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树人闲谈 访问量:3178 更新时间:2024/1/20 13:51:26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

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

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下来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独眼石人被发现前,当地已经流传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了,而散布这首民谣的人正是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

毫无疑问,这具独眼石人肯定也是韩山童放的了。

当这具独眼石人被发现后,很快就激起了河工们的反抗热情,而韩山童也趁机揭竿而起。

他与刘福通、罗文素、韩咬儿等人聚集了三千兵马,在安徽颍上县这个地方杀白马斩黑牛盟誓,举起了反抗元朝统治的大旗。

然而,正当众人盟誓进行到一半时,当地的元朝官府迅速派兵前来镇压,还未做好准备的义军被击败,韩山童当场战死。

韩山童被杀后,他的徒弟刘福通接过了义军的大旗,重新召集人马攻陷了颍州城,反抗元朝的起义正式爆发。

不久后,刘福通又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元军,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进而占据了安徽、河南等大片地区,成为元末义军中实力最强劲的一支。

至正十五年,刘福通将师父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迎接到安徽亳州,拥立韩林儿登基称帝。

由于韩山童当年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因此他的儿子韩林儿也就成为了宋徽宗的九世孙。韩林儿登基称帝后,继续以宋为国号,改元龙凤,自号小明王,以迎合“明王出世”的预言。

其实,无论是宋徽宗后裔还是“明王出世”的预言,这些都是韩山童自己事先编造的。

不过,他自己倒是没用到这些预先安排的后招,反倒将儿子韩林儿的前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可是对于韩林儿来说,他当上这个皇帝却未必是好事。

自古以来,除了那些凭自己能力打下江山的皇帝,其余那些被别人拥立为帝的有几个好下场?

况且韩林儿本身就没什么才干,又受到了刘福通的挟持,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别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一路攻城掠地,那并非是因为刘福通能打,而是因为州郡太平已久,一听说红巾军到来,州郡长官们就弃城逃跑了。等到元军反扑回来,刘福通占据的地盘很快就全丢了。

再加上韩林儿和刘福通无法有效约束手下士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几乎与土匪流寇无异,百姓们无不闻韩宋之名色变。

当韩林儿和刘福通这支红巾军处处失利时,另一支由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却异军突起。

郭子兴被排挤出濠州城后,前去投靠女婿朱元璋,而朱元璋为了避嫌,也主动将自己辛苦积攒的兵力交给了郭子兴。

不过,由于这支队伍是朱元璋一手组建的,所以郭子兴也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平时日常管理还是由朱元璋负责。

相对于韩林儿和刘福通的队伍来说,朱元璋的这支队伍就纪律严明多了,每到一处秋毫无犯,胆敢违反军纪的当场就会被处死。

可是红巾军毕竟脱身于韩山童的白莲教,所以朱元璋必须要听从韩林儿的指挥。而韩林儿也不是个善茬,在郭子兴去世后处处为难朱元璋。

郭子兴病逝后,韩林儿将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任命为元帅,而朱元璋仅仅被任命为右副元帅,论地位还不如左副元帅张天佑高。

朱元璋自然是不甘心,可是由于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在义军中有很高威望,所以朱元璋只能忍耐下来,表面上遵从韩林儿的领导。

至正二十六年,已经完成统一江南大业的朱元璋,已经具备了建国称帝的条件。但是在此之前,朱元璋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除掉眼跟前的绊脚石。

那么,朱元璋眼中的绊脚石是谁呢?李善长曾经问过刘伯温,朱元璋想要登基前要先除掉谁?结果刘伯温直截了当地说,韩林儿此人必死无疑。

当朱元璋发动平江之战时,派遣亲信大将廖永忠去接韩林儿到应天。结果在韩林儿乘船过江时,廖永忠将其溺毙在江水之中。

韩林儿被杀后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朱元璋就在应天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史称明太祖。

其实,像韩林儿这样自身能力不足又身居帝位的人,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工具人,不管是谁最后统一天下,他最终的结果都是死路一条。

标签: 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更多文章

  • 真没想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竟死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忘川风华渡标签:丞相,皇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朝开国,中国古文献

    洪武23年深夜,钦天监向朱元璋奏报,星象出现异变,恐怕将有祸患降临。解决方法是,祸起大臣,除之即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沉默片刻,突然下令:速速准备好酒好菜,摆驾天牢!此刻,朱元璋要去见一个故人,一个自他起义便跟随他的故人。那一年,正值胡惟庸案的第十个年头,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因为涉及此案而人头落

  •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刘邦,元朝,明朝,李韩公,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但是偏偏朱元璋对他特别看重,朱元璋说道:“善长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时间很长,我在前线作

  • 刘伯温让驸马把两个黑白棋子转交李丞相,李善长:我侄子命不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皇帝,元朝,刘伯温,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丞相,李善长,艺术家,天文学家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明朝开国功勋朱元璋曾把李善长比喻为自己的萧何把刘伯温比喻成自己的张良建国后李善长被封为中书省左丞相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像西汉的萧何和张良李善长和刘伯温是貌合神离明朝初年发生的一件大案又把俩人的关系降到冰点也为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最终结局埋下伏笔李善长(左)和刘伯温

  • 明朝建国,人称“刘半仙”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远低于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伯温,李韩公,建国,朱元璋,明朝,诸葛亮,明朝建国,刘半仙,李善长,中国古文献,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而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也对大臣们进行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150位功臣之中,徐达位列武将第一,封为魏国公,李善长位居文臣第一,封为韩国公,授刘

  • 李善长为啥会被胡惟庸案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李韩公,胡惟庸,胡惟庸案,丞相

    李善长为啥会被胡惟庸案牵连呢?因为他说过一句不该说的话!之前我们讲胡惟庸有五大罪状,所以他一点也不冤。胡惟庸五大罪状但是之后的李善长,似乎并没什么大的罪状。而且李善长是一个半退休的状态,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似乎对老朱没什么威胁,那么为什么老朱还要杀李善长呢?这里注意一下,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告老还乡

  • 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看金牌背面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免死金牌,李善,明朝

    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皇权特许免除一死,这种东西在古代而言,可以说是种至高无上的东西,任何人在得到之后,都将好好地供奉,但是,这种“皇恩浩荡”的恩赐,真的能够免除一死吗?在明朝初年,1370年的时候,刚刚建立大明王朝,开始了论功行赏,对于一些功勋们朱元璋是该赏赏该封封,但是在这些功勋之中,却有几人却因

  • 韩国公李善长,七十七岁落得满门抄斩,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汤和,张廷玉

    说起李善长,那可是大明朝的开国文臣第一。看看朱元璋给他的封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这样的封赠是何等荣耀?古往今来太师这种荣誉,一般人活着压根得不到。国公这种爵位也是位极人臣,还世袭罔替。中书左丞相,相当于后世的国务总理。

  • 76岁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依然没有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刘伯温,郭子兴,刘邦

    文|飞鱼说史公元1367年9月,朱元璋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后改官制,以左为大,官封李善长为左相国,相比较为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武将,李善长对于朱元璋就好比萧何对于刘邦。朱元璋率大军南征北战,都会让李善长留守大后方,负责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而李善长也做得极为出色,从没有让朱元璋因为粮草而

  • 斩首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擦亮眼睛看上面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李韩公,朱元璋,免死金牌,胡惟庸,郭子兴,明朝

    在古代,君权无双,皇命难违。无论这个人之前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常常是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要了他的性命,可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持有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在古代,皇帝们为了犒劳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臣子,往往会奖励一些丹书铁券,后来演变成了免死金牌。具体的作用也很明显,一个是如朕亲临,另外一个

  • 朱元璋为何在李善长77岁时,杀了他们家七十多口人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徐达,宰相,刘伯温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朱元璋尊称为大明开国功臣之首,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朱元璋处死,之后朱元璋将他一家七十多口人都杀了,但朱元璋没有杀李祺,因为李祺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对李祺和他的孙子都网开一面。李善长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造反,他擅长运筹帷幄,后勤保障,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在朱元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