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693 更新时间:2024/1/19 7:38:39

功高盖主,君臣相忌,在历朝历代的轮回中已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要说历代君王中对功臣最狠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这个人为了后代儿孙的政权稳固,不惜对当年的功臣痛下杀手,其中最出名的案子当属胡惟庸一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心狠程度。

但是开国的诸位功臣内,朱元璋却对汤和格外开恩一般,不但允许他解甲归田,许下良田、金银和美人,就连汤和临死之际,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关注,不仅请了最好的大夫给他看病,自己更是亲自看望。

也许是因为汤和在花甲之年时主动上交兵权,也许是讨赏时面对朱元璋的问题,他回答100个美女巧妙化解,总之,这位攻城在与朱元璋的周旋中巧妙全身而退。

01

两人之间的猜忌

其实朱元璋对汤和也是有过猜忌的,但那是很早以前。

早期的朱元璋和汤和相识于微,两个人都出身贫寒家庭,志趣又格外相投,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而汤和年少时候也十分的意气风发,算是孩子王一类的存在,

他十分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对于身边的小伙伴也会十分的关照。

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汤和加入了红巾军开始领兵打仗,这时他就邀请儿时的玩伴朱元璋一起入伙。那个时候的朱元璋正当着乞丐

,面对汤和的邀请自然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可以说,

正是汤和的引荐,才让朱元璋的政治生涯正式开,为后面的成为一方将帅及帝王奠定了基础。

进入红巾军后,朱元璋很快展现出过人的胆量与本领,得到了主帅的赏识。可惜朱元璋虽然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下面愿意跟着他干的小兵却不多,这对于朱元璋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好在

汤和的出马,

他力挺朱元璋,表示自己愿意跟随朱元璋左右,这才坚定了朱元璋的基础,朱元璋至此对于汤和也是格外的信任。

之后,朱元璋的势力一点点做大,军心、民心都收获了不少,又经过十来年的南征北战,终于打下了大明的江山。

跟着朱元璋征战多年,创下了不少功绩的汤和一时间难免有些飘飘然,某次醉酒之后更是大胆

的说

起了“胡话”,言下之意就是

朱元璋能当皇帝,自己的功劳占了很大部分,而且自己的实力就像是“卧屋脊上”,自己想让谁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

这话不知被谁听到了,向朱元璋

了密,立刻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快。只是当时天下初定,朱元璋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只给汤和封赏为元帅。

元帅这个职位虽然看似够高了,但其实按照汤和的功劳来说,封赏理应更高一些才对,而这一点,朱元璋和汤和也都心知肚明。

也正是透过封赏,汤和聪明

看出了朱元璋对自己生出了嫌隙,从此谨言慎行,为朱元璋马首是瞻。

但就算是汤和极力

俯小做低了,情况也没有得到什么好转,这个时候汤和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了。

02

采取措施

汤和首先用的一招就是把自己伪装成酒鬼的模样

——但凡朝廷没有战事,汤和就会把自己泡在酒坛子里,渐渐地,汤和嗜酒成性出了名,这件事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听言只是一笑。

不过汤和也没想着仅凭嗜酒就能打消朱元璋的猜忌,与此同时,

他还极力让自己和政治撇清关系。

朱元璋让他断案,他就经常酒醉后审案,以至于案件黑白颠倒,引发了不少埋怨,

这样的埋怨上传到皇帝那里,朱元璋自然认为汤和只是一介莽夫,除了打仗厉害点,并没什么脑子。

而“没有脑子”的元帅才是朱元璋能够放心的

而就算是这样,汤和也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让朱元璋彻底放下了心防,

愿意给汤和一些赏赐,嘉奖他的功劳与“忠心”。

而这个时候的汤和也不敢放松半分,

他深切地明白,等着朱元璋年岁渐高,他总会为后代儿孙打算,对于这些老臣,还是会想些办法一一除去,好为后来的人铺路。

而眼见着身边一个个征战过的旧友,被各种各样的理由要么入狱要么诛杀要么流放,汤和知道,自己若不即使做些什么,肯定也会和这些人是一样的命运。

于是63岁那年,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的汤和主动提交了“告老还乡”的申请,这也给朱元璋省去了一个“麻烦”。

但朱元璋还是留了个心眼,问汤和想要什么封赏,没想到汤和思考良久,说出一个令满朝文武震惊的请求:那就请赏赐我100个美人吧

一听此言,朱元璋算是真的把心放下了,毕竟在他的眼里,这个老臣成天不是喝酒就是不带脑子的搞事情,一点政治眼光都没有,

现在要回乡了也不知道给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满脑子都想着美人,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于是朱元璋便同意了汤和的请求,

不但真的给了他100个美人,还命人给汤和修建的府邸,赠与了大量的金银,更表示汤和每年都可以入宫来和自己见面。可谓格外优待。

而汤和即便是荣归故里,也依旧扮演着“没脑子”“爱喝酒”的人设,让朱元璋派过去的暗探都看不出任何毛病。

及至汤和老年病重,朱元璋身边也没有多少旧时的伙伴了,他便把汤和接到京城,请了最好的太医给他看病,自己还得空去看望汤和,聊聊过往种种。等到汤和离世,朱元璋更是悲痛不已,罢朝了整整三日。

之后,汤和被追封为东瓯王,其后代儿孙也能承袭汤和的爵位三百年。

03

总结

身居高位的帝王总是多疑而杀伐决断的,而汤和成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时化解了一场危机。也正是靠着他的放下面子伏小做低,汤和及其全家都收获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可谓福祸相依,有失必有得。这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朱元璋汤和兵权红巾军胡惟庸皇帝

更多文章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元军,明朝,张士诚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丞相,胡惟庸案,马皇后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

  • 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刘伯温,丞相,宰相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 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要先除掉谁?刘伯温:此人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李韩公,刘伯温,朱元璋,郭子兴

    河工们在清理河道时,从河底的淤泥中挖出了一具石刻人像,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大字。这具独眼石人的出现,成功搅动了元末的乱世风云,不堪忍受欺压的河工们组成了义军,打算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揭开了元末乱世的篇章。那么,好好的河底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具独眼石人的存在呢?难道真是上天降

  • 真没想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竟死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忘川风华渡标签:丞相,皇帝,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朝开国,中国古文献

    洪武23年深夜,钦天监向朱元璋奏报,星象出现异变,恐怕将有祸患降临。解决方法是,祸起大臣,除之即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沉默片刻,突然下令:速速准备好酒好菜,摆驾天牢!此刻,朱元璋要去见一个故人,一个自他起义便跟随他的故人。那一年,正值胡惟庸案的第十个年头,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因为涉及此案而人头落

  •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刘邦,元朝,明朝,李韩公,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但是偏偏朱元璋对他特别看重,朱元璋说道:“善长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时间很长,我在前线作

  • 刘伯温让驸马把两个黑白棋子转交李丞相,李善长:我侄子命不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皇帝,元朝,刘伯温,李韩公,朱元璋,胡惟庸,李丞相,李善长,艺术家,天文学家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明朝开国功勋朱元璋曾把李善长比喻为自己的萧何把刘伯温比喻成自己的张良建国后李善长被封为中书省左丞相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像西汉的萧何和张良李善长和刘伯温是貌合神离明朝初年发生的一件大案又把俩人的关系降到冰点也为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最终结局埋下伏笔李善长(左)和刘伯温

  • 明朝建国,人称“刘半仙”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远低于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伯温,李韩公,建国,朱元璋,明朝,诸葛亮,明朝建国,刘半仙,李善长,中国古文献,元朝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而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也对大臣们进行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150位功臣之中,徐达位列武将第一,封为魏国公,李善长位居文臣第一,封为韩国公,授刘

  • 李善长为啥会被胡惟庸案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李韩公,胡惟庸,胡惟庸案,丞相

    李善长为啥会被胡惟庸案牵连呢?因为他说过一句不该说的话!之前我们讲胡惟庸有五大罪状,所以他一点也不冤。胡惟庸五大罪状但是之后的李善长,似乎并没什么大的罪状。而且李善长是一个半退休的状态,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似乎对老朱没什么威胁,那么为什么老朱还要杀李善长呢?这里注意一下,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告老还乡

  • 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看金牌背面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元璋,李韩公,胡惟庸,免死金牌,李善,明朝

    丹书铁券,免死金牌,皇权特许免除一死,这种东西在古代而言,可以说是种至高无上的东西,任何人在得到之后,都将好好地供奉,但是,这种“皇恩浩荡”的恩赐,真的能够免除一死吗?在明朝初年,1370年的时候,刚刚建立大明王朝,开始了论功行赏,对于一些功勋们朱元璋是该赏赏该封封,但是在这些功勋之中,却有几人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