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清代通史》: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从此之后,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与之相伴的还有鸦片。“饥民地荒无人问,朝堂皆是饱腹臣。”国内,清廷腐败,朝纲不振,加上清朝皇室的横征暴敛,老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甚至难有立锥生存之地。为了吃上一口饭,一时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揭竿而起、铤而走险者比比皆是。故事画: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最终,洪秀全一声号角,一群人蜂拥而至,奋起抵抗清朝的高压摧残,太平天国运动迅速横扫大半个中国。只可惜,到最后太平天国如强弩之末,在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引下,管理层逐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最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如昙花一现,与清廷分庭抗礼14年最终完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湘军围困天京时,是哪位将领在负责天京防务呢,没错,他就是有“军神”之称的忠王——李秀成。李秀成画像湘军攻破天京后,李秀成被囚。在天牢中,他写下自述。而这份自述当时就被曾国藩给“没收”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曾国藩的后人才将这份供词公之于众。那么,曾国藩为何要将这份供述隐藏得如此之深呢,有专家说,如果当时让清朝皇帝拿到这份原版供述,那么曾国藩必遭灭门。这是为何呢?要了解这些,我们得从李秀成说起。01李秀成,何许人也说到太平天国,说到李秀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忠义。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不惜笔墨对李秀成的诸多事迹赞不绝口,更是给予极高评价:李鸿章与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
不光如此,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也对李秀成有较高评价。那么李秀成干过什么,让一众名人都如此佩服他呢?清道光三年(1823年),李秀成生于广西藤县大黎新旺村,他是贫苦农民出身。因为舅舅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李秀成八岁后就跟着舅舅读了两年书,无奈十岁那年家里条件太苦了,只好让他停止读书,回到家里帮父母干活养家,后来在叔父的帮助下得以一边在村塾帮工一边自学。渐渐的,他养成了外柔内刚的性格。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同年2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正式建立。后来随着太平军的南征北讨,最终在南京(后改为天京)安定了下来。
在此之前(1849年),李秀成全家也加入了拜上帝会,两年后随着洪秀全起义,李秀成在前期并不显眼。因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名将可不少,而他当时能力也不够,便先后跟在胡以晃、杨秀清、石达开手下学习。太平天国正式定都天京后,李秀成崭露头角,展现出将领的才干和胆识。他率领太平军与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数次击败清军,并且为太平天国攻城掠地。一来二去,李秀成的人气迅速上升。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李秀成跟着石达开接连破江北、江南大营。由此立下战功,两年后天京事变发生,石达开一怒之下出走天京。朝中无人掌管,城外无将可派,紧急情况下,李秀成与陈玉成被推上位。李秀成后来能得到那么多人佩服,自然有一定原因,其一便是李秀成战绩十分了得。
02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时期的表现 李秀成干什么都是尽心尽力,各级上司都很欣赏这位年轻人,尤其是天京事变上位之后,他更是竭心尽力。 首先,论功绩,他当首功。一破江南江北大营、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胜利,几次挽救天京于水火,建立了苏福省、天浙省。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好几次战役中被李秀成、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压着打,就连精锐李续宾部都打不过。同时抗击英法侵略者,击毙常胜军指挥者华尔、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一度中兴太平天国。这让太平天国上上下下欢欣鼓舞,士气大增。
其次,表忠心,他不忘初心。洪秀全晚期疑心很重,极其不信任手下将领,盲目听从身边亲人。比如说在李秀成、陈玉成拼死奋战的时候,他却将从香港回到天京的族弟封为干王,总理朝政,怕陈玉成不服,才勉强封了他个英王,洪秀全这样的行为看了都让人心寒。清军因此趁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劝降李秀成,结果洪秀全一听,立即抓捕其母妻以作威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换成一般人,肯定受不了这样的气,定会想方设法营救自己的母亲,一走了之,但李秀成没有,他依然转战江浦、浦口一带,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所以洪秀全才送了“万古忠义”的名号并封忠王。
古往今来,一个优秀的对手值得所有人尊敬,这大概是身为清廷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却对他颇为欣赏的原因吧。可惜的是李秀成的“忠”格局太小,他只是对天王洪秀全私人忠心耿耿,没有站在太平天国老百姓的立场去通盘考虑,所以李秀成的“愚忠”也注定会付之一炬,太平天国的败局是无法挽回的。03李秀成的自述,被曾国藩删减太平天国虽然如昙花一现,但从来不缺硬汉,男兵营、女兵连个个都是视死如归,说实话,这是天王洪秀全人生一大幸事。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1864年)6月23日,只忠汉人,不忠满清的李秀成被清兵抓捕。他不肯投降,软硬不吃,受尽刑罚。此后,他在狱中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衰荣辱。这本书没有结尾,原稿74页以后的内容都被撕了。且原稿一直到1962年,才由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交给台北世界书局,李秀成供词真迹时隔将近百年才公开。
不禁要问,李秀成的供词暗藏玄机吗,为何会迟迟不得公开呢?说实话,这份供述确实让曾国藩背后发凉。据历史文献记载,从7月23号到8月7号,在16天的时间里,李秀成一口气写下了5万字的认罪书,可其中大量内容却被曾国藩篡改了。
李秀成被处死后,曾国藩看完了他的认罪书,后来进行了大量的篡改、删除,硬是把5万字的内容删减得只剩下3万来字了。也就是说,曾国藩向清廷提供的《李秀成亲供》是“修改版”,原版5万多字的供词被曾国藩儿子曾纪泽“雪藏”了。1963年,曾国藩曾孙曾约农把家藏的33000字认罪书公布了出来,不过结尾的1万7千多字却没对外公布。后来有专家研究发现,这份供词在当时若原版交给清廷,曾国藩恐遭灭门。
李秀成的自述,可以说是曾国藩研究整个太平天国的第一手资料,而当曾国藩看到这份供词时,第一时间竟想把它给烧了。 首先,曾国藩曾为了邀功夸大和扭曲事实,也是因此才不等清廷审讯便擅自将李秀成杀害。删减李秀成的供词大概也有这个原因; 其次,李秀成早就看出曾国藩位高权重,所以清廷对他十分忌惮,于是乎李秀成就在书中劝曾国藩自立为王。那会儿就连曾的亲信曾国荃、彭玉麟也暗自劝其自立。对于这种相谈甚欢情景,很容易让人产生曾国藩“通敌”的错觉; 第三,李秀成总结时难免谈到战场种种,有批判淮军内容、天京空虚实情等,这些敏感的话题,自然也不想让外人知道。供词里的这些情况,真实性先不说,如果被清廷拿到,曾国藩还能屹立不倒吗,肯定会遭灭门,所以他不得不对李秀成的长篇供述进行删减,而这份原稿迟迟没有与大众见面,也是这个原因。
1936年,清史专家孟森到湖南曾国藩家里亲眼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国学大师陈寅恪也亲自过了目,他们一致认为曾国藩篡改的地方就是其中有李秀成劝他称王的部分事实。而曾国藩之所以大量删减并雪藏原稿,也是他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都说曾国藩“腹黑”,但迫于当时时局,他不得不对李秀成的自述进行删减。此举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所谓识英雄重英雄,李秀成的忠心护主,让曾国藩为之动容,但大家都是各为其主,也仅仅停留在彼此欣赏、尊重层面。涉及到国家时局,曾国藩必须果断出手。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