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1月,石达开督师九江、湖口,成功把湘军水师分成两部分,而后吊打长江水师以及塔齐布陆师,曾国藩投水自尽未遂。湖口大捷后,江北太平军乘胜反攻湖北,三克武昌,一举扭转西征战局。1856年3月,石达开经略江西,在樟树镇击败湘军陆师主力,主将周凤山狼狈逃亡,曾国藩被围困在南昌孤城。此时,若非石达开回京参战,曾国藩人生也就到此为止。湖口大捷、樟树大捷,石达开名震天下,成为“战神”。曾国藩言:“贼中最剽悍、狡诈者”。两次大捷,石达开是东王杨秀清战略执行者,而非决策者,一旦脱离杨秀清操控全局,石达开战斗力大打折扣。1858年7月,27岁翼王石达开兵败浙江:大格局有限,决策失误,“战神”名不副实,打了91天毫无所获,还被对方追着吊打。
1857年5月,石达开脱离太平天国,率10万精兵外出单干。起初,林启荣苦苦求援,石达开坐视九江败亡,不发一兵一卒。接着,石达开绕开九江,去救援自己打下的江西地盘,因没有水师协助,打了半年都能渡过赣江。期间,石达开岳父黄玉昆战死,开局不妙。江西无法打开局面,石达开决定乘虚进入浙江,夺取东南财税重地,并在此建立一块根据地。此时,浙江清军没啥兵力,也没有拿得出手将领,对石达开而言是好事。可惜,石达开指挥失误,屡次错失战机,“战神”之称名不副实。1858年4月14日,石达开从江西进入浙江,攻克江山,随后大批军队陆续进入浙江境内。接着,石达开兵分两路:一路打常山、开化,阻止来自徽州府方向的清朝援军;亲率主力数万,直捣衢州,进而夺取杭州。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是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交通枢纽,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此时,清朝主力八旗、绿营第二次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围攻天京,与李秀成作战,故而浙江防御空虚。衢州城内,正规军不到一千,其余九千多是新招募兵勇。16日,石达开击败王恩荣、杨国正,一路猛追。18日,石达开抵达衢州城下,开始围攻城池。太平军分三路进攻:大南门、小南门、小西门。衢州守将饶廷选坚守城池,以枪炮还击;一直尾随石达开而来的西安将军福兴,派八旗马队偷袭太平军侧后,攻城部队撤回。后路被偷袭,石达开掉头打福兴,然后在靠近城池的地方扎下营垒:自东路龚家埠至西路铜钱岭,连营数十里,扎营30余座。次日,福兴抵达衢州城外,所部6000余人,除1000入城协助防守,其余扎营浮石渡两岸。
攻城失败,石达开采取“长围战术”,一边抵御援军,一边围困城池,试图截断城内外联系,迫使守军投降,而后杀入城内。这就意思了,石达开没有一块固定根据地,数万大军粮食补给都成问题,压根就没有打消耗战之资本。此外,清朝水师优势明显,从水路可以接济衢州,石达开“长围战术”注定不成功。为了调动援军,石达开派石镇吉率万兵马乘虚东进,夺取龙游,试图分散清朝援军兵力,减轻围城部队压力。龙游清军早有防备,石镇吉没强攻城池,虚晃一枪后,直接杀向处州府,夺取城池,而后横扫附近州县,夺取6县。就此而言,石镇吉比石达开懂得变通,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处州陷落,周天受、明安泰率6000兵马救援,结果在银场被石镇吉伏击,阵亡2000余人,太平军士气大振。可惜,石达开战术呆板,只想围困城池,没有主动出击衢州附近清军。
6月,石达开与清军相持一个月后,福兴主动发起进攻,打破僵局。可惜,福兴威望不足,各路援军不出力,所部八旗马队战败。为此,清朝决定派得了干将前往督师,协调各路兵马。慑于石达开之前威望,清朝物色人选:和春、张国梁、李续宾,没一人愿意来。浙江前线没有主帅,咸丰皇帝想到了曾国藩,下旨让他提前结束“丁忧”。曾国藩呢?之前屡次被石达开吊打,虽同意第二次出山,但行动迟缓,石达开撤离浙江后,他都还没到前线。所以,局势对石达开相当有利。6月底,赖裕新所部攻克寿昌,严州、杭州军队已全部援救衢州。此时,石达开若能放弃衢州,以少量部队吸引清军主力,亲率大军夺取严州、杭州,则浙江大局可定。但是,石达开执迷于“长围战术”,打消耗战,错过了机会。
7月,邓绍良、和顺、周天培、李定太等率万余兵抵达衢州,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不久,寿昌被清军夺回,合围衢州失败,石达开被迫撤兵。此时,清军层层封锁,太平军缺少粮食,还要携带家属,士气低落,撤退成了溃败。清军乘势反击,太平军连战连败,万余兵马阵亡。7月15日,石达开下令焚毁营垒,从南面冲杀重围,朝处州方向撤退,衢州之战结束。此次战败,石达开决策失误是关键:缺少后勤补给,却搞“长围战术”,打消耗战,给了清朝调兵遣将之时间。清朝援军云集后,没能及时撤离,而是继续耗着,又是一大失误。赖裕新夺取寿昌后,没能率主力前来增援,乘胜夺取严州、杭州,再次犯错。可知,石达开全局策划能力有限,没杨秀清指挥,还真的玩不转。1859年5月,石达开攻打湖南宝庆,依然采取“长围战术”,打消耗战。结果被左宗棠逆袭成功,所部损失惨重,被迫退入广西,石达开威望跌落谷底,拉开了败亡之序幕。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