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关于汤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搞笑不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4/1/19 2:12:25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登基扫除障碍,利用洪武四大案,扫除了一大半的开国功臣,可是汤和却没有位列其中。汤和病逝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夏天,终年七十岁。朱元璋还特地下诏书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史书上还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汤和病重。朱元璋十分想念发小汤和,于是命人用车载着汤和前往觐见。朱元璋坐在他的身边,轻轻地抚摸他,并与他详细聊起发小之事和后来兴兵争霸天下的艰难。当时汤和病情十分严重,不能对答,努力微笑着望着朱元璋,并不停地点头。朱元璋见状,双目眼泪夺眶而出,不能自抑。

为什么冷酷的朱元璋诛杀了那么多功臣,却对汤和厚爱有加?汤和到底有什么过人的伴君之道呢?

要在朱元璋这样的牛人面前存活,必须懂得低调做人,汤和就是这样一个人。

汤和,1326年的一个夜晚,出生在濠州钟离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和朱元璋不仅是邻居,而且两人家人都穷得揭不开锅,给地主放牛为生。汤和人穷志向却是不短,从小喜欢骑马射箭,玩打仗游戏。至正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汤和带领十来个同乡投靠了郭子兴,参加了起义军,不久因为作战英勇而被提拔为千户。

这时,汤和想起了发小朱元璋尚在黄觉寺中当和尚,于是写信邀请他也参加义军。有人得知朱元璋私通义军,于是暗中告密,朱元璋这才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军事才能十分卓著,没过多久,便被郭子兴先后提拔为镇抚,管军总管。这时候,朱元璋才二十八岁,但是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当时许多将领都是朱元璋的同辈,或是前辈,资格比朱元璋还老,心中自然不服,但是唯独有一人,年纪比朱元璋还大,资格比朱元璋还老,而且还是朱元璋从军的介绍人,却处处听从朱元璋调遣,谨慎做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这个人就是汤和。

汤和行事十分低调,尤其在朱元璋面前更是小心谨慎,但是有一次还是不小心得罪了朱元璋。

汤和这人什么都好,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喝酒,而且一喝就多,容易醉酒。醉酒之后,便口无遮拦,容易犯错。史书上记载在他驻守常州之时,他写了一份奏章请示朱元璋,结果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心中有些不悦。有一次,汤和和身边之人一起喝酒,你来我往,不知不觉喝多了几杯,便口无遮拦地埋怨道:“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为难啊。”不知怎么的,这话却传到可朱元璋的耳朵里,心中怨恨万分。等到后来平定中原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便找了个理由,说汤和征讨福建的时候,释放了陈友定的部众,结果导致八郡重受骚扰,后来在回来的路上,又被贼寇袭击,丧失了二名指挥使,于是没有封汤和公爵。朱元璋还不解气,在汤和讨伐四川回来之时,又当众数落他的逗留之罪。汤和连忙跪地磕头谢罪,此事这才得以不息。不过朱元璋在封他为信国公之时,一一列举他在常州时所犯下的过错,还命人刻在世袭凭证上。

在牛人面前,你若是不谦虚谨慎的话,只能被杀。虽说汤和有时候醉后犯错,但是总的来说汤和的一生做人十分低调,尤其在朱元璋面前更是谦虚谨慎,到了晚年对朱元璋更是毕恭毕敬,所以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举起屠刀之时,却对他厚爱有加。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专程来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不幸得了急症。朱元璋亲自起驾前往探视,并让他即可返乡养病。等到汤和病情有所好转之时,朱元璋又专程派人将他接到京城,专门设下酒宴慰劳,还重重赏赐一番。

更多文章

  • 国外宝妈催奶,不喝猪蹄汤和鲫鱼汤,每天吃这些就不愁母乳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母婴说事标签:催奶,下奶,产妇,酸奶,鲫鱼

    其实很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都会抱怨,因为这些女人觉得每天都会特别累,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喝一些下奶汤。譬如有一些老人就非常喜欢给产妇准备猪蹄汤或者是鲫鱼汤。而外国人从来都不喝这些汤,那么他们到底是吃什么下奶呢?其实每天吃这些也不愁母乳不足。这些食物也能够下奶如果真的说到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首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元璋,汤和,兵权,红巾军,胡惟庸,皇帝

    功高盖主,君臣相忌,在历朝历代的轮回中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要说历代君王中对功臣最狠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人为了后代儿孙的政权稳固,不惜对当年的功臣痛下杀手,其中最出名的案子当属胡惟庸一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心狠程度。但是开国的诸位功臣内,朱元璋却对汤和格外开恩一般,不但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元军,明朝,张士诚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丞相,胡惟庸案,马皇后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

  • 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刘伯温,丞相,宰相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

  • 真没想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竟死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忘川风华渡标签:丞相,皇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朝开国,中国古文献

    洪武23年深夜,钦天监向朱元璋奏报,星象出现异变,恐怕将有祸患降临。解决方法是,祸起大臣,除之即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沉默片刻,突然下令:速速准备好酒好菜,摆驾天牢!此刻,朱元璋要去见一个故人,一个自他起义便跟随他的故人。那一年,正值胡惟庸案的第十个年头,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因为涉及此案而人头落

  •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刘邦,元朝,明朝,李韩公,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但是偏偏朱元璋对他特别看重,朱元璋说道:“善长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时间很长,我在前线作

  • 刘伯温让驸马把两个黑白棋子转交李丞相,李善长:我侄子命不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皇帝,元朝,刘伯温,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丞相,李善长,艺术家,天文学家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明朝开国功勋朱元璋曾把李善长比喻为自己的萧何把刘伯温比喻成自己的张良建国后李善长被封为中书省左丞相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像西汉的萧何和张良李善长和刘伯温是貌合神离明朝初年发生的一件大案又把俩人的关系降到冰点也为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最终结局埋下伏笔李善长(左)和刘伯温

  • 明朝建国,人称“刘半仙”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远低于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伯温,李韩公,建国,朱元璋,明朝,诸葛亮,明朝建国,刘半仙,李善长,中国古文献,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而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也对大臣们进行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150位功臣之中,徐达位列武将第一,封为魏国公,李善长位居文臣第一,封为韩国公,授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