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打苏州多威猛?连破三城,歼灭数万清军,四个清廷重臣毙命

李秀成打苏州多威猛?连破三城,歼灭数万清军,四个清廷重臣毙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410 更新时间:2024/1/25 7:44:13

1860年2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按计划率大军从安徽南部进入浙江,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昼伏夜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攻占浙江省会杭州,使清廷震恐不安。

正在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不得不分兵增援杭州。

实际上,太平军的作战目标并非杭州。捣入浙江各地及省城杭州的太平军见分散清军力量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刻撤出杭州城, 迅速回师皖南,与事先预定的陈玉成、黄文金等各路军马会合,对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实行反包围。在太平军的凌厉打击下,江南大营全军 ,10万清军死伤惨重,伏尸百里,大营统帅和春、提督张国樑等要员狼狈逃往句容、丹阳。

江南大营的绿营兵虽然腐朽不堪,胆怯畏战,但毕竟有10万之众,其中一部分是从前活跃在广西贵县、横州、宾州一带的悍匪(一说天地会武装)头目、后被清廷招安的张国樑所统辖的部队,官兵皆为亡命之徒,具有较强悍的战斗力。江南大营的统帅、钦差大臣、江宁将军和春的主要助手就是这个土匪出身的张国樑。

从此,被太平军摧毁的江南大营再也无法恢复了。

粉碎江南大营后,李秀成、陈玉成等人面临的是如何进一步打开局面的问题。具体说主要是尽可能开疆拓土,拱卫天京, 这可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当时,对于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太平军将领中有几种不同意见:侍王李世贤主张开拓江浙、福建,占据长江下游的膏腴富庶之地。英王陈玉成力主死守安庆,因为江防重镇安庆才是拱卫天京的重要屏障。

洪秀全的族弟、干王洪仁玕则提出“先东后西”的作战方针。具体步骤:攻占苏州、杭州、上海后,向洋商购买先进武器装备水师,控制住长江江面,再向天京上游拓展,力图夺取天京上游的胜利。

李秀成赞同洪仁玕的意见,最终获得了天王洪秀全的批准。

担任东征任务的主帅是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等归其统辖,配合其作战。

丹阳激战,张国樑落水淹死:东征大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江南大营手下败将和春、张国樑所率残兵溃卒构筑的丹阳防线。太平军在心理上占有绝对优势,以破竹之势猛打猛冲,很快击溃了这些残兵败将,突破了丹阳防线。张国樑部虽然凶悍能战,但毕竟伤了元气, 哪里是人多势众、气势如虹的太平军精锐之对手 ,很快就被击溃, 死伤狼藉,余众抱头鼠窜,张国樑在逃跑途中慌不择路,落水溺毙。和春等人则夺路而逃,侥幸逃到常州。

接连攻破常州、无锡、苏州,钦差大臣和春吞鸦片自尽:太平军突破丹阳防线后,马不停蹄直扑常州。龟缩在常州城里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得知剽悍能战的张国樑已经死了,惊慌失措。1860年5月21日,率部弃城向苏州方向逃窜。5月26日,太平军兵不血刃即轻易占领了常州。

太平军夺取常州后,又迅速推进,一鼓作气攻克无锡。紧接着,大军便直趋苏州。

苏州是清代江苏省城。江苏巡抚徐有壬是城中最高长官 。听说太平军即将袭来,他招募壮丁,加固城防,准备迎战。徐有壬官声不佳,他兴办团练,欺压、盘剥百姓,残酷镇压敢于反抗者,民怨沸腾。

徐有壬与和春、何桂清一向不和,利用地方势力与二人争斗。江督何桂清胆怯怕死,从常州逃向苏州,被徐有壬蔑视,将他看做丧家之犬,竟然下令紧闭城门,不许两江总督何桂清进城。后何桂清被清廷逮捕处决。和春从丹阳逃来苏州后,同样被禁止入城,他进退无路,只好在城外的浒墅关一带流窜,东躲西藏。太平军即将兵临城下,和春却无地可去,气急败坏、穷途末路的他干脆吞食鸦片,毒发身亡。

徐有壬得知太平军前锋已逼近苏州,也是无计可施,亦不敢奋起抵抗,只好下令焚毁沿城大片民房,以为这样就能守住苏州城。史载,徐有壬将金门、阊门外无数的民舍、商铺、楼阁焚毁殆尽,大火好几天不熄,浓烟滚滚,繁华富庶之地华为灰烬,居民死者甚多,幸存的人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6月1日中午,太平军前锋从浒墅关开至苏州城下。提督张玉良胆颤心惊,不思抵抗,居然连夜逃得无影无踪,守军见主将失联,军心涣散,守卫阊门、胥门一带的绿营兵开城出降,引太平军入城。徐有壬见势不妙,自杀身亡 ,太平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 便占领了苏州城。

在苏州休整了10几天后,李秀成分兵出击,先后攻取了无锡、宜兴、江浦、江阴、吴江、昆山、太仓、嘉兴、青浦、松江等十余座城镇之大片地区,兵锋逼近上海近郊,江苏南部大局已定。

【插图源于网络】

标签: 李秀成张国梁清廷苏州陈玉成

更多文章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李寿成,汉族,生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幼时种地耕山,帮工就食,曾随舅父读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加入拜上帝会。辛开元年(1851年)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转战至天京,历任

  • 部将李昭寿降清,李秀成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李昭寿,太平军,太平天国,部将,石亚达

    如果部下叛变投降,你会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都是追杀到底,出兵剿灭之同时,对其家人也不放过:要么直接杀掉,要么发配边疆、充军,或者是扣押为人质,逼迫叛将就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天天国悍将李昭寿投降,李秀成不但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自李昭寿在我部下,扰乱民间,与

  • 天京事变李秀成自述:说好只杀3人,结果杀2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事变,韦昌辉,杨秀清,洪秀全,石亚达,天京事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时期,前期的发展是不错的,但是到了后期,清朝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晚清时期,出现了太平天国,正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差一点让清朝走向灭亡,假如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恐怕清朝就走向灭亡了。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灭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湘军的战斗力肯定是毋庸置疑

  • 为何李秀成供词直到1963年才敢公开?他在隐瞒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彭玉麟,太平天国

    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1833年考中进士来到翰林院学习,中国翻译深情简洁,曾国藩从不因为自己是朝廷官员而骄傲,他爱工作、爱百姓,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63年,他在台湾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唐继尧,袁世凯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规模,甚至可以称为两千年之最。在太平泰国的冲击之下,清政府再也无法让自己恢复到太平天国之前,从此以后走向败落的道路。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反抗精神却一直为人称赞,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中出现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便是其中之一。天京事变,

  • 网开一面、免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是慈禧还是曾国藩的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清廷,诗人,李秀成,曾国藩,科学家,太平天国,慈禧太后,军事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曾国藩心里

  • 1962年曾国藩后人发声,澄清李秀成被俘真相,洗清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可谓是经天纬地之才,尤其是在军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基础,打得湘军望风披靡,一度让曾国藩寝食难安。可惜的是洪秀全气数已尽,不听李秀成的正确意见,导致天京城被攻破,即使李秀成使出全身解数也无力回天。虽然李秀成一世英名,可是在战败被俘之后,写过"自供书",引起了很多人的质

  • 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国最后的中流砥柱,其功过是非却令人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陈玉成

    李秀成(1823——1864),亦名李寿成 。原名李以文 。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家境贫寒,约在道光28、9年(1848——1849)间加入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初,金田起义爆发。李秀成于当年9月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北上,先后参加过桂林、全州、衡州、长沙、武昌之役,在战火硝烟中得到锻炼,逐渐显

  • 清军围攻天京,洪秀全因何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之建议而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清军

    湘淮军连陷安庆、苏州、金坛、常州、丹阳、句容等太平军军事重镇后,开始围攻天京城同治元年(1862),因镇压太平天国而渐获清廷赏识重用的曾国藩亲自指挥、部署湘、淮军向日趋弱小的太平军发动全面进攻。曾国藩的战略部署是:由李鸿章率其麾下之淮军前去上海;左宗棠率楚军(湘军支系)从江西进击浙江;他自己则以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