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落魄秀才,却写出旷世名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不凡人生

落魄秀才,却写出旷世名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不凡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民国女子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4/1/19 17:16:35

今天说一说蒲松龄吧,连日酷暑,实在难熬,说一说他放的那把”鬼火”,蓝莹莹,绿幽幽,格外有感觉。

其实,这个山东汉子,本意是想挑起庙堂的红灯笼,不去理会荒野的鬼火。只是,命运历来是个奇特的东西。对命运而言,红灯笼和鬼火,都有亮,都是火。

他是明末清初人,生于1640 年。那一年,离大明王朝的覆灭还有四年。神州大地,灾荒连年,刀兵四起,可谓生不逢时。

他的出生地——淄川县城东边七里处的蒲家村,风水倒是蛮好。村东有一口水井,井水清冽甘甜,常常自涌而出,溢流成溪,溪岸两侧生长着数百株柳树,垂绦成荫。因此蒲家村又叫满井村、柳泉村。

他自号柳泉居士,是暗暗希望自己近水而栖,日子过得滋润些吧?却不料他这一辈子,活得如一株病柳,格外凄清。

蒲家世代耕读,期待着有一天族中子弟能够考取功名,科甲连登,把家族的社会地位往上拽一拽。

蒲松龄不负众望,他19 岁时参加公务员海选,在县、府、道试中都获得第一名,名藉藉诸生之间,年纪轻轻就在山东出了名。但不知怎地,出道就不着道了,在那之后,蒲秀才屡战屡败,连候补公务员的队伍都没能混进去。一直考到七十二岁,做爷爷的他从孙山跌到孙子山了,才补了个贡生,算是朝廷颁给他的一个安慰奖。

“贡生”这玩意,相当于举人的“副榜”,理论上是不能做官的,有去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资格而已。但以蒲松龄当时的年龄,一不可能再做官,二不可能去读书了。

蒲松龄举业一辈子,临头是这么一个结果,内心的崩溃可想而知。

这让旁人说来,屡试不中也就轻飘飘的四个字。但对老蒲,那是辽阔一生中一寸又一寸、一下又一下的啃噬和重击。书山通往孙山的路是暗的,风声凄厉,鬼火飘摇,他向前向后,都是人生的下坡路。

在《聊斋》里,出彩的故事主角,不再是偶像剧里的高富帅,而是落魄无望的书生。譬如《叶生》中的叶秀才,文章冠绝一时,奈何所向不遇,连试屡败,半生沦落,心竭而死。死后遇到考卷,犹自兢兢业业,展袖答题,没想到竟在阎王殿里折桂,高中了。叶生狂喜,择吉就道,火速还乡:老婆,我考中啦,富贵啦…… “ 妻见之大恸,抱衣而哭,君死久矣,何言富贵!”

老蒲在故事的末尾感叹: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

这话,太鸡汤了,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

他写过一篇有名的《祭穷神文》,写在除夕之夜: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 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连年落榜,举业无望的蒲松龄,只好坐馆教书。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私塾先生的年薪是 8 两。但当时的消费水平,一个三四口之家,一年的吃穿用度,至少需要 20 两银子。

这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不知道老蒲作为一家之主,是怎么熬过来的,靠想象吗?有可能。虽说贫穷限制一个人的想象是真理,但贫穷人家过日子,需要拿想象来帮衬,也是真话。

据说有一次,蒲家来了几位朋友。老蒲想招待朋友吃饭,家里却只有六文钱。他的妻子刘氏犯了难,老蒲却说好办好办,他列了个单子,让妻子照单采购:两文钱的韭菜,两文钱的豆腐渣,两文钱的冬瓜,并叮嘱妻子,记得回来时,在家门口的柳树上摘一把叶子,鸡窝里掏两鸡蛋……菜做好后,他就拉着妻子扮演了一回巩汉林和赵丽蓉,妻子每端上一道菜,他就在一旁高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其实就是清炒韭菜,上面铺着两个蛋黄;

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就是焯好的柳叶撒上细盐,围一圈儿蛋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其实就是清炒豆腐渣;

“门泊东吴万里船”——其实就是清汤上飘着冬瓜片。

如此逼格的忽悠术,不知道老蒲忽悠到一份尊严和体面没有?但依靠“忽悠”,来点亮人间鬼火,让鬼在人间复活,让人鬼越过奈何桥,一起昼嬉夜哭,上演一出人鬼情未了,老蒲做到了,而且成就了他千古文章。

那些在现实里被捣碎的梦,被埋葬的理想,老蒲,这个落魄书生,用笔墨,用纸张,把它们练成鬼火,照亮了现实逼仄陡峻的一切。

听说,为此,清朝大才子纪晓岚说了聊斋不少坏话,可以理解。不同于老蒲,纪晓岚官至内阁学士,虽有官场起伏,但总是在权力核心与文化核心里混。他还搞了个大型文化工程,领衔编撰过《四库全书》。他那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也写狐仙鬼怪,但到底居高临下,旨在教化。老蒲点亮的这一道鬼火,照亮了人世间的重重黑雾,让体制内的纪大才子多少有些难以面对吧?

同样都是读书人,只不过一个潦倒,一个得意。但每本圣贤书都告诉他们同样一个道理。老纪信奉的,老蒲也信奉,并且深信不悔。做天子的要对得起天,当臣子的要不负于君,做小民的要安居安心安分。岁月更迭,这世间千变万变,但大道未变,上上下下,横平竖直,开篇就写着至善明明德。

朝纲失序、仁政不行,老蒲一介布衣,有心无力,唯有用笔墨,炼出妖精鬼怪来,让鬼火飘摇,给无望者以清凉的光亮。

《促织》就讲了这么一个无望之光的故事。

我以前翻聊斋,除去《婴宁》之类的花妖狐魅,颇有兴趣,对其他,没多大感。但近日偶然翻到《促织》,重读之下,心中竟有巨雷碾过天庭之痛。

这篇文章,初中的课文里就有。讲的是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皇上也有低级趣味,爱斗蟋蟀,岁征民间。某邑有个叫成名的穷困书生,久考不中,家业败光,又逢苦役,“忧闷欲死”。正好赶上官家征促织,他便决定逮一只大的来,冀有万一之得,以解糊口和苦役之困。

在神婆的指引下,成名终获一只雄勇善斗的大蟋蟀。可是,九岁的败家儿子竟不小心把蟋蟀弄死了。成名闻知,如被冰雪,心丧魂失。儿子惊惧,跳井自尽了。救上来时,已然神气痴木,奄奄昏沉。忽闻门外虫鸣,竟是一只雄霸促织界、打败铁公鸡、伴琴瑟可起舞的铁蟋蟀。

铁蟋蟀层层报了上去,龙颜大悦。皇上一高兴,天下都开心。成名苦役得除,甚至阔了起来。一年后,儿子苏醒,说,爸爸,那蟋蟀就是我啊!

呜呼!蒲松龄原来是卡夫卡的祖宗,卡夫卡写下《变形记》时,蒲松龄已经死了两百年。

他是在他的书房“聊斋”里“倚窗危坐而卒”的,享年 75 岁。

他死前两年,辛苦照顾他一生的结发妻刘氏去世,他悲伤感叹:“尔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活人。”

在红尘世界之外,在魑魅世界之外,总有一处,是桃源。那空中突然冒出来的楼阁,门扉虚掩,只须有一份勇气推开,一脚迈进去,安宁、富贵、忠贞、善良、友爱……凡是现实世界里的稀有金属,此刻都在身边叮叮当当,每一个响声里,都是千年呼唤的回声。

蓬门荜户,一灯如豆,如鬼火飘摇。灯下进入梦乡的人不愿醒来,只愿这梦能再长点、长点……

蒲松龄去世约 50 年后,《聊斋志异》初刻,洛阳纸贵,轰动全国。

作者:甘草子:不小资,不文艺,不妖娆,不风情,恬淡自守,性如草木。

更多文章

  • 淄博柳泉中学2022级5班蒲松龄故居研学:探索“柳泉”感受“聊斋”——学习文化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蒲松龄,聊斋,柳泉,聊斋志异,郭沫若,老舍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带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治学态度,9月12日上午,淄博柳泉中学2022级5班的同学们开启了蒲松龄故居研学之旅。入梦里戏里,探蒲松龄故里。身临其境,才有真知!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是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作为淄博本土著名

  • 兔年话兔之五:兰州城外清代名将猎获神奇兔,蒲松龄44字揭秘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陇史荟王文元标签:蒲松龄,兰州,王辅臣,康熙,巡抚

    兰州有个靖逆侯 在金庸笔下,他是骁勇善战的名将,坐着轿子指挥战斗;在蒲松龄笔下,他带着传奇,发现了神奇化石——土化兔。 他就是,清代名将靖逆侯张勇,一个曾经在兰州生活过的名将。1.脚受伤,不能穿鞋,坐着轿子指挥 兰州繁华闹市区,张掖路和通渭路的交界处。正是张掖路步行街的东头,它的南面,则是新世界商厦

  • 自己没有做过官,却要教人去做个好官,说的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蒲松龄,好官,县官,文学家,科举

    众所周知,蒲松龄是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不仅当时风行天下,而且后来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其影响极其深远,并且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非常遗憾的是,蒲松龄一生追求功名,却一直没能如愿,造成他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

  • 历史的今天:2月25日蒲松龄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书生,举人,万历,山东,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1715年2月25号蒲松龄在山东病逝,蒲松龄,字留仙,世称就是聊斋先生。他最著名的著作是《聊斋志异》,很多人研究他的作品,在这个作品当中,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他个人经历的映射,比如说很多作品里面有一个落魄书生上京赶考有这个情节,然后有什么古寺有什么破败的院落借宿一夜,然后夜里有女鬼什么的来相会这个落魄书

  • 从“幻游小人国”说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一定的科学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蒲松龄,马介甫,嵇康,科学幻想,聊斋志异

    先来说一段古代的记载,《小官人》是《聊斋志异》中一则有趣的故事。说从前有位太史,也记不清他姓氏名字,一天白昼,在书斋中躺着休息,忽然看到有一小队仪仗队从屋角走出来。马就像青蛙,人只有手指大。约有数十人,簇拥着一位官人,头戴纱帽,身穿绣服,端坐轿上,纷纷出门而去。太史感到十分奇怪,以为自己睡眼昏花,看

  •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君的投食日记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考城隍,李娃传,聊斋

    说到狐鬼故事,自然首推《聊斋志异》。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于魏晋,如东晋的《搜神记》等。那时道、佛两教开始流行,时代又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安的动荡状态,玄学风气更弥漫于文人之间,这时大家就开始注意各种传奇及鬼怪故事了。不过,蒲松龄的聊斋还是跟六朝时期的志怪

  •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 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文物,清朝,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中国古文献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韩家氺 绿屏源为了弘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更为了把淄博独一无二的蒲松龄文化的瑰宝这张淄博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擦亮,为此,以淄博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业委员会近几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和蒲松龄文献与文物广泛的征集,都集于五一佳节即将开放的“蒲松龄文博馆”

  • 蒲松龄巧对妙联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麻子,下联,上联,即景,清朝,蒲松龄,文学家,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王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老年定居淄川,读书写作,不问世事。新年期间,新来一位淄县长官姓乌,是当朝新贵,据说很有学问。新年团拜时,邀请县内乡绅父老名人雅士,蒲松龄也在邀请之列。乌县官知道蒲松龄著作等身,却是个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不第秀才,于是决定要考考他。酒过三巡之后,乌县官乘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二人

  • 一代文豪蒲松龄摆茶摊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促织,苏轼,皇帝,茶摊,清朝,蒲松龄,科学家,音乐家,小说家,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一连教了四十年书。但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蒲松龄在富人家里坐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蒲家庄大路口上,每天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

  • 蒲松龄的后人住这里,为推广《聊斋俚曲》费尽心力,但却后继乏人

    历史解密编辑:秦巴阿松标签:山东,康熙,清朝,蒲松龄,玉娥郎,小说家,科学家,聊斋俚曲,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我们都知道,《聊斋》是古代著名文学作品,作者叫做蒲松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蒲松龄还有另外一部作品,即《聊斋俚曲》,直到现在他的后人都在大力推广。然而,知道《聊斋俚曲》,懂得《聊斋俚曲》,传承《聊斋俚曲》的人都太少了,也让蒲松龄的后人十分忧愁。究竟《聊斋俚曲》是什么呢?如果您也感兴趣,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