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状告和尚与尼姑有私,审判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相信大家都知道郑板桥的名字,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是郑板桥的画和诗词。其实郑板桥也做过官,虽然只是小小的县令。从郑板桥的作画风格可以看出,郑板桥有着高风亮节的品质,因为他一生画的只有三种肥西,分别是兰花、竹子和石头。
同时,郑板桥还被列入扬州八怪。因为郑板桥的脾气的确是非常怪,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人们经常称他为“糊涂县令”。不过这里的“糊涂”两个字并不是对他的指责,而是善意的调侃。郑板桥曾经在范县和潍县两任县令,政绩非常显著。不过他在断案的时候,曾经做过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郑板桥在做潍县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地保带着一群村民,五花大绑地押着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尼姑前来县衙,让郑板桥将他们治罪。因为他们私下里不遵守清规戒律,暗地里私通,后来被人不小心发现了。
原来两个人一个是崇仁寺的和尚,一个是大悲庵的尼姑。这个寺院和尼姑庵相距不远,中间只隔着一条路。一来二去之下,两人就看对了眼,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被人发现后,非常愤怒,就送了官。
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普通人私通尚且会被浸猪笼,更何况是和尚和尼姑之间,这是绝对不为世人所容的。清朝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和尚与尼姑私通。要是违反了规定,惩罚是相当严厉的。虽然不至于送命,但是绝对能让人不想继续活下去。
惩罚就是:“僧道尼僧女冠有犯和奸者,于本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两个月,杖一百。”也就是说不仅要带着两个月的枷锁,还要站在寺院或者是尼姑庵门前,让人们观看。完了之后,还要被打一百打板。这即使不死也去半条命。
要是别的县令,也没有什么好审的,直接依法处理就行。但是郑板桥却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就在众人等着向他们扔烂菜叶臭鸡蛋的时候,郑县太爷的审判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郑板桥仔细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直接让判他们蓄发还俗,让他们择日成亲。
并且为了日后有人翻案,找这两个人的麻烦,还专门做了一首诗,将事情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