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太平军高级将领,为什么李秀成被处死,韦俊却能被清朝优待?

同是太平军高级将领,为什么李秀成被处死,韦俊却能被清朝优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584 更新时间:2024/1/16 13:18:55

太平天国降清,且得以善终的中高级将领(指投降后有明确封赏,是自然病故,或者不是因为曾经参加太平军而死),主要有这么几位。

一,韦俊。北王韦昌辉之弟,投降前担任太平军右军主将。

1858年,投降湘军。

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投降后,起先被封为参将,后来官至总兵。1884年病死。

二,李昭寿。原先为流寇,遭围剿后,第一次投降清朝。后又反叛,投太平军。

第二次投降清朝前,为忠王李秀成部将,是太平军在皖北、豫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858年,二次降清。起先为参将,后官至江南提督。但因为他流寇习气不减,让清廷很是忌惮。所以太平天国覆灭后不久,被朝廷削去兵权,开缺回原籍。

回籍后,他妄行不法,在乡下骄横跋扈。1881年因帮人讨债,抓了贡生吴廷鉴并将其打伤,惹得朝廷大怒。安徽巡抚裕禄下令将其逮捕,并处死于安庆。

三,程学。投降前担任安庆守将。

1861年投降湘军。起先担任游击,后升至总兵,挂名提督。

1864年攻打无锡时,被太平军的火枪击中脑袋而死。死后,被追封太子太保。

四,丁汝昌。原为程学启亲信部将,程投降湘军时,丁随其一同投降。

起先担任千总,李鸿章创立淮军后,丁汝昌被曾国藩划归给李鸿章。后来跟着李鸿章混,丁汝昌从参将一路坐到北洋水师提督的位置。

五,洪容海。原为翼王石达开部将,曾随石达开出走。后见石达开没前途,就又带着部属回归太平军,被封为保王,划归到李秀成麾下。

但由于他不是李秀成亲信,受到李秀成排挤,所以在1862年,便率麾下六万人马投降了清朝。

降清后,起初封游击,后来担任总兵。

六,古隆贤。原为韦俊部将,韦投降时,他坚决不从,毅然率部回归太平军。

洪秀全对他的忠诚很赞赏,后来封他为奉王,并划归给李秀成指挥。但他跟洪容海一样也不受李的待见,便于1862年率七万人降清。

降清后,起初授予游击衔,后升至总兵。

1863年,他主动提出卸甲归田,回广西老家养老。后来举家搬到广东,并病死于广东惠东。

七,吴建瀛。原为太平军南汇守将,因经常受到李秀成养子李容发的欺凌,不堪忍受,便于1862年率部愤而投降淮军。

降清后,起初担任营官,后升至记名提督。

八,黄朋厚。原为太平天国奉王(古隆贤投降清军后,洪秀全把奉王爵位赏给了他),但因为不满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排除异己,便偷偷投降了左宗棠,并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卧底,做内应。

后来他送出情报,帮助左宗棠一举消灭汪海洋,得到左宗棠推举,担任副将。

1885年,他率部剿匪,却阴沟里翻船,被匪军设伏打死。死后被朝廷追封为武功将军。

此外还有方有才,官至总兵;

余嘉鳌,官至记名总兵;骆国忠,记名提督;

李世祥,广武军副将;董正明,总兵;

董大义,记名提督;吴秉权,记名布政使;

钱玉兴,四川提督。

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以上列举的降将名单中可以看出,只要是在太平军中受排挤,不得志。且投降时,是带兵投降的将领,有一定利用价值。清廷不会追究其责任。

不仅不会追究责任,并且还会厚待。

李秀成是被俘虏的,虽说被俘后,有投降倾向。但那时天京已被湘军攻陷,李秀成也是光杆司令一个,利用价值不大。清廷和曾国藩,自然难以容他。

而韦俊作为韦昌辉的弟弟,在其兄被杀后,他实际上已经在太平天国中混不下去了。不仅洪秀全不容于他,就连杨秀清一系,比如杨秀清的弟弟杨辅清也看他不顺眼,恨不得把他五马分尸。

在这种情况下,韦俊投降,且又是第一个带着兵马投降的太平军高级将领(太平军五大天王之一)。清廷当然要厚待他了。

厚待他,不仅可以立他为榜样,瓦解太平军的反抗意志。同时还可以利用他与太平天国的矛盾,驱使他反咬太平天国一口。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程学启。

虽然程投降的时间晚了三年,但时间点恰到好处,正好是湘军与太平军激战于安庆的关键时刻。程投降湘军后,马上得到重用。后来程学启杀太平军,比湘军都狠。

另外还有一点,韦氏家族在太平军中是比较另类的。

像杨秀清、萧朝贵、李秀成、陈玉成,都是穷人出身。洪秀全虽然一直在考秀才,以读书人自称,但其实他也属于穷人。

而韦氏家族就不一样,韦氏是地主,而且是大地主。只不过因为是客家人,在金田村颇受当地人排挤,即便韦昌辉花钱买了一个监生,也一样受受排挤。为了改变命运,所以韦昌辉才把家族产业变卖,拉了一千多人投奔太平军。

后来韦俊投降时,他老家已经没人了(都被韦昌辉拉去参加了太平军),就算他想回老家拉队伍,当地人也不会搭理他。而他的亲属又在天京内乱期间被杀死一大半。他仿效大哥拉同族亲属造反,也没有可能性。

清廷对他这种全家死光光,“误入歧途”的地主家的少爷,自然不会赶尽杀绝。

估计也正是知道自己掀不起什么浪了,所以韦俊投降湘军后,很老实,一直在湘军的地盘上混日子。

在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中,韦俊被刻画成了一个丑角。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认为韦俊没有了利用价值,便把他杀了。

其实这是很扯的。

韦俊虽说是降将,曾国藩虽说也不是很瞧得起他。但韦俊很会做人,在湘军中的人缘是不错的,跟很多湘军将领的关系都不错。

朝廷无意杀他,湘军中的一些将领跟他的关系也还凑合,再加上他自己又很低调。他最后当然是混个善终了。

更多文章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陈玉成双雄并立,却未必知李秀成将陈玉成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李秀成,陈玉成,清军,石亚达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身死,翼王石达开出走,再加上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早已阵亡,则首义六人之中,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了。而洪秀全身藏深宫之内,沉溺于妇人酒色之中,太平天国的局势,已岌岌可危。所幸沧海横流,又有英雄挺身而出,支撑着了危局,使太平天国出现了起死回生的迹象。这些英

  • 曾国藩提审李秀成后,曾国荃说了12字,曾国藩大惊:立斩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曾国荃,书法家,艺术家,清朝,军事制度

    曾国藩是晚晴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认可他的能力。曾国藩以一己之力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湘军,并且长期与太平天国对峙,最终还取得胜利,曾国藩的一生真可谓传奇。对于曾国藩这个人,有些人不解为何在他剿灭太平天国、位极人臣时,不起兵造反推翻满清政权。笔者对这个问题也十分好奇,笔者对此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 李秀成为何会被曾国藩火速处决?看看他的供词中都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

    1864年可以说是太平军最为惨烈的一年,不仅战事节节败退,首都天京被清军包围了,就连天王洪秀全也在这一年病逝了,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势已去了。但后太平天国时代太平军的中流砥柱李秀成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他在办完洪秀全丧事之后,立马扶持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位,即便是天京城中只剩下老弱病残,粮

  • 李秀成打苏州多威猛?连破三城,歼灭数万清军,四个清廷重臣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张国梁,清廷,苏州,陈玉成

    1860年2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按计划率大军从安徽南部进入浙江,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昼伏夜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攻占浙江省会杭州,使清廷震恐不安。正在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不得不分兵增援杭州。实际上,太平军的作战目标并非杭州。捣入浙江各地及省城杭州的太平军见分散清军力量的目的已经达到,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李寿成,汉族,生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幼时种地耕山,帮工就食,曾随舅父读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加入拜上帝会。辛开元年(1851年)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转战至天京,历任

  • 部将李昭寿降清,李秀成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李昭寿,太平军,太平天国,部将,石亚达

    如果部下叛变投降,你会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都是追杀到底,出兵剿灭之同时,对其家人也不放过:要么直接杀掉,要么发配边疆、充军,或者是扣押为人质,逼迫叛将就范。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天天国悍将李昭寿投降,李秀成不但没追究责任,还将家属送给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自李昭寿在我部下,扰乱民间,与

  • 天京事变李秀成自述:说好只杀3人,结果杀2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事变,韦昌辉,杨秀清,洪秀全,石亚达,天京事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时期,前期的发展是不错的,但是到了后期,清朝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晚清时期,出现了太平天国,正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差一点让清朝走向灭亡,假如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恐怕清朝就走向灭亡了。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灭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湘军的战斗力肯定是毋庸置疑

  • 为何李秀成供词直到1963年才敢公开?他在隐瞒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彭玉麟,太平天国

    曾国藩于1811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1833年考中进士来到翰林院学习,中国翻译深情简洁,曾国藩从不因为自己是朝廷官员而骄傲,他爱工作、爱百姓,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曾国藩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63年,他在台湾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归隐,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成国军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唐继尧,袁世凯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李秀成不容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当属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规模,甚至可以称为两千年之最。在太平泰国的冲击之下,清政府再也无法让自己恢复到太平天国之前,从此以后走向败落的道路。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反抗精神却一直为人称赞,尤其是太平天国之中出现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便是其中之一。天京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