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可以说是太平军最为惨烈的一年,不仅战事节节败退,首都天京被清军包围了,就连天王洪秀全也在这一年病逝了,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势已去了。但后太平天国时代太平军的中流砥柱李秀成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他在办完洪秀全丧事之后,立马扶持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位,即便是天京城中只剩下老弱病残,粮食也断绝了,李秀成仍旧要和清军碰一碰。
但面对气势如虹的清军,身为忠王的李秀成终究还是没能够创造奇迹,在天京城彻底沦陷那一刻,他带着小天王撤退,后来在保护小天王撤退的过程中力竭不幸被俘。而在被俘虏之后,李秀成并没有被送往北京城,而是还没到一个月就被曾国藩给处死了,年仅42岁。有资料称,当年李秀成被抓之后给曾国藩写了5万多字的供词,但最后曾国藩删减的只剩不到三万五千字的时候才交给了朝廷,其中有1万多字的东西被删除了。有人认为李秀成的原稿被曾国藩的后人所收藏,也有人说被焚毁了,不过目前曾国藩的后人在1963年中公示的那份李秀成供罪书里面也只有33000多字。而在这33000多字的原稿中有很多的修改痕迹,最终交给朝廷的肯定是修改后的版本。
从目前所存在的原稿文件中,我们可以十分直观的看出来有很多修改的痕迹,而且这修改后的版本显然是更能彰显出曾国藩自己的功劳。——比如李秀成交代自己被俘的原因是因为“心有私忌,两家并争,因此我而藏不住,是以被两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这段话交代出李秀成是被两个老百姓在山洞之中发现,抓获之后为了邀功领赏而交给曾国藩军队的。而曾国藩在抓获李秀成之后给朝廷写了一个奏折,奏折中所写的内容为“忠王一犯,城破受伤,匿于山内民房,十九夜萧孚泗亲自搜出。”
奏折中所讲则是说官兵奋力破城之后,李秀成受伤藏在了民房家中,然后被一个叫做萧孚泗亲自搜寻并且抓获了,奏折和李秀成的供词有着明显的出入。在曾国藩的奏折里是为了彰显这个叫做萧孚泗的功劳,但李秀成的供词却否定了这一点。由于曾国藩前期攻打天京的时候损伤惨重久攻不下,曾国藩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就在奏折中表示:“太平天国是集结了所有的军队守着天京,号称有数十万之众;天京城被攻破之,曾国藩的军队一共击杀了10万太平军。”但是在李秀成的供词里面则交代的是,当时在天京城里面的军民一共不过3万人,真正的士兵不到1万人,除去一些老弱病残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不到5000人,但曾国藩攻破天京所出现的伤亡远超这个数字。
如果要是将李秀成的供词原版交给朝廷,曾国藩的奏折自然就有几分欺君的嫌疑,尽管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很有功劳,但是还是不敢背上这个罪名的。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李秀成的供词并不利于曾国藩向慈禧太后邀功,不仅功劳要大降,还有可能会让自己背上某些欺君之罪,这显然是曾国藩很不愿意见到的。再者,在李秀成的原稿公示中有这样一句:“罪将谢中堂大人不杀厚恩,愿招集大江南北数十万旧部归中堂统率,为光复我汉家河山效力”。
若李秀成不说最后一句,李秀成还不会被杀死。因为在清朝朝廷还是挺避讳汉人掌权的,不论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还是乾隆皇帝的文字狱,其目的就是为了打消汉人推翻满清统治的念头。而李秀成的这句话则是直接挑明了自己愿意带领着之前数十万的太平军跟随着曾国藩恢复汉人的天下,这明显就有一些要反清复明的味道,如果曾国藩有了这个想法这其实比欺君之罪还要严重的多。——更何况当时以曾国藩的实力也确实有这个可能,毕竟自己在大败太平军之后已经算的上能够割据南方半壁江山的军阀了。
而满清朝廷也的确有些对其有所提防。倘若李秀成还活着,哪一天他向其他人突然抖出这样的一句话,即便不是真的,也相当于会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曾国藩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立马杀了李秀成。而李秀成所说的“某些话”自然也让曾国藩不敢完整的上交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