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悍将刘连捷:焚烧李秀成军营,曾国藩舍不得将他裁撤

湘军悍将刘连捷:焚烧李秀成军营,曾国藩舍不得将他裁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01 更新时间:2024/2/9 16:46:30

1864年7月,朝堂上舆论哗然,大臣纷纷指责曾国荃在南京纵容士兵劫掠,城内一片废墟,民怨沸腾。慈禧下令调查,让曾国藩兄弟解释南京巨额财富的去处,以及幼天王洪天贵福的下落。舆论指责,慈禧恼怒,根本意图不是讨厌湘军劫掠,而是害怕湘军势力过于强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曾国藩是个明白人,他让弟弟曾国荃以生病为由,回家养老,躲避舆论。此外,对湘军进行大规模裁撤,曾国藩直属的近10万精兵基本都遣散回家。但是,曾国藩舍不得裁撤一人,他就是悍将刘连捷,此人曾纵火焚烧李秀成军营,且敢于拼杀,对曾国藩忠心耿耿。曾国藩裁撤湘军时,刘连捷麾下3000兵马毫发无损。

刘连捷,湖南涟源市人,与湘军悍将刘腾鸿是堂兄弟。1853年,刘腾鸿、刘连捷前来投奔罗泽南,帮助他兴办团结武装,一起抗击太平天国运动。此时,罗泽南麾下有三大悍将,李续宾、蒋益澧、刘腾鸿。其中,刘腾鸿最霸气,他是“蛮将”,不达目的不罢休。李续宾若是有刘腾鸿这股气势,也不至于在三河镇自杀身亡。刘腾鸿蛮横,敢于拼杀,曾国藩便让他主持江西军务。1857年,曾国藩在瑞州城下惨遭失败,又得不到咸丰皇帝重用,便以回家“丁忧”为名,离开前线。此时,刘腾鸿、刘连捷主持前线军务,继续与太平军厮杀。可惜,刘腾鸿太蛮横,喜欢到第一线作战,还穿着鲜艳衣服,他想以此来激励将士杀敌,结果被一炮打死。堂兄阵亡沙场,刘连捷毫不畏惧,他没有流眼泪,继续往前冲杀。湘军用炸药摧毁城墙,刘连捷组建“敢死队”,亲自冲入缺口,手刃十几人,湘军后队随即跟进,瑞州陷落。史载:“战瑞州,腾鸿中炮殒,连捷率所部攻城,拔之。”湘军攻克瑞州,刘腾鸿居功第一,刘连捷第二,这点毫无疑问。瑞州之战,刘连捷勇猛无敌,曾国藩十分欣赏他,便推荐他担任知县,留在江西等待录用,这就非常了不起了。要知道,刘连捷是武将,能担任文职官员,绝对是幸运。宋朝以来,文官地位高于武官,且前途更好。

刘腾鸿阵亡沙场,刘连捷便追随曾国荃作战,成为“吉字营”十大悍将之一,地位仅次于朱洪章。此时,曾国荃才刚刚投笔从戎,军事能力还没有表现出来,他不得不依靠刘连捷等悍将作战。东征安徽时,刘连捷继续拼杀,经常带“敢死队”出战,让李秀成痛苦不堪。湘军东征,李秀成派兵抵御,双方在巢县爆发战斗。巢县,天京主要屯粮基地之一,太平军重兵防守,李秀成也从江浙派兵增援,太平军构筑营垒,挖掘壕沟,与湘军拉锯战。此时,湘军主力尚未到达战场,刘连捷兵力不足,太平军十分轻视他,故而防备松懈。太平军俢筑营垒,刘连捷决定抢先发动进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冬季的巢县,大雾弥漫,视线不佳,刘连捷组建一支“敢死队”,并亲自带队出发,悄悄地渡过河流,直奔太平军营垒而去。刘连捷手持火把,突然杀入营中,将李秀成增援军团的大营焚烧。史载:“攻巢县东关,贼立石墙於罗星山,连捷率死士夜渡河纵火烧贼营。”攻克巢县后,刘连捷继续前进,与曾国荃主力在天京城下汇合。此时,李秀成被迫从江浙战场返回,与湘军主力在雨花台进行决战。大战44天,太平军凭借先进的西洋火炮,一度摧毁湘军坚固堡垒,打伤了曾国荃。可惜,太平军后勤补给跟不上,李秀成被迫撤兵,结束雨花台之战。

雨花台之战结束,洪秀全不顾李秀成强烈反对,坚决推行“进北攻南”作战计划,让李秀成率10万大军进入江北,寻找机会攻入湖北,偷袭湘军老巢。对此,曾国藩调兵回援,阻止李秀成攻打江北,刘连捷防守无为州,是主战场之一。无为州是产粮区,李秀成重兵围攻,刘连捷麾下只有3000兵马,但他认为有湘军水师协助,后勤充足,便跟李秀成硬刚。10万兵马在手,无为州河流纵横,但流量不大,且冬季河流结冰,湘军水师行动非常困难。如此,李秀成挖掘壕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围困。营垒俢筑完毕,李秀成连续向无为州发动进攻,并采取“地道攻城”战术,湘军苦不堪言。连续炮火伺候,刘连捷所部损失惨重,但他依然没有撤退,还经常组建“敢死队”去袭扰太平军,激励士气。战争持续一个月,城内粮食耗尽,水师大将彭玉麟书信刘连捷,建议他突围而出。收到彭玉麟来信,刘连捷发誓要坚守,与城池共存亡,不会退让。不久,彭毓橘率军来增援,与刘连捷内外夹击太平军,李秀成攻打城池受挫,粮草又不多,只好解围而去。史载:“秀成困以长围,军粮垂尽,彭玉麟劝突围出,连捷誓死守。”

1864年7月,湘军炸毁天京城墙,李臣典、朱洪章、萧孚泗、刘连捷一起在“生死状”上签名,带队从缺口处冲杀。首次冲锋,朱洪章奋勇当先,太平军投掷火焰弹,将率先冲入缺口的400贵州籍湘军全部烧死,朱洪章独自跑回来。接着,刘连捷等冲杀,湘军再次阵亡千余人,但成功冲入缺口,杀入城内,然后劫掠一番,太平天国灭亡。由于湘军纪律太差,舆论强烈谴责,慈禧又害怕湘军势力强大,便斥责曾国藩,让他好好调查。曾国藩是个明白人,他让弟弟曾国荃回家养老,将直属湘军裁撤殆尽,却刻意保留作战勇猛的刘连捷部3000余人,让他们去打捻军。史载:“湘军凯撤,曾国藩留连捷军三千人驻守舒城、桐城防捻匪。”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与淮军集团抗衡。参考书目:《湘军志》

更多文章

  • 天京围城时,松王陈德风暗通曾国荃被发现,李秀成因何包庇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清军,曾国荃,李秀成,陈德风,太平军

    1864年正月,清军攻破了天京城外的制高点天堡城,旋即进至太平门外侧,完全断绝了城中的粮食通道,城中的情形更加糟糕。但天京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警惕性依然很高,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清军的进攻,使清军无论是夜间架云梯爬城还是穴地(挖地道)攻城 ,都未能奏效。面对清军一次次从城外挖地道欲潜

  • 李秀成被擒后,写了几万字的材料,后来被曾国藩改动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左宗棠,洪秀全,太平军

    李秀成投降与否,是一个史学界争论多年的话题,先不要忙着下结论。单说李秀成在囚笼中写的材料,这份材料,到底包含有多少字,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李秀成在材料中间写有这么一段话:“纸尽情长,言不了完。烦列位师爷交部一本,又好笔一枝。此笔破坏了。今将三万七八千字矣。笔坏不能,烦列位师爷转禀老中堂及中承大人宽限,

  • 李秀成就义前作的绝命词被弄丢?否,很多人读过,却不愿相信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秀成,曾国藩,赵烈文,太平天国,沈葆桢

    大凡了解一点太平天国史的人都知道,1864年天京城破,忠王李秀成被俘,曾国藩将之困锁在囚笼之中,供给笔墨纸,让其写自述供状。于是,在那年的盛夏酷暑,在那个方寸囚笼之中,李秀成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镇定自若,从容落笔,写下洋洋数万字的长篇自述,叙述了自己战斗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

  • 李秀成率军激战上海,击毙法军司令,活捉洋枪队副统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秀成,李鸿章,太平军,淮军,洋枪队,法军,上海市

    同治元年5月,李秀成率太平军主力先后攻占了上海外围的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南汇等地,见上海告急,列强军队开始出面干预, 激战中,英国正规军司令霍伯被击伤,法军司令普罗德甚至被太平军击毙。清廷命曾国藩率军增援。曾国藩派李鸿章率领不久前才在桐城、舒城一带编练成军的淮勇五营和郭松林部湘军六营,共5500名

  • 李秀成屡次击败洋枪队,若是前往镇南关抗法,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秀成,冯子材,石亚达,陈玉成,左宗棠,洋枪队

    在中国晚清史上,名将很多,但敢于和列强过招并且连连获胜的可谓是少之又少,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左宗棠、冯子材、刘永福、李秀成等四位。其中,左宗棠出兵新疆,六万湘军只用不到两年时间便将阿古柏击败,收复河山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冯子材、刘永福的主要功绩在于英勇抗击法军,维护祖国西南边陲的安全;李秀成则是出兵江浙、

  • 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推翻清朝的领导人,后来被授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秀成,李烈钧,蒋介石,孙中山,袁世凯,唐继尧,冯玉祥

    “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满倒袁,百战相依惟一李;四万万人民愿望,兴邦建国,千秋遗憾在三陈。”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时,有人写的一副挽联,这赞颂了孙先生的革命历程,也吐露出些许心酸。不过从内容可知,除了孙先生外,送挽联的人对“一李”的评价也非常高,相当于一直追随孙先生的心腹臂膀。这“一李”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 李秀成本有绝佳机会将曾国藩聚歼于祁门,却因一人而功亏一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秀成,曾国藩,祁门,李秀,太平军,左宗棠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初1,经一年多的苦战,曾国荃率部攻克安庆,太平军将士1万7千余人被屠杀。自此,太平军战力每况愈下,基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曾国藩感觉胜利在望,遂放松了警惕,竟把湘军大营(指挥中枢,相当于司令部)扎在了祁门。祁门属徽州府,西南与景德镇接壤,东边是巍峨群山,有山路通

  • 太平军攻武昌救安庆因何失败?因李秀成态度消极加陈玉成政治幼稚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武昌,安庆,清军,李秀成,陈玉成,太平军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因李秀成的缘故大打折扣咸丰十年(1851) 五月,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策划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的攻击目标是再次克复九省通衢的战略重镇武昌 ,逼迫围攻安庆的湘军精锐回救两湖,以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因为安庆的安危关乎太平天国的整体大局,而解救安庆危局的时间又很紧迫

  • 李秀成在浙江统30万大军,为何却被只有两万人马的左宗棠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左宗棠,清廷,曾国藩,石亚达,巡抚

    自安庆失守后,忠王李秀成便把兵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江浙地区。从江西向东进的侍王李侍贤部以及从广西回归天京的翼王石达开旧部加起来几达30余万人,一时间,忠王麾下兵多将广,气势大振,太平军几乎遍布了浙江全省。而一直主张“保越图吴”的左宗棠在湖南湘阴等地大肆招兵买马,他招揽了曾国藩弃将王錱的旧部,还招徕了

  • 太平天国战争:陈玉成打不赢湘军,便联手李秀成去打八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胡林翼,八旗

    1860年初,陈玉成增援太湖,湘军名将鲍超被围困在小池驿。陈玉成集中兵力,重点攻打鲍超的“霆军”,太平军连续发起猛攻,鲍超招架不住,“霆军”死伤惨重。接下来,多隆阿、唐训方率兵来增援,跟鲍超换防,让“霆军”从一线下来休整。即便多隆阿到来,陈玉成还是压着他们两人吊打,太平军士气高昂。不出意外,“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