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被俘后,因何写下几万字“自供书”而背负叛徒骂名?

李秀成被俘后,因何写下几万字“自供书”而背负叛徒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4985 更新时间:2024/2/9 16:46:21

苏州失守后,李秀成率部退守丹阳城,他的堂弟、侍王李侍贤劝他不要去天京(南京)送死,秀成以老母在京为由而拒听其劝。后来,李秀成在其自述中也屡次提到自己之所以留在天京是为老母之故。可天京城破后,李秀成泣别家人,只带上幼天王洪天贵福和他的两个弟弟,率一千忠勇将士舍死冲出城去。在突围中他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自己却被乱军冲散,旋而被俘。他尽心尽力、精血守城不说,就在天京城被攻破的头一天,还率军出城突袭湘军营垒。

可不知何故,一贯大义凛然的他遭擒后竟写了几万字的供状。从此,“反骨仔” 、“叛徒”、“贪生怕死”之骂名,就如影随形的紧附其身,想甩都甩不脱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投降叛变最被人瞧不起,不管动机何在,也不管什么理由。精明过人的李秀成不会不知道像他这样位高名显之人,如果投敌叛变,将意味着什么?将会是多大的耻辱,将会引来多少口诛笔伐。

李秀成决非贪生怕死之人。史载,曾国荃痛恨李秀成,在擒获他后,“遍刺以锥”致其血流如注,李秀成“殊不动”,他咬紧牙关,既不哀嚎,也不告饶,只是淡淡地说:“老九,何为如此?各人做各人事,何必动怒”?后来他得知自己将被处死,依然面色如常,“无戚容”,“傍晚赴市,谈笑自若”。如果李秀成真的胆小怕死,在得知自己求生的希望已落空时,早就吓得三魂出窍,面无人色了,怎么还可能在上刑场时“谈笑自若”?

既然他不是贪生畏死之人,为何还要在生前强忍剧痛写下那份长达数万字、且饱受争议和质疑的自供书?有人说,李秀成表面大智大勇、大仁大义,骨子里却是个对敌人阿谀奉承、想苟且偷生之人;但也有人认为李秀成此举是忍辱负重,另有图谋,所以他大力吹捧曾国藩,攻击洪秀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秀成确实对天国和骄奢庸碌的洪天王极度失望,于是真的想叛变投敌,但他的真实目的不是为己,而是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

一千个评论者中,就有一千个李秀成。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认为,现存的《李秀成自述》尚有部分缺失,原稿大约被曾国藩撕毁或涂抹去一万多字。假如果真如此,那么对李秀成的解读恐怕都不准确。

纵观李秀成其人其事,直到他被俘虏后写下自供状前,他对洪秀全、对太平天国都是忠贞不二的。但李秀成和蒙得恩、洪仁玕等只知一味奉承、服从天王的人不同,他经常会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公开反对洪秀全的一些做法。就这样,李秀成苦口婆心一次次提出不同意见,又一次次被洪天王驳回并遭斥责,最后又一次次妥协。苏州被清军攻陷后,天京危若累卵,李秀成劝天王弃城别走。洪不听,还狠狠责骂了李一通。李秀成万念俱灰,绝望已极,他恳请洪“尔将一刀杀我,免我日后受刑,愿死殿前,尽心酬尔” 。洪秀全仍不为所动。次日,洪有些后悔,赐一件龙袍给李,以示安抚。洪秀全虽无深谋远虑,也无治国才能,但他能在天京当了十余年“天子”,还是有一些手段的,从他笼络李秀成就可看出。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李秀成还是在其生命的最后这段时间内留下了这份数万言的自供书。所以说他想投降曾国藩尚存有很大的疑问,但李秀成对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的忠心却毋庸置疑。否则,如何解释天京城破后他舍弃老母家人而义无反顾地护送幼天王突围出城?即便他真的想归降曾氏,也是太平天国和洪秀全有负于他,他又何尝负了天国和天王?

鲁迅曾说过:在中国“少有敢扶哭叛徒的吊客”。或许当李秀成提笔写下那份洋洋撒的数万字供述时,便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的身前身后之事,只要问心无愧,后人的误读、谩骂和鄙视,又何足轻重?正是:千秋功罪任人评,但对青天总无愧。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湘军悍将刘连捷:焚烧李秀成军营,曾国藩舍不得将他裁撤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连捷,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水师

    1864年7月,朝堂上舆论哗然,大臣纷纷指责曾国荃在南京纵容士兵劫掠,城内一片废墟,民怨沸腾。慈禧下令调查,让曾国藩兄弟解释南京巨额财富的去处,以及幼天王洪天贵福的下落。舆论指责,慈禧恼怒,根本意图不是讨厌湘军劫掠,而是害怕湘军势力过于强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曾国藩是个明白人,他让弟弟曾国荃以生病为

  • 天京围城时,松王陈德风暗通曾国荃被发现,李秀成因何包庇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清军,曾国荃,李秀成,陈德风,太平军

    1864年正月,清军攻破了天京城外的制高点天堡城,旋即进至太平门外侧,完全断绝了城中的粮食通道,城中的情形更加糟糕。但天京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警惕性依然很高,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清军的进攻,使清军无论是夜间架云梯爬城还是穴地(挖地道)攻城 ,都未能奏效。面对清军一次次从城外挖地道欲潜

  • 李秀成被擒后,写了几万字的材料,后来被曾国藩改动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左宗棠,洪秀全,太平军

    李秀成投降与否,是一个史学界争论多年的话题,先不要忙着下结论。单说李秀成在囚笼中写的材料,这份材料,到底包含有多少字,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李秀成在材料中间写有这么一段话:“纸尽情长,言不了完。烦列位师爷交部一本,又好笔一枝。此笔破坏了。今将三万七八千字矣。笔坏不能,烦列位师爷转禀老中堂及中承大人宽限,

  • 李秀成就义前作的绝命词被弄丢?否,很多人读过,却不愿相信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太平天国,沈葆桢

    大凡了解一点太平天国史的人都知道,1864年天京城破,忠王李秀成被俘,曾国藩将之困锁在囚笼之中,供给笔墨纸,让其写自述供状。于是,在那年的盛夏酷暑,在那个方寸囚笼之中,李秀成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镇定自若,从容落笔,写下洋洋数万字的长篇自述,叙述了自己战斗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

  • 李秀成率军激战上海,击毙法军司令,活捉洋枪队副统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秀成,李鸿章,太平军,淮军,洋枪队,法军,上海市

    同治元年5月,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先后攻占了上海外围的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南汇等地,见上海告急,列强军队开始出面干预, 激战中,英国正规军司令霍伯被击伤,法军司令普罗德甚至被太平军击毙。清廷命曾国藩率军增援。曾国藩派李鸿章率领不久前才在桐城、舒城一带编练成军的淮勇五营和郭松林部湘军六营,共5500名

  • 李秀成屡次击败洋枪队,若是前往镇南关抗法,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秀成,冯子材,石亚达,陈玉成,左宗棠,洋枪队

    在中国晚清史上,名将很多,但敢于和列强过招并且连连获胜的可谓是少之又少,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左宗棠、冯子材、刘永福、李秀成等四位。其中,左宗棠出兵新疆,六万湘军只用不到两年时间便将阿古柏击败,收复河山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冯子材、刘永福的主要功绩在于英勇抗击法军,维护祖国西南边陲的安全;李秀成则是出兵江浙、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被授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袁世凯,唐继尧,冯玉祥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李秀成本有绝佳机会将曾国藩聚歼于祁门,却因一人而功亏一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秀成,曾国藩,祁门,李秀,太平军,左宗棠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初1,经一年多的苦战,曾国荃率部攻克安庆,太平军将士1万7千余人被屠杀。自此,太平军战力每况愈下,基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曾国藩感觉胜利在望,遂放松了警惕,竟把湘军大营(指挥中枢,相当于司令部)扎在了祁门。祁门属徽州府,西南与景德镇接壤,东边是巍峨群山,有山路通

  • 太平军攻武昌救安庆因何失败?因李秀成态度消极加陈玉成政治幼稚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武昌,安庆,清军,李秀成,陈玉成,太平军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因李秀成的缘故大打折扣咸丰十年(1851) 五月,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策划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的攻击目标是再次克复九省通衢的战略重镇武昌 ,逼迫围攻安庆的湘军精锐回救两湖,以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因为安庆的安危关乎太平天国的整体大局,而解救安庆危局的时间又很紧迫

  • 李秀成在浙江统30万大军,为何却被只有两万人马的左宗棠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左宗棠,清廷,曾国藩,石亚达,巡抚

    自安庆失守后,忠王李秀成便把兵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江浙地区。从江西向东进的侍王李侍贤部以及从广西回归天京的翼王石达开旧部加起来几达30余万人,一时间,忠王麾下兵多将广,气势大振,太平军几乎遍布了浙江全省。而一直主张“保越图吴”的左宗棠在湖南湘阴等地大肆招兵买马,他招揽了曾国藩弃将王錱的旧部,还招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