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状告和尚与尼姑有私,审判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状告和尚与尼姑有私,审判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785 更新时间:2024/1/10 22:44:28

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状告尚与尼姑有私,审判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相信大家都知道郑板桥的名字,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是郑板桥的画和诗词。其实郑板桥也做过官,虽然只是小小的县令。从郑板桥的作画风格可以看出,郑板桥有着高风亮节的品质,因为他一生画的只有三种肥西,分别是兰花、竹子和石头。

同时,郑板桥还被列入扬州八怪。因为郑板桥的脾气的确是非怪,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人们经常称他为“糊涂县令”。不过这里的“糊涂”两个字并不是对他的指责,而是善意的调侃。郑板桥经在范县和潍县两任县令,政绩非常显著。不过他在断案的时候,曾经做过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郑板桥在做潍县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地保带着一群村民,五花大绑地押着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尼姑前来县衙,让郑板桥将他们治罪。因为他们私下里不遵守清规戒律,暗地里私通,后来被人不小心发现了。

原来两个人一个是崇仁寺的和尚,一个是大悲庵的尼姑。这个寺院和尼姑庵相距不远,中间只隔着一条路。一来二去之下,两人就看对了眼,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被人发现后,非常愤怒,就送了官。

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普通人私通尚且会被浸猪笼,更况是和尚和尼姑之间,这是绝对不为世人所容的。清朝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和尚与尼姑私通。要是违反了规定,惩罚是相当严厉的。虽然不至于送命,但是绝对能让人不想继续活下去。

惩罚就是:“僧道尼僧女冠有犯和奸者,于本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两个月,杖一百。”也就是说不仅要带着两个月的枷锁,还要站在寺院或者是尼姑庵门前,让人们观看。完了之后,还要被打一百打板。这即使不死也去半条命。

要是别的县令,也没有什么好审的,直接依法处理就行。但是郑板桥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就在众人等着他们扔烂菜叶臭鸡蛋的时候,郑县太爷的审判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郑板桥仔细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直接让判他们蓄发还俗,让他们择日成亲。

并且为了日后有人翻案,找这两个人的麻烦,还专门做了一首诗,将事情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更多文章

  • 山东手造|潍坊:非遗传承人在铜器上“临摹”郑板桥字画 千锤百炼“秀”出真功夫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郑板桥,潍坊,魏伟,年画,非遗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8日讯潍县砸铜作为潍坊代表性非遗项目,距今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为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潍坊专门打造了东亚锤铜技艺文化交流中心,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8月18日,记者来到东亚锤铜技艺文化交流中心,看到潍县砸铜技艺传承人魏伟正在专心打造铜器。他告诉记者,潍县砸铜技艺主要是利用金

  • 郑燮「郑板桥书润格」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郑燮,兰竹,清朝,画家,郑板桥,黄庭坚,书法家,书法作品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

  • 【国学】山东民间传说:郑板桥“难得糊涂”,是指一道菜或一锅粥

    历史解密编辑:年之父标签:郑板桥,难得糊涂,乾隆,民间传说,板桥

    难得糊涂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游历莒州(今莒县),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当地王员外大摆筵宴、给予款待。王员外久闻板桥大名,于是,就在宴席上了当地最有名的“糊涂菜”。所谓“糊涂菜”,就是先用面糊把鸡、鱼、肉或其他菜包裹起来,然后用小火慢慢油炸至表面金黄。因为此菜上桌时,外形像老虎头,故称

  • 郑板桥:我画竹子,只有一个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郑板桥,竹子,窗纸,竹影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他画得的

  • 这次不抱奖牌睡觉!马宁晒执法亚冠决赛照片:套用郑板桥诗句自勉

    历史解密编辑:西西职场说标签:亚冠,郑板桥,裁判组,浦和红钻,马宁(足球裁判)

    北京时间5月6日,执法完亚冠决赛次回合比赛之后,马宁在社媒晒出了自己执法亚冠决赛的奖牌,同时借用清朝诗人郑燮(郑板桥)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不负初梦奋进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虽然新赛季在中超赛场亮相的机会不多,但马宁主要的任务还是放在国际赛场。去年未能在世界

  • 一和尚向郑板桥求对联,上联:凤来禾下鸟飞去,看完下联尴尬了

    历史解密编辑:明德阅读标签:郑板桥,对联,苏轼,竹石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古以来,无论是百姓住宅,还是民间商户,门口两侧以及大门的上方都贴着红底黑字的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习俗,根据历史记载,现代人俗称的对联在古代也叫做楹联。它最早的呈现方式就是桃符,人们把吉利的语言以文字形式篆刻的桃木上,悬挂于门的两侧。 在古

  • 清代郑板桥的这首咏物诗,不仅传神洒脱,还极富人生哲理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郑板桥,竹石,诗歌,咏物诗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曲中,有相当数量作品的内容是有关“咏物”的,即描写事物题材的。这些咏物古诗词曲,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以物明理,或写物

  • 民间故事:扬州八怪郑板桥,巧断风流偷情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白名单标签:山东,乾隆,县令,郑板桥,扬州市,大运河,扬州八怪,民间故事,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乾隆年间,山东有个姓张的地痞,因调戏寡妇被告到了县衙,县令郑板桥却说他是个大善人,张某闻言大哭:“大人饶了我吧,小人再也不敢了”。郑板桥一生光明磊落,满腹才华,只可惜时运不济,四十四岁才考上进士,又过了几年,才辗转到山东潍县当了个县令。虽然和故居扬州相比,潍县只能算穷乡僻壤,他也只是个芝麻官,但郑板

  • 扬州知府“奉旨上任”要求船只回避,郑板桥不避,他“奉旨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郑板桥,知县,扬州,进士,乾隆

    郑板桥,原名郑燮,取自《尚书》燮和天下,意思是天下太平和谐,郑板桥生活在康乾盛世,天下太平,但他却不太平地活着。1753年,扬州府通知:新大人上任,所有船只回避,郑板桥不想回避,便挂上奉旨的旗子。新上任的官老爷要过船,其他船都要回避。郑板桥一听非常生气,吩咐船工照常驶船,不必理会。官船耀武扬威地

  • 荣宝斋350周年 , 郑板桥的木版水印作品,少白公子汤发周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齐白石书画院标签:郑板桥,汤发周,齐白石,书画,李可染

    郑板桥画像郑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成就最为突出。郑板桥的书法亦有很高的造诣,他以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木版水印作品欣赏图片《兰竹争妍》尺寸:23cm×30cm图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