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万湘军围困天京,为什么李秀成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却解救失败?

三万湘军围困天京,为什么李秀成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却解救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041 更新时间:2023/12/15 2:10:38

1862年3月,曾国荃率湘军由安庆沿江东下,一路攻克巢县、芜湖等地,于5月30日逼近雨花台,距离天京城内仅四五里。不过,由于曾国荃贪功心切,孤军进犯天京,因为曾国荃部加彭玉麟水师一共不到三万人,而且还有不少伤病员,如果太平军乘曾国荃部一路征战,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攻击,完全有可能打败来犯湘军。但是,就是这区区的不到三万湘军,却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最终导致天京城失陷,太平天国覆灭的结局。

在天京被围困之后,各地的太平军也纷纷赶来解救天京,忠王李秀成也在天王洪秀全的要求下率领大军赶到天京外围,与湘军展开了决战,但是,就在太平军在兵力上占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最终却败给了孤军作战的三万湘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太平军行动迟缓,贻务了战机。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人心涣散,缺乏斗志,李秀成等人也对湘军有所畏惧。在湘军围攻天京后,李秀成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救援天京问题,认为曾国荃部势头正盛,太平军难与争锋,李秀成向天王建议先往天京运送一批粮食、火药、武器等物资固守天京,待曾国荃部懈怠后再战。但是,天王洪秀全否决了李秀成的这个建议,一日连下三诏,严责李秀成不忠。

无奈之下,李秀成再次召开会议,决定调动大军救援天京。但因为洪秀全前期滥封王位,导致太平天国内部政令不通,军队难以调动,拖延了三个月,才好不容易才由十三个王,凑了十几万大军。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孤军深入的曾国荃,却有了充足的时间布置防御,以逸待劳,占据了主动权。

二、湘军曾国荃指挥有方

曾国荃因自己孤军深入,缺少友军的配合,就利用太平军救援来迟的期间,修筑坚固的壕沟工事,在天国大军回援天京后,以守为攻,决不轻易出击,同时联系大营争取支援。

曾国荃还通过重赏士兵,提升湘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在随后双方展开的44天雨花台会战中,湘军和太平军都损失惨重,曾国荃本人也中枪受伤,太平军兵力本来占有优势,而且,李秀成的弟弟李世贤也率部赶来参战,太平军的兵力优势也就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太平军怯战,而且湘军事先准备充分,最终还是湘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三、洪秀全和李秀成在指挥上存在失误

太平军在救援天京时,虽然在兵力和武器上占有优势,但因李秀成采取全面铺开的方式进攻,分散了兵力,导致没有击中湘军的要害。后来,洪秀全为了挽回败局,又作出了让李秀成率部北上,进兵皖北,再攻湖北的决定,期望吸引曾国荃撤兵救援湖北,来达到为天京解围的目的。

李秀成不敢违抗洪秀全的命令,只得率部北上,因皖北已成湘军腹地,造成了李秀成孤军深入,既无粮草又无后援,太平军饿死、病死不少,这对太平军的作战能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而在此时,湘军曾国荃担心李秀成攻下扬州后,再回到李秀成掌控的苏州,无疑于虎归山林。为了牵制李秀成,曾国荃指挥湘军就再次向天京外围猛攻,天王急召李秀成回援天京。1863年6月20日,李秀成终于再次回到天京,但疲于奔命的太平军在一路的作战中,损失了十余万人,李秀成手下能够作战的部队已所剩无几了,这也是后来解围失败的原因之一。

四、太平军的后勤无法保障,粮食供应严重短缺

太平天国后期,粮食主要通过走长江运输来保证供应,但在湘军围困天京时,湘军彭玉麟的水师早已将水路控制,太平军无法获得粮食供给,只能通过高价向一些外国商人购买。后来,曾国藩通过总理衙门照会各国公使,在攻克天京前严禁外国船只在天京城外停泊,这样一来,也就彻底切断了天京的粮食来源。失去后勤保障,连洪秀全自己都开始食“甘露”了,更别提那些太平军了,不得不饿着肚子与湘军作战,能打得赢就怪了。

五、太平天国其他各部对救援天京较为消极

在天国后期,一些太平将领在江、浙一带占领了很多州、县,这些将领忙于经营自己的地盘,打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在湘军围困天京后,有些将领对救援天京并不积极。1863年9月,李秀成曾在苏州组织军队支援天京,但各部担心没粮,不愿意远征,就连李秀成返回天京时,他的弟弟李世贤也曾劝他不要再到天京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向天王洪秀全建议“让城别走”,就是让洪秀全进行转移,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个建议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太平军在皖南、苏浙一带还有很大的地盘。李秀成的这个建议也是曾国藩最担心的,如果,洪秀全采纳了李秀成的建议,湘军围困天京的目的就落空了。但李秀成的这一建议,没有被天王洪秀全接受,反而遭到了洪秀全的呵斥。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也宣布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天京城破后,李秀成保护幼天王逃出天京,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导致自己在方山被俘。虽然后世留下有李秀成“乞降”疑问,但是,是否有误读或遭人篡改,仍需要史学家进行考证。不过,我们通过李秀成救援天京时的个人表现来看,他作为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支撑,李秀成还是无愧于“忠王”这个称号的。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清军,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艺术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

    他出生草根,横刀立马,百战沙场,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太平天国总司令。他赤胆忠心,独撑天国危局,最后却被俘处死。曾国藩公布的《忠王李秀成自述》,把他推向一个被质疑的焦点,让世人怀疑他对太平天国的忠诚。曾国藩曾孙公布的李秀成供词真迹,告诉世人忠王还是忠王。李秀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让大名鼎鼎的曾氏家族如此重

  • 李秀成谈天京陷落:城内只有3000兵马,为何有十几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赵烈文,太平天国

    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比较具有权威的史料是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以及忠王李秀成写下数万言的《自述书》。其中,张德坚只记录天京事变爆发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李秀成则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对诸侯王进行点评的同时,还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李秀成的《自述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解释许

  •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凌迟之,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

    对于李秀成,曾国藩还是怂了,他不敢让李秀成接受“凌迟之刑”,因为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影响整个家族。为何如此说?我们了解了凌迟这个刑法,了解了李秀成被捕后的经历,就会明白了。1、凌迟之刑(1)哪些人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法?凌迟者,一定是罪大恶极之人。采取凌迟之刑,就是对当时人千刀万剐,让其慢慢地死,一句话:

  •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3年才敢公布?如果过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手绘的头像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石亚达

    “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能够说出这样慷慨激扬,却又充满温润味的话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句话的“作者”叫李秀成。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是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一位绝对“男主角”,这个名字曾是清朝统治者黑名单上的“打红圈”的危险人物。这个名字曾让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夜不能寐”。

  • 天国最后一战异常惨烈,天京沦陷,手握重兵的主帅李秀成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天京之围清同治元年到三年(1862——1864年),湘、淮军在相继廓清天京(今南京)外围所有军事堡垒后,九帅曾国荃率湘军吉字营3万精锐开始围攻天京城。太平军为保卫王都天京与凶悍善战、志在必得的湘军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战斗。1862年5月底,时任江苏布政使得 (湘系)九帅曾国荃率所部吉字营陆

  • 进退维谷: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的艰难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清军,陈玉成

    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因意气用事,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陈玉成寿州遇难,对李秀成而言是沉重打击,没有英王在西部牵制湘军主力,李秀成要独自面对强敌,压力非常大。即便如此,李秀成依然东征江浙,开拓基地,为太平天国续命3年。李秀成的努力,大伙有目共睹,东王杨秀清无法夺取的

  • 决战雨花台,太平军最后的反扑:九帅曾国荃和忠王李秀成极限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小糖历史标签: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彭玉麟,雨花台,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新疆

    雁阵惊寒秋凉渐至,北燕南归。冰冷的雨水从暗沉的天幕倾泻而下,浑浊的空气夹杂着销烟和莫名的腐臭,在湘军大营飘荡,远处枪炮的轰鸣和士兵的哀嚎此起彼伏,九帅曾国荃站在营门之外,鲜血和着雨水从左颊的伤口冲刷而下,望着身旁潮湿而泥泞的土地上那些已经僵硬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冷雨之中,这个“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汉

  • 李秀成为何被急匆匆杀掉?因为再不杀,曾国藩恐遭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纪事标签:诗人,清朝,曾国藩,李秀成,曾国荃,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湘军在曾国荃的带领下终于打开了“金陵”城门,随着湘军蜂涌而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失败了。由于洪、杨等开创天国的一干首领全都不在人世,因而当时的天国主要依靠后起之秀李秀成等人,而李秀成也成为了天国覆灭后被“活捉”的最高统帅。本来俘获李秀成这个级别的“贼首”,那是一定要“献俘阙下

  • 清军押忠王李秀成回营,一百多个穿黄马褂的清将,跪地连呼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清军,清廷,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军,直隶总督

    1864年正月,太平天国京都金陵被合围。忠王李秀成负责守卫全城。四月十九日,洪秀全逝世。为稳定军心,五日后,李秀成扶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天王位。这时的城中,仅有的一万多军兵,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名了。粮草已断绝,曾国藩的湘军围城更紧,虽然,在李秀成指挥下,顽强抵抗了一个多月后,京城终于失守。部分太平

  • 万千诗选|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好诗标签:孔子,诗作,画家,郑板桥,齐白石,齐特琴,万千诗选,名人春秋,拨弦乐器,诗歌精神

    每日好诗名人春秋(之六):孔子,郑板桥,齐白石(完)文/万千孔子三千弟子为砖、为瓦四书五经为基、为泥风骨搭建起培育人才的大棚茁壮了“七十二贤”普惠了“有教无类”呕心沥血只为点燃歧路灯“述而不作”且听春风读“大作”一生只为两句话殚精竭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两句话耗尽一生两句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