让仆人或养马人骑,那就倒了血霉了,他们不装马具就上路,用两条腿往肚子上一夹,简直痛彻肺腑。

时间久了,它对仆人驾驭自己的方式感到十分气愤,也实在受不了那样的痛楚,心一横脖子一梗,绝食而亡。“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避,剥其皮革,罚为犬。”又登幽冥殿,阎王就很生气,说你这个刑期未满就自绝而亡,往小了说是逃避责罚,往大了说你这相当于越狱啊,来人来人,把他扒皮抽筋,扔到野地里,下辈子当狗去。

屈辱的狗生“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突然感觉到背上一阵柔软,睁眼一看,母狗正在舔舐自己呢。它心中无限懊恼,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当了狗,也要做一只有尊严的狗——比如说,看到那坨粑粑了吗?对于一只狗来说,那腾腾热气,散发出的浓郁香味,是多么强烈的诱惑!本狗在此立志,终狗一生,绝不吃屎!但这种所谓人的尊严,被强加到一条狗身上,是多么滑稽可笑。

为狗经年,它悲愤抑郁,也曾想过一了百了,又怕阎王怪它逃避责任,下回不知道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动物等着自己去体验生活呢!还有那主人也不争气,就这么白白养着干什么,养肥了就吃啊,吃又不肯吃。真是气死狗了,越想越气越想越气,跳起来一口咬在主人大腿上。主人惊怒,操起棒槌一顿乱棒,狗命毙于棒下。“冥王鞫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三登幽冥殿,阎王听完陈述气不打一处来:好家伙,你为了逃避责罚,可真是绞尽狗脑汁,你以为这些小伎俩能骗过本王吗,而且这次居然还伤人了,罪加一等,来鬼呀,打它千儿八百下,然后投蛇胎!

短暂的蛇生“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好容易撑过千百杖刑,被囚禁在小黑屋中,这里暗无天日十分气闷,仅屋顶有一小洞,它从洞中钻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面前是一片茂密的草丛,好家伙,它真变成了一条蛇。兜兜转转又一生,它的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它决定这一生不再做坏事,要做一条高尚的长虫,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果子。但眼前还有一个问题,也不知道蛇的寿命有多长,这样熬下去也不是事儿,自杀不行,作死也不行,得想一种体面又不被阎王抓住把柄的死法。

正想着,一辆车经过,从它身上疾驰而过,一条可怜的长虫被碾成了两段。“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四登幽冥殿,这回连阎王都震惊了:好家伙,你当走亲戚串门儿呢,三天两头就来一次。他跪在地上阎王说明了一切,阎王表示行吧,你为蛇一生也没做坏事,也遭遇了分尸之痛,那我就原谅你吧——这次回去,好好做人。

再世为人“每劝人:乘马必厚其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一睁眼,他成了刘孝廉。刘公可了不得,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读书学习都过目不忘,从小就是父母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伤仲永之悲,也不像范进为了中举不疯魔不成活,刘公年纪轻轻便举孝廉,在乡里乡亲也颇有几分名望。只是,每当看到别人骑马的时候,他就会劝说:一定要用好点的马具,不要用双腿夹马腹,那种痛苦比鞭打还痛。

异史氏曰“角之俦,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蒲松龄这个老先生啊,手中这一支笔真是厉害,这个故事看似短小精悍,仿佛就是个脑洞而已,但最后在“异史氏曰”输出的观点,才叫一个骂人不露骨。800字的小作文,总结起来就这一句话,翻译翻译:禽兽里面有许多王公大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王公大人里面,本来就有很多禽兽。是不是有点绕?精练一下:(大多数)王公大人不是人!几乎可以说,前面写了那么多魔幻的脑洞故事,都是为了“骂”这一句做铺垫。为了骂劣绅恶霸、王公大人专门编出一个故事,除了蒲松龄也是没谁了。

故事中,三生之前的劣绅就属于王公大人,他品行肮脏、道德败坏,不配为人,所以才会落入畜生道,历经三生。从恶劣的乡绅,到马、狗、蛇,到今生的刘公,而在这短短数百字中,我们也能分别通过马的视角、狗的视角、蛇的视角,看到一个人从恶到好的转变——他身上劣绅的性格特点逐渐被淡化。做马时,它受“股夹之刑,胜于鞭楚”,这是三生最痛苦的经历;做狗时,“故啮主人,脱股肉”,说明它还有劣绅的恶性;做蛇时,“不残生类,饥吞木实”,已经知善恶了;再世为人,他还能“每劝人”,蒲松龄也尊其为“刘公”,在经历了三生畜生道之后,今生的刘孝廉是个令人尊敬的读书人,而非三生之前那个“行多玷”的乡绅。

更多文章

  • 落魄秀才,却写出旷世名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不凡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女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纪晓岚,促织,卡夫卡

    今天说一说蒲松龄吧,连日酷暑,实在难熬,说一说他放的那把”鬼火”,蓝莹莹,绿幽幽,格外有感觉。其实,这个山东汉子,本意是想挑起庙堂的红灯笼,不去理会荒野的鬼火。只是,命运历来是个奇特的东西。对命运而言,红灯笼和鬼火,都有亮,都是火。他是明末清初人,生于1640 年。那一年,离大明王朝的覆灭还有四年。

  • 淄博柳泉中学2022级5班蒲松龄故居研学:探索“柳泉”感受“聊斋”——学习文化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蒲松龄,聊斋,柳泉,聊斋志异,郭沫若,老舍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带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治学态度,9月12日上午,淄博柳泉中学2022级5班的同学们开启了蒲松龄故居研学之旅。入梦里戏里,探蒲松龄故里。身临其境,才有真知!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是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作为淄博本土著名

  • 兔年话兔之五:兰州城外清代名将猎获神奇兔,蒲松龄44字揭秘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陇史荟王文元标签:蒲松龄,兰州,王辅臣,康熙,巡抚

    兰州有个靖逆侯 在金庸笔下,他是骁勇善战的名将,坐着轿子指挥战斗;在蒲松龄笔下,他带着传奇,发现了神奇化石——土化兔。 他就是,清代名将靖逆侯张勇,一个曾经在兰州生活过的名将。1.脚受伤,不能穿鞋,坐着轿子指挥 兰州繁华闹市区,张掖路和通渭路的交界处。正是张掖路步行街的东头,它的南面,则是新世界商厦

  • 自己没有做过官,却要教人去做个好官,说的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蒲松龄,好官,县官,文学家,科举

    众所周知,蒲松龄是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不仅当时风行天下,而且后来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其影响极其深远,并且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非常遗憾的是,蒲松龄一生追求功名,却一直没能如愿,造成他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

  • 历史的今天:2月25日蒲松龄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书生,举人,万历,山东,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1715年2月25号蒲松龄在山东病逝,蒲松龄,字留仙,世称就是聊斋先生。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聊斋志异》,很多人研究他的作品,在这个作品当中,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他个人经历的映射,比如说很多作品里面有一个落魄书生上京赶考有这个情节,然后有什么古寺有什么破败的院落借宿一夜,然后夜里有女鬼什么的来相会这个落魄书

  • 从“幻游小人国”说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科学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蒲松龄,马介甫,嵇康,科学幻想,聊斋志异

    先来说一段古代的记载,《小官人》是《聊斋志异》中一则有趣的故事。说从前有位太史,也记不清他姓氏名字,一天白昼,在书斋中躺着休息,忽然看到有一小队仪仗队从屋角走出来。马就像青蛙,人只有手指大。约有数十人,簇拥着一位官人,头戴纱帽,身穿绣服,端坐轿上,纷纷出门而去。太史感到十分奇怪,以为自己睡眼昏花,看

  •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君的投食日记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考城隍,李娃传,聊斋

    说到狐鬼故事,自然首推《聊斋志异》。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于魏晋,如东晋的《搜神记》等。那时道、佛两教开始流行,时代又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安的动荡状态,玄学风气更弥漫于文人之间,这时大家就开始注意各种传奇及鬼怪故事了。不过,蒲松龄的聊斋还是跟六朝时期的志怪

  •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 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文物,清朝,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中国古文献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韩家氺 绿屏源为了弘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更为了把淄博独一无二的蒲松龄文化的瑰宝这张淄博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擦亮,为此,以淄博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业委员会近几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和蒲松龄文献与文物广泛的征集,都集于五一佳节即将开放的“蒲松龄文博馆”

  • 蒲松龄巧对妙联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麻子,下联,上联,即景,清朝,蒲松龄,文学家,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王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老年定居淄川,读书写作,不问世事。新年期间,新来一位淄县长官姓乌,是当朝新贵,据说很有学问。新年团拜时,邀请县内乡绅父老名人雅士,蒲松龄也在邀请之列。乌县官知道蒲松龄著作等身,却是个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不第秀才,于是决定要考考他。酒过三巡之后,乌县官乘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二人

  • 一代文豪蒲松龄摆茶摊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促织,苏轼,皇帝,茶摊,清朝,蒲松龄,科学家,音乐家,小说家,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一连教了四十年书。但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蒲松龄在富人家里坐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蒲家庄大路口上,每天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