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咸丰皇帝、曾国藩,三方博弈:杭州之战

李秀成、咸丰皇帝、曾国藩,三方博弈:杭州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246 更新时间:2023/12/13 1:35:10

1861年12月,地点杭州,李秀成带兵攻入巡抚衙门,王有龄早已沐浴更衣,席地而坐。太平军打开房门时,王有龄已经自缢而死,书桌上面留下一封给李秀成的信件,直言:“饥不食腐鼠,渴不饮盗泉”,让忠王好好安抚城内居民。闻知王有龄殉难,杭州居民无不动容,为之落泪。杭州之战:太平天国、清王朝、湘军,三方进行一次博弈,曾国藩棋高一着。

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发动武装起义,2年后攻克南京,与清朝隔着长江对峙。太平军凌厉攻势面前,八旗、绿营一溃千里,不堪一击,咸丰皇帝大失所望。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17000余人从衡阳出征,与太平军交战,湘军作战勇猛,咸丰才缓过一口气来。湘军,名义上是清朝的武装力量,实则不然。湘军是地方官员、地主、士绅自己招募而来,所需要的钱粮、武器、弹药,也是自己想办法搞定。湘军,不同于八旗、绿营,是典型的私人军队,清朝皇帝不能直接指挥。湘军是一把利刃,用得好,清朝可以续命,一旦失去控制,清朝将会重蹈唐朝的覆辙,皇帝被节度使摆布。1861年10月,太平天国、清朝、湘军,在杭州进行一次博弈。表现上看,李秀成获胜了,真正赢家是曾国藩。

李秀成《自述书》中说:“得苏州,无杭州,犹如鸟之无翼”。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苏州、杭州为首府的江苏、浙江,不但经济发达,还是联系列强的通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江浙膏腴之地,清朝财税收入一大半都是来自这里。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向荣、琦善、张国梁等人随即率八旗、绿营总计8万多兵马在南京、扬州、镇江、芜湖、瓜洲一带布防,建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阻止太平军攻打江浙,确保大清财税重地安全。杨秀清时代,太平军多次尝试攻打江浙,却无功而返。杨秀清拿不下江浙,除了湘军在长江上游牵制太平军,更多的是他战略失误,同时在东线、西线投入重兵作战,无法在局部作战中取得优势。

1861年9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西线局势糟糕透顶。陈玉成兵败安庆,李秀成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救援安庆,朝中大臣也没理由指责李秀成,说他见死不救,贪恋苏杭的繁华。李秀成是个明白人,太平天国没有牢固的根据地,长江上游长期混战,已经无法提供有效补给,拿不下江浙,太平天国灭亡更快。攻打杭州,李秀成很有经验,也熟悉清军的布防情况以及实际战斗力。1860年初,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3000兵马突袭杭州,城内清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当年进入山海关的八旗精锐,躲在杭州内城,坐视绿营兵战败而无动于衷。与上一年一样,李秀成东征后,太平军所向披靡,杭州再次告急。此时,杭州守将是巡抚王有龄,他不是李秀成的对手。八旗、绿营已经没有战斗力,单纯依靠城内的“团练”,压根就打不赢太平军,城池陷落乃早晚之事。

杭州危机重重,正在热河避暑“休养”的咸丰皇帝惶恐不安,如果江浙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清朝的财税收入就成了问题。救援杭州,刻不容缓,咸丰皇帝非常着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那么,该如何救援杭州呢?咸丰皇帝将目光投向湘军,让曾国藩去杭州,与李秀成作战。调曾国藩去杭州,咸丰皇帝有十足的理由,且曾国藩还不好拒绝。首先,江南一带,也就湘军有战斗力,八旗、绿营已经乱成一团。湘军就在江南,距离江浙并不远,理应救援。再则,曾国藩不但是两江总督,还节制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四省军政事务,救援杭州乃是职责范围内之事。正常情况下,曾国藩应该救援杭州,但他却没有。曾国藩给咸丰上奏,说湘军在安庆之战中损失惨重,需要休整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后再说。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是攻克金陵的关键,浙江军务,可以让僧格林沁去主持。

不得不说,曾国藩确实够精明,还将了咸丰皇帝一军。湘军损失惨重,长江上游战略地位重要,不能轻易改变作战部署,理由属实吗?答案是否定的,湘军兵强马壮,粮草充沛,何来的元气大伤。至于建议调遣僧格林沁,更是让咸丰皇帝难堪。僧格林沁,科尔沁郡王,是清末满蒙首席名将,骁勇善战,麾下两万蒙古马队是清朝的看家之本。蒙古马队能打,曾国藩上奏咸丰,也是有理由的。一旦蒙古马队在江浙与李秀成硬杠,即便获胜也是元气大伤。如此一来,咸丰无人可用,清朝南北军务,都将由曾国藩打理。曾国藩有想法,咸丰皇帝岂能不知,他以北方“捻军”活跃为理由,驳回曾国藩的奏折。接着,咸丰继续颁布圣旨,谴责曾国藩,双方进行“文字”战斗。可惜的是,咸丰皇帝最终还是“输了”,因为王有龄熬不住。

咸丰让曾国藩救援杭州,目的很简单,就是削弱湘军的力量。王有龄,独立于湘军集团之外的封疆大吏,并不是曾国藩的人,还是他的劲敌。王有龄能担任浙江巡抚,除了自身能强,与前任两江总督何桂清的提拔不无关系。何桂清,曾国藩的同门师兄弟,也是劲敌,却栽在曾国藩手里。何桂清被咸丰处死,曾国藩还不满意,王有龄必须离开浙江巡抚之位。李秀成首次攻打杭州时,巡抚是湘军人马罗遵殿,何桂清、王有龄救援“不力”,或者说不想救援,杭州陷落后,罗遵殿自尽。此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辖区内岂能有不是湘军人马存在呢?要知道,后来的“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就这么栽了。李秀成攻克杭州,王有龄只有两条路可走,却都是“死路”。封疆大吏,有守卫疆土的责任,城池陷落,王有龄自尽,朝廷抚恤。放弃城池,逃之夭夭,何桂清就是个例子。没有湘军救援,咸丰又不愿意派蒙古马队,杭州注定守不住。

救援王有龄,就是培养劲敌,曾国藩不会再犯糊涂。当年,曾国藩率湘军出征湖南、湖北、江西,赫赫战功,但咸丰并没授予他大权,只想让他当炮灰。“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前,曾国藩没啥实际职务,处处看他人脸色办事。李秀成摧毁“江南大营”,两江总督何桂清溃逃,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角,曾国藩岂能去救援一人跟湘军有仇的人。湘军要员李元度无视曾国藩的态度,自己招募8000兵马东征,打算去救援王有龄。李元度救援失败,曾国藩第三次参劾李元度,让他罢职回家。等不到湘军,也等不到蒙古马队,王有龄等来的是太平军。咸丰、曾国藩进行博弈,李秀成攻城非常顺利。城池陷落后,王有龄自缢而死,李秀成佩服他是条汉子,便让王有龄的亲兵护送灵柩回籍,给予他们银两和过路凭证。

杭州之战,是太平天国、清朝、湘军的一次博弈。表面看,李秀成获胜了,夺取杭州后便横扫浙江,从而建立起江浙基地。实际上,曾国藩是赢家,王有龄自缢而死,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主持浙江军政事务。此外,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沈葆桢担任江西巡抚;李续宜担任安徽巡抚,湘军迎来高光时刻。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更多文章

  • 萧朝贵:靠女人上位,却是公认的天国第一勇将,李秀成视之为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萧朝贵,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柱石人物,随着他的被俘,太平天国运动就徐徐降下了帷幕。李秀成就义前,被曾国藩关在狭小的囚笼,冒着六月酷暑,写下了数万字的《李秀成供》。李秀成一生自视极高,《李秀成供》提到天国诸王,多为一语带过,如提到与之同为一时瑜亮的英王陈玉成,不过轻描淡写一句:“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

  • 湘军最忌惮的人,曾国藩再三向被俘的李秀成求证此人是否已死

    历史解密编辑:卡德的生存标签:曾国藩,李秀成,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忠王李秀成的保护下成功突围而出,但是李秀成不幸被俘。曾国藩听闻后急忙赶往天京亲自审问李秀成,曾国藩郑重其事的问道:石达开死否?此时,距离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已经过去一年多,可见曾国藩对石达开的忌惮。因为,曾国藩兵败湖口,企图第二次跳

  • 乞活而不得活,看曾国藩违背上谕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立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安德森的创意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石亚达

    一、李秀成是什么人李秀成于1851年9月28岁时参加太平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向上升迁。加入太平军两年后,即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李秀成被东王杨秀清保举为右军帅,不久升为后四监军。李秀成聪明有悟性,不久因为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办事,又被翼王石达开看中。石达开和曾国藩湘军在九

  • 从另一角度看:李秀成数万言自述,也许是曾国藩的“劝进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李秀,太平天国,左宗棠

    1864年7月19日,忠王李秀成本可以顺利逃出天京,但他将自己的好马让给了幼天王洪天贵福,结果在方山被清军俘虏,关押在两江总督府。也许是为了泄愤,曾国荃让士兵拿着锥子猛刺李秀成,以致鲜血直流,但李秀成没有妥协,而是说各为其主,何故如此。听说李秀成血性十足,没有屈服,曾国藩于是从安庆乘坐火轮船来到南京

  • 英王陈玉成勇冠三军,他有多少个老婆?陈玉成与李秀成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陈玉成,李秀成,胜保,英王,韦俊

    陈玉成17岁为将,20岁为帅,22岁封王,25岁被清军凌迟处死,他一共有3个老婆,每一个老婆和他之间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一、陈玉成的老婆——王氏王氏是江南大富豪王信照的千金大小姐,是江南美女,她聪明伶俐,陈玉成很喜欢她。1859年,陈玉成升为冬官正丞相,封爵为“成天豫”,经天王洪秀全恩准,二人结为夫

  • 网开一面、免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是慈禧还是曾国藩的“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慈禧,清廷,左宗棠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曾国藩心里

  • 李秀成被俘后,因何写下几万字“自供书”而背负叛徒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藩,太平天国,叛徒,曾国荃,李秀

    苏州失守后,李秀成率部退守丹阳城,他的堂弟、侍王李侍贤劝他不要去天京(南京)送死,秀成以老母在京为由而拒听其劝。后来,李秀成在其自述中也屡次提到自己之所以留在天京是为老母之故。可天京城破后,李秀成泣别家人,只带上幼天王洪天贵福和他的两个弟弟,率一千忠勇将士舍死冲出城去。在突围中他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

  • 湘军悍将刘连捷:焚烧李秀成军营,曾国藩舍不得将他裁撤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连捷,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水师

    1864年7月,朝堂上舆论哗然,大臣纷纷指责曾国荃在南京纵容士兵劫掠,城内一片废墟,民怨沸腾。慈禧下令调查,让曾国藩兄弟解释南京巨额财富的去处,以及幼天王洪天贵福的下落。舆论指责,慈禧恼怒,根本意图不是讨厌湘军劫掠,而是害怕湘军势力过于强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曾国藩是个明白人,他让弟弟曾国荃以生病为

  • 天京围城时,松王陈德风暗通曾国荃被发现,李秀成因何包庇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清军,曾国荃,李秀成,陈德风,太平军

    1864年正月,清军攻破了天京城外的制高点天堡城,旋即进至太平门外侧,完全断绝了城中的粮食通道,城中的情形更加糟糕。但天京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警惕性依然很高,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清军的进攻,使清军无论是夜间架云梯爬城还是穴地(挖地道)攻城 ,都未能奏效。面对清军一次次从城外挖地道欲潜

  • 李秀成被擒后,写了几万字的材料,后来被曾国藩改动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左宗棠,洪秀全,太平军

    李秀成投降与否,是一个史学界争论多年的话题,先不要忙着下结论。单说李秀成在囚笼中写的材料,这份材料,到底包含有多少字,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李秀成在材料中间写有这么一段话:“纸尽情长,言不了完。烦列位师爷交部一本,又好笔一枝。此笔破坏了。今将三万七八千字矣。笔坏不能,烦列位师爷转禀老中堂及中承大人宽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