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叛乱时如果吴三桂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夹攻大清,结局会怎么样

三藩叛乱时如果吴三桂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夹攻大清,结局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2464 更新时间:2024/1/25 11:47:05

所谓“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后由耿精忠承袭,他们于顺治年间被派驻云南,广东,福建三地,在清军南下期间他们对于击败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做出过重要贡献。

然而依靠三藩力量平定天下的清朝,却打算“过河拆桥”,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这一下子触到了三藩的痛处。平西王吴三桂一见撤藩令,立即起兵叛乱。另外两藩耿精忠以及尚可喜儿子尚之信也先后起兵,声势浩大。

然而由于吴三桂在军事策略上采用保守主义,没有趁形势大好迅速渡江北进;加之与另外两藩以及台湾郑氏集团没有形成统一的调度,各自为战、缺少配合,甚至彼此间发生火并(耿精忠与郑经之间为争夺福建地盘,多次发生冲突,造成郑、耿同盟最终破裂,耿精忠面临郑、清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叛军的一系列失误,给了清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机会,最终在1681年,三藩被清军彻底平定。

在三藩叛乱期间,野心勃勃的准噶尔汗噶尔丹吞并漠西蒙古四部后,正妄图统治漠北喀尔喀蒙古,进而夺取“黄河为马槽”。

1679年(康熙十八年)7月,噶尔丹领兵3万,“将侵吐鲁番,渐次内移,往后西套,前哨已至哈密”,迫使吐鲁番、哈密臣服,准噶尔势力伸展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而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看到这里,我就想,假如三藩叛乱时,吴三桂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一起夹攻大清,结局会怎么样?

我个人认为如果吴三桂与噶尔丹联合,清朝可能会被推翻。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噶尔丹是位军事奇才,周边邻国除清俄两大国外,多为其所败。而吴三桂同样是久经沙场、足智多谋的优秀将领。如果这两个人能联合对清作战,装备有火绳枪的骁勇善战的准噶尔骑兵与强悍无比、经历无数战斗洗礼的关宁铁骑强强联合,一南一北向已开始腐化堕落的八旗军队展开猛攻,清军必定遭架不住,大清结局可想而知就是——溃逃关外。

噶尔丹的能力无须多说,从康熙三次亲征,对其重视程度之高,就可以看出。

至于吴三桂,从辽东与满清八旗作战起,到后来在山海关与满清联合击败李自成大顺军,再到入陕消灭大顺军、入川消灭大西军余部,再到进军云南消灭南明永历政权,经历恶战无数,作战经验丰富,抛却人品问题,不可否认吴三桂是位非常能打的将领。

二、准噶尔汗国在奉行扩张政策的噶尔丹统治时期,四处攻城掠地,使得准噶尔汗国疆域辽阔、实力强大、兵强马壮,非同时期占据一省的其他两藩、台湾郑氏集团实力所能比。吴三桂若能与噶尔丹这样强大的力量联合,推翻大清的胜算将非常大。当然若联合噶尔丹推翻了大清,吴三桂可能又面临与噶尔丹冲突的可能,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

从1690年清朝与准噶尔汗国正式发生军事冲突开始至1760年被清朝灭亡。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有为贤明皇帝的苦心筹划,历时70年,最终趁准噶尔汗国内讧,出动大军将其一举荡平。若不是准噶尔汗国发生内讧,清朝灭亡准噶尔汗国将遥遥无期。

另外发生在康熙时期的乌兰布通之战,史书上都说是清军大胜,噶尔丹溃败连连,实际上站不住脚。实际上面对孤军深入的2万噶尔丹军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10万清军,在家门口作战不但没有占得什么便宜,反倒是死伤惨重,连国舅佟国纲都在战场上被击毙。这场战斗,不少历史学者都认为“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清军的损失甚至比噶尔丹军队还要大些,其指挥失误之处也很多,算不上一次大胜仗”。在此战中,与清军打的不相上下的噶尔丹,深知清军整体实力雄厚并且援军很快会赶到,继续与清军交战,可能己方会被清军全歼,最后巧施计谋全身而退。这样就被清史吹成“大败贼众,斩杀甚多”。这样的结局清军根本算不上胜利。我们从打了胜仗的清军班师回京后,大部分人都受到处分这点看,就可知道这场战斗清军的胜利有水分。由此可见噶尔丹的狡猾以及准噶尔军队战斗力的强悍。

吴三桂与噶尔丹的悲剧就在于虽然作为军事统帅他们都很优秀,但缺乏战略眼光,他们所占领的地盘虽然也算广阔,但总体实力与清朝比还是逊色很多,他们仅凭自身的实力是很难打败比他们强大得多的清朝的,只有找到一个强大可靠的盟友,才有最终取胜的可能。而他们都没有这样做,最后被满清逐一击破。

标签: 吴三桂尔丹准噶尔清军康熙平定

更多文章

  • 黑龙 | 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史实考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康熙,尔丹,清朝

    清朝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事件。中外史家从不同角度考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由于史料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局限于概括性叙述,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论。笔者近年发文探讨康熙帝首次亲征和第二次亲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新史料,研究取得了—定的进展。本文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爱女蓝齐儿要死心塌地跟着父亲的敌人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容妃,荣妃,清朝,噶尔丹,蓝齐儿,李光地,康熙帝,小说家,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王菲的这首歌曲《传奇》中的歌词是最能诠释噶尔丹(电视剧中称为葛尔丹,实际历史上音译为噶尔丹)和蓝齐儿的故事。那一天蓝齐儿在人群中多看了噶尔丹一眼,也就是她这一眼就让噶尔丹对她迷恋的不能自拔,也是这一眼改变了蓝齐儿的人生。

  • 清史人物志——福全:擒鳌拜、拒朋党、平定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福全,鳌拜,康熙,亲王,清朝,噶尔丹,索额图,小说家,慈禧太后,清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福全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比康熙大一岁。一次,顺治皇帝问年幼的福全志向是什么,福全毫不犹豫地回答:“愿为贤王。”小时候福全的志向就不在当皇帝上,并且明白地表示自己只想做贤王,事实证明,福全的格

  • 半人半神的噶尔丹表示:康熙你骗不了我!你要战,那便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噶尔丹,康熙,清廷,清军

    引言现在网上对于清朝和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史研究颇多,许多事件也都有了定论,可是唯独对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乌兰布通之战,各个研究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小编也对这场战争十分好奇,也想为大家复盘这场清廷与准噶尔人之间的大战,可是精力和手头资料有限,所以现在还只能敲敲边鼓,仅能给大家讲述一些大战前夕双方的

  • 《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清朝,噶尔丹,皇太极,蓝齐儿,康熙帝,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金庸笔下角色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顺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到底是怎么死的?从清朝史料入手,分析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噶尔丹,尔丹,准噶尔,清朝,康熙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六十八年,历经三朝,最终以清朝的胜利告终。抛开政治立场,噶尔丹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本来已经出嫁不问世事,但因为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所以

  •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金庸笔下角色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

  •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关羽,三国,费扬古,董鄂妃,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