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宴 访问量:2105 更新时间:2024/1/17 2:33:21

【编者按】明太祖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然而,常遇春早逝,沐英镇守边陲,而徐达传言背疽发作,被赐蒸鹅毒死。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果真是因为二人是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么?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率领一众兄弟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并称“开国六王”(均系追封)。

六人之中,常遇春早逝,邓愈、李文忠亦未活过洪武二十年,沐英被派镇守边陲,而徐达更是传言背疽发作,被朱元璋下赐蒸鹅毒死。 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且始终未被朱元璋治罪,得以善终。

很多人认为:朱元璋不杀汤和的原因,是二人乃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情谊深厚。答案真的是这样么?实则不然。汤和得以善终,主要是他了解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刻意韬晦。

定都南京之后,四海生平,但明太祖朱元璋心里却始终对手握兵权的开国元勋放心不下,“不欲诸将久典兵”,深恐自己百年之后,太子无法驾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花甲之年的洪武皇帝突然心血来潮,带领着一班开国功臣武将出城打猎,偶遇一只斑斓猛虎。只见朱元璋镇定自若,环顾左右道:“哪位兄弟出马,替朕射杀此虎?”

朱元璋眼见众将摩拳擦掌,纷纷请缨猎虎,不禁眉头一皱。他环视四周,发现只有汤和端坐马上纹丝不动,颇感意外。

他转身问汤和:“鼎臣,难道你不愿意为朕分忧么?”汤和下马跪倒在地,说:“不是臣不想为圣上效犬马之劳,而是身体不允许!臣也不知道怎么了,现在就是见不得血腥,一看到血,就浑身无力,呼吸困难。”

说完,汤大人神色突然大变,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众人慌忙抢救。朱元璋一看,立刻说:“鼎臣,既然身体不适,赶紧回家养着吧。”然后派人把汤和送回了家。

事后,有随从不解,问汤和:“将军,刚刚在猎场多好的机会啊!您为何不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汤和笑而不语。

随从再三逼问,他才低声说道:“那日在猎场之上,皇上不是在猎虎,而是在猎人啊。这些年,皇上日渐苍老,不得不考虑后事。一旦将来少主继位,这些武开国老将还一个个还龙精虎猛,皇上能放心吗?”只是一时没有借口,“未有以发也”。

汤和,出生在泰定三年(1326年),安徽濠州钟离孤庄村人,父母都是贫苦农民。汤和不仅和朱元璋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的发小(光腚娃娃)。

元末乱世,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写信给儿时伙伴朱元璋,邀请在皇觉寺的发小参加起义军。

当时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人之下。此时的汤和虽然也比朱元璋大三岁,惟独他“奉约束甚谨”,给足了朱元璋面子,恭顺地听从指挥,让这位未来的大明开国皇帝“甚悦之。”

由此可见,汤和不但善于察言观色,而且情商格外高,可以洞察出朱元璋的心意。

猎虎事件不久,汤和觐见朱元璋,主动提出:臣年事已高,已是风烛残年,“不堪复任驱策,欲回乡养老,上缴兵权,望圣上恩准!”

明太祖闻听大喜,解除汤和兵权之后,派人为他在凤阳为其修建了府第。 不过,对于解甲归田的老臣,朱元璋并也不会完全放心;刘伯温就是归隐之后,又被召回宫中毒死的。所以,当汤和回到凤阳之后,依然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发小了。

果然,明太祖对于汤和还是保持着警惕,时常遣人打探其动态。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汤和决定效仿司马懿的韬晦之策,在家过起了侍妾成群、纸醉金迷的生活,以此表明自己绝不迷恋权位。

然而,汤和的韬晦之法却始终瞒不过朱元璋。四年后,皇帝命汤和入宫觐见,再探虚实。

当这位千古难遇的疑心病君主,亲眼看到昔日出生入死的小哥哥,如今已是奄奄一息的老者,甚至由于中风丧失了语言能力,终于放下了杀心。朱元璋亲抚之,追忆往昔,汤和口不能言,只能频频叩首,作为一生的告别。

次年八月,汤和去世,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葬于安徽蚌埠东郊曹山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更多文章

  • 63岁的汤和交出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后很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明王朝,皇帝

    都说帝王的心思犹如海底的针,深不可测,而且捉摸不透。就算这位帝王曾经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男人,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他那份单纯也必定会被完全消磨掉。伴君如伴虎,其实说的也就是同样的道理,臣子的命运是完全由皇帝左右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不是开玩笑的。而帝王之所以成为帝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疑心病特别重。在中国古代

  • 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搞笑不标签:汤和,洪武,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登基扫除障碍,利用洪武四大案,扫除了一大半的开国功臣,可是汤和却没有位列其中。汤和病逝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终年七十岁。朱元璋还特地下诏书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史书上还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汤和病重。朱元璋十分想念发小汤和,于是命人用车载着汤和

  • 国外宝妈催奶,不喝猪蹄汤和鲫鱼汤,每天吃这些就不愁母乳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母婴说事标签:催奶,下奶,产妇,酸奶,鲫鱼

    其实很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都会抱怨,因为这些女人觉得每天都会特别累,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喝一些下奶汤。譬如有一些老人就非常喜欢给产妇准备猪蹄汤或者是鲫鱼汤。而外国人从来都不喝这些汤,那么他们到底是吃什么下奶呢?其实每天吃这些也不愁母乳不足。这些食物也能够下奶如果真的说到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首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红巾军,胡惟庸,皇帝

    功高盖主,君臣相忌,在历朝历代的轮回中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要说历代君王中对功臣最狠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人为了后代儿孙的政权稳固,不惜对当年的功臣痛下杀手,其中最出名的案子当属胡惟庸一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心狠程度。但是开国的诸位功臣内,朱元璋却对汤和格外开恩一般,不但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元军,明朝,张士诚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丞相,胡惟庸案,马皇后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

  • 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刘伯温,丞相,宰相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

  • 真没想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竟死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忘川风华渡标签:丞相,皇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朝开国,中国古文献

    洪武23年深夜,钦天监向朱元璋奏报,星象出现异变,恐怕将有祸患降临。解决方法是,祸起大臣,除之即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沉默片刻,突然下令:速速准备好酒好菜,摆驾天牢!此刻,朱元璋要去见一个故人,一个自他起义便跟随他的故人。那一年,正值胡惟庸案的第十个年头,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因为涉及此案而人头落

  •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刘邦,元朝,明朝,李韩公,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但是偏偏朱元璋对他特别看重,朱元璋说道:“善长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时间很长,我在前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