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击败“海上马车夫”荷兰,生混血儿郑成功,郑芝龙的一生有多传奇

击败“海上马车夫”荷兰,生混血儿郑成功,郑芝龙的一生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凉觅凉人心 访问量:3841 更新时间:2024/1/16 15:46:51

只要是提到郑成功,我们都知道他是民族英雄,收台湾。一生都在为反清复明的事业在努力,只可惜年仅38岁含恨离世,实在是令人。

但大部分不知道的是郑成功其实是一个混血儿,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混血;郑成功的母亲其实也是一个混血,也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混血,所以说田川氏有一半的中国血统;而郑成功的父亲则是被人称为“海上蛟龙”的郑芝龙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了台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郑成功之所以有收台湾的实力,其实很大一部分靠的是

父亲郑芝龙

给留下的基业。

郑芝龙的义父李旦,还有被尊为

被尊为“开台王”的颜思齐等人,以及郑芝龙的部下在台湾建立了基础,为汉人移台建立了主要的据点。

郑成功正是依靠父亲郑芝龙给留下的强大的海上基业,才敢与清朝硬碰硬

。北伐失败后,郑成功依靠海上的势力击败荷兰人,将台湾收了回来。

所以想要更好的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我们还需要了解他的父亲,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以海商兼走私发家,娶日本女子为妻,生下混血儿郑成功,并且敢于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硬碰硬,后来被明廷招降。

可惜的是,明朝灭亡后,郑芝龙的结局实在是惋惜!

郑芝龙的日本之行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身于明朝末年福建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在郑芝龙17岁的时候前往澳门投靠自己的舅舅黄程,并且跟随舅舅到了马尼拉,在马尼拉学会了卢西塔语以及葡萄牙语。

因为长时间跟葡萄牙人打交道,受葡萄牙人的影响,信奉天主教,并且给自己的取名为尼古拉.一官(一官是郑芝龙的小名)。郑芝龙精通多国语言,除了葡萄牙语与卢西塔语外,还精通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就连国内的闽南话都非常熟悉,当然这跟他长时间跟这些海上国家打交道有关系。

郑芝龙的舅舅黄程做的是船舶生意,觉得自己的外甥很是精明能干,在1612年,便让外甥历练一下,押送装有生丝的货船,前往日本长崎,完成交易。

郑芝龙到了日本以后还见到了

德川家康将军

,将自己携带的名贵药材还有《经国雄略》这本书赠与德川家康,另外还向德川家康讲了很多关于明朝的事情,德川幕府很热情地招待了郑芝龙。

后来又前往肥前国平户,当地的诸侯松浦氏招待了郑芝龙,松浦氏还在河内浦千里滨挑选了一座住宅赠与郑芝龙,并且给郑芝龙说了一门亲事,此人便是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

可以说郑芝龙与田川氏结为夫妻,尤其是生下好男儿郑成功,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

郑芝龙在日本时,曾居住在

田川昱皇

的家里,

田川昱皇跟郑芝龙是老乡,都是福建人;田川昱皇的中国名字叫翁立皇

,因经商来到日本,娶了一位日本女子为妻便改了一个日本名字。

而田川昱皇有一个女儿,很是聪明,而且温柔贤淑,巧的是恰好跟郑芝龙的年龄相仿,两个人算是日久生情,互相喜欢这对方。田川昱皇夫妇对此也很满意,不久便允许郑芝龙与田川氏结婚。两个人婚后的感情还是很好,举案齐眉、夫妻伉俪。

郑芝龙的崛起

在当时,只有陆地才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至于海上的制海权都在外国侵略者的控制之中。因为在明朝末年这个时间段,恰好是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阶段,尤其是在航海技术中占有独特优势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他们的东印度公司作为军事与商业的复合体,不仅对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商船进行随意的拦截,而且还攻占了伊比利亚人的海上要塞,同时在雅加达建立了大本营,还在日本建立商馆。可以说在东西方世界,都有东印度公司的足迹。

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列岛,

当时郑芝龙所依靠的势力是日本华侨李旦

,李旦在当时是最有实力的海商。在李旦的斡旋之下,荷兰人放弃澎湖列岛,转而去了台湾。

郑芝龙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李丹的属下,并且将李旦认为义父。

李旦拥有一支门从事海上贸易的船队,在当地华侨中颇为威望,被大家视为首领。郑芝龙的精明能干得到李旦的肯定,便出钱让郑芝龙去做越南人的生意,赚了不少钱,没过几年郑芝龙便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郑芝龙曾为荷兰人做过事,不过是郑芝龙义父李旦的意思:他在1624年离开自己怀孕的妻子还有没出生的孩子,在义父李旦的安排下,郑芝龙前往澎湖,做荷兰人的翻译。

当时荷兰人正与明朝打仗,自然两者之间不可能互通贸易,郑芝龙的翻译能力实在是没有用武之地。不过郑芝龙对荷兰人来说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

为了能够垄断对日贸易,荷兰人让郑芝龙本人负责荷兰人在台湾海峡上掠夺中国船只的任务。

在这一年的九月,明朝对澎湖发起进攻,荷兰人抵挡不住只能从澎湖撤走,转移到了台湾大员。并且在大员建立了两个要塞:热兰遮以及赤嵌城,自此台湾的南部落入了荷兰人之手。

为了争夺台湾,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而最终的结果是荷兰人胜了,整个台湾都落入了荷兰人的手里。

一直到1625年之前,郑芝龙都在荷兰人手里做着海盗的生活,一直到1625年郑芝龙在返回大员后不久,便离开了荷兰人重新回到义父李旦的身边做事。自此以后,郑芝龙便又起了既是海盗又是商人的生活。

这一年李旦在领了出航许可证以后即刻返回日本平户,但仅仅一个月后便病逝了。

其实在此之前李旦应在台湾创下了基业,可以说李旦的死给了郑芝龙一个天赐良机,因为李旦没有家人子女,所以便将自己在台湾所有的基业全部赠给了郑芝龙。

可以说郑芝龙之所以能够崛起,具备了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个是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李旦,李旦不仅对郑芝龙委以重任,而且还在死后将自己多年创下的基业全部交给了郑芝龙,让郑芝龙有了自立门户的资本。

另一个便是郑芝龙本身的实力,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而且还善于外交;可以说这两点是郑芝龙能够成为海上蛟龙的前提条件。

自立门户

义父李旦病逝后,郑芝龙没有了羁绊,开始自立门户。

1626年到1627年闽南发生了非常严重得旱灾,到处都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百姓们饿得连树皮都吃光了。郑芝龙招抚数万人前往台湾拓垦,到1627年的时候郑芝龙已经拥有船只700艘。

由于明朝正在实行海禁的政策,郑芝龙此举便被明廷认为是违反朝廷律法的,所以郑芝龙被视为海盗。郑芝龙将明副总兵杀死,不过并没有害死老百姓,还给这些贫苦的百姓钱粮,在当时的威望比官府还要高。

在当时荷兰人还不能完全统治环中国海,理由很简单:虽然明朝朝廷从海洋上退缩,但是民间的海上力量确实日益地强盛起来。只要是荷兰人的船只在中国一出现,郑芝龙就会将其截获。

为此1627年荷兰军还与郑芝龙的军队发生了一场战争,但是以郑芝龙大胜而结束。

次年闽南再次遭受旱灾,出现了很多灾民,郑芝龙便提出“没人三两银子、三个人一头牛”的条件,将泉州与漳州的灾民数万人用海船运送到台湾前去垦荒定居。可以说在台湾的历史上,

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迁移的第一人

归顺明廷,之后又归顺清廷,终惨死

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郑芝龙也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以台湾为基地,向福建沿海等地发起进攻,先后占领金门、厦门、漳浦等人,

将台湾海峡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郑芝龙的势力是越来越大,引起了明廷的注意。

明廷便下令让福建巡抚熊文灿前去招抚郑芝龙,郑芝龙思虑再三,便答应了归降明廷,回到自己的故土,被授予游击、总兵等职位。

虽然郑芝龙已经入朝为官,但是还不忘自己海上贸易的本行,他专门开辟了一条从泉州到日本长崎的海上航线,将中日贸易的海上控制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

1633年郑芝龙在福建沿海金门击败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舰队,自此以后海上船只全部都用郑氏的旗子。郑芝龙的通商范围也增大到了东洋以及南洋等地。

在郑芝龙麾下的兵不仅有中国人、日本人,还有朝鲜人、南岛语族以及非洲黑人,兵力达到了20万人,大小船只3000艘,

成为实实在在的海上蛟龙。

没过多久,福建发生旱灾,郑芝龙向朝廷建议:将这些饥民迁移到台湾,并且给这些移民十分优厚的条件。台湾的土地肥沃,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汉人移居台湾。在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着台湾南部,驻防的也不过2000人,而大陆的移民则是达到了数万人。

在日本实行闭关锁国以后,只允许中国以及荷兰人前往日本进行贸易;而郑芝龙借着对日的贸易,越来越富有。

1644年,郑芝龙被崇祯皇帝封为南安伯,负责在福建抗击清军。

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而死。郑芝龙与郑鸿逵二人则是在福建将明唐王朱聿尊为皇帝,年号为隆武,郑芝龙被封为南安侯。

但是南明政权中势力最强盛的弘光政权也只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清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南明鲁王政权。并且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福建,郑芝龙心灰意冷,将保明保闽的使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国姓爷朱成功),隆武帝绝食而死。

郑芝龙觉得自己已经人到中年,不想再继续逃亡,便坐以待毙,被清军带到了京城。在郑芝龙前往京城之前,郑成功苦口婆心劝说自己的父亲不要前往,但是郑芝龙决心已定,郑成功很是失望,便前往孔庙大哭一场,并且将儒服给烧掉,对自己的父亲说:“若是父亲一去不回的话,我必定会为父亲报仇。”

之后郑成功便率领自己的部众出海继续抗清,在清军攻克福建以后,郑成功则是英勇斗争并且继续开拓台湾,一直坚持到了17世纪80年代。

在南洋,世人皆知国姓爷朱成功。

郑芝龙被带到京城以后,被顺治帝封为同安侯,并且让郑芝龙招降自己的儿子郑成功,但郑芝龙多次奉命劝降,郑成功仍旧是坚决不肯。在郑成功发兵台湾的这一年,被关押在牢狱之中的郑芝龙还有郑家十四口全部被清军处死,最惨莫过于郑芝龙,被凌迟处死。

郑成功得知父亲以及家人被害的消息,悲痛欲绝。

结语

1624年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千里海滨的海滩上出生,郑芝龙为其取名为郑森。郑芝龙是福建人后代,不忘中国的传统习俗,给儿子娶了一个乳名叫“福松”。因为郑成功出生的时候其生母田川氏是倚靠在一块石头上将郑成功生下来的,所以这块石头也被称为“诞儿石”。

郑成功一直到八岁的时候才回到福建认祖归宗,因为当时日本正在实行闭关锁国,不肯将郑成功放回来,无奈郑芝龙凭着自己大明水师的身份,将军舰往日本一靠,日本政府迫于压力,只能将郑成功与田川氏给放了出来。

但是郑成功的弟弟七左卫门还是留在了日本,一直到日本横滨生活。

郑芝龙的一生确实非常传奇,但结局有很遗憾:他凭着自己的势力不仅称霸海上,而且敢于与有“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硬碰硬,并且将将其打败,可见其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并且在自己的势力扩展下,成为实实在在的海上蛟龙。

只可惜郑芝龙在清朝灭了明朝以后,做了一个人生中最错误的选择—降清。

虽然一开始清廷将郑芝龙拜为同安侯,但是因其子郑成功的缘故,不仅家人被处死,而且自己还被凌迟处死,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若他没有降清,跟随自己的儿子一起继续称霸海上的话,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结局。

但不管怎么说,郑芝龙之前在台湾所做出的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为自己的儿子郑成功收台湾打好了基础,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毕竟他自己的一生轰轰烈烈,还生了一个民族大英雄郑成功。

参考资料:

《清宫秘史》

《清史稿》

《南明—流亡的悲歌》

#历史开讲#

更多文章

  • 郑芝龙比郑成功实力大?控制东南亚海域,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得低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郑一官,郑成功,东南亚,清廷,洪承畴,明朝

    从实力上来说,郑芝龙当然要比郑成功更加出色,这哥们最强盛的时期,拥有3000条战船,和20万带甲之兵,与日本和南亚诸国都有往来,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海盗,就连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船队路过东南亚的时候,都需要给郑芝龙交保护费。可是从民族情结、人品修养上来说,郑芝龙是远不及他的儿子郑成功的。郑成功不光立志

  • 郑芝龙如何从明末叱咤东南的“海贼王”沦为满清的提线木偶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郑一官,郑成功,清军,清廷,南明,明朝

    导语提到郑芝龙,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他的儿子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而郑成功能够在明末乱世打败号称“海上马车夫”的盛极一时的荷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郑芝龙给他留下的丰厚家底。17世纪上半叶,在明朝实施海禁与全球海权兴起的背景下,郑芝龙依靠高超的商业头脑和外交手腕,建立起一

  • 吊打明军和荷兰人的郑芝龙,却选择投降朝廷,海盗王难道不香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郑一官,荷兰人,崇祯,李旦,郑氏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郑芝龙的船帮集团在福建海出现是值得深思的。他出生于泉州府南安县的石井村,少年便随李旦到了澳门,信仰了基督教,懂得葡萄牙语,这些条件有利于其日后的商业活动。他早期的活动范围是澳门—马尼拉—日本之间。1、

  • 这个日本女人死后,郑芝龙彻底沦为清廷走狗,郑成功终成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清廷,明朝,郑一官,郑成功,郑芝龙,科学家,民族英雄,地理学家,中国古文献

    明朝末年,郑芝龙是当之无愧的海上第一人,他往返于福建、日本、台湾、南洋之间,通过半商半盗的运作,在东南沿海有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国破家亡之时,枭雄郑芝龙的表现,反而远远不及初生牛犊的郑成功,不免让人大失所望。笔者以为田川松死后,郑芝龙彻底沦为清廷走狗,而郑成功则踏上了抗清兴明之

  • 明末“海贼王”郑芝龙,为一己私利归降清朝,儿子却是抗清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记实标签:郑一官,郑成功,清朝,隆武帝,明朝,清廷

    明朝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被清军所俘杀,隆武朝随之覆灭,南明政权也即将走到尽头。自从崇祯帝自缢而死后,明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虽说南京旧臣在故都南京拥立了藩王为帝,可这些藩王都是些平日里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所以根本无法挽回局面。而在南明四帝中,唯有隆武帝朱聿键算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皇帝,可他

  • 郑芝龙执意投降清廷 郑成功大哭:如你一去不回,我为你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郑一官,郑成功,清廷,吴三桂,洪承畴,南明

    古往今来,以劫掠为生的海盗多如牛毛,但能够以海盗的身份登堂入室、拜相封侯者如凤毛麟角,郑芝龙要算一位。郑芝龙是明朝末期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名海盗。与别的海盗不同,郑芝龙不允许手下骚扰普通百姓,“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还救济贫穷百姓,“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由此看来,郑芝龙颇

  • 明将郑芝龙投降清朝,为何其日本妻子田川松,反而自杀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郑一官,田川,郑成功,清军,清廷,洪承畴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肥前国平户藩家臣的女儿。当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从福建远渡日本长崎。在地生人疏的地方,郑芝龙先以“卖履”为业,后来又以“为人缝纫糊口”,生活相当艰苦。不过郑芝龙性情豪爽,有膂力,好拳棒。且为人机警,精于海事。因此得到海商李旦的器重,被收为义子。从此,郑芝龙开始了既为海商,又

  • 南明史:郑芝龙、郑成功、郑经,爷仨抗清的重大决策失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郑一官,郑成功,郑经,张煌言,南明

    明末清初时,有一支制霸中国沿海的海上军事力量,即郑芝龙创建的郑氏武装集团。这支军队,在当时的海上作战几近无敌(同数量战舰对垒的话,战术和火器的质量落后于荷兰、西班牙等),是能影响到明末清初局势的一股决定性势力。曾有很多分析文章认为,如果当时郑氏武装集团,能顺着大海,北上山东、北直隶,或辽东的话,对占

  • 古代史研读, 明朝时期, 郑芝龙与荷兰人之间的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郭超说财经标签:明朝,平户,郑一官,荷兰人,朱印船,古代史,郑芝龙,科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

    古代史研读: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人之间的交往——进入17世纪之后,垄断了中日贸易30多年的葡萄牙开始衰落,中日、荷日之间的贸易逐渐占据上风,葡萄牙失去了其优势地位。首先,中日之间的直接贸易兴盛起来。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扩充幕府财力,巩固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将各海商集团控制在中央权力机关

  •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历史解密编辑:冷炮历史标签:郑一官,郑成功,明朝,荷兰,水师

    公元1633年7月,无疑是福建郑氏家族崛起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集团奠基人的郑芝龙,就是在这个夏天发动了料罗湾海战,从而为自己的家族夺下台湾海峡主导权。但就在郑芝龙决心发起总攻前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便兵临厦门。不仅将他苦心打造的舰队摧毁,还顺带关闭了明朝自主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机会窗口。由此造成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