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318 更新时间:2024/1/20 8:51:05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

汤和与朱元璋是妥妥的发小,按理说朱元璋登基以后,看在这样的情面上,第一件事是就是封赏曾经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战友。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汤和仅仅被封为了中山侯。

如果追寻朱元璋此举的原因,还要数朱元璋与汤和二人参加起义军时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竟然让朱元璋暗自记恨多年。

当年汤和跟随郭子兴四处征战立功时,朱元璋还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那时他害怕自己被扣上谋反的帽子,所以在发小汤和去投奔郭子兴时,朱元璋直接剃度出家了。

汤和作战英勇,为人豪迈,跟随郭子兴立下了无数的功劳,风头无两,反观在庙里苦苦挣扎的朱元璋,竟然反差巨大。

后来朱元璋实在吃不饱饭了,在汤和的劝谏下,也投奔了郭子兴。

朱元璋有勇有谋,在军中又极其会为人,深得郭子兴的信任,慢慢地,他的功劳超过了汤和,而汤和反而成了他的手下。

不过汤和并没有嫉恨,还任劳任怨地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了他的得力助将。

其实这个时候军中很多老兵都不服朱元璋,毕竟他们已经打了多久的仗,朱元璋才来多久,然而就在众人还在质疑朱元璋的时候,唯独汤和死心塌地地跟在朱元璋左右。

直到后来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继承了他大部分的兵马,这成了朱元璋打天下的基础。

此时朱元璋的权利已经极大了,汤和有事要随时向他请示,虽说以前是发小,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汤和还是对朱元璋尊敬有加。

于是有一次,汤和因为一件事去请奏朱元璋,却没想到被他拒绝了,因为这件事,汤和心里不太痛快,于是有一次喝多了酒,竟然开始发起牢骚。

汤和道:“我镇守边疆,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只能说,幸好朱元璋此时还不是皇帝,这句话胆子是十分大了,意思说我现在站在高处,想跟谁就跟谁。

这句话没多久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此后朱元璋就暗自记在了心上,毕竟汤和这话的意思是想着要“跳槽”,作为领导者不得不防。

不久后,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当初跟随他征战的弟兄们都纷纷论功行赏,那么作为朱元璋的发小,又尽心尽力帮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汤和,如此劳苦功高,封个一品公爵总不过分吧?

但是朱元璋却惦记着当初汤和的酒后之言,只是封了汤和一个二品侯爵。

汤和知道这是朱元璋在忌惮自己,倒是也可以理解,皇帝最忌讳的也不过是功高盖主,于是此后的汤和更加勤勤恳恳得工作,行事小心翼翼。

与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汤和深知朱元璋的性子,此人暴躁多疑,行事狠辣,一旦触碰到他的逆鳞,那必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汤和的猜测一点也没错。

公元1388年,也就是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七年,他开始了清理之路。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刘基,刘基是开国元勋,早年跟随朱元璋平天下,一直为他出谋划策,他辅佐朱元璋灭陈友谅,进入应天府。

后来定国后又不惜亲自奔波,为朱元璋招揽民心,可以说是朱元璋非常重要的谋臣,朱元璋还曾把刘基称之为“吾之子房”。

可尽管这样,还是没有挡住朱元璋的杀心。

在刘基感染风寒以后,朱元璋立即派了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望,然而当刘基吃了御医开的药方以后,竟然觉得腹痛难忍。

在这期间刘基曾上奏朱元璋此事,但是朱元璋却只是冷淡地随口敷衍了两句,直至此刻,刘基才全然明白,胡惟庸此行恐怕就是朱元璋授意。

刘基死后没两年,已经坐上宰相之位的胡惟庸也没有幸免,借着胡惟庸的由头,朱元璋在朝廷中大开杀戒,足足杀了上万名官员。

所谓伴君如伴虎,胡惟庸的罪名是谋反,但是事实是怎样的,想必人人心里有数,只不过没人敢吭声而已。

眼看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功臣一个个倒下,汤和终于坐不住了。

洪武二十一年,此时朱元璋也年事已高,而朝中还有一些功高盖主的老臣没有除掉,朱元璋如何能放心?

于是他开始计划着想把大臣手中的兵权逐步收回来,早已暗中观察朱元璋的汤和也察觉到了他的意图,于是在皇帝动手之前,他抢先一步求见了朱元璋。

汤和告诉朱元璋,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带兵打仗受苦了,现在想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朱元璋听了这话大为高兴,于是便心情大好地问汤和:“那你还有什么请求吗?”

其实对于正常的朝臣来说,能活着离开朝堂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何还敢跟皇帝要东西呢?

但是汤和毕竟也和朱元璋相处了几十年,他深知朱元璋的性子,倘若自己真的“无欲无求”,恐怕朱元璋会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朝野之心。

但是如果自己提出一些看似过分,但实则不妨碍皇帝利益的要求,反而能让朱元璋放心。

于是汤和回答:“臣想要100个美人。”

朱元璋听完这话哈哈大笑,朝臣们也纷纷嘲笑汤和老不正经,但是笑归笑,这真的能忽悠得了朱元璋吗?

随后朱元璋说:“唐朝的郭子仪77岁了还能领兵打仗,你才63岁怎么就要告老还乡呢?”

皇帝的这一句话可是极有深意了,这让汤和惊出了一身冷汗。

昔年郭子仪功高盖主,晚年时为求自保,不惜一改节俭的习惯,家中不仅堆满珠宝,更是穷奢极欲。

80多岁时家中还妻妾成群,可谓将对权力与金钱的欲望表现到了极致。

郭子仪就是用“自污”的方式打消了皇帝的猜忌,而此刻朱元璋搬出了郭子仪,显然是看透了汤和的内心。

汤和心里打着鼓,面上却非常镇定,他硬着头皮回答道:“老臣年纪大了身子骨差,哪能和郭子仪相提并论呢。”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说:“既然你执意想辞官,我也不拦你,但是辞官之前,还要再请你做一件事。”

当时沿海一带倭寇横行,当地的百姓不堪其扰,朱元璋最后让汤和做的这件事就是解决倭寇之患。

这个年迈的将军一辈子南征北战,最后辞官之时,再一次坐上了马背。

汤和与方鸣谦一起去往江浙沿海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在这里修建工事以抵抗倭寇入侵,一劳永逸。

汤和召集了3万有余的壮丁修墙,一共在沿海一带设立了卫所59座,而后,汤和修筑的这些工事为百姓有效地抵挡了倭寇,使百姓有能力自保。

第二年,工事终于铸成,汤和也回京复命。

朱元璋收回了汤和的兵权,亦是对他此次的任务非常满意,于是恩准他告老还乡,临行前,朱元璋兑现了承诺。

朱元璋不但真的赐了他100个美人,还赐给他5万宝钞,黄金300两,另其他珠宝各异。

此后的汤和带领妻儿回到家乡,每年只需要进京一次朝见皇帝就可以了,那么事情到这就真的结束了吗?

没几年,朝堂中的一个变数又让朱元璋对汤和起了杀心。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离世,朱允炆成了下一任皇帝的继任者,但是朱允炆太过年轻,朱元璋害怕自己这个小孙子压不住老臣,被人抢了江山。

于是朱元璋先后杀了冯胜、傅友德等老臣,这些人除掉以后,朱元璋左思右想还是睡不着觉。

汤和掌管兵权多年,在朝中的威望不可小觑,即使他现在告老还乡了,但是他的影响力还在,倘若他真的有二心,朱允炆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于是朱元璋挑了一个好日子,乘车前往汤和的老家亲自去看望。

此时的汤和也知道朝堂上的变数,他哪里不知道朱元璋此行的目的呢?于是当朱元璋到达汤和的家中时,看到的却是让他惊讶的一幕。

只见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老战友,此刻口眼歪斜,口水流出而不自知,汤和见到朱元璋时颤颤巍巍地想要行礼,但是却手脚不受控制,尝试数次都没能跪下去。

看着这一幕,朱元璋感慨不已,他用手安抚着老友,口中叹息不止。

此时朱元璋明白,这样的汤和已经彻底构不成威胁了,于是他的杀心顿消,只是与汤和聊了聊故土。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加重,皇帝派人将他接到了京中,不但没有杀他,还派了御医为他诊治。

每每朱元璋去探望,汤和病得说不出话,只能不停地叩首,朱元璋看着好友这样不禁泪流满面,随后赠给他许多黄金,作为他的丧葬费用,算是尽了这一生的好友情谊。

汤和病逝以后,朱元璋心痛万分,为了悼念汤和,朱元璋罢朝三日,他将汤和葬在曹山南麓,追封其为东瓯王,配享太庙。

纵观汤和的一生,因为他沉敏睿智,所以数次让自己逃过死劫,汤和为人爱民如子,秉性正直,且内心忠诚。

在《明史》中有记载,在汤和晚年之时病重,他遣散了百余位媵妾,自己拿到的赏赐也都分给了乡亲,汤和为人,丝毫没有贪婪之心。

更多文章

  • 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汤和,徐达,皇帝,沐英,元朝,明朝,朱元璋,常遇春,文史宴,小说家

    【编者按】明太祖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然而,常遇春早逝,沐英镇守边陲,而徐达传言背疽发作,被赐蒸鹅毒死。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果真是因为二人是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么?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率领一众兄弟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

  • 63岁的汤和交出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后很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明王朝,皇帝

    都说帝王的心思犹如海底的针,深不可测,而且捉摸不透。就算这位帝王曾经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男人,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他那份单纯也必定会被完全消磨掉。伴君如伴虎,其实说的也就是同样的道理,臣子的命运是完全由皇帝左右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不是开玩笑的。而帝王之所以成为帝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疑心病特别重。在中国古代

  • 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搞笑不标签:汤和,洪武,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登基扫除障碍,利用洪武四大案,扫除了一大半的开国功臣,可是汤和却没有位列其中。汤和病逝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终年七十岁。朱元璋还特地下诏书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史书上还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汤和病重。朱元璋十分想念发小汤和,于是命人用车载着汤和

  • 国外宝妈催奶,不喝猪蹄汤和鲫鱼汤,每天吃这些就不愁母乳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母婴说事标签:催奶,下奶,产妇,酸奶,鲫鱼

    其实很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都会抱怨,因为这些女人觉得每天都会特别累,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喝一些下奶汤。譬如有一些老人就非常喜欢给产妇准备猪蹄汤或者是鲫鱼汤。而外国人从来都不喝这些汤,那么他们到底是吃什么下奶呢?其实每天吃这些也不愁母乳不足。这些食物也能够下奶如果真的说到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首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红巾军,胡惟庸,皇帝

    功高盖主,君臣相忌,在历朝历代的轮回中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要说历代君王中对功臣最狠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人为了后代儿孙的政权稳固,不惜对当年的功臣痛下杀手,其中最出名的案子当属胡惟庸一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心狠程度。但是开国的诸位功臣内,朱元璋却对汤和格外开恩一般,不但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元军,明朝,张士诚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丞相,胡惟庸案,马皇后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

  • 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刘伯温,丞相,宰相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

  • 真没想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竟死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忘川风华渡标签:丞相,皇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朝开国,中国古文献

    洪武23年深夜,钦天监向朱元璋奏报,星象出现异变,恐怕将有祸患降临。解决方法是,祸起大臣,除之即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沉默片刻,突然下令:速速准备好酒好菜,摆驾天牢!此刻,朱元璋要去见一个故人,一个自他起义便跟随他的故人。那一年,正值胡惟庸案的第十个年头,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因为涉及此案而人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