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曾说过一句话,让他错失了开国公爵,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汤和曾说过一句话,让他错失了开国公爵,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淮下书生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17 4:20:47

汤和作为老朱的发小,开国公爵为啥没有他?

汤和

淮下书生认为原因有两个:

第一,汤和爱喝酒,喝完总犯错。

《明史·汤和传》形容他:“颇有酒过。”比如他镇守常州时,曾因老朱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在醉酒后说出了“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

《明史·汤和传》

这个“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还大有来头。《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当年项羽派盱眙人武涉游说韩信联楚反汉时说:“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也就是说韩信很重要,刘邦和项羽谁能赢,全凭你韩信帮谁。

《史记·淮阴侯列传》

现在我们再看汤和这句怨言,其实意思如出一辙,也就是说他镇守常州,就像坐在屋脊线上,往左我帮你老朱,你老朱就能赢,往右我投靠张士诚,那么张士诚就能赢。在古代这是一句含有反叛之心的话,因此老朱一直耿耿于怀。

朱元璋和张士诚

直到洪武十一年,哪怕给汤和升级成信国公了,老朱仍然多次列举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命人刻在他的世袭凭证之上。这就好比把你曾经砸邻居家窗户这件事,写在你的“三好学生”奖状上,这种感觉非常酸爽。

世袭凭证

第二,军事失误,屡吃败仗。

汤和与老朱是发小,曾经写介绍信给老朱邀请他一起参加义军。汤和比老朱大三岁,又是义军中的千夫长,却对老朱这个新来的毕恭毕敬,此举帮老朱在军中树立了威信、确立了地位。这一层关系是其他功臣比不了的,因此老朱也希望汤老哥哥能多获得军功,以功抵过。然而,机会给你了,你却屡屡把握不住。

徐达北伐

洪武元年,老朱让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打难打的仗。而交给汤和的任务,是南征陈友定。这就相当于安排他旅旅游,顺便捞点军功,为后面给他封公爵作铺垫。然而汤和打是打下来了,却释放了陈友定的余孽,导致八郡重新受到侵扰。

还师途中,又被秀兰山贼偷袭,失去了徐琇、张俊两名指挥使。

征伐陈友定

从福建还师后,老朱又让老哥哥配合徐达、常遇春北伐,也算是让他在北伐的功劳上分一杯羹。

徐达北伐

老汤作为老朱的发小,一直被徐常的光芒所掩盖,甚至李文忠、冯胜等人都要压他一头,因此急于立功证明自己。这一急就孤军深入了,一头扎进了元军设在山西韩店的包围圈中。韩店之战,明军死伤数千,王保保大获全胜。此战打破了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励了奄奄一息的元朝。

对战

当然了,此战的胜负对山西整体战局影响不大,后来徐达、常遇春还是全歼了王保保的十万大军,明军最终拿下了山西。

王保保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汤和因屡吃败仗,再加上之前镇守常州时的酒后怨言,因此错失公爵之位。

汤和这种给他机会不中用的魔咒并没有因为封完爵位而停止。洪武四年,汤和作为主帅伐蜀,却因江水暴涨迟迟不敢进军。反而是副将廖永忠和北路的傅友德里应外合,最终平定了蜀地。班师后老朱夸了傅友德和廖永忠,批评了汤和。

明初伐蜀

《明太祖实录》记载了这段批评的话:“尔朕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细,宜爵尔为公,缘功过不相掩,封尔为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奋,而使他将得上功,朕甚为尔惜之。”

《明太祖实录》

洪武五年,汤和率兵至断头山,遇北元兵,对战又失利,平阳左卫指挥同知章存道战死。

直到洪武八年、九年,在针对伯颜帖木儿的军事行动中,汤和才真正捞了点军功。 

洪武十一年,也许是军功够了,也许是念及老哥哥的兄弟感情,老朱终于特进汤和为光禄大夫、左都督、左柱国、进爵信国公,议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汤和雕像

这就是汤和为什么没封到开国公爵的原因,你们认同淮下书生的观点吗?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更多文章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郭子仪,胡惟庸,朱允炆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汤和与朱元璋是妥妥的发小,按理说朱元璋登基以后,看在这样的情面上,第一件事是就是封赏曾经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战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汤和仅仅被封为了中山侯。如果追寻朱元璋此举的原因,还要数朱元璋与汤和二人参加起义军时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竟

  • 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汤和,徐达,皇帝,沐英,元朝,明朝,朱元璋,常遇春,文史宴,小说家

    【编者按】明太祖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然而,常遇春早逝,沐英镇守边陲,而徐达传言背疽发作,被赐蒸鹅毒死。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果真是因为二人是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么?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率领一众兄弟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

  • 63岁的汤和交出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后很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明王朝,皇帝

    都说帝王的心思犹如海底的针,深不可测,而且捉摸不透。就算这位帝王曾经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男人,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他那份单纯也必定会被完全消磨掉。伴君如伴虎,其实说的也就是同样的道理,臣子的命运是完全由皇帝左右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不是开玩笑的。而帝王之所以成为帝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疑心病特别重。在中国古代

  • 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搞笑不标签:汤和,洪武,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登基扫除障碍,利用洪武四大案,扫除了一大半的开国功臣,可是汤和却没有位列其中。汤和病逝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终年七十岁。朱元璋还特地下诏书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史书上还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汤和病重。朱元璋十分想念发小汤和,于是命人用车载着汤和

  • 国外宝妈催奶,不喝猪蹄汤和鲫鱼汤,每天吃这些就不愁母乳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母婴说事标签:催奶,下奶,产妇,酸奶,鲫鱼

    其实很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都会抱怨,因为这些女人觉得每天都会特别累,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喝一些下奶汤。譬如有一些老人就非常喜欢给产妇准备猪蹄汤或者是鲫鱼汤。而外国人从来都不喝这些汤,那么他们到底是吃什么下奶呢?其实每天吃这些也不愁母乳不足。这些食物也能够下奶如果真的说到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首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红巾军,胡惟庸,皇帝

    功高盖主,君臣相忌,在历朝历代的轮回中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要说历代君王中对功臣最狠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人为了后代儿孙的政权稳固,不惜对当年的功臣痛下杀手,其中最出名的案子当属胡惟庸一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心狠程度。但是开国的诸位功臣内,朱元璋却对汤和格外开恩一般,不但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元军,明朝,张士诚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丞相,胡惟庸案,马皇后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

  • 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刘伯温,丞相,宰相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